查文庫>木蘭詩> 木蘭詩主題解說

木蘭詩主題解說

木蘭詩主題解說

  《木蘭詩》是選入初中語文第二冊的一篇課文。對這首北朝樂府民歌的主題,一直都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其焦點就是主人公木蘭之形象的問題。歸納一下,不外乎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作者透過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把木蘭塑造成一個忠孝節義齊全的奇女子形象。他們認為忠孝節義是封建社會吹捧標榜的道德規範,在木蘭身上都一一體現了出來,這是封建文人為封建社會統治服務的表現。

  另一種意見認為木蘭是位愛國英雄,《木蘭詩》主要表現巾幗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木蘭作為一個雲鬢花黃的少女,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了漢馬功勞,表現了古代勞動人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

  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木蘭詩》主要歌頌木蘭是個奇女子,說明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能做到,女人能頂半邊天,為婦女爭了一口氣。甚至有人據此認為,這是作者呼籲男女平等進步思想的表現。

  那麼教材的意見呢?“閱讀提示”是這樣說的:“《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千百年來,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很明顯,教科書偏向於第二種觀點。

  我認為以上對《木蘭詩》主題思想的分析都值得商榷。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禮法森嚴,有“男治乎外,女治乎內”之戒律。女扮男裝,是被視為反常的現象。木蘭違反戒律,秘密代父從軍,併發揮出她潛在的軍事才能,那完全是當時政治環境逼迫的結果,並不是她內心的願望。詩歌開頭“嘆息”一詞可看出木蘭作為一個弱女子是多麼的無奈,也難怪“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之後,木蘭即刻回鄉,“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還己女兒之身了。

  另外,南北朝是我國曆史上分烈動盪時期,軍閥割據,小國相爭,難以論說孰是孰非。文中所言“可汗大點兵”,怎能說明其就是一次正義的軍事活動呢?“從此替爺徵”中的“徵”一詞就有“用武力制裁”之含義,“可汗大點兵”之目的難免有侵略之嫌疑。因此就妄斷木蘭是個愛國英雄,似乎過於牽強。

  還有人說,木蘭還鄉是她不慕功名富貴,是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的表現,其實不然。設想朝庭知道木蘭是個女子的話,還會給她功名富貴嗎?木蘭是個聰明的女子,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會得到應有的榮譽而選擇了辭受封爵,走還鄉的唯一道路了。這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果。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濃墨重彩去表現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現她作為一個平凡女子對家鄉的熱愛,對父親的眷戀,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因此應該說,作者是透過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來表現北朝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這才是本文要體現的最重要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