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講學稿(教師版)

《琵琶行》講學稿教師版

《琵琶行》講學稿(教師版)

  學習目標:

  能力目標:

  1、 積累文言實詞和特殊句式。

  2、 賞寫音樂形象的詩句。

  3、 品琵琶女的形象特徵。

  情感目標:把握詩人的深沉感情。

  學習重點:賞寫音樂形象的詩句。

  學習難點:透過誦讀,把握詩人的深沉感情。

  學習課時:3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文體介紹:(用1分鐘自讀並識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2、作者介紹:(用1分鐘自讀並識記)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併力求通俗,與元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 “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現存詩近三千首。

  3、創作背景:(用1分鐘自讀並識記)

  《琵琶行》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後的第二年秋天寫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諫官”(即左遺);五年,調京兆府戶曹參軍;九年,接太子左贊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請捕"賊"。朝廷深惡其越言事,誣其“浮華行”,“甚傷名教”,貶為江州司馬。

  4、預習(完成《世紀金榜》P73)

  二、學習·研討

  (一)賞音樂

  1、描寫音樂的手法

  (1)正面描寫 A.多種描寫手法

描寫手法
原文句子
作用
比喻(修辭方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
雙聲疊韻詞(用字方面)
“嘈嘈切切”,“幽咽”
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運用心情來表現音樂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表現了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絃聲的低沉。
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有了畫面感
對比(有聲和無聲)、動靜結合等等

  B.重點講評”比喻” 及其表現音樂的特點

  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並指明分別描了音樂的哪些特徵?

  比喻句   音樂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2)側面描寫(音樂的效果)

  A“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B第一次演奏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人們被音樂打動,心往神馳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C再次彈奏時:“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溼”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3、音樂暗示的生活狀態

  音樂旋律有什麼變化?音樂的變化與琵琶女的身世有什麼聯絡?作者有何感受?

旋律
原文
音樂的特點
生活狀態
白居易的感受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沉抑鬱
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淒涼。
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
 “四弦一聲如裂帛”,如裂帛,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詩人被貶九江之後,他的偉大抱負被撕裂,是憤激的哀號
“輕攏慢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歡快明朗、清脆悅耳;清脆圓潤、輕快舒徐.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不知數”,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
緩慢“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年長色衰”“老大嫁作商人婦”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剛勁急促、震撼人心.高昂激越
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

  (二)賞琵琶女形象

  1、學生齊讀,請一名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自言”以後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風等閒度”一句過渡到後半部。後半部寫年長色衰後的寂寞處境, “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生轉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後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後的孤苦淒涼的寂寞生活。

  2、這一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塑造了一個怎麼樣的婦女形象?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後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3、完成課後第二題

  (三)賞環境

  1、賞“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淒涼愁慘的心情。

  2、賞“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彷彿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準備好氛圍。

  3、完成課後第四題

  (四)領悟感情

  1、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瞭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後,不由自主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看來琵琶女昔日在京城裡“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後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後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2、賞最後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絃,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悽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溼透青衫。

  3、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涵。

  點撥:“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了自己謫居江洲後的鬱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天涯淪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於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4、完成課後第一題

  (五)總結課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寫作動機。 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第五段:重問琵琶青衫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