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莫言> 《為民請命》莫言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為民請命》莫言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為民請命》莫言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為民請命

  莫言

  錢知縣坐在椅子上,感到全身的關節沒有一處不痛疼。他的心,被自己星夜賓士、不避風霜、為民請命的行為深深地感動著。他感到自己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鍋裡牛雜湯的氣味一樣洋溢開來,散佈在清晨的空氣裡。他彷彿看到,自己的面前,跪著一大片高密東北鄉的鄉民,他們仰起的臉上,都掛著感恩戴德的表情。他們的嘴裡咕噥著一些淳樸簡單但卻感人至深的話語:青天大老爺……青天大老爺啊……

  他很快就受到了知府的接見。接見的地點在知府大人的書房。書房的牆上,掛著一幅曾任濰縣縣令的大畫家鄭板橋的墨竹。知府眼圈發青,眼瞼發紅,滿面倦容,連連地打著哈欠。知縣詳細地彙報了高密東北鄉事件的前因後果和德國人在高密東北鄉製造的駭人慘案,話語中透露出對德國人的憤怒和對老百姓的同情。

  知府聽罷彙報,沉思良久,開口第一句話就是:“高密縣,刁民頭子孫丙抓到了沒有?”

  知縣嗯了一下,答道:“回大人,孫丙潛逃,尚未歸案。”

  知府盯著知縣的臉,眼睛如錐子,扎得知縣侷促不安。知府幹乾地笑了幾聲,悄悄地問:“年兄,聽說你跟孫丙的女兒……哈哈哈……那女人到底有何妙處,能讓你如此痴迷?”

  知縣張口結舌,冷汗涔涔而下。

  “為什麼不回話?”知府變顏呵斥。

  “回大人,卑職與孫丙之女,並無苟且之事……卑職不過是喜食她做的狗肉而已……”

  “錢年兄,”知府的臉上,又出現了親切關懷的表情,他用一種類似於語重心長的腔調說,“你我同食國家俸祿,同受皇太后、皇上隆恩,應該盡心辦事,方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倘若為了一己私情,徇私枉法,翫忽職守,那可就……”

  “卑職不敢……”

  “死幾個頑劣刁民,算不了什麼大事,”知府平心靜氣地說,“如果德人能就此消氣,不再尋釁,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可那二十七條人命……”知縣道,“總要對百姓有個交代……”

  “還要什麼交代?”知府拍案道,“難道還指望德人賠款償命?”

  “總要有個是非,”知縣道,“要不我這縣令,無顏見高密百姓。”

  知府冷笑道:“本府沒有什麼是非給你,你即便找到譚道臺,找到袁巡撫,找到皇上皇太后,他們也不會有什麼是非給你。”

  “二十七條人命啊,大人!”

  “如果你盡心辦事,早將那孫丙擒獲,送交德人,德人就不會發兵,也就不會出那二十七條人命!”知府拍拍案上的一摞公文,冷冷一笑,道,“錢年兄,有人說你提前通風報信,才使孫丙逃逸,這話要是傳到袁大人耳朵裡,對年兄可是大大的不利啊!”知縣汗如雨下。

  “所以,對錢兄來說,當務之急不是為老百姓請命,而是速速地將那孫丙捉拿歸案。”知府道,“抓住孫丙,對上對下對內對外都好交代,抓不住孫丙,對誰都不好交代!”

  “卑職明白……”

  (節選自《檀香刑》,有刪改)

  15.如何理解“本府沒有什麼是非給你,你即便找到譚道臺,找到袁巡撫,找到皇上皇太后,他們也不會有什麼是非給你”這句話?(2分)

  16.對知府大人的書房,作者只寫了牆上掛著鄭板橋的墨竹,聯絡後文看,這樣寫有什麼作用?(5分)

  17.選文中錢知縣是怎樣的官員?請作簡要分析。(4分)

  18.莫言寫人常常是一面展現人物行為的“崇高”,一面卻又在字裡行間消解著這種“崇高”,使讀者在感動、反思中發現人物的真面目。請結合錢縣令形象的刻畫做分析。(5分)

  19.文章描繪的是清朝末年的社會現實,請結合時代背景和文字,對這種社會現實作簡要概括。你認為改變這種現實的根本出路是什麼?請說明理由。(7分)

  答案:

  15.深刻揭示了清末政府從下到上(1分),都懼怕洋人,置國民性命於不顧的現實.(1分)

  16.鄭板橋在濰縣是為民請命的縣令(“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竹子以其中空、有節、挺拔的特性成為中國人所推崇的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等美德的象徵(2分)。知府掛鄭板橋的竹畫是標榜自己要做鄭板橋、竹一樣的'人(1分)。與後文他的真實形象形成對比,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2分)

  17.表面高尚(1分),實則卑劣(與女人苟且)(1分)、為保全自己而屈從朝廷(決定抓捕孫丙)(1分),並不是真正為民請命的人(1分)。

  18.作者在行文中多次寫出錢縣令的“高尚”,如星夜賓士、不避風霜、為民請命,以致全身的關節沒有一處不痛疼;又如他在向知府彙報時表現出對德國人的憤怒和對老百姓的同情,在遭到知府訓斥時仍不忘“是非”“總要對百姓有個交代”“二十七條人命”(2分)。又在字裡行間處處消解這種“高尚”,比如,是自己被自己所謂的“高尚”行為感動,“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鍋裡牛雜湯的氣味一樣洋溢開來”,他高尚的外表下,又和女人做出苟且之事,並辯稱是喜食她做的狗肉等(2分),使讀者先感動,又覺得不妥,在細思中發現人物的本質,使揭露更深刻(1分)。

  19.第一問:外敵侮民、民被迫反抗、官僚懼敵壓民(3分)。第二問言之有理即可(出路2分,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