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之後兩年的足跡:莫言很熱 莫言很忙
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般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物件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
就在諾貝爾文學獎公佈了新一屆得主後,人們依然習慣性地會去找尋莫言的身影。已經有媒體第一時間試圖聯絡莫言,想要得知他的行蹤。最後是從他二哥那裡知曉,莫言在昨日回到了家鄉高密,準備參加第五屆紅高粱文化節開幕式,並出席“莫言作品研討會”、“解讀莫言”等活動。
莫言很忙,即便是在已經獲獎兩年之後依然如此。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10月至今,莫言先後奔赴14個地方,一共做了8件事:演講、對話、參觀、題字、評球、出席活動、做顧問和拿學位,以及討論劇本。這8件事,似乎都與寫作無關。如果你嘗試捕捉過去兩年裡莫言的臉部表情,“苦笑”一定可以成為一個關鍵詞。
近兩週內,記者一直嘗試就專訪的事情聯絡莫言的女兒管笑笑,笑笑的回覆都是在致歉:因為父親莫言,未來大半年的行程已經排得滿滿當當,無法留出給媒體專訪的時間。然而這些行程安排,又有多少關涉寫作?
事務 演講
●地點:斯德哥爾摩 高雄 杭州 揚州 青島 廣州
諾獎之後,從發表領獎演講開始,莫言的足跡不斷邁向各地。
北京時間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點30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發表領獎演講。莫言的演講主題是“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約40分鐘的演講中,莫言追憶了自己的母親,回顧了文學創作之路,並與聽眾分享了三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2013年9月中旬,應臺灣高僧大德星雲法師的邀請,莫言攜妻女等一行造訪臺灣。9月15日,在高雄佛光山舉辦的“星雲人文世界論壇”發表“文學家的夢想”專題演講。莫言談他的文學創作,透露自己很多創作靈感,是結合夢境創作的。這位“講故事的人”,藉由一個個故事,講述自己從一個農民的兒子走向諾貝爾文學獎殿堂的經歷。據瞭解,這也是莫言獲得諾獎後首次赴臺公開演講。
2013年12月2日,莫言訪問浙江大學並發表演講,暢談“如何講故事”。莫言在演講中無奈地表示,他從獲獎以後到處在開會和演講,“做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當他被問及有何新書推薦給讀者時,莫言說:“2013年我不是一個讀書人,很慚愧地告訴大家,這一年我幾乎沒讀一本書。”
2014年3月22日,在江蘇揚州鑑真圖書館,莫言現身“揚州講壇”,為其2014年度講座揭幕,並做題為《莫言文學》的主題演講。此次演講的重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做人基本準則”,莫言結合儒家的“忠孝禮義仁智信”理論,提醒大家“我們要愛國、誠信、敬業、友善。”
2014年6月6日,莫言在2014青島文化藝術季的開幕式發表主題演講《小說與故鄉》。莫言說:“故鄉是作家擺脫不了的存在,作家用文學的方式拓展故鄉,是對故鄉的一種超越。”他更是在此次演講上袒露,“如果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也許新作早就發表了。正是因為'諾貝爾’給我這麼高的榮譽,也使我創作壓力前所未有。”
2014年8月19日,廣州“拙見2014年度盛典”,莫言用21分鐘發表了題為《喧囂與真實》的演講。他用四個故事來說明喧囂與真實的關係,感慨一個人想要在喧囂的社會中保持真實面目十分不易,而作家應該盡力展現喧囂背後的真實。
事務 出席活動
●地點:海口 臺北 昆明 西安 廣州 法國艾克斯
2013年4月19日,第23屆全國書博會在海南開幕,莫言新作《盛典——諾獎之行》也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首發儀式,莫言和女兒管笑笑一同出席了首發式,管笑笑花了很長的時間來介紹《盛典》的整體內容、裝幀設計、特色等,坐在臺下的莫言始終認真聽著女兒的介紹。莫言登臺談到“莫言文學村”出品的這部《盛典》時說“這本書我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沒有發現一個錯別字,這在中國的`出版作品裡很難得,我也希望讀者有機會能找出其中的錯別字。”
2013年9月21日,莫言走訪臺灣期間,在臺北出席《盛典——諾獎之行》的釋出會,他與數千名慕名而來的臺灣讀者分享了得獎的感悟,並在現場為文學愛好者簽名。“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我寫作的壓力更大,因為以後的著作中如果有錯誤,就會被放大,纖毫畢現。”莫言在新書釋出會上如是說。
2013年11月19日,第二屆亞洲文化論壇在昆明舉行,莫言出席開幕式並演講。
2014年8月15日,莫言應邀到西安參加“長安與絲路對話”活動,對媒體談論自己對西安的印象“我是老西安,我多次到古城西安,至少也有20多次,每次來都有新的印象和感受。”
2014年8月19日,第三屆南方國際文學周開幕式暨“詩歌島”單元啟動儀式在廣州二沙島舉行,莫言出席儀式。同時“拙見2014年度盛典”莫言亦參加並發表演講。
2014年9月19日,莫言帶領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一行,參加在法國艾克斯舉行的“莫言研究:翻譯,傳播,交流”國際研討會。
事務 做顧問拿學位
●地點:杭州 西安 法國艾克斯
2013年12月2日,第九屆杭州文藝骨幹培訓班上,莫言受聘為杭州文藝顧問。對於這個角色,莫言自嘲“顧不到點子上,也問不到點子上,但是這個身份給了自己更多感受杭州生活的機會。可以經常找麥家吃飯喝茶,也是好事一樁。”
2014年8月17日,莫言到西安參加“長安與絲路對話”活動,被聘為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顧問。
2014年9月19日,莫言被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對於這個學位,莫言說“我做夢也沒想到我的名字會和博士產生關係,更不用說是法國一所著名大學的博士。”但他也不忘隨時打趣自嘲,“我可能是中國當代作家裡來艾克斯最多的作家,當時也沒想到頻繁的來往會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中國有句老話叫'黃袍加身’,但願我這件'黃袍’不是皇帝的新衣。”
事務 評球
●地點:巴西里約熱內盧
2014年7月11日,作為巴西世界盃“騰訊特邀嘉賓”,莫言飛抵巴西。在巴西的一週時間裡,莫言做客騰訊前方演播室,並和國際足聯秘書長瓦爾克會面,參與《巨星面對面》節目錄制,並趕赴馬拉卡納球場觀看和評說世界盃決賽。他笑言作為球迷30餘年,這還是他第一次赴現場觀看世界盃的比賽。同時,他表示作為一位作家,與“評球界”首次觸電,是一次極為難得的經歷。
事務 參觀
●地點:臺北 高雄 西安 廣州
2013年9月中旬,莫言第六次造訪臺灣,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臺灣高雄佛陀博物館。參觀過程中莫言稱很感動於很多導覽員義務為遊客服務的態度。他感慨臺灣社會各界的服務精神也是大陸一貫提倡的,保持仁心、做好事、說好話,這是兩岸相通的服務精神。
2014年8月16日,莫言與法國諾獎得主勒·克萊奇奧現身陝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用1個半小時穿越2000多年與秦俑軍陣“零距離”接觸。在參觀過程中,除了講解員向莫言介紹銅車馬的製作工藝時,莫言簡單與之交談外,其餘時間莫言選擇“觀而不語”。參觀行將結束,勒·克萊奇奧在留言簿上題寫:“首次參觀秦兵馬俑,懷著敬畏之心,感受到人文情懷的厚重。”
2014年8月19日,在廣州參加第三屆南方國際文學周開幕式當日,莫言在相關人員陪同下參觀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89藝術園區”。
事務 做編劇
●地點:陝西寶雞
2014年9月3日,電影 《法門寺》(暫定名)題材研討會在陝西寶雞法門寺博物館舉行,莫言與眾多專家學者圍繞拍攝一部什麼樣的《法門寺》題材電影展開研討。而莫言已確認擔綱該片總編劇,他在研討會上表示,不拍穿越劇,也不拍“戲說劇”,這應是與會者的共識。
事務 題字
●地點:北京 濟南 上海 濰坊 河北安平 四川眉山
2012年10月14日,反映中國奧運史上首金獲得者許海峰奪金背後故事的影片《許海峰的槍》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首映式。電影片名“許海峰的槍”為莫言題寫。
2013年1月5日,位於北京德勝門出版創意產業園區的精典博維書屋開幕,莫言為其揭牌,且特地為精典博維書屋題寫了“書屋”二字。
2013年7月4日,莫言抱病為山東衛視明星真人秀節目《中國星力量》題詞“準備好狀態,爭演紅高粱”。據相關工作人員稱,莫言破天荒為電視節目題字,一是為了支援家鄉媒體山東衛視,二是被節目追夢的主題打動。
2013年7月31日,莫言因檔期無法親臨上海書展,故為思南公館打造的書展分會場題字“思南文學之家”,以此“特殊方式”參加2013上海書展。
2014年4月19日,第3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莫言於當日向家鄉濰坊贈送題字風箏表祝福。
2014年5月5日,作家孫犁誕辰101週年。孫犁故鄉河北安平為紀念孫犁,對其位於孫遙村的故居進行原址復建,莫言為“孫犁故居”題字。
2014年8月12日,成都藝術職業學院青神校區奠基典禮在眉山市青神縣舉行。莫言為新校區親筆書寫字幅詩:雞聲響起夜將闌,野店燈火照荒山,行客莫貪熱被窩,收拾上路趕早船。
2014年9月7日,第六屆北京“詩意中國——中華世紀壇中秋國際原創詩會”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莫言為本次詩會題寫“詩意中國”。
事務 對話
●地點:北京 高雄 西安 廣州
2013年5月5日,央視《開講啦!》欄目把錄製現場搬到了北大,撒貝南和學者範曾擔任主持人。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2013年9月15日,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星雲人文世界論壇”,莫言與星雲大師對談“看見夢想的力量”。莫言建議年輕人不要急著追尋文學夢,他認為慈悲、智慧是更重要的課題。
2014年5月17日,北京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莫言對話張藝謀,談對《歸來》的感受,以及27年前拍《紅高粱》時的往事。莫言稱,看《歸來》時他流了不少眼淚,這部電影雖然故事上比較老套,但表達的東西直指人心。和當年藝術上有些遺憾但洋溢著青春朝氣的《紅高粱》比,《歸來》是收斂的結果。
2014年8月17日,莫言和勒·克萊齊奧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展開對話。面對媒體,莫言澄清了不少關於自己獲獎後的傳聞,並稱“瞭解一名作家最好的方式是讀他的書,我的舊居也沒什麼可看的,無非就是給它附加了一個文化符號而已。”
2014年8月17日,莫言和電影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高建群和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宏談西部電影,稱“現在很多人把電影《紅高粱》看作陝北題材,我說這應該是一部東西結合的電影。藝術家創作最終要向生活靠攏。”
2014年8月19日,在第三屆南方國際文學週上,導演許鞍華和莫言“跨界對話”,交流了彼此對“黃金時代”的理解,莫言坦言“黃金時代”應該擁有文化上的包容心、開放性。
結語
歷時兩年,14個地方,數不清的活動、演講和參觀,我們梳理的這片“足跡”,恐怕莫言自己也無法準確勾勒出來。眾多事務中,如果非找出一件與寫作有關的,也就是2013年4月其新書《盛典——諾獎之行》的釋出會了。然而,這卻是一本與寫作本身無關的書。它由一個叫做“莫言文學村”的團體編著出品,編輯記錄莫言諾獎期間的每日活動、演講、採訪以及感想。
然而,公眾對莫言一哄而上且持續不散的關注,彷彿成為了一種不需要有當事人意志參與的自我狂歡。因為,國內在經歷了對諾貝爾文學獎長久的渴望後,需要“消費”莫言,需要有一個值得追捧的文學偶像。誠如莫言在2012年12月的領獎演講《講故事的人》中說的那樣,“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物件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物件,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汙水。”置身於這樣一種喧囂的荒誕中,莫言恐難以抽身,他只能苦笑著打趣,希望中國能儘早有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連結
1994-2013年部分諾獎作家獲獎後的第一本書
●1994年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說家。
獲獎4年後,1998年出版新作《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
●1996年
維斯拉瓦·辛波絲卡(1923-2012)波蘭詩人。
獲獎6年後,2002年推出詩作《瞬間》。2012年2月1日,辛波絲卡逝世。
●1997年
達里奧·福(1926-)義大利諷刺劇作家。
獲獎後1年,1998年推出新劇作《Marino libero! Marino è innocente!》。
●1998年
若澤·薩拉馬戈(1922-2010)葡萄牙記者、作家。
獲獎後2年,2000年出版文學作品《巖洞》。2010年6月18日,薩拉馬戈在西班牙蘭薩羅特島家中去世。
●1999年
君特·格拉斯(1927-)德國作家。
獲獎後3年,2002年出版小說《蟹行》。
●2001年
V·S·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
獲獎後1年,2002年寫出雜文集《我們的普世文明》,2003年推出小說《魔種》。
●2003年
約翰·馬克斯維爾·庫切(1940-)南非作家。
獲獎後2年,2005年推出小說《慢性男人》。
●2004年
埃爾弗裡德·耶利內克(1943-)奧地利女作家。
獲獎後2年,2006年推出全新劇本《Einar》。
●2005年
哈羅德·品特(1930-2008)英國劇作家。
諾獎後無新作,2008年平安夜,得獎後3年,78歲的他因癌症過世。
●2006年
奧爾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
獲獎後1年,2007年他寫出諾獎後的最新小說《爸爸的手提箱》。
●2007年
多麗絲·萊辛(1919-2013)英國作家。
獲獎後已無創作,萊辛於英國當地時間2013年11月17日早間去世,享年94歲。
●2010年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1936-)是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的作家及詩人。
諾獎後最新作品未找到。
●2011年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1931-)瑞典詩人。
諾獎後最新作品未找到(與其身體狀況有關)。
●2013年
艾麗絲·門羅(1931-)加拿大女作家。
獲獎同年,她推出最新短篇小說集《親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