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林清玄> 林清玄《籮筐》練習及答案

林清玄《籮筐》練習及答案

林清玄《籮筐》練習及答案

【林清玄《籮筐》原文】

  ①香蕉場前面的不遠處,有幾個小孩子用竹子撐開一箇舊籮筐,籮筐裡撒了一把米,孩子們躲在一角拉著繩子,等待著大雨前急著覓食的麻雀。

  ②一隻麻雀咻咻兩聲從屋頂上飛翔而下,在蕉場邊跳躍著,慢慢地,它發現了白米,一步一步跳進籮筐裡;孩子們把繩子一拉,籮筐砰然蓋住,驚慌的麻雀打著雙翼,卻一點也找不到出路地悲哀地號叫出聲。孩子們歡呼著自牆邊出來,七八隻手爭著去捉那隻小小的雀子,一個大孩子用原來綁竹子的那根線繫住麻雀的腿,然後將它放飛。

  ③麻雀以為得到了自由,振力地飛翔,到屋頂高的時候才知道被縛住了腳,頹然跌落在地上,它不灰心,再飛起,又跌落,直到完全沒有力氣,蹲在黃色的土地上,絕望地喘著氣,還憂戚地長嘶,彷彿在向某一處不知的遠方呼喚著什麼。

  ④這捕麻雀的遊戲,是我幼年經常玩的,如今在心情沉落的此刻,心中不禁一陣哀感。我想著小小的麻雀走進籮筐的景況,只是為了啄食幾粒白米,未料竟落進一個不可超拔的生命陷阱裡去,農人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白日裡辛勤地工作,夜裡還要去巡田,有時也只是為了求取三餐的溫飽,沒想到勤奮打拼地工作,竟也走入了命運的籮筐。

  ⑤籮筐是勞作的人們一件再平凡不過的用具,它是收成時一串快樂的歌聲。在收成的時節,看著人人挑著空空的籮筐走過黎明的田路,當太陽斜向山邊,他們彎腰吃力地挑著飽滿的籮筐,走過晚投照的田埂,確是一種無法言宣的美,是出自生活與勞作的美,比一切美術音樂還美。

  ⑥我每看到農人收成,挑著籮筐唱簡單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爾斯泰的藝術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著血淚寫成的。如果說大地是一張攤開的稿紙,農民正是著血淚在上面寫著偉大的詩篇;播種的時候是逗點,耕耘的時候是頓號,收成的籮筐正像詩篇的最後圈上一個飽滿的句點。人間再也沒有比這篇詩章更令人動容的作品了。

  ⑦遺憾的是,農民寫作歌頌大地的詩章時,不免有感嘆號,不免有問號,有時還有通向不可知的分號!我看過狂風下不能出海的漁民,望著籮籬出神;看過海水倒淹沒鹽田,在家裡踢著籮筐出氣的鹽民;看過火旱時的龜裂土地,農民挑著空的籮筐嘆息。那樣單純的情切意亂,比詩人斷數根鬚猶不能下筆還要憂心百倍;這時的農民正是契訶夫筆下沒有主題的人,失去土地的依恃,再好的農人都變成淺薄的、渺小的、悲慘的、滑稽的、沒有明天的小人物,他不再是個大地詩人了!

  ⑧由於氣候的不能收成和沒有收成固是傷心的'事,倘若收成過剩而必須拋棄自己的心血,更是最大的打擊。這一次我的鄉人因為收成過多,不得不把幾千萬公斤的香蕉譭棄,每個人的心都被抓出了幾道血痕。在過去的歲月裡,他們只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天理,從來沒有聽說過“收成過剩”這個東西,怪不得幾位白了鬍子的鄉人要感嘆起來:真是沒有天理呀!

【練習】

  4.文章開頭寫孩子們用籮筐捉麻雀的情景有什麼用意?(4分)

  5.請分作者將農民比作“大地詩人”的表達效果。(4分)

  6.說一說“他不再是個大地詩人了”這句話的內涵。(6分)

  7.本文以籮筐形象來表現農民的生產生活,試結合全文括籮筐的豐富意蘊。(6分)

【參考答案】

  4.以麻雀落入籮筐來象徵農民艱辛勞作而命運悲苦的境遇(2分),表達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形象生動而又耐人尋味(2分)。

  5.透過類比將農民的勞動之美提升到藝術的高度(1分),用一系列比喻和排比表現出對農民偉大創造的由衷讚美(2分),也為下文表現農民的悲苦命運作鋪墊(或反襯)(1分)。

  6.說明農民在生產受困的情況下無法再有勞動的創造(2分),表現出作者對失去了土地依恃的農民的深切同情悲憫(2分),以及對天災人禍給農民造成的精神擠壓的憤不平(2分)。

  7.籮筐是農民日常勞作的用具,是農民辛勤耕作豐盈收穫的載體(2分),是農民遇到天災人禍時無助形象的化身(2分),也是農民悲苦命運的象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