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林清玄> 林清玄如何閱讀

林清玄如何閱讀

林清玄如何閱讀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林清玄如何閱讀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17歲開始發表作品,30歲前拿到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40多年共出版作品逾百部,文章曾多次被選入中小學課本……書籍帶給林清玄的,顯然除了有趣之外,更多的是豐富的學識和絕妙的人生感悟。

  林清玄閱讀的習慣是在學生時代養成的。由於當時家裡很窮,他很小就離開了家,住在一個離家很遠的學校唸書。學校圖書館很小。因為學校的學生也很少,一個年級只有兩個班,一個班只有17個人。喜歡讀書的他,就從圖書館的第一本書開始看,一直看到最後一本書。圖書館的書非常雜,包括很多工具書、科教書等,他一本也不放過,甚至連有關油漆的書都看。後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林清玄笑談:“我懂很多雜學,有時候別人會嚇一跳,這個你也懂啊。”

  對於現在很多人常說的“我真是沒有時間看書”,林清玄說,看書的時間肯定會有的。他說自己有一個很簡單的讀書方法,就是每天一定要讀書,最好是在睡覺前。他在睡前一定會抱著一本書,這個習慣已經有幾十年了,“一定要讀到觸動我的一點才會去睡”。觸動有很多種,比如說觀念觸動或者文字觸動,還有故事觸動。只要自己覺得很好了,這時就會很滿足,帶著微笑睡覺。然後一邊準備睡覺一邊思考,那個觸動點就會還漸放大,就會覺得這個書很有意思。

  林清玄還給出了一個解決失眠的方法:有很多人會失眠,讀書的人不會失眠,因為讀書讀困了就睡了。

  “我平時最喜歡讀經典書籍。”在談到現在如何選擇書籍時他表示,時下流行的“淺閱讀”並不是好現象,“淺閱讀”久了,人們的想法和視野也隨之變淺了,現代人需要用經典來成就有深度的生活,“只有經歷了時間和空間考驗的經典書籍,才會對人類精神產生深刻的影響”。不管是網路文學,還是傳統寫作,林清玄有他自己的評判標準,“好的作品,要有深情的體會、美好的嚮往和浪漫的情懷,讓人讀後覺得溫暖、看到希望、增長見識”。

  林清玄覺得“這個年齡不能浪費時間”,因為你的生命有限,你沒有辦法花太多的時間去選擇各種各樣的書。他說,年輕的時候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到這個年紀是“酒逢千杯知己少”。所以你沒有時間浪費了,你的知己越來越少,書也是一樣,書也是你的知己。年輕的時候吸收很多東西,現在因為生命有限,你應該把它用在最有用的部分。所以大多數人可以選擇性情跟你相映的書、可以啟發你的書、可以使你快樂的書、讓你更豐富的書。他還比喻道,“像我現在看電影,大概看十分鐘,我會決定要不要繼續看。如果這前十分鐘不好看,我站起來就走了,因為我沒有時間浪費”。

  林清玄說,真正的閱讀,能夠幫助人們從“緊急”中跳脫出來,放緩腳步,去認真思考真正重要的問題,比如,人來到世界的意義何在,人的內在價值是什麼,究竟什麼能夠讓自己得到終極快樂。

  拓展:林清玄談人生

  外表和內在

  林清玄說,有段時間他在臺灣花蓮的山上修行,兩年過去了,覺得自己內心豐富了很多,內在的光華無法阻擋,自以為有所得。某日去山下的市場買菜,在肉攤前停住,有人問他:“老闆,豬肉多少錢一斤?”甚失望,離開。又至一水果店,又有人問:“老闆,西瓜多少錢一斤?”甚是不喜,暗忖:“我已修行這麼久,且自己內心覺察有所得,竟然被人當做賣豬肉和賣西瓜的。”由此回想我們自己的人生,常常自以為是,覺得卓然於眾人之上。殊不知,生命的道理就是這麼的簡單平常,我們常常犯以貌取人的錯;殊不知,每個人都有一片磅礴的內在,只是因為表面的樸素平實,很多人便失去了被閱讀的機會。

  談談情,說說愛

  “愛”,好大的詞。怎麼愛呢?

  一則,愛情。一定是“溫柔對待,寬大包容,浪漫情懷,溫暖懷抱”。所謂溫柔,就是輕言細語,恰當地給予;所謂包容,就是容忍與你不同之處,能容難容之事;所謂浪漫,就是慢慢地享受人生,慢慢地變老;所謂懷抱,就是寒天送去的冬衣,雨天的`傘,飢餓時豐盛的飯菜。當我們的心變得單純的時候,愛就沒有負擔,乾淨又透明。

  二則,長情大愛。愛的範圍變得很寬廣,是路遇的一個陌生人,是安徒生的童話世界,是每天伴隨的枕頭,是為你盛湯裝水的一隻碗,是照顧了許久的那株傲然的仙客來,是那隻散步時碰見的流浪貓,是他、她、它……生老病死,愛怨別離,求而不得,時刻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照顧好自己的心,就是愛的開始。

  三則,真善美。記得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沉的剎那,男士們把救生船讓給婦女和孩子,樂手們奏起音樂,與周圍的驚濤駭浪形成強烈的對比。很多人評價說這正是人性的真善美。什麼是美?從漢字的角度可以這麼解釋美的不同階段:第一階段,美是“羊大”,羊大了就可以吃了,是為美,停留在慾望的階段;第二階段,美是“羊人”,這是一種文明的進步,說明人的層次上來了,知道去欣賞美,創造美;第三階段,美是“善大”,善大了即是美。

  (摘自《讀者・原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