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林清玄> 林清玄不南飛的大雁讀後感

林清玄不南飛的大雁讀後感

林清玄不南飛的大雁讀後感

  “在加拿大溫哥華,朋友帶我到海邊的公園看大雁。大雁的身軀巨大出乎我的意料,大約有白鵝的四倍。那麼多身體龐大的雁聚在一起,場面令我十分震懾......”下面是文學網小編Lynn整理的現代作家相關內容資料。(更多現代作家內容請關注文學網)

  【不南飛的大雁 讀後感】

  今天,看了林清玄的一篇文章《不南飛的大雁》後,我的心一下子收緊了。因為,我為溫哥華海邊公園裡的那些大雁而擔心。

  溫哥華海邊公園裡的大雁確實很幸福,因為它們不用勞動,不用覓食,卻可以吃得飽飽的,而且吃的質量也很高,一般都是旅遊者買來的好吃食物,如餅乾、薯片、雜糧等。可以說,這裡的大雁不僅吃得好,而且從不用擔心別人給它們帶來什麼危害。它們以及它們的子孫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在溫哥華海邊公園裡生活,這是多麼地令人羨慕呀!

  可是大雁的生活習性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候鳥。一到夏天結束時,它們就準備南飛,它們會在南方避寒,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才飛回來。是這個過程鍛鍊了他們的飛翔本領,它們可以成群結隊地穿過高山,越過大洋。可以說,它們是禽類中的強者,是我們羨慕的飛行英雄,它們以及它們的子孫都以此為自豪。而溫哥華海邊公園裡的大雁為了在此享受安逸的生活,它們早就不南飛了,由於多年沒有長距離飛行,它們的體質下降了許多,所以此處的大雁從外表看來還是大雁,可我覺得它們已經不再是實際意義上的大雁了。在它們身上,那種飛行者的王者之氣已不復存在了,從這一點來看,它們又與烏鵲何異?不,它們比烏鵲更可憐,因為此處的大雁僅僅作為別人觀賞的風景存在而已,作為別人玩物的大雁又怎能不叫人擔憂呢?

  嬌生慣養是培養低能兒的搖籃,高山寒土使蒼松翠柏更加挺拔。那些被家長嬌生慣養的學生,他們什麼都依靠家長,自己什麼都不會,可以說他(她)雖是一個正常的人,卻早已失去了一個正常人自立自強的本性,他們不正像溫哥華海邊公園裡的大雁嗎?他們不同樣可悲嗎?只是他們的家長認識不到而已。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不要把一切優越條件都給他們,讓他們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應該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適當撒些荊棘,這樣,孩子們才會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才會健康成長,才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不南飛的大雁 原文】

  在加拿大溫哥華,朋友帶我到海邊的公園看大雁。

  大雁的身軀巨大出乎我的意料,大約有白鵝的四倍。那麼多身體龐大的'雁聚在一起,場面令我十分震懾。

  朋友買了一些餅乾、薯片、雜食,準備在草地上餵食大雁,大雁立刻站起來,圍繞在我們身邊。那些大雁似有靈性,鴉鴉叫著向我們乞食。

  朋友一面把餅乾丟到空中,一面說:“從前到夏天快結束時,大雁就準備南飛了,它們會在南方避寒,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才飛回來,不過,這裡的大雁早就不南飛了。”

  為什麼大雁不再南飛呢?

  朋友告訴我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在這海邊餵食大雁,起先,只有兩三隻大雁,到現在有數百隻大雁了,數目還在增加中。冬天的時候,它們躲在建築物裡避寒,有人餵食,就飛出來吃,冬天也就那樣過了。

  朋友感嘆地說:“總有一天,全溫哥華的大雁都不會再南飛了,候鳥變成留鳥,再過幾代,大雁的子孫會失去長途飛翔的能力,然後再過幾代,子孫們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南飛這一回事了。”

  我抓了一把薯片丟到空中,大雁咻咻地過來搶食。我心裡百感交集,我們這樣餵食大雁,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如果為了一時的娛樂,而使雁無法飛行、不再南飛,實在是令人不安的。

  已經移民到加拿大十七年的朋友說,自己的處境與大雁很相像,真怕子孫完全不知道有南飛這一回事,因此常常帶孩子來喂大雁,讓他們瞭解,溫哥華雖好,終非我們的故鄉。

  “你的孩子呢?”

  “現在都在高雄的佛光山參加夏令營呢!”朋友開懷地笑著。

  我們把東西喂完了,往回走的時候,大雁還一路緊緊跟隨,一直走到汽車旁邊,大雁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不南飛的大雁,除了體積巨大,與廣場上的鴿子又有什麼不同呢?一路上我都在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