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讀《老人與海》後感

讀《老人與海》後感

讀《老人與海》後感

  理想中的硬漢該是什麼樣的?他不一定要有輝煌的過去,但一定要有拼搏的未來;他不一定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但一定要有奮鬥不息的現在;他不一定要有令人羨慕的健美體格,但一定要有叫人歎服的剛強意志;他不一定要有戰勝現實的力量,但一定要有放飛理想的胸懷……

  理想中的硬漢應是這樣的:他消瘦蒼老,但身形挺拔,目光堅定,思路清晰,筋骨強健;他作為漁夫,出海八十四天,一無所獲,“倒了血黴”,但仍相信“八十五是個吉利的數目”,自信依然;他遍體鱗傷,飢渴難耐,疲憊不堪,但勇敢無畏,堅忍不拔,頑強奮戰;他被理想欺騙,被現實擊敗,但終將自以為所追求的成果帶回了港灣……

  他就是《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老漁夫桑提亞哥—— 一個在重壓下仍然保持優雅風度的老人,一個精神上永遠的不可戰勝者,一個眾人心中理想的硬漢。

  正如美國作家索爾·貝婁所言:“海明威有著一種強烈的願望,他試圖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強加於我們,以便塑造出一種硬漢的形象……當他在夢幻中嚮往勝利時,那就必定會出現完全的勝利、偉大的戰鬥和圓滿的結局”。海明威在塑造硬漢形象、硬漢性格上無疑是相當成功的,這一成就在文學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以至於當我們一提起文學中的硬漢形象、硬漢性格時,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海明威的作品,尤其是《老人與海》。整部小說以攝像機般的寫實手法記錄下了桑提亞哥老人捕魚的全過程,再加上恰到好處的暗喻、象徵和內心獨白,以及貫穿全篇的逼真的細節描寫,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海明威武的獨特美感。以簡潔含蓄的語言在一個單純的故事裡蘊藏下一個深刻嚴肅的哲理,則為這部小說更添光彩,也是其另一成功之處.“冰山在海里移動,它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只有1/8露出水面。”這就是海明威所要追求的藝術效果,也正是《老人與海》的藝術價值所在:凝練、深沉、耐人尋味,作品也由此成為文學史上的不朽名篇。

  儘管筆下的老人是如此堅強,儘管《老人與海》為作家贏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但病痛的折磨、身體機能的衰退和超越自我的艱難仍然擊垮了海明威。他選擇了自殺。記得《老人與海》中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粗一看,確是硬漢自然流露之語,但細細想來,這句話實為作者的自殺作下了一個註腳——反過來,既然註定要被打敗,不如早被毀滅.正是這一悖論把一名擅長塑造硬漢形象的偉大作家推向了懦夫的暗角。哀乎,痛兮。真正非懦夫的人決不會原諒他逃避現實、背棄理想的愚蠢之舉。

  海明威太在乎“硬漢性格”了,太在乎自己“被打敗”了,一個“硬漢”被困難打敗,這是他所不願看到,更不願自己來實現的。可是他忘了一件東西,一根支撐著所有存在靈魂的`生命的“擎天柱”——理想。它是那樣寶貴,以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非存理想之人與行屍走肉無異.理想,是燃燒在胸口的火種,是照耀在彼岸的明燈.所有的硬漢難道不都是在它的強力支援之下,鑄就了他們的錚錚鐵骨,成就了他們的超人壯舉嗎?硬漢們也不都是成功人士。老人最終只從海里拖上了一副大魚骨架;中國的夸父更是慘烈地渴死在了半路上。儘管如此,又有誰會嘲笑他們的固執而不被他們那偉大的人格力量所深深折服呢?可以這麼說,正是因為他們失敗了,然而理想之火不熄、信念之燈不滅,才令他們的硬漢形象得以最大化地完美。海明威沒有意識到,但我們需要。背倚現實,面朝理想,歷經磨難,決不彷徨,這才是一個強者,一個真正硬漢所應持有的生活姿態。

  如今,當英雄主義遭到嘲笑,當犬儒主義受到褒獎,當庸俗的小市民習氣如泥石流般衝擊著人文精神的大廈時,我又想起了那些個硬漢們。我絕不會用什麼“零度情感”,更不屑站在什麼“沒有立場的立場”之上。我只會佇立在廣闊的大地上,憑海,臨風,說我所說,唱我所唱,哪怕震破自己和旁人的耳膜.因為,做一回孤膽硬漢,正是我的理想.你呢?

  老人又要出海了.我們都是“有好多事要學”的孩子。跟著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