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華第一龍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華第一龍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華第一龍

  《中華第一龍》描述了中華第一龍的形貌,並進一步闡述了龍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透過具體例項說明了中華民族和龍的深厚情感,龍文化淵源流長。

  《中華第一龍》

  在河南省濮陽市博物館裡,陳列著一條用貝殼砌成的龍。別看它造型粗獷,樣子像是蜥蜴,也沒有豔麗的色彩,然而卻是一件極其珍貴的文物。它是從當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會的墓葬中發掘出來的,考古學家稱它為“中華第一龍”。

  “中華第一龍”說明中華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龍作為自己的圖騰。圖騰,是一個民族認定的標誌。古時候,各個民族都會選取某種動物或某種植物作為圖騰,以它作為自己民族的象徵和希望。

  作為中華民族圖騰的龍,並不是一種實有的動物,而是一種藝術形象,是我們的祖先透過想象創造出來的。

  古時候,人們對大自然的許多現象無法作出科學的解釋,更沒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連綿,驚濤駭浪,電閃雷鳴,暴風驟雨,都使他們震驚和崇拜。於是,我們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圖騰具有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樣的雄姿,讓它像鳥一樣能騰雲駕霧,像魚一樣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馬一樣可以飛快奔跑……因此將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到龍的身上,漸漸形成了駝頭、鹿角、蛇頸、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複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能之獸、萬能之神。

  龍在我們民族的心目中,代表著吉祥,象徵著神聖,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不少建築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龍作為裝飾,人們把它雕在房椽上、橋樑上、舟船上,刻在胡琴上、柺杖上、刀劍上。節日裡或慶典上,舞龍是最隆重的活動。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為也被稱作“望子成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龍活虎”“龍騰虎躍”“龍鳳呈祥”等帶有“龍”字的詞語,都表示讚頌或祝福。歌詞“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抒發了我們民族的壯志豪情。

  “中華第一龍”的發現,再次證明中國是龍的故鄉,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中華第一龍》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中華第一龍》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最後一組的一篇課文。文章為我們描述了“中華第一龍”的形貌,並由此進一步闡述了龍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透過具體例項說明了中華民族和龍的'深厚情感,以及龍文化的源遠流長。這樣的文章,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優秀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特點及本班的學情,我為本課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以讀促悟的學習方法瞭解龍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3、體會中華民族和龍的深厚情感,感知源遠流長的龍文化,培養民族感情。

  理解中華民族對龍的情感,瞭解龍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體會龍作為圖騰這一藝術形象的象徵意義。

  三、說教法

  1、教法

  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本課我採用“以讀代講法”、“自主討論法”、“點撥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讀文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接下來我說一下本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2、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3、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4、精讀課文,重點感悟

  5、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6、作業設計

  教學活動中,我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了課文中的資訊進行學習,每一個資訊點我都設計了相關的內容。

  (1)抓住兩幅圖的不同之處,體現說明文語言簡潔明瞭這一特點。

  (2)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我首先讓學生在文字中找出什麼是圖騰,然後給學生補充一些其它國家的圖騰,學生的興趣很濃運用多種朗讀,引領學生追尋龍的蹤跡,進入遠古的歷史和龍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龍的奧秘。

  (3)抓住中華第一龍蘊含的希望,引出龍蘊含著祖先美好的願望,體現了我們祖先將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的身上,創造了龍的藝術形象。從而讓學生更為關注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華,從而秉承和煥發龍的奮發向上的精神,培養他們民族自豪感,積極地為弘揚龍的精神而奮發努力。可以說,這節課只是龍文化研究的一個開端。

  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龍的“駝頭、鹿角、蛇頸、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等形象及其象徵意義,還需重新設計。

  2、就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如何提高學習的時效性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研究。

  3、在評價學生的語言上還得向各位老師學習,教學環節把握不準,時間安排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