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設計,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體會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4、理解“獨在異鄉為異課,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體會遊子的思鄉思親之情。

  5、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感受詩中蘊涵的思鄉之情。

  設計理念:

  1、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詩誦讀課更應該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

  2、古詩是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們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啟發學生喜歡古詩,並且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但是由於古詩創作的年代離學生比較久遠,所以學生在理解意思,體會意境方面就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是想透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整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從整體上把握古詩,透過層層誦讀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相信我們很多同學都能背誦出許多的古詩,把你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背給大家聽。

  生背古詩。

  師: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湧上心頭,許多人就用手中的筆表達內心的思念,今天,就讓我們細細地來品味王維的思念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出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誰來給我們讀讀詩題?生讀詩題。

  師:這麼長的題目你能讀好真了不起,誰再來讀讀?生再讀詩題。

  師:九月九日是什麼日子?

  生:是重陽節。

  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生:從課文的註釋裡知道的。

  師:,誰再來讀讀?

  生再讀。

  師:在這樣一個團聚的日子裡詩人王維在幹什麼?

  生:在思念山東的兄弟。

  師:山東指哪兒?

  生:山東指華山以東。

  師:從題目中您能感受到什麼?

  生:感受到詩人的思念。

  師:帶著這種感情再讀詩題。

  生讀。

  二、學詩

  師:同學們讀的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維究竟是何許人也?他為什麼要寫下這樣一首千古絕唱?

  生彙報課前預習時收集的關於王維的簡介及寫作背景。

  師:重陽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可年少的王維卻早早地品嚐到身在他鄉,孤獨一人的滋味,心中怎能不思念親人呢?下面就讓我們懷著思念之情來初步的感受一下這首詩。

  師範讀,生聽準字音,感受節奏,劃節奏。

  師:請同學們根據劃出的節奏自由讀詩,並圈出生字。

  生讀詩,圈出生字。

  出示生字。

  師:生字寶寶也來了,快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有些字可難記了,說說你是怎麼記住他們的?

  師重點指導插的寫法與播比較。

  指名學生讀全詩。

  師:多麼優美的詩歌,多麼動聽的聲音,從你的朗讀中我們已經看到王維正在窗臺前遙望著自己的家鄉,此時此刻,你覺得王維怎麼樣?

  生:非常孤獨。

  師:從哪裡知道?

  生:第一句。

  (一)、學習第一句

  出示第一句,指名讀,你從這兩個“異”中讀懂些什麼?體會到什麼?

  生:我體會到詩人很孤獨。

  師:當時的長安是熱鬧的,繁華的。可為什麼在這樣繁華熱鬧的地方,詩人卻感到孤獨呢?

  生:因為詩人思念自己的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

  引讀:當詩人身邊的人成群結隊再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獨在異鄉為異客。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獨在異鄉為異客。

  (二)、學習第二句。

  師:詩人是如此的孤獨與無助,怎麼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麼的深刻,以至於寫出這樣一句千古名句,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麼?

  生:我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師: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常裡就常常思念親人,而對今天的良辰佳節思念之情更加湧上心頭。

  師:這句詩道出了多少漂泊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深思念,多少遊子對家鄉的點點回憶,同學們“每逢佳節倍思親”流傳至今,僅僅是指重陽節思念親人嗎?

  師:當國慶佳節,普天同慶,遠在他鄉莘莘學子,用詩句對親人說: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當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的人們對家人思念只能用這樣的詩句遙寄對家人的思念。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總結:這句詩成了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了多少遊子的心!

  請同學們輕輕地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你的眼前講浮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可能在哪,看到什麼?心裡的感受怎麼樣?

  指名讀前兩句。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寂寞,聽出了孤獨,聽出了思念。

  當深深地思念,濃濃的鄉愁湧上心頭,王維用詩,這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多年後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悲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著兩句詩。

  師生同讀前兩句。

  (三)學習第三、四句

  師:詩人王維在重陽節深深思念著親人,那他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他呢?從哪裡可以看出?

  

  出示後兩句。

  生讀這兩句。

  師:你從腦中出現了怎麼樣的畫面?

  生:家鄉的'親人正在登高,插茱萸。

  師:如果你就是王維的兄弟,在登高時,你會說些什麼?

  生:我的兄弟王維,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師:如果你就是王維。你會對你兄弟們說些什麼?

  生:我多麼想早點回到你們的身邊,和你們一起過重陽節呀!

  師:這一切的一切只能在想像中。重陽節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於自己的那隻茱萸又在哪裡呢?讓我們閉上眼睛,邊讀邊想像。

  生邊讀邊想像。

  師:千言萬語道不盡雙方人心中深深地思念,還是讓我們用詩句來表達吧!(讀全詩)

  三、誦詩

  1. 又是一個離家的重陽節. 我獨自站在異鄉的窗前.面向親人的方向.深情唸誦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又是一個離親的重陽節.我獨自登上高山回想和弟兄們插茱萸的場景,不僅大聲的唸誦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 配樂誦

  讓我們把這份思念長留心中,隨著優美的音樂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

  師:從古至今,又有多少詩人藉著詩表達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請你背一背,你還從哪些詩裡感受到詩人的思念之情?

  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五、總結:

  同學們,短短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鄉愁說不完的思念情展現在我們面前。歷經一千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這首詩的時候,湧上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這濃濃的鄉愁,今後無論走到哪裡,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回家的感覺真好!

  教學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恰逢重陽節,作者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樣的千古傳誦的名句。

  教學這首詩,我主要透過反覆吟誦,感受詩歌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在理解上,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藉助註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從教學效果上看,雖然在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詩上花了大量的時間,透過反覆的誦讀和創設情境等方法讓學生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但對這兩句詩的真摯情感,學生體會的還不夠。這個問題告訴我,在今後教學詩歌時,一是強調課前查閱資料的重要性,考慮到學生沒有查閱資料的書籍,教師課前給學生講一些背景資料和現實生活中人們外出會想家的實際,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