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重點內容探究學習

《記承天寺夜遊》重點內容探究學習

《記承天寺夜遊》重點內容探究學習

  1.文中並未直接敘述作者與張懷民的友情,但字裡行間卻可以看出兩個人的親密無間。請找出相關的詞語加以體會。

  探究學習:

  從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尋張懷民”的不假思索。而“懷民亦未寢”則顯示出兩個人“心有靈犀”。兩個人的關係甚篤,透過“相與步於中庭”體現得極為充分。結尾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與張懷民的志同道合。

  2.作者雖貶謫黃州,成為擔任閒職的“閒人”,但並未因此而消沉,依舊保持著曠達的胸襟。文中充分表達了這種“閒人”的“閒情”。作者是怎樣流露出這種情感的?

  探究學習:

  文中開頭寫誘人的月色穿窗人戶,勾起了作者賞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喜悅和閒適的'心境。接下來的景物描寫把人帶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悅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悅之情溢於筆端。文章寓情於敘,融情於景,處處都能感受到作者樂在其中的閒情。

  3.本文描寫生動,比喻貼切,寫庭中所見月景時全是用喻。請一一找出喻體,並認真體會。

  探究學習:

  文中寫景只用了18個字,就創造出生動的意境。水、藻、、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積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們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卻能新意,將整座庭子注滿了水。水本是無色之物,實有其物,看似卻無,月光不正是如此嗎?“空明”二字更是絕妙,用“空”去修飾一種色調,出奇制勝。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當作水中來比喻。說“藻交橫”,給人如臨水池之感,最後以“蓋竹柏影也”點透真情。這樣先客後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人了一片皎潔、恬靜的月色之中。

  4.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相符,因為並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探究學習:

  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裡,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處”句點明瞭這一真諦。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