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將進酒> 《將進酒》教學設計(2015年最新版)

《將進酒》教學設計最新版

《將進酒》教學設計(2015年最新版)

  【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理解其思想感情的複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B、方法和過程

  1、因聲求氣,誦讀全詩,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換。

  2、在有感情、得法的誦讀中,體會全詩思隨情轉,音以律變。

  3、在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李白跌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藉著酒興,淋漓盡致抒發不平之氣。

  2、探究詩意,認識到李白能跳出前人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多種人生感慨。

  3、引導學生充分佔有資源,聆聽名家朗誦全詩,融入詩境,吟詠詩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因聲求氣,誦讀全詩,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換;在有感情、得法的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李白跌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充分佔有資源,聆聽名家朗誦全詩,融入詩境,吟詠詩韻,認識到李白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多種人生感慨。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探究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走近李白,主動蒐集佔有相關資源。

  2、師生共讀文字,利用影片、音訊和圖片等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吟詠詩韻,營造氛圍,做到有感情誦讀。

  3、針對學情,突破難點。充分利用課外名家朗誦資源及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因聲求氣,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換,誦讀時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學習法。學生分組合作,根據興趣,選擇詩中精彩的名句仔細解讀,討論、交流、探究、質疑,整合資源,認識、感受全詩複雜多變的節奏和情感。

  【教具】

  多媒體課件 、《唐之韻 第七集 一代詩仙(上篇)》(影片)、配樂朗誦1(康橋朗誦,影片)、配樂朗誦2(存朗誦,樂隊現場伴奏)、 現場朗誦(存在晚會現場深情朗誦,無配樂,影片,現場感很強)、央視“子午書簡”《唐詩十家·李白(<將進酒>)》(高峰朗誦,影片,節奏明快,聲音厚實)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唐之韻 第七集 一代詩仙(上篇)》(影片),創設情境,深情匯入:

  1、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雖然只是個小地方,但卻是一代大詩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詩仙就從這裡起步,以隱隱雷聲的腳步闖進詩壇,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遠閃耀著寶石紅光的詩碑,留下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讀過這首詩,你感覺李白是怎樣一個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將進酒》就是他酒酣之時嚷出來的傑作。明人徐增認為“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在中國文學史上,“酒”可以說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許多文人,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橫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李白的“蘭陵美酒鬱金香”還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等等。

  在這些人中,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因為他的詩寫得獨絕千古而獲得了“詩仙”的稱號,而且也因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麼,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於其中呢?今天我們師生就透過一首詩來走近李白。這就是他的《將進酒》。(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 ,號 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 浪漫主義 主義詩人,有“ 詩仙 ”之稱。與杜甫齊名,並稱“大 李杜 ”,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

  2、寫作背景:

  《 將進酒》是漢樂府舊題,題意為“勸酒歌”。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由於受到排擠,李白離開長安,開始了以東魯、梁國為中心的第二次漫遊。當時,他與友人岑勳在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他們登高暢飲,對酒當歌,暢抒滿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詠酒抒情的佳作。

  3、 “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名句佳篇都與灩灩美酒相互輝映。 收集與酒有關的詩詞名句。

  掀開中國文壇的紅蓋頭,酒香隨清風徐來。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且看——

  (課堂展示)

  ①、詩→“酒”

  (1)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4)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6)蘭陵美酒鬱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7)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

  (9).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江南春絕句》)

  (10)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12)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②、“酒” → 詩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自稱“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聖”。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離的李白什麼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這是最後一次。他舉杯邀月,卻發現月在水裡,他悠悠忽忽撲進水中,抱月而眠。誰像他這樣認真又天真一生?連死都是一首詩,一首醉酒的詩。看來,李白天生為詩酒而來,為後人讀詩酒篇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讀他的勸酒詩。

  4、初讀解字詞知韻律——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掌握字詞文意。

  ①、教師範讀,學生正音。

  ②、播放配樂朗誦1(康橋朗誦,影片),初步感知全詩的韻律和氣勢。

  ③、分組誦讀,畫出韻腳。明確:韻腳:來、回、發、雪、月、來、杯、生、停、聽、醒(作平聲)、名、樂、謔、酌、裘、愁。

  5、識記字音。(給加點的字注音)

  將進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對月(zūn ) 烹羊宰牛且為樂( pēng )

  岑夫子( cén ) 鐘鼓玉 (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歡謔( zì xuù )

  呼兒將出換美酒( jiāng )千斤散盡還復來( huán  )。

  三、引領探究

  ㈠、二讀品酒興,讀出酒意。

  1、誦讀指導:

  ①、播放配樂朗誦2(存朗誦,樂隊現場伴奏),理解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換,有感情、得法誦讀全詩。

  ②、因聲求氣: 誦讀時充分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換。

  指導示例:開篇兩句長句,猶如挾天風裹海雨,迎面撲來,第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復回”,言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歎韻律。接著,又是兩個同樣的長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歲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詩人感情由“悲”而“歡”,節奏頓轉和緩,句式也變為七言,“須”“莫”“必”“還”“且”將歡暢之情推進、提升、積聚成高亢、嘹亮的“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樣的豪歌壯舉,至此,詩人狂放之情漸趨高潮,詩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個短句,不僅詩的節奏變化,也彷彿聽到酒席上頻頻的勸酒聲。更甚者,詩人連聲勸酒,詩興大發,引吭高歌。之後,詩人感情由狂放轉為憤、激越,發出最後的豪言壯語:千金散盡還復來,一醉方休,同銷萬古愁呢!誦讀至此,我們的身體裡、聲音裡好像也奔湧著詩人跌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組誦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加粗字重讀

  2、分組討論:

  ①、整體感知:整體感知,把握全詩結構。

  明確:起興→飲酒作樂→勸酒→酒後吐真言

  ②、李白怎樣勸友人喝酒?為此找了那些理由?(學生討論歸納,教師補充)

  明確:會須一飲三百杯,人生得意須盡歡,將進酒,杯莫停。

  要飲,要狂飲,人生得意要飲,現在不得意要飲,人生短暫,及時行樂。

  勸飲,勸豪飲,富貴不足取,飲酒可留名(歷史),懷才不遇,借酒澆愁。

  ㈡、三讀賞酒情

  1、誦讀賞:

  ①、播放現場朗誦(存在晚會現場深情朗誦,無配樂,影片,現場感很強)

  ②、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興酒情。

  ③、吟詠詩韻:在誦讀中發現,全詩以七言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參差錯綜,以散行為主,用短小的對仗點綴,節奏徐疾變化,奔放不隨性。這首詩篇幅不長,而五音會,氣象不凡,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尤其是音韻、節奏隨詩情起伏,緩急高低,曲折迴環,奔騰向前。只有思隨情轉,音以律變,才能讀此詩“於雄快之中”,從而“得其深遠逸之神”(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2、討論探究:

  ①、詩歌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採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麼手法?抒發了李白怎樣的感嘆?

  明確:起興——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

  比喻——以黃河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在

  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誇張——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 “黃河如絲天上來,洪波東流射大海。”“黃河西來絕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 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又有“不復回”之嘆。以黃河起興感嘆時光易逝。

  以水來比喻時間的流逝,非李白獨創。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詩人在24歲上“辭親去國,仗劍遠遊”,是“以當世之務自負”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過去了,他已滿頭白髮,功業上卻毫無成就。回首往事,難免有人生短促之嘆,也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

  兩組長句表達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採用什麼修辭手法?請找出分。

  明確:誇張,痛快的筵宴,豪壯的詩句,烹羊宰牛,一飲三百杯,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傾吐懷抱,實為痛快事,得意事,不僅是品味美酒佳餚,更為了表現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縱情於酒,透過這些“勸酒詞”你讀到了李白什麼樣的情感?請舉詩中詩句分李白思想感情上的變化起伏。

  明確:

  奔流到海不復回,高堂明鏡悲白髮 悲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千樽空對月 喜(樂)(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狂 ↓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憤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狂

  全詩的感情變化:悲—→樂—→憤—→狂 感情主基調:憤慨

  ㈢、四讀話酒話,吐真言。

  1、誦讀品:

  ①、播放央視“子午書簡”《唐詩十家·李白(<將進酒>)》(高峰朗誦,影片,節奏明快,聲音厚實)。

  ②、學生自主誦讀喜歡的詩句,試著背誦全詩。

  2、討論探究:

  ①、面對時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麼?

  明確:作者認為只要人生暫時得意,就可以縱情高歌,要有堅定信念。

  ②、全詩圍繞一個“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於一個“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實質是什麼?

  一愁: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壯志未酬,懷才不遇;三愁: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聖賢寂寞,陳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表現了一種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複雜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才是它的核心。

  ③、理解“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中“聖賢”的含義,分用典的作用。

  明確:“聖賢”不僅指孔孟,還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負的賢士。他們被排擠,遭冷落。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行經,不再抱幻想,決心逃於酒鄉。

  陳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監視,一生才學無可施展,遂借酒銷愁。其狂放不的性格與李白極為相似。

  一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

  ④、你認為《將進酒》這首詩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主旨句: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鐘鼓玉”“不足貴” 是詩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激之詞!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 ” 。 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豪門權貴的蔑視、否定。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棄和蔑視。表達了作者的痛苦、憤慨。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悲而不傷,悲而能壯。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請你說幾句話安慰安慰他。

  明確: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體現。借飲酒來反抗險惡的現實社會,寄託情懷,是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繼承了這種做法,借酒澆愁,發洩情感。

  四、訓練檢測:

  1、將這首詩歌背誦下來。

  2、課堂檢測:

  ①、這首詩的基調是憤慨。在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開頭四句寫悲,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寫歡,“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②、本詩的主旨句是: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表達了詩人對權貴的視和蔑視的態度。

  ③、李白的浪漫氣質和狂放的性格充分體現在詩中對誇張的運用,如朝如青絲暮如雪,與爾同銷萬古愁等。

  五、總結昇華:

  李白的身上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兩個,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豐功偉業。追求精神自由導致他的一系列行為:反抗傳統,蔑視權貴,理想超出於王法所規定的社會等級秩序之外;建立豐功偉業,又使他與傳統妥協,求助於權貴,回到王法所規定的社會秩序之中。但現實中又不可能同時佔有以上二者。他的夢碎了,於是,他開始縱酒,他開始狂歌,開始了永遠沒有盡頭的愁苦。文中他以聖賢自稱,以喝酒排解內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為他是謫仙人,所以他必定擁有恣情傲物的權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樑。

  《將進酒》是靈與肉、理想與現實、個人與社會猛烈碰撞的巨響低迴,是一曲不靈魂的慷慨悲歌。

  六、拓展材料:

  1、人生短短几個秋,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2、《將進酒》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與誇張手法有關,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湧的鬱怒情緒。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

  3、李白對黃河素來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極為豪放熱情的詩句歌頌黃河。在《將進酒》詩中,詩人又一次歌頌了黃河,並與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襯,抒發其熱愛生活、蔑視權貴的感情。飲酒行樂既是抒憤,又從憤慨中顯示豪邁樂觀精神,而不流於傷感。  以樂寫哀,以豪放襯悲慨,因此,從而構成樂觀的豪放的基調,從中顯示出詩人可貴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韻 第七集一代詩仙(上篇)》:宋代著名詩歌評論家嚴羽,說別人寫詩是用筆一句一句寫下來,李白則只要把心裡那股氣一張口噴出來就行了,這個比喻真是恰到好處。詩人站在黃河邊上看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忽然心情一激動,想到這黃河之水就像人類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復返,但依舊滔滔滾滾而來。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暫,明鏡中的頭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轉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輪迴!面對這無限與有限的矛盾,人活著為什麼不盡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人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如此自信。正由於這首詩強烈地呼喚真實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強行壓縮的靈魂都到詩裡來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暢。

  七、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寫“酒”的古詩詞。

  2、背誦並默寫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