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作者簡介及翻譯註釋
湖心亭看雪
(明朝)張岱
崇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餘拿一小舟,擁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罷了。到亭上,有兩人鋪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懂得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長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從前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鬥雞放,奏琴吟詩的貴令郎餬口。喜遊山川,通曉音樂戲劇,生平不曾官吏。明亡後,避居浙江溪山中,從事著述。其小品文多回想小我私人經驗的餬口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尚的精彩批評,箇中示意出對鄉土和故園的吊,也表暴露不少傷感情緒。他在《陶庵夢憶·序》中說:“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平生,富貴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梁,車旅螳穴,看成怎樣消受?遙思舊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逐一怨恨。”於此可見其著書旨趣及以“夢”名書之由。我們讀《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在瀏覽其雅潔美妙的散文形象的同時,經常感想有一層夢幻般的清紗覆蓋其上,使意境顯得深杳而昏黃。
張岱的小品可謂名副著實的小品,父老不外千把字,短者僅一二百字,形貌精緻活躍,氣魄威風凜凜流麗清爽,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英華》第583頁)。《湖心亭看雪》,堪稱張岱也是晚明詩化小品文的代表作,寫於明王朝殞命往後。他把對祖國舊事的懷戀都以淺淺的筆觸融入了山川小品,看似不著陳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之一二。
【譯】
崇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這一每天方才亮,我划著一隻小船,穿戴皮袍,帶著火爐,一小我私人去湖心亭瀏覽雪景。樹掛晶瑩,白氣瀰漫,天、雲、山、水,上上下下一片潔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一道淡淡的陳跡,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點,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小我私人鋪著席,對坐在那兒,一個小家丁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小我私人望見我,異常驚喜地說:“湖中哪能尚有這樣賞雪的痴戀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始末喝了三大杯就辭別。問他們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本身船的時辰,替我駕船的人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老師痴,尚有像你一樣痴的人。”
【註釋】
俱:都。
絕:消失。
崇五年:公元1632年。崇,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詞,這。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八點左右。定,完了,結束。
餘:第一人稱代詞,我 。
獨:獨自。
拏(ná):同“”,牽引。撐(船)。一作“挐”。
擁(cuì)衣爐火: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衣,細毛皮衣。,鳥獸的細毛。
霧凇:冰花一片瀰漫。霧,從天上下罩湖面的雲氣。凇,從湖面蒸發的水汽。,白氣瀰漫的樣子。曾鞏《冬夜即事詩》自注:“齊寒甚,夜氣如霧,凝於水上,旦視如雪,日出飄滿階庭,齊人謂之霧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
惟:只有。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築物。這裡指蘇堤。一,數詞。痕,痕跡。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而已:罷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還會有這樣的人。焉得,哪能。更,還。
拉:邀請。
強(qiǎng)飲:盡情喝。強,盡力,勉力,竭力。一說,高興地,興奮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這裡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後。
是:表判斷。
客此:客,做客,名詞作動詞。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伕。
喃喃:低聲嘟噥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後轉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
更:還。
痴似:痴於,痴過。痴,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為痴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