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菊節古詩詞
古詩原文
縹緲危樓紫翠間,良辰樂事古難全。感時懷舊獨悽然。
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來歲與誰看。
譯文翻譯
高樓縹緲在紫綠雙色之間,良辰與樂事都湊齊全,從古至今,著實很難。感時懷舊,獨自悽然。
圓月和玉樹只閃現於夜夜,菊花與人貌卻經行在年年。不知來年,我將跟誰一道賞觀。
註釋解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縹緲(piāo miǎo):隱隱約約若有若無貌。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危樓:高樓。
良辰樂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今昆弟友朋,二三諸彥,共盡之矣。”
璧月瓊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樹的枝條。語本南朝陳後主後官詩:“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
菊花人貌:中唐戎昱詩:“菊花一歲歲相似,人貌一年年不同。”按戎詩當由初唐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變化而來。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八日,是蘇軾與楊繪(元素)分袂時寫下的別情詞。蘇軾因對杭州的依依不捨和對楊繪人品的敬佩、讚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作品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以樂景寫愁情。開端“縹緲危樓紫翠間”一句,寫紫氣升騰的青山中間隱約可見的高樓,這種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餞別宴會的自然背景(略帶人文色彩),然而“感時懷舊獨悽然”,詞人在這離別的時刻,禁不住感嘆時光的流逝,懷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獨自傷心起來。顯而易見,這是以樂景寫愁情。詞人面對使人快樂的美景尚且有“悽然”之感,可以想見離別時悲傷情緒的濃重,是收到了雙倍的藝術效果的。
二是富於理趣。這首小詞就有三處表現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樂事古難全”一句,實際意思是說,天下良辰(美好的時光)、美景、賞心、樂事,這四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同時存在的。這裡“良辰”涵蓋“美景”,上承起句而言;“樂事”涵蓋“賞心”,轉出下句悲傷之意。雖有現成出典,卻從詞人的親身體驗出發,表達了自然與人生的高度和諧的境界(具有共時性)不可多得這樣的感喟,還是耐人尋味的。第二是過片“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兩句,寫對別後歲月的'想象,同樣運用了有關語典。前一句以“璧月瓊枝”狀寫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時間的漫長,而由於不能與友人相聚,佳境也無法共賞,詞人用一“空”字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遺憾;後一句以“菊花”與“人貌”對舉,其實是“歲歲相似”與“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說是以花開依舊來反襯人貌已非,從而深化了詞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來歲與誰看”。這裡的“來歲”應指來年今日,所“看”的物件則包括開頭所寫的自然美景,也包括過片寫到的“璧月瓊枝”這種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傳寫出人生無常(由時間的推移引起人事的變化)、佳期難再的唱嘆,
總之,這首小詞在抒寫離愁別緒的同時,也寫下了詞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詩的韻味;雖然調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跡,能給人以豐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