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浣溪沙》練習題及賞析

《浣溪沙》練習題及賞析

《浣溪沙》練習題及賞析

  引言:《浣溪沙》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浣溪沙》練習題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一半殘陽下小樓,珠簾斜控軟金鉤。倚闌無緒不能愁。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浣溪沙》練習題】

  1.這首詞上片描寫了怎樣一幅圖景?(4分)

  2.這首詞采用了先抑後揚的寫法,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夕陽西下,小樓染上晚霞,珠簾斜掛在門窗,柔軟的金鉤彎曲下垂。詞人倚在欄杆上,心緒無聊,無法控制心中的憂愁。

  2.上片感情基調是低沉的,無論是夕陽還是小樓,既無情緒也控制不了憂愁,這是抑。下片,美少女忽然出現,是那麼瀟灑,那麼風流,使原來低沉的氣氛一掃而光,這是揚。透過先抑後揚手法的運用,塑造了少女的嬌羞美麗形象。

  註釋

  ①斜控:斜斜地垂掛。控,下垂、彎曲貌。

  ②倚闌句:意謂倚靠著闌杆,心緒無聊,,又不能控制心中的'憂愁。

  ③盈盈:謂儀態美好。此處代指儀態美好之人。盈,與“贏”同,容貌之意。《玉臺新詠·日出東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譯文

  黃昏時分,你登上狹狹的小樓。夕陽被你嬌小的步子擠下了山,留下欄杆一排,珠簾一條,飛鳥一雙。你就這樣靜靜地佇立。左邊的鞋印才黃昏,右邊的鞋印已深夜。你的愁,很芳香。它讓你又一次數錯了,懶惰的分分秒秒。終於,你騎一匹小馬出城。懷中的蘭佩,溫軟,如滿月的光輝。他看你時,你也想看他。但是,你卻莞爾回頭。

  【《浣溪沙》賞析】

  納蘭詞總的來說都過於傷情悲切。當然,也有些明快的篇章,雖然為數極少,卻是難得的亮色。比如這闋清新可人的《浣溪沙》。

  上片情語出之於景語,寫女子意興闌珊之貌。首句點明時間是黃昏,正是夕陽西下時分,朱簾斜斜地垂掛在軟軟的金鉤上,一副頗無心情的懶散樣子。“倚闌無緒不能愁”是說這位女子倚靠著闌杆,心緒無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憂愁。此三句以簡潔省淨之筆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時分深閨女子倚欄懷遠圖,為下闋騎馬出遊做好鋪墊。

  下片亦刻畫了一個小的場景,但同時描繪了一個細節,活靈活現地勾畫出這位閨中女子懷春又羞怯的形象。“有個盈盈騎馬過”一句,清新可喜,與清照“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是“盈盈”一詞,形容女子,有說不出的熨帖生動,不由叫人想到金庸《笑傲??湖》中那位美貌少女任盈盈,以及《笑傲江湖?後記》中金庸對她的評價:“這個姑娘非常怕羞靦腆”。“薄妝淺黛亦風流”一句則凸現了她的風情萬種,“薄”、“淺”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說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那這樣一個嫋娜娉婷的小女子出去遊玩會發生什麼樣的趣事呢?末句言,“見人羞澀卻回頭”。 好一個“見人羞澀卻回頭”!這只是少女一個極細微的,幾乎叫人難以察覺的動作,詞人卻捕捉到了,輕輕一筆,就活靈活現地勾畫出閨中女子懷春又嬌羞的複雜心情。可以說騎馬少女薄妝淺黛羞澀回頭的神態,把原本顯得低沉的夕陽、小樓、斜掛的朱簾、軟垂的金鉤及無聊的心緒襯托為一幅情景交融、極具美感的畫卷,令人讀來口角生香,有意猶未盡之感。

  【拓展閱讀】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一度因避諱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之後又改回納蘭性德之名,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詞牌簡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淲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裡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體始於唐代韓偓,流傳至今;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通常以韓偓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