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紅樓夢>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1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頭記》全書共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中心,創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個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貴族公子賈寶玉,嫻靜穩重的薛寶釵等等,為我們演繹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黛玉葬花泣殘紅”早晨寶玉和黛玉在聊天。寶玉無心說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話,黛玉哭著就跑了出去。黃昏,黛玉以為寶玉被別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擔心,晚飯後過來看他,丫環沒聽出來是誰,沒讓黛玉進去。

  黛玉聽了,氣的愣在門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淚來,她回房抱膝含淚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寶玉聽到山坡那邊有人在低聲哭泣,邊哭邊訴說,非常傷心。寶玉止住腳步細心聽,只聽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徹心扉。原來這是黛玉因為昨夜被關在門外,傷心難過,將這些殘花落瓣拿來掩埋時因感而發吟出一首《葬花吟》。當寶玉聽到“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只是誰”時,不禁大哭,黛玉看見是寶玉,就質問他,昨晚為何不讓丫鬟開門?寶玉發誓說不知道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懶,於是原諒了寶玉,兩人破涕為笑,重歸於好了。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2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著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戶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著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著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汙,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著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為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欺負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說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著這個美麗且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脫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雖說這本書字裡行間顯露露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著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嘆,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也使讀者在閱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脫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著。我們也理當為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著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著狂熱的;它傳承著深刻的思想;它透散著醉人的感傷。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3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名著,如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紅樓夢》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紅樓夢又稱《石頭記》,我看了書才知道原因,原來是跟女媧補天的故事有聯絡,女媧補天后剩下了一塊兒石頭沒用上,這塊石頭十分孤獨與傷心,後來來了一個和尚和道士,請求到人間看看,於是變成了通靈寶玉。在天上有一座美麗的宮殿,叫赤霞宮,裡面有個神瑛侍者,他發現了一株仙草,他十分心疼這株仙草決定幫助她,仙草十分感動,化成了一位女神仙,這個時候神瑛侍者想下凡去訓練自己,就到負責下凡的神仙那裡去報到。仙草神瑛侍者這不見了,得知已下凡,她便也去找負責下凡的神仙。負責下凡的神仙,盡幻仙姑安排神瑛侍者帶著通靈寶玉下凡去了,而仙草變成的絳珠仙子為了報答他,把一生的眼淚都給他,警幻仙姑被感動,於是安排他下凡。後來神瑛侍者就是賈寶玉,而絳珠仙子也就是林黛玉。

  這就是《紅樓夢》的來源。

  而這個的故事主要是按照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賈寶玉和薛寶釵的故事為主線寫的。我喜歡《紅樓夢》這個長篇章回小說的原因是因為,一它的思想非常好,裡面不但有許多指導意義,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封建社會,裡面包含了許多哲學道理。而他的語言也十分的細膩婉轉,令人百讀不厭,裡面的詩詞文筆,可以說是中國小說的巔峰,無人能及。我十分欣賞文中的男主角,賈寶玉,他不管對待誰,對待自己的家人,他是對待身邊的侍從僕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他不像平時的貴族人一樣,是歧視他們,而是挺著胸膛伸出雙手,來幫助他們。同時,我也欣賞林黛玉,一說起她,就會想到黛玉葬花,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我十分心疼他,有情人並未終成眷屬,在薛寶釵與賈寶玉得大婚上淚盡而逝。

  紅樓夢,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讓我愛不釋手,看多少遍都不會膩,是一部特別好的作品。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4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戲,《紅樓夢》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人生悲劇。

  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琢磨著《紅樓夢》,雖然幾個月就把它給看完了,但我還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在婚姻、建築、文化、財產等各方面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其中最讓我羨慕的則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就連作者寥寥幾筆勾勒的晴雯、紫鵑、雪雁等丫鬟,都成為了我國文學畫廊中的藝術典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最終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也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肇始於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並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儘管實際上他心裡喜歡林黛玉。婚姻大事他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

  當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和《苦絳珠魂悲傷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時,聽著悲傷的音樂。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淚來,那不爭氣的眼淚始終還是把那頁給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為結局會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與公主生活只是童話故事而已,然而,這麼悲慘的結局我卻怎麼也想不到。

  當黛玉聽完傻大姐的話後,就直吐鮮血。不住地流淚。因為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黛玉她恨寶玉,恨他為什麼不理解自己。她把寶玉送給她的那絹子往火上一撂,頓時化為灰燼。熬了一天,黛玉已經奄奄一息。突然,她高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狠心兩個字還沒來得及說,只見黛玉兩眼一翻,一縷芳魂就這樣隨風而逝。

  黛玉死的時候,正是寶玉娶寶釵的同一個時辰。只因瀟湘館離新房很遠,聽不到瀟湘館這邊悲慟的哭聲。

  這真的是個不朽的悲劇啊!

  我為黛玉和寶玉感到悲哀,寶玉最後竟然出家當了和尚,因為他知道林妹妹是為自己而死的。便在靈柩前放聲大哭。

  一個風光顯赫的大家族,就這麼沒落了!不知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是否都和我一樣,為他們感到悲哀、痛心呢?

《紅樓夢》七年級閱讀心得5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們在裡面不僅能看到作者曹雪芹的審美理想形成和破滅過程,更能在字裡行間體會到幾千年來積澱在古人心中的審美意識。今後我們就以“讀紅樓夢賞古典美”為一個子專題,詳細地品評蘊含在書中的審美智慧。今天我們就開始第一品,從第四十一回的櫳翠庵說起……

  話說當時賈母帶了劉姥姥來至櫳翠庵,妙玉接了進去併為賈母斟了老君眉,賈母遞與劉姥姥品嚐,劉姥姥的一句“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惹的眾人鬨笑。其後妙玉在和寶玉、黛玉、寶釵一起喝茶的時候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其言:“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可見妙玉確實懂得品茶之道。從美學角度而言,“解渴”源於我們的生理需要,此時對外界的判斷還建立在實用功利之上,而審美是遠離這些利害計較的;後面的“飲牛飲騾”更是這種束縛的極限描述,完全被肉身功利所侷限,根本無“美”可言了。

  只有擺脫外在功利束縛,迴歸初心,在祥和的心境中安寧地去把自我身心融入一杯暖茶,細細的回味那淡淡的清香,恰似回望人的生命,絢爛光華總是短暫的,只有內心溫暖的安寧祥和才是永恆,這即是超越的美學。茶中上品總會讓我們在靈魂深處獲得許多精神慰藉,因而品茶也就成了歷來文人的一件生活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