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文章內容及主題思想

《河中石獸》文章內容及主題思想

《河中石獸》文章內容及主題思想

  《河中石獸》文章內容及主題思想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乾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死後諡文達。

  紀昀學問淵博,長於考證訓詁。乾隆間輯修《四庫全書》,他任總纂官,並主持寫定《四庫全書總目》200卷,論述各書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為代表清代目錄學成就的鉅著。

  紀昀的詩文中,多應制奉和、歌功頌德之作,屬於典型的“廊廟文學”。少數述懷、紀行詩歌尚清新可誦。《烏魯木齊雜詩》160首,是紀昀謫戍烏魯木齊兩年後被召還時于歸途所作,記述當地風土人物,比較廣泛地反映了新疆的社會情況,聲調流美,富歌謠風味,在內容和藝術上都有一些特色。

  紀昀對於文學的批評,主要見於《四庫全書總目》與若干書序(如《愛鼎堂遺集序》、《香亭文稿序》、《雲林詩鈔序》、《田侯松巖詩序》、《挹綠軒詩集序》、《四百三十二峰詩鈔序》等),另有《《文心雕龍》》評和《李義山詩集》評。他的文藝批評標準,雖仍不脫“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儒家傳統見解,但不甚拘泥,較為通達。承認“文章格律與世俱變”,“詩日變而日新”,認為文學的演變取決於“氣運”和“風尚”,強調後代文學對於前代文學既應有“擬議”又要有“變化”。在藝術風格上,肯定“流派”,而反對“門戶”,反對“舍是非而爭勝負”的朋黨之習。紀昀晚年主持科舉會試時,曾以文學史與文學批評內容出題策士,實為創格。 紀昀在創作上的主要成就,表現於筆記小說集《閱微草堂筆記》。這部書包括《灤陽消夏錄》6卷,《如是我聞》、《槐西雜誌》、《姑妄聽之》各4卷,《灤陽續錄》6卷,共24卷(筆記1000餘則),是他晚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嘉慶五年他的門人盛時彥合刊印行,總名《閱微草堂筆記五種》,後通稱《閱微草堂筆記》。

  《河中石獸》中心思想是

  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獅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衝力和石獅子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衝力對河床形態的區域性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河中石獸》啟示

  本文講了寺前兩個石獸掉入水中水中,僧人們和學者只考略一個因素,而不考略其他,所以沒有找到石獸,老水兵富有經驗,善於思考,考略周全所以成功了。它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想的周全,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常情主觀作出判斷。否則無法完成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