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韓愈> 韓愈的紀念館

韓愈的紀念館

韓愈的紀念館

  引導語:韓愈,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那麼韓愈紀念館在哪裡呢?

 

     韓愈紀念館

  國家AAA級旅遊區韓愈紀念館(即韓文公祠)位於潮州城東筆架山麓,是一處以紀念韓愈為主的紀念館。

  陽山韓愈紀念館是為了紀念曾任陽山縣令的大文豪韓愈而修建。展廳內掛滿了韓愈在陽山留下的手跡石刻及歷代文人景韓詩文的拓片。展廳內,有一張珍貴的韓愈全身像的'拓片。在陽山韓愈紀念館內,存有肖炳堃的摩刻附有詩及詩序,詩及詩序富有熱情,讀後讓人歎為觀止。

  由來

  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在通判,陳堯佐的倡導下建立韓祠。祠宇據地高曠,構造古雅,佔地328平方米,系雙層垂簷建築。其下層為展覽廳,上層闢為“韓愈紀念館”,閣前石砌平臺正中有2米多高的韓愈平身石像1尊。內分前後二進,並帶兩廊。

  後進築在比前進高出幾米的臺基上,內供韓愈塑像。堂上有對聯:“闢佛累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嶺嬌;到官才八月,潮平鱷諸,於今香火遍瀛洲。”祠內有歷代碑刻36塊,其年代最早者即蘇軾的《潮州韓文公廟碑》,從城南移此,置正堂南牆下。

  祠內前後二進樑柱,還分懸今人為重修韓文公祠所題寫的匾額。韓祠倚山臨水,肅穆端莊。1988年,原侍郎亭舊址又新建了“侍郎閣”(韓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稱“韓侍郎”),周圍為歷代韓祠碑刻和韓愈筆跡。

  饒有趣味的是“傳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種讀法。庭園有碑廊,儲存現代名人評價韓愈的書法碑刻。後山腰為侍郎閣,閣前有韓愈石雕頭像,閣內闢為韓愈生平展覽館。

  紀念人物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韓愈,由於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門寺,佛骨到長安供奉的建議,觸怒了皇帝,被令處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講情,改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個多月,把中原先進文化帶到嶺南,辦教育,驅鱷魚,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被潮人奉為神,潮人並將筆架山改稱韓山,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

  【人物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倡先秦兩漢的文章,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徵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死諡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評價】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25歲中進士,29歲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

  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專程拜謁了杜甫墓,並作長詩《題杜工部墳》以吊之,最先認識到杜詩的價值。

  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於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傑作,亦為後世文人學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淨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後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登臨祝融峰,“韓愈開雲”千百年來在南嶽衡山傳為佳話,歷代文人以“開雲”為題歌詠不絕。

  他也是第一個寫詩吟誦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楊慎稱其《岣嶁山》一詩“發揮稱讚豈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為對衡陽人文歷史影響最深遠的大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