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詩裡的元旦
“元旦”一詞,據說最早出自南朝詩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我國古代詩人流傳下來許多有關元旦的詩歌,其中不乏名篇佳作,有的記錄了古代的傳統習俗,有的描繪了當時的喜慶氣象,還有的抒發了詩人的個人情懷,可謂豐富多彩。雖然現在的“元旦”並非指古代的“元旦”,但在元旦佳節來臨之日,品讀一下描寫元旦的詩歌,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
記錄傳統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的《元日》,抓住幾個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桃符”指春聯),描寫了古代元旦的傳統習俗,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謂元旦詩歌的代表之作。
“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隨人換,梅花隔歲香。春風回笑語,雲氣卜豐穰。柏酒何勞勸,心平壽自長。”南宋詩人宋伯仁的.《歲旦》詩,不僅寫到了元旦貼新聯的習俗,而且也表現了詩人知足常樂、悠閒自在的情趣。
描繪喜慶氣象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明代詩人陳獻章的這首《元旦試筆》詩中:鄰居宴飲,兒童唱詩,春花嬌豔,晚風習習,笛聲悠揚,月色朦朧。詩人描繪的景色如詩如畫,字裡行間洋溢著人們慶祝元旦佳節的喜慶氣氛。
唐朝詩人厲元在《元日觀潮》中曰:“玉座臨新歲,朝盈萬國人;火連雙闕曉,仗列五門春。瑞雪銷鴛瓦,祥光在日輪;天顏不敢視,稱賀拜空頻。”全詩語句清新流暢,景物絢麗多彩,生動描繪了一幅典雅隆重的宮廷賀年圖,刻畫了達官貴人新年狂歡的熱鬧情景。
抒發個人情懷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中寫道:“眾老憂添歲,餘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他以此詩句來表達自己雖年過六旬,但仍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邁入新年的精神風貌。
唐代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裡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嚐。”乍看似寫詩人飲酒時照鏡子,突然發現自己容顏衰老,露出悲愴情緒,但經過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詩人獨有的樂觀心態,簡直就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老頑童”。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唐朝詩人孟浩然的《回家元旦》,則表達了自己遠離官場後,醉心農耕的自由快樂。
這些古代的元旦詩歌,讀來別有一番情趣,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