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幼兒園教案設計

《登鸛雀樓》幼兒園教案設計

《登鸛雀樓》幼兒園教案設計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幼兒園的《登鸛雀樓》教案應該怎麼做?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並嘗試用語言大膽表達。

  2.學習整首吟誦,感知古詩的韻律美。

  準備:

  畫有古詩內容的圖畫、《登鸛雀樓》課件、自制古詩掛圖四、活動過程:

  (一)透過圖畫初步理解古詩內容。

  1.出示第一幅圖(1)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老師用概括性語言總結:

  陳老師看見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站在高高的鸛雀樓上,你抬頭看那天邊,一輪落日,伴這群山漸漸落下去。

  (3)小朋友也來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陳老師用完整的話說了,現在請小朋友也來跟著老師來說一說吧!

  2.出示第二幅圖。

  (1)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老師用概括性語言總結:

  陳老師看見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那看那黃河奔騰、咆哮著向那大海一瀉千里。

  (3)朋友也來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陳老師用完整的話說了,現在請小朋友也來跟著老師來說一說吧!

  2.出示第三幅圖。

  (1)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老師用概括性語言總結:

  陳老師看見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景色真美啊,你還想看到那更遠的美景嗎?

  (3)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陳老師用完整的話說了,現在請小朋友也來跟著老師來說一說吧!

  3.出示第四幅圖。

  (1)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老師用概括性語言總結:

  陳老師看見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你再登上一層吧,那樣會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的。

  ( 3 )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陳老師用完整的話說了,現在請小朋友也來跟著老師來說一說吧!

  二、觀看課件,學習吟誦古詩《登鸛雀樓》。

  1.今天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我們一起來唸一念。(3遍,和古詩解釋)2.教師出示古詩掛圖,引導幼兒指字認讀。(變換節奏念)三、用肢體動作來吟誦古詩,並感知韻律美。

  1.請小朋友想一想,然後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吟誦古詩《登鸛雀樓》。

  2.請幼兒來表演。

  3.幼兒自由結伴進行遊戲。

  那現在請小朋友們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量,用你們最喜歡的方式來吟誦古詩《登鸛雀樓》。

  課後反思:

  “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古詩的學習,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是讓他們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詩中的意思,去體驗詩中的情感,從而感受語言的美。

  在教學古詩《登鸛雀樓》一課時,我藉助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如學習“白日依山盡”時,我透過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中的景色。接著再透過用簡筆畫的方法讓學生上臺畫出此時太陽的位置,讓學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陽慢慢落山的美麗景色,更進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盡”。在教學 “黃河入海流”時,我首先讓學生看文中的圖,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收集到的有關黃河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的資料,最後讓他們用一些詞來形容黃河。透過觀察插圖,交流相關資料,展開想象,學生腦海中不知不覺就有了詞語,如有的學生會用“滔滔、滾滾、壯觀、有氣勢“等簡單的詞來形容黃河,在學生腦海裡黃河的壯觀景象會越來越明晰,透過反覆朗讀體會,從而真切感受到黃河水流進大海的那種磅礴氣勢。在這樣感悟內化,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遠”這是這首古詩中要闡明的道理。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先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詩人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再讓學生暢談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處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經歷。這時學生的積極性頗高,從而感悟出古詩所蘊含的“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要不斷努力。

  我透過這樣的教學使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的腦海中“活“起來,從而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再現詩人創造的意境。這樣,透過學生自身的探索、體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突破了這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