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知識點總結> 數學知識點總結

數學知識點總結

數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知識點總結1

  一、直線與圓:

  1、直線的傾斜角 的範圍是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對於一條與 軸相交的直線 ,如果把 軸繞著交點按逆時針方向轉到和直線 重合時所轉的最小正角記為, 就叫做直線的傾斜角。當直線 與 軸重合或平行時,規定傾斜角為0;

  2、斜率:已知直線的傾斜角為α,且α≠90°,則斜率k=tanα.

  過兩點(x1,y1),(x2,y2)的直線的斜率k=( y2-y1)/(x2-x1),另外切線的斜率用求導的方法。

  3、直線方程:⑴點斜式:直線過點 斜率為 ,則直線方程為 ,

  ⑵斜截式:直線在 軸上的截距為 和斜率,則直線方程為

  4、 , ,① ∥ , ; ② .

  直線 與直線 的位置關係: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檢驗(2)垂直 A1A2+B1B2=0

  5、點 到直線 的距離公式 ;

  兩條平行線 與 的距離是

  6、圓的標準方程: .⑵圓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將標準方程化為一般方程

  7、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一定有兩條,如果只求出了一條,那麼另外一條就是與軸垂直的直線.

  8、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通常轉化為圓心距與半徑的關係,或者利用垂徑定理,構造直角三角形解決弦長問題.① 相離 ② 相切 ③ 相交

  9、解決直線與圓的關係問題時,要充分發揮圓的平面幾何性質的作用(如半徑、半弦長、弦心距構成直角三角形) 直線與圓相交所得弦長

  二、圓錐曲線方程:

  1、橢圓: ①方程 (a>b>0)注意還有一個;②定義: PF1+PF2=2a>2c; ③ e= ④長軸長為2a,短軸長為2b,焦距為2c; a2=b2+c2 ;

  2、雙曲線:①方程 (a,b>0) 注意還有一個;②定義: PF1-PF2=2a<2c; ③e= ;④實軸長為2a,虛軸長為2b,焦距為2c;漸進線 或 c2=a2+b2

  3、拋物線 :①方程y2=2px注意還有三個,能區別開口方向; ②定義:PF=d焦點F( ,0),準線x=- ;③焦半徑 ; 焦點弦=x1+x2+p;

  4、直線被圓錐曲線截得的弦長公式:

  5、注意解析幾何與向量結合問題:1、 , . (1) ;(2) .

  2、數量積的定義:已知兩個非零向量a和b,它們的夾角為θ,則數量abcosθ叫做a與b的數量積,記作a·b,即

  3、模的計算:a= . 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4、向量的運算過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樣適用:

  三、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1、學會三檢視的分析:

  2、斜二測畫法應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軸Ox、Oy。畫直觀圖時,把它畫成對應軸 o'x'、o'y'、使∠x'o'y'=45°(或135° ); (2)平行於x軸的線段長不變,平行於y軸的線段長減半.(3)直觀圖中的45度原圖中就是90度,直觀圖中的90度原圖一定不是90度.

  3、表(側)面積與體積公式:

  ⑴柱體:①表面積:S=S側+2S底;②側面積:S側= ;③體積:V=S底h

  ⑵錐體:①表面積:S=S側+S底;②側面積:S側= ;③體積:V= S底h:

  ⑶臺體①表面積:S=S側+S上底S下底②側面積:S側=

  ⑷球體:①表面積:S= ;②體積:V=

  4、位置關係的證明(主要方法):注意立體幾何證明的書寫

  (1)直線與平面平行:①線線平行線面平行;②面面平行 線面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①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問題:線線垂直 線面垂直 面面垂直。核心是線面垂直:垂直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

  5、求角:(步驟-------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線,構造三角形;

  ⑵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直線與射影所成的角

  四、導數:

  1、導數的定義: 在點 處的導數記作 .

  2. 導數的幾何物理意義:曲線 在點 處切線的斜率

  ①k=f/(x0)表示過曲線y=f(x)上P(x0,f(x0))切線斜率。V=s/(t) 表示即時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常見函式的導數公式: ① ;② ;③ ;

  4.導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

  5.導數的應用:

  (1)利用導數判斷函式的單調性:設函式 在某個區間內可導,如果 ,那麼 為增函式;如果 ,那麼為減函式;

  注意:如果已知 為減函式求字母取值範圍,那麼不等式 恆成立。

  (2)求極值的步驟:

  ①求導數 ;

  ②求方程 的根;

  ③列表:檢驗 在方程 根的左右的符號,如果左正右負,那麼函式 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大值;如果左負右正,那麼函式 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小值;

  (3)求可導函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步驟:

  ?求 的根; ?把根與區間端點函式值比較,最大的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邏輯用語:

  1、四種命題:

  ⑴原命題:若p則q;⑵逆命題:若q則p;⑶否命題:若 p則 q;⑷逆否命題:若 q則 p

  注:

  1、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等價;逆命題與否命題等價。判斷命題真假時注意轉化。

  2、注意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的區別:命題否定形式是 ;否命題是 .命題“ 或 ”的否定是“ 且 ”;“ 且 ”的否定是“ 或 ”.

  3、邏輯聯結詞:

  ⑴且(and) :命題形式 p q; p q p q p q p

  ⑵或(or):命題形式 p q; 真 真 真 真 假

  ⑶非(not):命題形式 p .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或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真一假”

  4、充要條件

  由條件可推出結論,條件是結論成立的充分條件;由結論可推出條件,則條件是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5、全稱命題與特稱命題:

  短語“所有”在陳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體,邏輯中通常叫做全稱量詞,並用符號表示。含有全體量詞的命題,叫做全稱命題。

  短語“有一個”或“有些”或“至少有一個”在陳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個體或部分,邏輯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詞,並用符號 表示,含有存在量詞的命題,叫做存在性命題。

  全稱命題p: ; 全稱命題p的否定 p:。

  特稱命題p: ; 特稱命題p的否定 p:

數學知識點總結2

  (1)先看“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當命題“若p則q”為真時,可表示為p=>q,則我們稱p為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這裡由p=>q,得出p為q的充分條件是容易理解的。

  但為什麼說q是p的必要條件呢?

  事實上,與“p=>q”等價的逆否命題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則p一定不成立。這就是說,q對於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條件”

  若有p=>q,同時q=>p,則p既是q的充分條件,又是必要條件。簡稱為p是q的充要條件。記作p<=>q

  (3)定義與充要條件

  數學中,只有A是B的充要條件時,才用A去定義B,因此每個定義中都包含一個充要條件。如“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這一定義就是說,一個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的充要條件是它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顯然,一個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麼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個含有充要條件的語句來表示。

  “充要條件”有時還可以改用“當且僅當”來表示,其中“當”表示“充分”。“僅當”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義中的條件都是充要條件,判定定理中的條件都是充分條件,性質定理中的“結論”都可作為必要條件。

  高考數學集合複習知識點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數學中最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只能給出,描述性說明:某些制定的且不同的物件集合在一起就稱為一個集合。組成集合的物件叫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寫字母A、B、C、…來表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a、b、c、…來表示。

  集合是一個確定的整體,因此對集合也可以這樣描述:具有某種屬性的物件的全體組成的一個集合。

  2、元素與集合的關係元素與集合的關係有屬於和不屬於兩種:元素a屬於集合A,記做a∈A;元素a不屬於集合A,記做a?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設A是一個給定的集合,x是某一具體物件,則x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兩種情況必有一種且只有一種成立。例如A={0,1,3,4},可知0∈A,6?A。

  (2)互異性:“集合張的元素必須是互異的”,就是說“對於一個給定的集合,它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

  (3)無序性:集合與其中元素的排列次序無關,如集合{a,b,c}與集合{c,b,a}是同一個集合。

  4、集合的分類

  集合科根據他含有的元素個數的多少分為兩類:

  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如“方程3x+1=0”的解組成的集合”,由“2,4,6,8,組成的集合”,它們的元素個數是可數的,因此兩個集合是有限集。

  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如“到平面上兩個定點的距離相等於所有點”“所有的三角形”,組成上述集合的元素不可數的,因此他們是無限集。

  特別的,我們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錯F,如{x?R|+1=0}。

  5、特定的集合的表示

  為了書寫方便,我們規定常見的數集用特定的字母表示,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數集表示方法,請牢記。

  (1)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通常簡稱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做N。

  (2)非負整數集內排出0的集合,也稱正整數集,記做N。或N+。

  (3)全體整數的集合通常簡稱為整數集Z。

  (4)全體有理數的集合通常簡稱為有理數集,記做Q。

  (5)全體實數的集合通常簡稱為實數集,記做R。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判定:

  ①常見的不等號有“>”“<”“≤”“≥”及“≠”。分別讀作“大於,小於,小於等於,大於等於,不等於”,其中“≤”又叫作不大於,“≥”叫作不小於;

  ②在不等式“a>b”或“a

  ③不等號的開口所對的數較大,不等號的尖頭所對的數較小;

  ④在列不等式時,一定要注意不等式關係的關鍵字,如:正數、非負數、不大於、小於等等。

數學知識點總結3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物件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1.元素的確定性;2.元素的互異性;3.元素的無序性.

  3、集合的表示:(1){?}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常用數集及其記法: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記作:N正整數集N*或N+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

  5.關於“屬於”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於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後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

  示某些物件是否屬於這個集合的方法。6、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Φ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包含”關係—子集註意:A?B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B或B??A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2.“相等”關係: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於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A)

  ③如果A?B,B?C,那麼A?C④如果A?B同時B?A那麼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並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B(讀作"A並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並集的性質:A∩A=A,A∩φ=φ,A∩B=B∩A,A∪A=A,

  A∪φ=A,A∪B=B∪A.

  4、全集與補集(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餘集)記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二、函式的有關概念

  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麼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式.記作:y=f(x),x∈A.其中,x叫做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A叫做函式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式值,函式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式的值域.

  能使函式式有意義的實數x的集合稱為函式的定義域,求函式的定義域時列不等式組的主要依據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於零;(2)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不小於零;(3)對數式的真數必須大於零;(4)指數、對數式的底必須大於零且不等於1.(5)如果函式是由一些基本函式透過四則運算結合而成的.那麼,它的定義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義的x的值組成的集合.(6)指數為零底不可以等於零(7)實際問題中的函式的定義域還要保證實際問題有意義.

  2.構成函式的三要素:定義域、對應關係和值域

  再注意:(1)由於值域是由定義域和對應關係決定的,所以,如果兩個函式的定義域和對應關係完全一致,即稱這兩個函式相等(或為同一函式)(2)兩個函式相等當且僅當它們的定義域和對應關係完全一致,而與表示自變數和函式值的字母無關。相同函式的判斷方法:①表示式相同;②定義域一致(兩點必須同時具備)

  3.區間的概念(1)區間的分類: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2)無窮區間;(3)區間的數軸表示.4.對映一般地,設A、B是兩個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法則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那麼就稱對應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對映。記作“f:A?B”

  給定一個集合A到B的對映,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對應,那麼,我們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說明:函式是一種特殊的對映,對映是一種特殊的對應,①集合A、B及對應法則f是確定的;②對應法則有“方向性”,即強調從集合A到集合B的對應,它與從B到A的對應關係一般是不同的;③對於對映f:A→B來說,則應滿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並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對應的象可以是同一個;(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5.常用的函式表示法:解析法:圖象法:列表法:

  6.分段函式在定義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示式的函式。(1)分段函式是一個函式,不要把它誤認為是幾個函式;

  (2)分段函式的定義域是各段定義域的並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並集.7.函式單調性(1).設函式y=f(x)的定義域為I,如果對於定義域I內的某個區間D內的任意兩個自變數x1,x2,當x1

  如果對於區間D上的任意兩個自變數的值x1,x2,當x1

  注意:函式的單調性是在定義域內的某個區間上的性質,是函式的區域性性質;

  (2)圖象的特點如果函式y=f(x)在某個區間是增函式或減函式,那麼說函式y=f(x)在這一區間上具有(嚴格的)單調性,在單調區間上增函式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上升的,減函式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式單調區間與單調性的判定方法

  (A)定義法:○1任取x1,x2∈D,且x1

  8.函式的奇偶性

  (1)一般地,對於函式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就叫做偶函式.

  (2).一般地,對於函式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就叫做奇函式.

  注意:○1函式是奇函式或是偶函式稱為函式的奇偶性,函式的奇偶性是函式的整體性質;函式可能沒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式又是偶函式。

  2由函式的奇偶性定義可知,函式具有奇偶性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對於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

  則-x也一定是定義域內的一個自變數(即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3)具有奇偶性的函式的圖象的特徵

  偶函式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奇函式的圖象關於原點對稱.

  總結:利用定義判斷函式奇偶性的格式步驟:○1首先確定函式的定義域,並判斷其定義域是否關於原點對稱;○2確定f(-x)與f(x)的關係;○3作出相應結論:若f(-x)=f(x)或f(-x)-f(x)=0,則f(x)是偶函式;若f(-x)=-f(x)或f(-x)+f(x)=0,則f(x)是奇函式.9、函式的解析表示式

  (1).函式的解析式是函式的一種表示方法,要求兩個變數之間的函式關係時,一是要求出它們之間的對應法則,二是要求出函式的定義域.

  (2).求函式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係數法、換元法、消參法等,如果已知函式解析式的構造時,可用待定係數法;已知複合函式f[g(x)]的表示式時,可用換元法,這時要注意元的取值範圍;當已知表示式較簡單時,也可用湊配法;若已知抽象函式表示式,則常用解方程組消參的方法求出f(x)。

  補充不等式的解法與二次函式(方程)的性質

數學知識點總結4

  把一個合數用質因數相乘的形式表示出來,叫做分解質因數。 例如把28分解質因數 28=2×2×7

  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例如12的約數有1、2、3、4、6、12;18的約數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數,6是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成互質關係的兩個數,有下列幾種情況:

  1和任何自然數互質。 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互質。 兩個不同的質數互質。

  當合數不是質數的倍數時,這個合數和這個質數互質。 兩個合數的公約數只有1時,這兩個合數互質,如果幾個數中任意兩個都互質,就說這幾個數兩兩互質。

  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因數,那麼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 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如2的倍數有2、4、6 、8、10、12、 ??

  3的倍數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數,6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如果較大數是較小數的倍數,那麼較大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那麼這兩個數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幾個數的公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而幾個數的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數學知識點總結5

  考點要求:

  1、幾何體的展開圖、幾何體的三檢視仍是高考的'熱點。

  2、三檢視和其他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命題是新教材中考查學生三檢視及幾何量計算的趨勢。

  3、重點掌握以三檢視為命題背景,研究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特徵的題型。

  4、要熟悉一些典型的幾何體模型,如三稜柱、長(正)方體、三稜錐等幾何體的三檢視。

  知識結構:

  1、多面體的結構特徵

  (1)稜柱有兩個面相互平行,其餘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平行。

  正稜柱:側稜垂直於底面的稜柱叫做直稜柱,底面是正多邊形的直稜柱叫做正稜柱。反之,正稜柱的底面是正多邊形,側稜垂直於底面,側面是矩形。

  (2)稜錐的底面是任意多邊形,側面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

  正稜錐:底面是正多邊形,頂點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邊形的中心的稜錐叫做正稜錐。特別地,各稜均相等的正三稜錐叫正四面體。反過來,正稜錐的底面是正多邊形,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邊形的中心。

  (3)稜臺可由平行於底面的平面截稜錐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邊形。

  2、旋轉體的結構特徵

  (1)圓柱可以由矩形繞一邊所在直線旋轉一週得到。

  (2)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繞一條直角邊所在直線旋轉一週得到。

  (3)圓臺可以由直角梯形繞直角腰所在直線旋轉一週或等腰梯形繞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線旋轉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於底面的平面截圓錐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圓面繞直徑旋轉一週或圓面繞直徑旋轉半周得到。

  3、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

  空間幾何體的三檢視是用平行投影得到,這種投影下,與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圖形留下的影子,與平面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檢視包括正檢視、側檢視、俯檢視。

  三檢視的長度特徵:“長對正,寬相等,高平齊”,即正檢視和側檢視一樣高,正檢視和俯檢視一樣長,側檢視和俯檢視一樣寬。若相鄰兩物體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線是它們的分界線,在三檢視中,要注意實、虛線的畫法。

  4、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常用斜二測畫法來畫,基本步驟是:

  (1)畫幾何體的底面

  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軸、y軸,兩軸相交於點O,畫直觀圖時,把它們畫成對應的x′軸、y′軸,兩軸相交於點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圖形中平行於x軸、y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平行於x′軸、y′軸。已知圖形中平行於x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長度不變,平行於y軸的線段,長度變為原來的一半。

  (2)畫幾何體的高

  在已知圖形中過O點作z軸垂直於xOy平面,在直觀圖中對應的z′軸,也垂直於x′O′y′平面,已知圖形中平行於z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仍平行於z′軸且長度不變。

數學知識點總結6

  (一)、對映、函式、反函式

  1、對應、對映、函式三個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區別,對映是一種特殊的對應,而函式又是一種特殊的對映。

  2、對於函式的概念,應注意如下幾點:

  (1)掌握構成函式的三要素,會判斷兩個函式是否為同一函式。

  (2)掌握三種表示法——列表法、解析法、圖象法,能根實際問題尋求變數間的函式關係式,特別是會求分段函式的解析式。

  (3)如果y=f(u),u=g(x),那麼y=f[g(x)]叫做f和g的複合函式,其中g(x)為內函式,f(u)為外函式。

  3、求函式y=f(x)的反函式的一般步驟:

  (1)確定原函式的值域,也就是反函式的定義域;

  (2)由y=f(x)的解析式求出x=f—1(y);

  (3)將x,y對換,得反函式的習慣表示式y=f—1(x),並註明定義域。

  注意①:對於分段函式的反函式,先分別求出在各段上的反函式,然後再合併到一起。

  ②熟悉的應用,求f—1(x0)的值,合理利用這個結論,可以避免求反函式的過程,從而簡化運算。

  (二)、函式的解析式與定義域

  1、函式及其定義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定義域的函式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確地寫出函式的解析式,必須是在求出變數間的對應法則的同時,求出函式的定義域。求函式的定義域一般有三種類型:

  (1)有時一個函式來自於一個實際問題,這時自變數x有實際意義,求定義域要結合實際意義考慮;

  (2)已知一個函式的解析式求其定義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義即可。如:

  ①分式的分母不得為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不小於零;

  ③對數函式的真數必須大於零;

  ④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的底數必須大於零且不等於1;

  ⑤三角函式中的正切函式y=tanx(x∈R,且k∈Z),餘切函式y=cotx(x∈R,x≠kπ,k∈Z)等。

  應注意,一個函式的解析式由幾部分組成時,定義域為各部分有意義的自變數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3)已知一個函式的定義域,求另一個函式的定義域,主要考慮定義域的深刻含義即可。

  已知f(x)的定義域是[a,b],求f[g(x)]的定義域是指滿足a≤g(x)≤b的x的取值範圍,而已知f[g(x)]的定義域[a,b]指的是x∈[a,b],此時f(x)的定義域,即g(x)的值域。

  2、求函式的解析式一般有四種情況。

  (1)根據某實際問題需建立一種函式關係時,必須引入合適的變數,根據數學的有關知識尋求函式的解析式。

  (2)有時題設給出函式特徵,求函式的解析式,可採用待定係數法。比如函式是一次函式,可設f(x)=ax+b(a≠0),其中a,b為待定係數,根據題設條件,列出方程組,求出a,b即可。

  (3)若題設給出複合函式f[g(x)]的表示式時,可用換元法求函式f(x)的表示式,這時必須求出g(x)的值域,這相當於求函式的定義域。

  (4)若已知f(x)滿足某個等式,這個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還出現其他未知量(如f(—x),等),必須根據已知等式,再構造其他等式組成方程組,利用解方程組法求出f(x)的表示式。

  (三)、函式的值域與最值

  1、函式的值域取決於定義域和對應法則,不論採用何種方法求函式值域都應先考慮其定義域,求函式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稱觀察法,對於結構較為簡單的函式,可由函式的解析式應用不等式的性質,直接觀察得出函式的值域。

  (2)換元法:運用代數式或三角換元將所給的複雜函式轉化成另一種簡單函式再求值域,若函式解析式中含有根式,當根式裡一次式時用代數換元,當根式裡是二次式時,用三角換元。

  (3)反函式法:利用函式f(x)與其反函式f—1(x)的定義域和值域間的關係,透過求反函式的定義域而得到原函式的值域,形如(a≠0)的函式值域可採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對於二次函式或二次函式有關的函式的值域問題可考慮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式的值域,不過應注意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時需用到平方等技巧。

  (6)判別式法:把y=f(x)變形為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題型特徵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式的單調性求值域:當能確定函式在其定義域上(或某個定義域的子集上)的單調性,可採用單調性法求出函式的值域。

  (8)數形結合法求函式的值域:利用函式所表示的幾何意義,藉助於幾何方法或圖象,求出函式的值域,即以數形結合求函式的值域。

  2、求函式的最值與值域的區別和聯絡

  求函式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式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實上,如果在函式的值域中存在一個最小(大)數,這個數就是函式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式的最值與值域,其實質是相同的,只是提問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題的方式就有所相異。

  如函式的值域是(0,16],值是16,無最小值。再如函式的值域是(—∞,—2]∪[2,+∞),但此函式無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變函式定義域後,如x>0時,函式的最小值為2。可見定義域對函式的值域或最值的影響。

  3、函式的最值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函式的最值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用函式知識求解實際問題上,從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現為“工程造價最低”,“利潤”或“面積(體積)(最小)”等諸多現實問題上,求解時要特別關注實際意義對自變數的制約,以便能正確求得最值。

  (四)、函式的奇偶性

  1、函式的奇偶性的定義:對於函式f(x),如果對於函式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或f(—x)=f(x)),那麼函式f(x)就叫做奇函式(或偶函式)。

  正確理解奇函式和偶函式的定義,要注意兩點:(1)定義域在數軸上關於原點對稱是函式f(x)為奇函式或偶函式的必要不充分條件;(2)f(x)=—f(x)或f(—x)=f(x)是定義域上的恆等式。(奇偶性是函式定義域上的整體性質)。

  2、奇偶函式的定義是判斷函式奇偶性的主要依據。為了便於判斷函式的奇偶性,有時需要將函式化簡或應用定義的等價形式:

  注意如下結論的運用:

  (1)不論f(x)是奇函式還是偶函式,f(|x|)總是偶函式;

  (2)f(x)、g(x)分別是定義域D1、D2上的奇函式,那麼在D1∩D2上,f(x)+g(x)是奇函式,f(x)·g(x)是偶函式,類似地有“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3)奇偶函式的複合函式的奇偶性通常是偶函式;

  (4)奇函式的導函式是偶函式,偶函式的導函式是奇函式。

  3、有關奇偶性的幾個性質及結論

  (1)一個函式為奇函式的充要條件是它的圖象關於原點對稱;一個函式為偶函式的充要條件是它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

  (2)如要函式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且函式值恆為零,那麼它既是奇函式又是偶函式。

  (3)若奇函式f(x)在x=0處有意義,則f(0)=0成立。

  (4)若f(x)是具有奇偶性的區間單調函式,則奇(偶)函式在正負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是相同(反)的。

  (5)若f(x)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則F(x)=f(x)+f(—x)是偶函式,G(x)=f(x)—f(—x)是奇函式。

  (6)奇偶性的推廣

  函式y=f(x)對定義域內的任一x都有f(a+x)=f(a—x),則y=f(x)的圖象關於直線x=a對稱,即y=f(a+x)為偶函式。函式y=f(x)對定義域內的任—x都有f(a+x)=—f(a—x),則y=f(x)的圖象關於點(a,0)成中心對稱圖形,即y=f(a+x)為奇函式。

  學好數學的方法

  學好數學第一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這是我多年學習數學的一個好方法,因為提前把老師要講的知識先學一遍,就知道自己哪裡不會,學的時候就有重點。當然,如果完全自學就懂更好了。

  第二是書後做練習題。預習完不是目的,有時間可以把例題和課後練習題做了,檢查預習情況,如果都會做說明學會了,即使不會還能再聽老師講一遍。

  第三個步驟是做老師佈置的作業,認真做。做的時候可以把解題過程直接寫在題目旁邊,比如選擇題和填空題,因為解答題有很多空白處可寫。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老師講題時能跟上思路,不容易走神。

  第四個學好數學的方法是整理錯題。每次考試結束後,總會有很多錯題,對於這些題目,我們不要以為上課聽懂了就會做了,看花容易繡花難,親手做過了才知道會不會。而且要把錯的題目對照書本去看,重新學習知識。

  第五個提高數學成績的方法是查缺補漏。在做了大量習題以後,數學成績有所提高,但還是存在一些不會做的題目,我們要善於發現哪些型別的題目還存在盲區,然後逐一擊破。

  下一個方法是提高數學分數段。可能數學學了一段時間,成績老是上不去,這是要總結差在哪裡?基礎題還是拔高題,然後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基礎題目爭取不丟分,然後做一些有難度的題目。

  第七個數學提分方法是掌握一些數學解題思路。數學很多題目都是有固定的或者是多種解題思想的,大家要善於發現和總結,比如歸納法、分類討論法等等。

  第八個學好數學的方法是“鑽”。當遇到難題百思不得其解時,學霸們的做法通常是思考一兩天,而學酥的做法則是一掃而過,其中的差別已經很明顯了,這也是成績差異的原因所在。

  要想提高數學分數,最明智的做法是,考試遇到不會的題目先放過去,做完其他題目再回過頭來重新做難題。但不能連著放過去好幾道題目,那就有問題了。

  最後一個提分方法就是合理安排答題時間,規定做選擇題和大題各多長時間,然後按照既定時間去做,這樣才能最有效的提高數學分數。

  數學集合知識點

  1、集合的含義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異性如:由HAPPY的字母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無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個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記作:N

  正整數集N_或N+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

  1)列舉法:{a,b,c……}

  2)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

  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x|x—3>2}

  3)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數學知識點總結7

  一、角的定義

  “靜態”概念: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動態”概念:角可以看作是一條射線繞其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如果一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那麼這個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一半叫直角;大於直角小於平角的角叫做鈍角;大於0小於直角的角叫做銳角。

  二、角的換算:1周角=2平角=4直角=360°;

  1平角=2直角=180°;

  1直角=90°;

  1度=60分=3600秒(即:1°=60′=3600″);

  1分=60秒(即:1′=60″).

  三、餘角、補角的概念和性質:

  概念: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平角,那麼這兩個角叫做互為補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一個直角,那麼這兩個角叫做互為餘角。

  說明:互補、互餘是指兩個角的數量關係,沒有位置關係。

  性質: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四、角的比較方法:

  角的大小比較,有兩種方法:

  (1)度量法(利用量角器);

  (2)疊合法(利用圓規和直尺)。

  五、角平分線: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的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部分,這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常見考法

  (1)考查與時鐘有關的問題;(2)角的計算與度量。

  誤區提醒

  角的度、分、秒單位的換算是60進位制,而不是10進位制,換算時易受10進位制影響而出錯。

  【典型例題】(20xx雲南曲靖)從3時到6時,鐘錶的時針旋轉角的度數是( )

  【答案】3時到6時,時針旋轉的是一個周角的1/4,故是90度 ,本題選C.

數學知識點總結8

  高考數學重要知識點整理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⒈建立適當的座標系,設出動點M的座標;

  ⒉寫出點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⒌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引數法和交軌法等。

  ⒈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⒉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⒊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座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座標x0、y0,然後代入點P的座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⒋引數法:當動點座標x、y之間的直接關係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t的關係,得再消去參變數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引數法。

  ⒌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引數消去,得到不含引數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6.直譯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的座標系;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係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於X,Y的方程式,並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人教版高三年級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

  ①正稜錐各側稜相等,各側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稜錐的斜高).

  ②正稜錐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內的射影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正稜錐的高、側稜、側稜在底面內的射影也組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⑶特殊稜錐的頂點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稜錐的側稜長均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的外心.

  ②稜錐的側稜與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的外心.

  ③稜錐的各側面與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內心.

  ④稜錐的頂點到底面各邊距離相等,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多邊形內心.

  ⑤三稜錐有兩組對稜垂直,則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三角形垂心.

  ⑥三稜錐的三條側稜兩兩垂直,則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個四面體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條稜的中垂面的交點,此點到各頂點的距離等於球半徑;

  ⑧每個四面體都有內切球,球心

  是四面體各個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點,到各面的距離等於半徑.

  [注]:

  i.各個側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稜錐是正四稜錐.(×)(各個側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個三角錐,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則第三對角線必然垂直.

  簡證:AB⊥CD,AC⊥BD

  BC⊥AD.令得,已知則.

  iii.空間四邊形OABC且四邊長相等,則順次連結各邊的中點的四邊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邊長與對角線分別相等,則順次連結各邊的中點的四邊是一定是正方形.

  簡證:取AC中點,則平面90°易知EFGH為平行四邊形

  EFGH為長方形.若對角線等,則為正方形.

  高三數學高考複習知識點

  數列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高考對本章的考查比較全面,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考查每年都不會遺漏。有關數列的試題經常是綜合題,經常把數列知識和指數函式、對數函式和不等式的知識綜合起來,試題也常把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求極限和數學歸納法綜合在一起。

  探索性問題是高考的熱點,常在數列解答題中出現。本章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在主觀題中著重考查函式與方程、轉化與化歸、分類討論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等基本數學方法。

  近幾年來,高考關於數列方面的命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數列本身的有關知識,其中有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概念、性質、通項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數列與其它知識的結合,其中有數列與函式、方程、不等式、三角、幾何的結合。

  (3)數列的應用問題,其中主要是以增長率問題為主。試題的難度有三個層次,小題大都以基礎題為主,解答題大都以基礎題和中檔題為主,只有個別地方用數列與幾何的綜合與函式、不等式的綜合作為最後一題難度較大。

  1.在掌握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定義、性質、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的基礎上,系統掌握解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綜合題的規律,深化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實踐中的指導作用,靈活地運用數列知識和方法解決數學和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在解決綜合題和探索性問題實踐中加深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溝通各類知識的聯絡,形成更完整的知識網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和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知識點總結9

  集合的有關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其中每一個物件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與集合的元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科書中是透過描述給出的,這與平面幾何中的點與直線的概念類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異性(若a?A,b?A,則a≠b)和無序性({a,b}與{b,a}表示同一個集合)。

  ③集合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即:凡是符合條件的物件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須符號條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舉法、描述法和圖文法

  3)集合的分類: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4)常用數集:N,Z,Q,R,N

  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對x∈A都有x∈B,則AB(或AB);

  2)真子集:AB且存在x0∈B但x0A;記為AB(或,且)

  3)交集:A∩B={x|x∈A且x∈B}

  4)並集:A∪B={x|x∈A或x∈B}

  5)補集:CUA={x|xA但x∈U}

  注意:A,若A≠?,則?A;

  若且,則A=B(等集)

  集合與元素

  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特別要注意以下的符號:(1)與、?的區別;(2)與的區別;(3)與的區別。

  子集的幾個等價關係

  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

  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交、並集運算的性質

  ①A∩A=A,A∩?=?,A∩B=B∩A;②A∪A=A,A∪?=A,A∪B=B∪A;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有限子集的個數:

  設集合A的元素個數是n,則A有2n個子集,2n-1個非空子集,2n-2個非空真子集。

  練習題:

  已知集合M={x|x=m+,m∈Z},N={x|x=,n∈Z},P={x|x=,p∈Z},則M,N,P滿足關係()

  A)M=NPB)MN=PC)MNPD)NPM

  分析一:從判斷元素的共性與區別入手。

  解答一:對於集合M:{x|x=,m∈Z};對於集合N:{x|x=,n∈Z}

  對於集合P:{x|x=,p∈Z},由於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餘1的數,而6m+1表示被6除餘1的數,所以MN=P,故選B。

數學知識點總結10

  正數和負數

  ⒈、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負數:比0小的數正數:比0大的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數,當a表示正數時,—a是負數;當a表示負數時,—a是正數;當a表示0時,—a仍是0。(如果出判斷題為:帶正號的數是正數,帶負號的數是負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簡單判斷)

  ②正數有時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時“+”省略不寫。所以省略“+”的正數的符號是正號。

  2、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若正數表示某種意義的量,則負數可以表示具有與該正數相反意義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為:+8℃;零下8℃表示為:—8℃

  3、0表示的意義

  (1)0表示“沒有”,如教室裡有0個人,就是說教室裡沒有人;

  (2)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如:

  (3)0表示一個確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題目中的基準,比如以海平面為基準,則0米就表示海平面。

  有理數

  1、有理數的概念

  (1)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為整數(0和正整數統稱為自然數)

  (2)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3)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都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這樣的數稱為有理數。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數的數才是有理數。①π是無限不迴圈小數,不能寫成分數形式,不是有理數。②有限小數和無限迴圈小數都可化成分數,都是有理數。③整數也能化成分數,也是有理數

  注意:引入負數以後,奇數和偶數的範圍也擴大了,像—2,—4,—6,—8也是偶數,—1,—3,—5也是奇數。

數學知識點總結11

  1、學會三檢視的分析:

  2、斜二測畫法應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軸Ox、Oy。畫直觀圖時,把它畫成對應軸o'x'、o'y'、使∠x'o'y'=45°(或135°);(2)平行於x軸的線段長不變,平行於y軸的線段長減半。(3)直觀圖中的45度原圖中就是90度,直觀圖中的90度原圖一定不是90度。

  3、表(側)面積與體積公式:

  ⑴柱體:①表面積:S=S側+2S底;②側面積:S側=;③體積:V=S底h

  ⑵錐體:①表面積:S=S側+S底;②側面積:S側=;③體積:V=S底h:

  ⑶臺體①表面積:S=S側+S上底S下底②側面積:S側=

  ⑷球體:①表面積:S=;②體積:V=

  4、位置關係的證明(主要方法):注意立體幾何證明的書寫

  (1)直線與平面平行:①線線平行線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①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問題: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線面垂直:垂直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

  5、求角:(步驟———————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線,構造三角形;

  ⑵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直線與射影所成的角

數學知識點總結12

  知識點一橢圓的定義

  平面內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等於常數(大於)的點的集合叫做橢圓。兩個定點叫做橢圓的焦點,兩焦點間的距離叫做橢圓的焦距。

  根據橢圓的定義可知:橢圓上的點M滿足集合,,且都為常數。

  當即時,集合P為橢圓。

  當即時,集合P為線段。

  當即時,集合P為空集。

  知識點二橢圓的標準方程

  (1),焦點在軸上時,焦點為,焦點。

  (2),焦點在軸上時,焦點為,焦點。

  知識點三橢圓方程的一般式

  這種形式的方程在課本中雖然沒有明確給出,但在應用中有時比較方便,在此提供出來,作為參考:

  (其中為同號且不為零的常數,),它包含焦點在軸或軸上兩種情形。方程可變形為。

  當時,橢圓的焦點在軸上;當時,橢圓的焦點在軸上。

  一般式,通常也設為,應特別注意均大於0,標準方程為。

  知識點四橢圓標準方程的求法

  1.定義法

  橢圓標準方程可由定義直接求得,這是求橢圓方程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當問題是以實際問題給出時,一定要注意使實際問題有意義,因此要恰當地表示橢圓的範圍。

  例1、在△ABC中,A、B、C所對三邊分別為,且B(-1,0)C(1,0),求滿足,且成等差數列時,頂點A的曲線方程。

  變式練習1.在△ABC中,點B(-6,0)、C(0,8),且成等差數列。

  (1)求證:頂點A在一個橢圓上運動。

  (2)指出這個橢圓的焦點座標以及焦距。

  2.待定係數法

  首先確定標準方程的型別,並將其用有關引數表示出來,然後結合問題的條件,建立引數滿足的等式,求得的值,再代入所設方程,即一定性,二定量,最後寫方程。

  例2、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原點,且經過點P(3,0),=3b,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例3、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原點,以座標軸為對稱軸,且經過兩點,求橢圓方程。

  變式練習2.求適合下列條件的橢圓的方程;

  (1)兩個焦點分別是(-3,0),(3,0)且經過點(5,0).

  (2)兩焦點在座標軸上,兩焦點的中點為座標原點,焦距為8,橢圓上一點到兩焦點的距離之和為12.

  3.已知橢圓經過點和點,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4.求中心在原點,焦點在座標軸上,且經過兩點的橢圓標準方程。

  知識點五共焦點的橢圓方程的求解

  一般地,與橢圓共焦點的橢圓可設其方程為。

  例4、過點(-3,2)且與有相同焦點的橢圓的方程為()

  A.B.C.D.

  變式練習5.求經過點(2,-3)且橢圓有共同焦點的橢圓方程。

  知識點六與橢圓有關的軌跡問題的求解方法

  與橢圓有關的軌跡方程的求解是一種很重要的題型,教材中的例題就是利用代入求球軌。跡,其基本思路是設出軌跡上一點和已知曲線上一點,建立其關係,再代入。

  例5、已知圓,從這個圓上任意一點向軸作垂線段,點在上,並且,求點的軌跡。

  知識點七與弦的中點有關問題的求解方法

  直線與橢圓相交於兩點、,稱線段為橢圓的相交弦。與這個弦中點有點的軌跡問題是一類綜合性很強的題目,因此解此類問題必須選擇一個合理的方法,如“設而不求”法,其主要特點是巧代線段的斜率。其方程具體是:設直線與橢圓相交於兩點,座標分別為、,線段的中點為,則有

  ①式-②式,得,即

  ∴

  通常將此方程用於求弦中點的軌跡方程。

  例6.已知:橢圓,求:

  (1)以P(2,-1)為中點的弦所在直線的方程;

  (2)斜率為2的相交弦中點的軌跡方程;

  (3)過Q(8,2)的直線被橢圓截得的弦中點的軌跡方程。

  第二部分:鞏固練習

  1.設為橢圓的焦點,P為橢圓上一點,則的周長是()

  A.16B.8C.D.無法確定

  2.橢圓的兩個焦點之間的距離為()

  A.12B.4C.3D.2

  3.橢圓的一個焦點是(0,2),那麼等於()

  A.-1B.1C.D.-

  4.已知橢圓的焦點是,P是橢圓上的一個動點,如果延長到,使得,那麼動點的軌跡是()

  A.圓B.橢圓C.雙曲線的一支D.拋物線

  5.已知橢圓的焦點在軸上,則的取值範圍是__________.

  6.橢圓的焦點座標是___________.

  7.橢圓的焦距為2,則正數的值____________.

  數學學習方法

  1、建立數學糾錯本。做作業或複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決不放過,建立一本錯誤登記本,以降低重複性錯誤,不怕第一次不會,不怕第一次出錯,就怕下一次還犯同樣的錯誤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

  防錯。達到:平時作業、課外做題及考試中,對出錯的數學題建立錯題集很有必要。

  2、記憶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

  3、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從多側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

  4、經常在做題後進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想,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無論是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

  5、理解和弄懂所學的數學知識,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習不僅要理解和記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而且還要想一想它們是如何得來的,與前面的知識是怎樣聯絡著的,表達中省略了什麼,關鍵在哪裡,對知識是否有新的認識,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這樣細加分析、考慮後,就會對內容增添某些註解,補充一些新的解法或產生新的認識等。

  6、把學過內容貫串起來,加以融會貫通,提煉出它的精神實質,抓住重點、線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組織整理成精煉的內容。這時由於知識出現高度概括,就更能促進知識的遷移,也更有利於進一步學習。

  怎麼樣才能打好數學基礎

  第一,重視數學公式。有很多同學數學學不好就是因為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具體的表現為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義,對數學概念的特殊情況不明白。還有對數學概念和公式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學生缺乏對概念的理解。

  還有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其實記憶是理解的基礎。我們設想如果你不能將數學公式爛熟於心,那麼又怎麼能夠在數學題目中熟練的應用呢?

  第二,就是總結那些相似的數學題目。當我們養成了總結歸納的習慣,那麼的學生就會知道自己在解決數學題目的時候哪些是自己比較擅長的,哪些是自己還不足的。

  同時善於總結也會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數學的解題方法,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掌握了數學的解題技巧。其實,做到總結和歸納是學會數學的關鍵,如果學生不會做到這一點那麼久而久之,不會的數學題目還是不會。

數學知識點總結13

  乘法與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ab

  |a-b||a|-|b| -|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係數的關係 X1+X2=-b/a

  X1*X2=c/a 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複數根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數學知識點總結14

  由於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B=?時也滿足B?A。解含有引數的集合問題時,要特別注意當引數在某個範圍內取值時所給的集合可能是空集這種情況。

  忽視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誤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異性對解題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帶有字母引數的集合,實際上就隱含著對字母引數的一些要求。

  混淆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命題的“否定”與命題的“否命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命題p的否定是否定命題所作的判斷,而“否命題”是對“若p,則q”形式的命題而言,既要否定條件也要否定結論。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顛倒致誤

  對於兩個條件A,B,如果A?B成立,則A是B的充分條件,B是A的必要條件;如果B?A成立,則A是B的必要條件,B是A的充分條件;如果A?B,則A,B互為充分必要條件。解題時最容易出錯的就是顛倒了充分性與必要性,所以在解決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概念作出準確的判斷。

  “或”“且”“非”理解不準致誤

  命題p∨q真?p真或q真,命題p∨q假?p假且q假(概括為一真即真);命題p∧q真?p真且q真,命題p∧q假?p假或q假(概括為一假即假);綈p真?p假,綈p假?p真(概括為一真一假)。求引數取值範圍的題目,也可以把“或”“且”“非”與集合的“並”“交”“補”對應起來進行理解,透過集合的運算求解。

  函式的單調區間理解不準致誤

  在研究函式問題時要時時刻刻想到“函式的影象”,學會從函式影象上去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函式的幾個不同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切忌使用並集,只要指明這幾個區間是該函式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即可。

  判斷函式奇偶性忽略定義域致誤

  判斷函式的奇偶性,首先要考慮函式的定義域,一個函式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是這個函式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函式一定是非奇非偶函式。

  函式零點定理使用不當致誤

  如果函式y=f(x)在區間[a,b]上的影象是一條連續的曲線,並且有f(a)f(b)<0,那麼,函式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但f(a)f(b)>0時,不能否定函式y=f(x)在(a,b)內有零點。函式的零點有“變號零點”和“不變號零點”,對於“不變號零點”函式的零點定理是“無能為力”的,在解決函式的零點問題時要注意這個問題。

  三角函式的單調性判斷致誤

  對於函式y=Asin(ωx+φ)的單調性,當ω>0時,由於內層函式u=ωx+φ是單調遞增的,所以該函式的單調性和y=sin x的單調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式y=sin x的單調區間解決;但當ω<0時,內層函式u=ωx+φ是單調遞減的,此時該函式的單調性和函式y=sinx的單調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式y=sinx的單調性解決,一般是根據三角函式的奇偶性將內層函式的係數變為正數後再加以解決。對於帶有絕對值的三角函式應該根據影象,從直觀上進行判斷。

  忽視零向量致誤

  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殊的向量,規定零向量的長度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與任意向量都共線。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如實數中0的位置一樣,但有了它容易引起一些混淆,稍微考慮不到就會出錯,考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向量夾角範圍不清致誤

  解題時要全面考慮問題。數學試題中往往隱含著一些容易被考生所忽視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題時把這些因素考慮到,是解題成功的關鍵,如當a·b<0時,a與b的夾角不一定為鈍角,要注意θ=π的情況。

  an與Sn關係不清致誤

  在數列問題中,數列的通項an與其前n項和Sn之間存在下列關係:an=S1,n=1,Sn-Sn-1,n≥2。這個關係對任意數列都是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關係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時這個關係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也是解題中經常出錯的一個地方,在使用這個關係式時要牢牢記住其“分段”的特點。

  對數列的定義、性質理解錯誤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在公差不為零時是關於n的常數項為零的二次函式;一般地,有結論“若數列{an}的前n項和Sn=an2+bn+c(a,b,c∈R),則數列{an}為等差數列的充要條件是c=0”;在等差數列中,Sm,S2m-Sm,S3m-S2m(m∈Nx)是等差數列。

  數列中的最值錯誤

  數列問題中其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都是關於正整數n的函式,要善於從函式的觀點認識和理解數列問題。數列的通項an與前n項和Sn的關係是高考的命題重點,解題時要注意把n=1和n≥2分開討論,再看能不能統一。在關於正整數n的二次函式中其取最值的點要根據正整數距離二次函式的對稱軸的遠近而定。

  錯位相減求和項處理不當致誤

  錯位相減求和法的適用條件:數列是由一個等差數列和一個等比數列對應項的乘積所組成的,求其前n項和。基本方法是設這個和式為Sn,在這個和式兩端同時乘以等比數列的公比得到另一個和式,這兩個和式錯一位相減,就把問題轉化為以求一個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或前n-1項和為主的求和問題.這裡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錯位相減後對剩餘項的處理。

  不等式性質應用不當致誤

  在使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推理論證時一定要準確,特別是不等式兩端同時乘以或同時除以一個數式、兩個不等式相乘、一個不等式兩端同時n次方時,一定要注意使其能夠這樣做的條件,如果忽視了不等式性質成立的前提條件就會出現錯誤。

  忽視基本不等式應用條件致誤

  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以及變式ab≤a+b22等求函式的最值時,務必注意a,b為正數(或a,b非負),ab或a+b其中之一應是定值,特別要注意等號成立的條件。對形如y=ax+bx(a,b>0)的函式,在應用基本不等式求函式最值時,一定要注意ax,bx的'符號,必要時要進行分類討論,另外要注意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在此範圍內等號能否取到。

數學知識點總結15

  一、指數函式

  (一)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麼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_.

  當是奇數時,正數的次方根是一個正數,負數的次方根是一個負數.此時,的次方根用符號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這裡叫做根指數(radicalexponent),叫做被開方數(radicand).

  當是偶數時,正數的次方根有兩個,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此時,正數的正的次方根用符號表示,負的次方根用符號-表示.正的次方根與負的次方根可以合併成±(>0).由此可得:負數沒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記作。

  注意:當是奇數時,當是偶數時,

  2.分數指數冪

  正數的分數指數冪的意義,規定:

  0的正分數指數冪等於0,0的負分數指數冪沒有意義

  指出:規定了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後,指數的概念就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那麼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也同樣可以推廣到有理數指數冪.

  3.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二)指數函式及其性質

  1、指數函式的概念:一般地,函式叫做指數函式(exponential),其中x是自變數,函式的定義域為R.

  注意:指數函式的底數的取值範圍,底數不能是負數、零和1.

  2、指數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第三章:第三章函式的應用】

  1、函式零點的概念:對於函式,把使成立的實數叫做函式的零點。

  2、函式零點的意義:函式的零點就是方程實數根,亦即函式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座標。即:

  方程有實數根函式的圖象與軸有交點函式有零點.

  3、函式零點的求法:

  求函式的零點:

  (1)(代數法)求方程的實數根;

  (2)(幾何法)對於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將它與函式的圖象聯絡起來,並利用函式的性質找出零點.

  4、二次函式的零點:

  二次函式.

  1)△>0,方程有兩不等實根,二次函式的圖象與軸有兩個交點,二次函式有兩個零點.  2)△=0,方程有兩相等實根(二重根),二次函式的圖象與軸有一個交點,二次函式有一個二重零點或二階零點.

  3)△<0,方程無實根,二次函式的圖象與軸無交點,二次函式無零點.

  3.2.1幾類不同增長的函式模型

  【課 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增長的函式模型意義, 理解它們的增長差異性.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 將實際問題轉化為函式模型,比較常數函式、一次函式、指數函式、對數函式模型的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

  2.教學難點 選擇合適的數學模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學法與教學用具】

  1. 學法:學生透過閱讀教材,動手畫圖,自主學習、思考,並相互討論,進行探索.

  2.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例項,創設情景.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例1,分析其中的數量關係,思考應當選擇怎樣的函式模型來描述;由學生自己根據數量關係,歸納概括出相應的函式模型,寫出每個方案的函式解析式,教師在數量關係的分析、函式模型的選擇上作指導.

  (二)互動交流,探求新知.

  1. 觀察資料,體會模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例1表格中三種方案的數量變化情況,體會三種函式的增長差異,說出自己的發現,並進行交流.

  2. 作出圖象,描述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藉助計算器作出三個方案的函式圖象,分析三種方案的不同變化趨勢,並進行描述,為方案選擇提供依據.

  (三)例項運用,鞏固提高.

  1.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影響方案選擇的因素,使學生認識到要做出正確選擇除了考慮每天的收益,還要考慮一段時間內的總收益.學生透過自主活動,分析整理資料,並根據其中的資訊做出推理判斷,獲得累計收益並給出本例的完整解答,然後全班進行交流.

  2.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例2中三種函式的不同增長情況對於獎勵模型的影響,使學生明確問題的實質就是比較三個函式的增長情況,進一步體會三種基本函式模型在實際中廣泛應用,體會它們的增長差異.

  3.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要對每一個獎勵模型的獎金總額是否超出5萬元,以及獎勵比例是否超過25%進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確選擇,學會對資料的特點與作用進行分析、判斷。

  4.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解析式,結合圖象,對例2的三個模型的增長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寫出完整的解答過程.進一步認識三個函式模型的增長差異,並掌握解答的規範要求.

  5.教師引導學生透過以上具體函式進行比較分析,探究冪函式(>0)、指數函式(>1)、對數函式(>1)在區間(0,+∞)上的增長差異,並從函式的性質上進行研究、論證,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總結,形成結論性報告.教師對學生的結論進行評析,藉助資訊科技手段進行驗證演示.

  6. 課堂練習

  教材P98練習1、2,並由學生演示,進行講評。

  (四)歸納總結,提升認識.

  教師透過計算機作圖進行總結,使學生認識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模型的含義及其差異,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與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絡,從而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內在變化規律.

  (五)佈置作業

  教材P107練習第2題

  收集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遞增的一次函式、指數函式、對數函式的例項,對它們的增長速度進行比較,瞭解函式模型的廣泛應用,並思考。有時同一個實際問題可以建立多個函式模型,在具體應用函式模型時,應該怎樣選用合理的函式模型.

  3.2.2 函式模型的應用例項(Ⅰ)

  【課 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能夠找出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式關係式,初步體會應用一次函式、二次函式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運用一次函式、二次函式模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 教學難點:將實際問題轉變為數學模型.

  【學法與教學用具】

  1. 學法: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採用嘗試、討論方式進行探究.

  2.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引例:大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大數學家孫子在《孫子算經》中記載了這樣的一道題:“今有雛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雛兔各幾何?”這四句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有幾隻雞和兔?你知道孫子是如何解答這個“雞兔同籠”問題的嗎?你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老師介紹孫子的大膽解法:他假設砍去每隻雞和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和兔就變成了“獨腳雞”和“雙腳兔”.這樣,“獨腳雞”和“雙腳兔”腳的數量與它們頭的數量之差,就是兔子數,即:47-35=12;雞數就是:35-12=23.

  比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求知慾望.

  可引導學生運用方程的思想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二)結合例項,探求新知

  例1. 某列火車眾北京西站開往石家莊,全程277km,火車出發10min開出13km後,以120km/h勻速行駛.試寫出火車行駛的總路程S與勻速行駛的時間t之間的關係式,並求火車離開北京2h內行駛的路程.

  探索:

  1)本例所涉及的變數有哪些?它們的取值範圍怎樣;

  2)所涉及的變數的關係如何?

  3)寫出本例的解答過程.

  老師提示:路程S和自變數t的取值範圍(即函式的定義域),注意t的實際意義.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解答,並相互討論、交流、評析.

  例2.某商店出售茶壺和茶杯,茶壺每隻定價20元,茶杯每隻定價5元,該商店制定了兩種優惠辦法:

  1)本例所涉及的變數之間的關係可用何種函式模型來描述?

  2)本例涉及到幾個函式模型?

  3)如何理解“更省錢?”;

  4)寫出具體的解答過程.

  在學生自主思考,相互討論完成本例題解答之後,老師小結:透過以上兩例,數學模型是用數學語言模擬現實的一種模型,它把實際問題中某些事物的主要特徵和關係抽象出來,並用數學語言來表達,這一過程稱為建模,是解應用題的關鍵。數學模型可採用各種形式,如方程(組),函式解析式,圖形與網路等.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