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寫下來。為了幫助大家學會寫感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1
透過這次培訓,,我的收穫很大。在學習了《高中政治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這一課之後,我就政治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方面,談談我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師生共同的活動。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教師即使引導者也是學習者。也要不短的學習,增加知識的視野。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過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要引導學生按照社會的要求,圍繞課程標準的內容進行學習,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發揮不可替代的導向作用。
教師是作為指導。需要教師多帶動學生的思維,不再限制於課本上的內容,是讓學生自己創造。透過情景再現、綜合探索,並設計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教師只是提供一些方法和材料,要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採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講授式教學法。對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學生活動時間缺乏等缺陷。目前,探究式、體驗式、合作式、都是被倡導的主導教學活動方式,在多樣性的基礎上,要著力體現當前主導的活動形式。我們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師自己的特點,進行適時、適地的選擇和整合,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活動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正確價值取向的發展。
同時在這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教學也有許多困惑和不足之處。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首先是對教學組織的反思。儘管我已經竭盡了全力,仍然無法顧及到每一位學生,有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後無法掌握,導致課堂局面出現混亂。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是給了我一個警告,教師上課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應該包括掌握全域性,迅速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而這些是無法透過理論直接獲得的,必須在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加強。
其次,是對教學態度的反思。新教師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氣盛,就難免血氣方剛,對學生的忍耐力和包容度不足。特別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搗亂行為,同時,我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開闊自己的心胸,只有心胸開闊才能正確面對發現學生的不同優點,而不被他們的稜角刺傷。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即對平常的上課的反思。教師始終是要站到講臺上去的,課上的好壞與否是檢驗教師的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因而就需要對自己的課堂行為作出反思,以便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水平。
透過本次培訓我體會很深,學到了不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這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想透過我的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並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與解決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2
課堂評價機制多種多樣,但對於學生分數的個人診斷分析,及班級情況診斷分析這一教育評價機制,對於初次接觸這一專案培訓的我來說,能有這種學習的機會,覺得很榮幸,這次培訓,歷經兩個月的培訓,我收益匪淺,收穫頗豐。
透過學習使我明白教學不能一味的關注學生的成績,不應以分數的高低來評估學生的能力。在培訓階段,魏老師的報告中小學教育評價的方向與未來,從評價中心的成立,當前教育評價的頑瘴痼疾,管辦評分離的現代教育治理結構,認知診斷功能的學業評價等的學習,使自己明白新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綜合全面的評估,為今後更好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透過學習構建校本教研新生態專題報告,對我感觸頗深,研究為了更好的教,研究在教學中相當重要。過研究型的教育生活。發現是的教育是我最理想的狀態,但如何去研,如何在研究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以後的教學中,從評價結果入手,樹立全人發展觀,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會診,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新評價旨在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為學生提供生涯初期的參考,新得評價體現正是基於現實,積極改進,全面發展,面向未來,為學生終生髮展提供了一套更有效的評價機制。
在6月份中的優秀評價案例解讀環節中,每位老師透過自己的評價分析很好的將班級,個人學業診斷將班級級學生進行了評價,為今後更好的教、更有效的研指明瞭方向,也使自己明白怎樣去評價,怎樣因材施教,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透過此次培訓學習,我深感做為一名教師,需有先進完善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更應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機制和策略。
總而言之,這次培訓是十分成功的,對我來說可謂收穫多多。我要以此學習為契機,切實提高對評價教育的認識,將自己所學運用於課堂,服務教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課堂評價中真正走出來,運用新型的教育評價機制去教學,去教研,讓自己的研修之路長青,一路綻放異彩。
第二,學習。雖然此次培訓只有短短的6次,但教育評價這一理念,自己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運用中游刃有餘。並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更好的服務於自己的教學。
第三,實踐。學習即研究,在學習中充實自己,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3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教改理念,強調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其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自從參加《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培訓以來,我一直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學實踐中。下面我就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談談看法。
在傳統教學中,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和資源,課堂上,教師只是依據教材傳授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選擇和處理教學內容時,要多方面地開發和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除了教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更是一種資源。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課堂評價時要關注教師在教學時,是單純教教材,還是以教材為主線,科學、有機地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並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創設了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同時關注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物件的需要。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傳統的學習方式忽視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比如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情緒狀態等等,使得師生之間有較多的資訊交流和資訊反饋,學生能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從而得到意外的收穫。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鑑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
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髮展,會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4
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從而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當下仍流行的課堂教學評價還沿襲著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觀,已經失去了它對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與激勵功能,甚至異化為教學改革的障礙與阻力。因此,重建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
我們是在深化我省中小學“指導—自主學習”教改試驗的程序中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的探索的。我們認為,首先必須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的改革目標統一起來。
其次,這個教學評價不是終結性的,應該是診斷性、形成性的,不但要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作出判斷,而且要對課堂教學增值的途徑提出建議。
第三,評價者與教師在課堂觀察中應有共同關注的焦點,這個焦點就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任何教學效果都必須透過調控學生的狀態才能實現,而不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直接結果。
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也有如下五個觀察的維度:
。
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應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除了觀察教師在自己講授時是否把自己的注意中心放在學生身上,還要觀察當學生自主活動時,教師的注意中心是否在於學生活動的反饋與調節。
開放的課堂更需要教師機智的品質。必須觀察教師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資訊的能力,而且還要觀察他是否靈活果斷地採取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推進教學發展的程序。
某位地理教師上課,課前由值日生掛地圖,值日生故意把地圖掛反了,想看看教師怎麼處理。教師並沒有生氣,而是說:“學地理就要達到這種水平,從地圖背面就能知道正面是什麼。”接著他提問,學生不能應答,他說:“我們還沒有學到這種水平,今天還是要把地圖翻過來。”這種上課的機智,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是待人處世的一種能力、一種行為方式、一種文化。
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有的教師很有經驗,對學生很負責任,但學生的發展並不理想。心理學把教學態度分成兩類:一類為非交往性態度,另一類為交往性態度。前者與教學效果的相關係數極低,後者才會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強調對學生的交往,一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二是呼喚課堂上教師的熱情與寬容,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坦率與自發性。
教學水平有三個相互貫通的層面:授受知識、啟迪智慧、人格生成。要觀察教師對這三者整合發展的關注與自覺性,鼓勵教師向更高的教學水平努力進取。其二,把主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作為一種教學境界去追求。
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應成為教師改進教學過程的行動指南,應杜絕把課堂教學評價當作教學管理的棍棒。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而不是評價的靶子。須知課堂教學評價雖然很重要,但它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既不能代替學生學,也不能代替教師教。課堂教學評價如果脫離了改進教學過程的本真目的,而獲得其他功利性的社會價值,就會成為教學的災難。這是特別值得我們警惕和注意的。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5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使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煥然一新,也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關注課堂實效,關注動態生成,關注過程體驗,關注學生髮展,讓課堂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言行舉止,甚至一個極其微小的動作、一點點教育智慧都可能使學生的心靈產生觸動,進而影響其一生,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透過反思總結,我要把自己原來沒有關注的課堂教學評價環節重新重視起來,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的。
新課改首先要求師生平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沒有居高臨下。課堂上,我經常讀一篇課文或闡述一個問題後,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生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清楚。”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主體,經常瞭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助於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1)教師的評價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揚,這樣會使學生分不出是與非,長此下去會養成學生自高自大,惟我獨尊的思想。因此,對學生錯誤的回答,教師要委婉的指出:“你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再想想你會說得更棒!”學生的回答不夠完善時,應引導一下:“想一想還需要補充嗎?你的回答有一點不完美。”
(2)教師的評價要表揚與批評相結合,鼓勵優秀,激勵後進,指出不足,讓評價用到實處,恰到好處。
(3)教師的評價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得激勵,獲得進步的動力,獲得幫助。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行為能力。對那些差生教師要注意,評價重在鼓勵他們敢讀、敢說。克服自卑和依賴心理。“你能行的,勇敢一點吧!讀吧!”這樣差生也會有自信心的。
(4)對那些優等生,教師要注意評價重在激勵他們挑戰、創新。“再想想還有更好的方法嗎?”這樣會增強他們探索的決心。
(5)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的評價起著不容忽視的導向功能。教師的引領會使語文課堂更加精彩。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的有生命力的群體。他們有思想、有意識。在課堂上,我們千萬不能忽視了同伴之間的互相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每個同學都會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別人的優點,使自己有更大的進步。讓孩子們在自己的世界裡,自言論吧!互相指出對方的不足,互相看看對方的優點,這樣在互相評價中他們會共同進步。
小學語文課堂學習評價,只有落實到學生的主體上,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效益。學生的自我評價有著很好的自我反省作用。一節課後讓學生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表現,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自我總結的過程。科學的評價方法是實現正確評價目的,落實全面評價內容,執引靈活評價標準的保證。
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全面正確的差異觀,立足學生現實存在的差異,著眼與學生髮展的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差異的發展。課堂中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分層測試題中注重針對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與知識的記憶、內容的理解與應用等方面進行考察。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6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開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後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遊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裡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後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麼辦?該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透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遊戲,並在遊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麼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絡,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為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並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於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後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7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一項最主要的工作。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評價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它是教與學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以下是我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點滴感悟
一、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既不是課堂的支配者,但也不能失去對課堂的控制。運用評價語言的導向作用,可以巧妙地組織課堂。比如,“×××說得可真完整!”其他同學就知道,下面再回答問題要像×××同學那樣說完整。再如,教師不經意地說一句:“第×小組行動得可真快!”其他小組聽到後就知道要抓緊時間了。教師在發揮組織作用的同時,又沒有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一個管理者,既有利於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又使課堂活而不亂。
二、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 真心 實意地評價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的評價是珍貴的,而不是“例行公事”;要用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語言去評價學生,而不是模式化的套話。好的評價語言能在無形之中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比如,“你說到老師心裡去了,老師就想要這個方法呢!”“你真厲害!高年級的知識你都知道!”“雖然你這道題做錯了,但是不要洩氣,你在老師的心裡還是很棒的!”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喚起了學生激動、振奮、羨慕等多種積極的情感,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 因此在課堂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學習活動的有機部分。透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和教師的導評,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其實,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評價是目標多元、主體多元、方法多樣的。如果我們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不僅有成就學生的發展,也能成就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我們要不斷積極研究、最佳化評價內容和方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8
暑期培訓時,我們學習了關於>,使我得到很大的收益、我想“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有效。而上好每一堂課又是基礎,在一堂課中匯入這一階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然而,為了設計“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往往會將數學課上成口語交際課,失去了數學課的“味道”。這種現象若任其自然發展,不僅影響數學教學質量,還會導致教師形成新的錯誤的數學教學觀念。那麼有效的數學教學究竟需要怎樣的情境,又該怎樣去創設呢?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一節課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包括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且要做到具體、明確,不能一味籠統地問“你發現了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及時從生活情境地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數學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創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
(2)情境內容應從學生的生活和現實背景中提出。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情境應具有時代性、新穎性。我們應該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資訊社會里,學生可以透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資訊,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上課匯入如果總是“猜年齡”,學生就會感覺“厭”了。
(4)情境的形式要有所變化。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變化。有專家建議:並不是每節課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對於一些不好創設情境的教學內容,可以採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匯入新課更有效。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如何利用情境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加有效,還值得我們大家好好思索與實踐!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為“做”。學生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他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2、注重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著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資助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等教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室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辯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透過努力能探索求得問題答案的,應大膽地放手,放的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以上是我暑期培訓後個人的一點想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切實運用到教學當中去,相信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9
課堂教學是一項有目的的教書育人活動,教師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著眼點。對教師在課堂上教學行為的結果需要經常地作出準確的反省和判斷;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需要經常地作出中肯的評價和鑑定,這就是教師教學評價。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教改理念,強調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其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
參加《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專題培訓以來,我一直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學實踐中。下面我就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跟大家交流交流。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並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創設了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同時關注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物件的需要。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傳統的學習方式忽視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比如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情緒狀態等等,使得師生之間有較多的資訊交流和資訊反饋,學生能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從而得到意外的收穫。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鑑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我相信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的評價形式和方法會不斷髮展,會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傳統教學中,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唯一依據和資源,課堂上,教師只是依據教材傳授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選擇和處理教學內容時,要多方面地開發和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除了教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更是一種資源。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課堂評價時要關注教師在教學時,是單純教教材,還是以教材為主線,科學、有機地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10
12月21號,我聽取了譚麗君老師的關於課堂教學評價的講座,讓我深有感觸。下面就講座做個總結: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大面積鋪開,傳統教學評價中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地在改革中體現了出來,因此,建立一種新的適應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和傳統的教學評價相比,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既要遵從教育評價理論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區別於傳統教學評價的特徵。
發展性是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最重要的特徵。所謂發展,指的是教學評價要改變統一的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擇的功能,而發揮其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實表現,更要重視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每個學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評價特別是考試評價強化選擇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無法認識自己的潛能,從而喪失了自我發展的動力。因此,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應該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差異,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發展水平,評價的作用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斷髮展。為此,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應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學生的“將來”和“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裡,是對學生過去和現在做全面分析,根據他們過去的基礎和現實的表現,預測性地揭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的目標,使他們認識自己的優勢,激勵他們釋放自己的發展潛能,透過發展縮小與未來目標的差距。在評價中主張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
多元化指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傳統考試方法的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則是被評價者,是評價的客體,在評價中處於被動地位。而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是多元的。評價提倡的是多元化主體,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等等,提倡把學生小組的評價與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其中,評價活動的重點環節是學生自評。在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中,學生應該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透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隨時對照教學目標,發現和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評價成了學生自我教育和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
就評價內容而言,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氣質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依靠成績測驗,還包括了對和學生學習有關的態度、興趣、行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話說,就是以多維視角的評價內容和結果,綜合衡量學生的發展狀況。
多樣化指的是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即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等等。
在教育評價的方法論上,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體系:一種是實證評價體系,另一種是人文評價體系。與此對應,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運作模式:一種為“指標——量化”模式,另一種為“觀察——理解”模式。兩種體系和模式各有其優勢,也都存在著侷限性。從我國評價發展的歷史看,最初對學生的評價方法多注重整體概念和印象,缺乏對要素的細緻分析;引入現代評價方法後,以評價指標的方式進行較為精確的測量,對觀察資料或事實進行量化或“二次量化”處理,“指標+權重”的定量評價方式逐步成為中小學教育評價主要操作模式。然而,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把定量評價發展到不恰當的程度,或者機械地運用於一切評價場合。甚至在學生的思想品德的評價上也機械地採用定量評價的方式。而事實上,學生素質的某些側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難進行量化處理的,不可能也不應該採用劃一的評價指標體系來對待千變萬化的評價物件,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評價手段(如“指標+權重”方式),處理諸如創新個性或創新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價值判斷問題。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則是需要汲取上述兩種方法論體系的優點,使之相互配合,互相借鑑,分別應用於不同的評價指標和評價範疇。評價方法應該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標+權重”方式進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則應該採用描述性評價、實作評價、檔案評價、課堂激勵評價等多種方式,以動態的評價替代靜態的一次性評價,視“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為同等重要,把期末終結性的測驗成績與日常激勵性的描述評語結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教學評價簡單理解為總結性地“打分”或“劃分等級”。
全面性是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所謂全面性指的是教學評價必須全面、全員和全程(課程和過程)採集和利用與學生各種素質培養及各種技能發展有關的評價資訊,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全部學習、教育的動態過程。
全面性強調教學評價的整體性與動態化,旨在把傳統的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運動過程。因此,教學評價是在一定的時域內,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種形式的評價,不斷地迴圈反覆,動態地監控學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課程教育和全體學生各種素質發展的整體狀況。所以,為了全面真實地評價全體學生的學業成就和學習潛能,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把教學過程與評價過程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評價對於教學活動的導向、反饋、診斷、激勵等功能。評價的資訊來源不再僅僅侷限在課堂,而是拓展到了學生各種發展的培養空間(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等)。評價也不再僅由教師透過課堂內外的各種渠道採集學生素質發展的資訊,而是設計各種評價工具,鼓勵學生主動收集和提供自我發展的評價資訊。
綜上所述,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和傳統的教學評價相比,評價功能從甄別選拔轉向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的主體從教師一元轉向了師生多元;評價的內容從單一的評價學生學習成績轉向了評價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評價的方式方法從單純地“打分”或“劃分等級”轉向了以定性評價統整量化評價的多種方式;評價的過程從靜態地評價結果轉向了動態地評價整個過程,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了評價學生的“將來”。總的來說新課程需要的是一個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全面的評價體系。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11
讀了《有效教學及其實施策略》這本書,不僅知道了當代中國基礎教育的有效教學包含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層意思,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我們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的實際的意義。有效教學,不是日復一日簡單的重複的低層教學,而是既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著眼於學生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
小學裡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與生長環境,每一個不同的家庭,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在校表現,而每一個班級又有著不同型別的學生群體。只有瞭解這些群體,才能因材施教,做到有效教學,否則,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是無效的。
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為五個型別:一、自主型。二、遵從型。三、享受型。四、不妥協型。五、叛逆型。
據此,我們採取分類要求和分別指導的方法進行教學。對自主型學生來說,讓他們與教師一道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充當教師的小助手,幫助並輔導學困生學習;對於遵從型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給他們壓力,使之產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享受型學生,教師及時與家長聯絡,真誠的溝通,取得家長的信任、理解和支援,幫助學生樹立目標。對於不妥協的學生,教師要與其站在同一平臺進行對話,走進學生心靈,與之交朋友。叛逆型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複雜的,與其建立溝通橋樑需要更多的耐心,教師透過觀察學生的生活習性、生活環境、愛好等方面,走近他,開啟他的心扉,引導他的思想,思想的成熟是改變叛逆心理的重要途徑。
現代教育的觀點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學過程的基礎是要充分了解學生,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並妥善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提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習目標,這樣教學活動才有針對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任意一個環節都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樂學、善學、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鋪光明大道,讓其向深層次的內容學習。而對於學困生,則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完成基礎目標,如:教師在單元質量檢測中採取分層次檢測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階段性測驗;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學習內容,自創習題,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很輕鬆地發現不足,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學習。這些教學法寶抹去了一些使用統一考題帶來的弊端。特別是對於學困生來說,透過這樣的學習,能夠更好地有信心地面向現在、面向未來。
要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就要求教師努力培養學習者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問題是學習的先導,是引導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會學習的人才會有問題,不會學習的人就沒有問題,或是提不出明確的問題。所以要促成學生的有效學習,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著力培養學習者提出問題並思考研究問題的能力與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裡,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設定懸念,提出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例如:在教授圓錐體體積這一部分時,教師先把教具擺放在了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從直觀上說圓錐和圓柱的聯絡,並對此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但教師對這些問題並沒有發表自己的任何看法。之後教師便讓學生自己研修教材,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究尋找出自己剛提出問題的答案,並針對自己依舊不懂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嚐到了自主學習的甜頭,教師也由此感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也視為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那麼怎樣有效地培養提升學習者的問題意識和能力呢?首先,教師要帶頭向學生提出問題,提出那些學習者固有認識和新知識矛盾衝突的問題,提出那些新知識中存在的內在矛盾衝突的問題,提出那些社會或學習者總是普遍存在的認識差異的問題,從而引發他們分析比較性的思維活動。其次,在學習者初步形成問題意識以後,教師要善於提供比較豐富,又存在某種矛盾衝突的學習材料或事實證據,從而讓學習者在閱讀、觀察、聯想、分析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並進行探究可能的解答。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更深層次的引領,充分激活了學生的經驗和求異思維,引領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就現代資訊社會發展的需要及其提供的條件而言,閱讀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人基礎性的生存能力,也是影響個人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不同需求的學習者不但可以閱讀同一冊書的不同部分,還可以閱讀完全不同的書,可以同時閱讀幾本書,這樣就能解決一位教師,面對幾十位有不同需求學生的難題,教師可以讓他們透過閱讀不同的書,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當然,為此首先要求教師對學習者能透過閱讀來學會知識有堅定的信念。其次,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習者的閱讀狀況,並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
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應建議學生家長利用晚上時間陪同孩子閱讀報紙或課外書籍,並讓孩子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和積累的優美片段讀給自己聽,之後在學生的摘錄本上簽字或寫上對老師的建議。這樣既讓學生和家長間有了親子間的溝通,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閱讀習慣,而且讓家長和學校之間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12
所謂“有效課堂教學”就像書中所說,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如果學生學了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徒勞無功。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多方面的考慮。
現代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教師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給學生主動學習的主動權。在課堂上,應儘可能創設多元化的課堂情境空間,營造利於能力發展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習需要恰當的條件和環境。在教學中,可透過語言、實行、音樂、畫面、角色表演等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溝通和融合,達到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要求。學生在遊戲中學,在表演中學,在自我參與中學,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自信心悄悄地形成。
新課程教學不再要老師的“滿堂灌”;不再逼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強調學生親自經歷發現、體驗、探究與感悟。那麼,在課堂中怎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呢?自主學習是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它倡導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這就意味著要滿足學生在學習內容、時間、地點和形式上的自由選擇,它含有一系列新的學習觀念,其主旨首先就是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良好的自主學習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動機、形成需要,進而產生內驅力,使學生越學越願學;可讓學生在輕鬆自在的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積累、昇華認識,形成自主意識與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越來越會學。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目標、內容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以“生生互動”為特徵的合作學習在新課程學習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合作學習是學生形成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習慣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併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著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領導意識,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識都會得到增強。
在教學中,學生可採用兩人或四人小組活動的方式。如在一些比較適合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某件作品的教學過程中,可先請每一個小組為他們的小組起一個響亮的具有藝術性的名字,這時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展開了。教師可根據教學的要求,不斷地提出一些須由各小組每個成員互相配合才能夠完成的一些課題、任務,使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小組的集體中,教師可以對小組的組織給予鼓勵和恰當的評價,鼓勵學生們在互相學習中提高各方面能力。針對傳統教學忽視同伴作用的弊端,教師應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普遍性,形成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等品質,使學生能力和人格得到和諧發展。在學習中,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援、相互鼓勵,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當小組達成目標時,教師又適時地給小組以獎勵。在教學中,對小組成員的獎勵和祝賀活動能夠提高合作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團隊的合作意識,培養集體精神。新課程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既給每個學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又為他們營造了同伴間相互支援、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集體氛圍。這種學習方式超越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發展原則,使學生成為既有個性、又有知識,還會合作的一代新人。
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要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的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它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自己還需要加倍努力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透過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自己課堂的有效性。我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時間、精力及現有的教學資源。深入教育教學,提高效能,實現教學目標!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13
當前,面臨有很多學生厭學現象,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不作為重中之重的問題來思考。透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工作,引起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就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形成共識,啟用學習所必須的先前經驗,規劃學習領域並提出適當的學習資源,引出作業正確性的反饋,促進保持和遷移,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和課堂步聚,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聚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匯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愛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的精力專注與學習。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學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賞識激勵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守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罰要以尊重學習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14
新課堂強調建立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堂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規律潛能。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導向功能、考核鑑定和教學資訊反饋功能。隨著新課堂改革的深入,教學評價日益向於“以學論教,教為了促學上”,評價課堂教學成敗,不再是教師單一講好課、學生分數考的高低上,而且更在於看教師的素質,能力是如何轉化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升、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規律上。為此我認為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1、教師備課過程中留給學生充足的生長空間。新課堂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式的。要求教師更多地成為學習情景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所以,一堂好課就在於教師遵循學生的發展狀況和需要進行設計,要從單一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程式化的教學模式走向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客觀的教學模式。.教師不要把課堂備的過滿、備足45分鐘,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並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如那些方面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那些方面可能要及時調整,如果有生成,或者與預設不一致,這一切都可成為一種可開發的教學資源,只要因勢利導,使其促進學生的學,反倒上好了一堂課。倡導學生自主生成並非不要課前預設,而是要精心設計,讓預設孕育生成。只有課前的充分預設和準備,才能有課堂上的遊刃有餘,教者對課堂的調控才會靈活奏效,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才會深刻牢固。
2、順學而教,力求自然真實有效,使課堂教學精彩而不玄虛。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一些公開課、觀摩課。課堂上環環相扣、對答如流、花樣齊全、板書工整等,雖完整無缺、精彩不已,但學生的需求給予了多少,從課堂上放映不出多少,能肯定這是一堂好課嗎?所以我們字追求完美時,更應該追求教學的根本,即;“學生的健康發展和需求”所在。
這要求我們:[1]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把重點轉移到學生身上。在課堂上多營造平等、民主、寬鬆的氛圍,讓他們敢說、敢想、敢做,說真話、做真事、實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發現學生學會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還需要什麼?及時靈活地調整教學環節和過程,為學生服務,教學生想學的、愛學的。[2]必須做到課堂自然、真實、有效。一堂學生學的好的課,一定是教師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也許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的,板書是學生自己歸納的,總結是自己說出來的。學生收益匪淺,這應是一堂好課。因為,教學亦是生活,生活要看過程,而且是不經粉飾的真實過程。那末,教學也要看過程,如何匯入、怎樣啟發、過度和激趣,只要讓學生從不懂的懂,從不能掌握到能掌握,大可不必花言巧語、故弄玄虛,只要學生的發展規律需求我們不斷給予和滿足了,這不正是我們教者想得到的嗎?
1、要客觀、準確.工正評價每位學生、激勵全體學生的不斷髮展。在課堂評價中要儘量避免諸如:你最棒了、好極了、沒人比得上了、一輩子沒出息、無藥可救了等等極端性的語言,誠懇的評價既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又要讓學生鼓起努力的風帆,既要讓學生嚐到認真學習得來的甜頭,又要讓他們認識到在學習中的差距。
2、課堂上尊重學生的評價權利,鼓勵他們大膽評價,做到敢評、敢學。多給學生評價的機會,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你認為老師說的對不對?”“你能看出甲同學的錯誤之處嗎?”“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等等,從而打破以往單調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敢於挑戰偶像和權威,敢於發現問題,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利於他們實踐、探究和學習。
3、教師應拓展學生的評價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會評、會學。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可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班裡、小組上進行,還可以在其他活動中、課間中、朋友中進行,也可以讓社會上的人、家裡的人。進行評價,所有這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和支招,充分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肯定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素質,隨即指明並調整他們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
4、借鑑傳統評價有益要素,吸納現代教育思想,突出學生個體特點,使課堂評價有針對性。只要學生在木些方面有新穎、有創意,就給予肯定和獎勵。活用文體中的詞語或學生互動中的語言進行評價;利用教師或學生自身姿態、表情、動作進行評價,使學生在無意中受到感官刺激,增強評價的效度。
學習教學評價的感悟心得體會15
這段時間我透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匯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著網路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