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途經秦始皇墓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途經秦始皇墓原文翻譯及賞析

途經秦始皇墓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途經秦始皇墓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途經秦始皇墓

  唐代: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譯文: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龍盤虎踞地勢雄峻綠樹一層層,哪怕高入浮雲最終也是要坍崩。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嬴政劉恆同樣葬在青山秋草裡,人們卻只去祭拜漢文帝的霸陵。

  註釋:

  龍盤虎踞(jù)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bēng)。

  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峻險要。崩:敗壞。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líng)。

  一種:一般,同樣。漢文陵:即霸陵,漢文帝劉恆的陵墓,在今陝西西安東郊的霸陵原上,距秦始皇陵不遠。漢文帝生時以節儉出名,死後薄葬,霸陵極其樸素,受到後人稱讚。

  賞析:

  始秦皇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地形雄偉,景象佳麗,有“龍盤虎踞”之勢。並以“樹層層”來烘托,更見其氣象的不凡。次句前四字“勢如浮雲”,在含意上應歸入上句:陵墓落成之初,曾經“樹草木以象山”,雖歷千餘年,到晚唐也仍是群樹層疊,高薄雲天。總之前十一個字,或以“龍盤虎踞”狀之,或以“樹層層”烘托之,或以“勢如浮雲”陳述之,把始皇墓的雄奇壯偉,氣象萬千,呈現了出來。可是後三個字“亦是崩”一出,如無堅不摧的神劍,輕輕一揮,直使眼前的龐然大物,骨化形銷了。對於像山一樣高大的墓堆,當時就有民謠說:“運石甘泉口,渭水為不流,千人歌,萬人吼,運石堆積如山阜。”顯然這裡還有弦外之音:“崩”者並非專指墳墓崩塌(實際墳墓也並未崩)或秦始皇駕崩,而包括有如傳說的曾被項羽掘毀,或更荒唐的“牧火宵焚”;秦始皇苦心經營的“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詩人的嘲諷尖銳潑辣,這三個字乾脆利落,嚴於斧械,真有一言九鼎的氣概。

  末二句繼續深化其反對殘暴政治的思想。同樣是坐落在青山秋一草間的陵墓,行路之人經過時,卻只恭敬地拜謁漢文帝的陵墓。漢文帝是漢代初年文景之治的代表人物,他推行黃老之治,與民休息,艱苦樸素,曾欲建一露臺,一核算工價需千金,相當於十戶中人之產,漢文帝立刻停止這個露臺的修建。他在歷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能夠了解人民疾一的好皇帝,同樣地,人們也只會紀念和緬懷這樣的對人民較好的統治者,而不會去對那殘暴刻薄的秦始皇頂禮膜拜。民心所向,在這個小小的參拜陵墓的行為中顯現得很清楚了。詩題是寫過秦始皇墓,此處卻著力寫漢文帝陵,看似詩思不屬,實際上在兩種統治方式、兩種對待人民的態度的對比之下,詩的主題更顯突出。

  此詩渾厚有味,透過對比手法來對歷史人物加以抑揚,反映了作者對剛恨殘暴的統治者的憤恨和對謙和仁愛的統治者的懷念,詩意填密,可以規見作者的詩心。這首詩明白無誤地表現出作者自己的歷史觀、是非觀,可說是一首議論詩。但它的字挾風雷,卻出之以輕巧疏宕,唱嘆有情的筆墨,有幽美的藝術魅力,而不像是在評說是非了。

途經秦始皇墓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譯文

  一層層樹木奔天直上,秦始皇的墳墓虎踞龍盤似地雄峙高聳。哪怕你氣勢高入浮雲,到頭來你在人們心中還是砰然一“崩”。

  兩個人的墳墓同樣矗立在青山上,又同樣被覆蓋在秋草叢中。過路的人們卻只參拜漢文帝陵墓,就象對著他一樣作揖打躬。

  註釋

  ⑴龍盤虎踞:就像龍盤繞著、猛虎蹲著一樣。常用來表示地勢險要、雄偉。又寫作“虎踞龍盤”。

  ⑵崩:崩潰、崩塌、崩裂;帝王或王后之死也叫“崩”一種:

  ⑶陵:這裡指陵墓。漢文陵,即漢文帝的陵墓。

  賞析:

  秦始皇墓位於陝西臨潼縣東約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210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一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

  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正好象徵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一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裡。一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

  然而詩人忽一轉筆:“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一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後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於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

  末句一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後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盪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途經秦始皇墓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

  譯文

  龍盤虎不地勢雄峻綠樹一層層,哪怕高入秋雲最終也是要坍崩。

  嬴政劉恆同樣葬在青山秋草裡,人們卻只去祭拜漢文帝的'霸陵。

  註釋

  秦始皇墓:在陝西臨潼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墳塋巨大,草木森然。

  龍盤虎不:形容地勢雄峻險要。

  崩:敗壞。《詩經·魯頌·閟宮》:“不虧不崩。”漢鄭玄注:“虧、崩,皆謂毀壞也。”

  一種:一般,同樣。

  漢文陵:即霸陵,漢文帝劉恆的陵墓,在今陝西西安東郊的霸陵原上,距秦始皇陵不遠。漢文帝生時以節儉出名,死後薄葬,霸陵極其樸素,受到後人稱讚。

  賞析:

  秦始皇墓位於陝西臨潼縣東約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210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一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正好象徵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一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裡。一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一轉筆:“一種青山秋草裡,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一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後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於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一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後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盪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