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管理制度> 標本管理制度3篇

標本管理制度

標本管理制度3篇

  在現實社會中,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是各種行政法規、章程、制度、公約的總稱。那麼什麼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標本管理制度,歡迎閱讀與收藏。

標本管理制度1

  1.全科人員要十分重視檢驗標本,正確採集、驗收、儲存、檢測,避免錯採、錯收、汙染、丟失,否則,應追究當事人責任。

  2.檢驗標本的採集必須嚴格按照檢驗專案的要求,包括容器、採取時間、標本型別、抗凝劑選擇、採集量、送檢及儲存方式等。

  3.接收標本嚴格實行核對制度,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科別、住院號、病床號、標本型別、檢驗目的等,所送標本必須與檢驗專案相符。不合要求者退回重送。在核對檢驗標本的同時,應查對臨床醫生填寫的檢驗申請單是否正確,完整,規範,如有不符要求者,應予退回,要求在糾正以後,再予接收。

  4.向外單位送檢或接收外單位送檢的標本應專人負責並有專門記錄。

  5.急診檢驗標本要及時採集、核對、檢驗、報告。

  6.檢測後的各種標本,應儲存一定時間。尤其是腦脊液、心包積液、胸腹水液、胃液等標本,檢驗後應儲存一週,以備查對。

標本管理制度2

  一、所有檢驗標本的採集和送檢均應符合相關的檢驗要求。

  二、凡病區採集的標本,應有專門的送檢登記本,詳細記錄病人姓名、送檢專案、採集者等資訊,在標本送達檢驗部門時由檢驗人員核對標本後簽名;對於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接收人員應註明情況,並將送檢登記本交由病區護士站保管。

  三、標本接收人員應對送檢標本做出初步的質量判斷,對於溶血、汙染、有凝塊、標本量不準確以及所用容器(或試管)不正確等情況,原則上應予以退回,並在專用拒收標本登記本上作出詳細記錄;若所送標本為不可替代或難以再行採集,先聯絡醫生,在不會嚴重影響檢驗質量的.前提下可將檢驗結果提供給臨床作為參考,並將詳細情況記錄留底。

  四、檢驗科人員不得接收門診已抽好的血樣標本,以防止假冒。如確有需要,須在檢驗單上作必要的說明。

  五、各部門標本接收人員在接收病區送檢標本時,應對其進行初步分類、編號;對於需及時處理或檢測的標本,應單獨分類並將其交給檢測人員。

  六、檢測人員在預處理標本時應防止標本遺漏、汙染、倒翻或編號模糊、混亂,出現意外時需及時報告組長或科主任,必要時聯絡醫生和病人重新留取、採集。

  七、凡門診血常規標本僅在當天進行儲存,病區血常規、生化、免疫等血標本保留7天,對於血型、肝炎標誌物、hiv、梅毒等檢測專案的血標本,原則上保留7天,條件允許時可作更長時間的儲存。

  八、凡儲存的血標本均放置於4℃冰箱,由當班人員每日記錄冰箱溫度。

  九、一般的檢驗廢棄標本由科室工勤人員放置於專門的醫用垃圾袋內,運送到醫院統一安排的處理中心進行處置;廢棄的血標本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作相應的記錄;對於傳染病標本,按照傳染病相關規定執行。

  十、任何實驗室人員不得私自處理、儲存和外借標本,因工作或科研需要時,應請示部門組長和科主任,並需得到其認可。

標本管理制度3

  一、生物儀器、模型、標本是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是學校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管理,愛護使用,充分發揮作用。

  二、國家調撥或自購的儀器、模型、標本、掛圖均應及時登入學校固定資產總帳、儀器明細帳、儀器臺帳。由實驗教師驗收後,分類編號、按教學儀器配備目錄順序,擺放在儀器櫃內。自制教具要單獨立帳記載。

  三、浸製標本蠟封要嚴密,儲存液要及時補充,液麵要超過標本。冬季要保溫存放。

  四、剝製標本要入櫃保管,要定期噴燻化學藥物,以防蟲蛀。室內經常通風,注意防毒滅菌。

  五、顯微鏡等較精密儀器要入專櫃保管。注意防潮、防鏽,要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定期維修,延長使用壽命。

  六、教師演示和學生實驗需用的儀器,由任課教師提前一週提出計劃,填寫實驗記錄,列出所需儀器明細。解剖需用的小動物等應根據季節情況於學期初提出計劃,由實驗教師準備。

  七、實驗結束,實驗教師按任課教師所列儀器、藥品進行清點收回,並填寫實驗記錄中儀器損耗情況,實驗記錄由實驗教師存留,以備檢查。

  八、每學期末,由學校主管領導負責,會計協同實驗教師核對帳目,清點儀器、模型、標本、掛圖,做到帳帳相符、帳物相符。

  九、加強安全管理,室內應備有滅火器材,注意防毒、防潮、防火、防盜,保持通風良好,清潔衛生。

  十、學生或外來人員經實驗室管理人員同意後方可參觀標本室,參觀時要有良好的紀律秩序,不得隨意開啟櫃門,觸碰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