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

  每到清明節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去掃墓,祭祖。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有許多習俗和注意事項要記住。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1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2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3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4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5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6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7

  最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8

  清明節氣的基本介紹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每一年三月初一前後,公曆4月4至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為清明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按現行公曆,目前清明節位於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與除、盂、九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確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為臺灣、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在澳門還有冬至。

  概述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節的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度,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在水稻播種、栽插的時候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的高原地區,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在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在華南的西部,常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的上旬雨量一般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來源

  說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物候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時節,除了東北與西北地區以外,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採,應嚴格科學採製,確保產量和品質。這時北方冷空氣仍有一定勢力,天氣冷暖多變,應注意防禦低溫和晚霜凍天氣對小麥、水稻秧苗和開花果樹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清明節的詩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2、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4、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5、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6、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7、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8、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9、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0、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張先《青門引·春思》

  11、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2、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13、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14、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15、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魏承班《漁歌子·柳如眉》

  16、清明過了,不堪回首,雲鎖朱樓。——朱淑真《眼兒媚·風日遲遲弄輕柔》

  17、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18、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9、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20、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清明農諺

  1、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2、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

  3、風小無雲天晴朗,明天早晨要出霜。

  4、清明前後怕晚霜,天晴無風要提防。

  5、麥怕清明霜,谷怕老來雨。

  6、拱棚瓜菜蓋草苫,果樹園裡要燻煙。

  7、麥田澆後快松耪,保墒增溫能防霜。

  8、過了“寒食”,還冷十日。

  9、“寒食”莫歡喜,還有十天半月冷天氣。

  10、雨淋墳頭錢,春苗出齊全。

  11、淋透掃墓人,耩地不用問。

  12、清明有雨麥苗肥,穀雨有雨好種棉。

  13、清明有雨春苗壯,小滿有雨麥頭齊。

  14、清明前後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

  15、清明溼了烏鴉毛,今年麥子水裡撈。

  16、清明雨漸增,天天好颳風。

  17、關門風,開門住,開門不住過晌午。

  18、大風不過晌,過晌呼呼響。

  19、大風不過晌,過晌颳得狂。

  20、夜裡起風夜裡住,五更起風颳倒樹。

  清明節的朗誦稿

  在烈士墓前

  懷著崇敬,

  帶著自豪,

  我們來到您的墓前;

  得到啟示,

  引起思考,

  我們流連在你的周圍。

  啊,

  竹林發出呼嘯,在敘述你的事蹟;

  松林滾動波濤,在讚頌你的精神。

  在白沙,在翠柏環繞的烈士墓下,

  有八位英雄在此安息;

  在昔日,在戰火紛飛的年月裡,

  有八位戰士令人回憶。

  他們就是——

  敬愛的“白沙八烈士”,

  他們是抗日戰爭中一面不倒的軍旗,人民的好兒子!

  也許,

  我們的同學對你們還不熟悉,

  但歷史像那長城一樣,

  永遠也不會磨滅。

  身為革命者的你們,

  憤然寫下“血淋淋鐵的事實”:

  於是,

  你們在茅山地區,

  與愛國民眾一起為國家興亡而疾呼;

  於是,

  你們在這裡,

  面對兇惡的敵人進行了堅決地反擊。

  可最終,

  你們還是被敵人用鐵絲穿過肩胛骨,

  被敵人無情地活埋在這裡,

  年紀最小的“小螃蟹”烈士犧牲時年僅18歲……

  清明節的主要習俗

  (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

  (二)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三)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古時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今日插柳也一直保留。

  (四)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五)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六)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不適合去掃墓的人

  (一)三歲以下的'小孩不合適。有一種說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合適,但其實從命理角度上去看,3歲的更不合適,因為不管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提及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汙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二)孕婦不合適。且不說舟車勞頓,山路崎嶇、祭祀場所各種菸灰影響,在很多地方掃墓有放爆竹的習慣,這些都會影響到孕婦自身健康或孩子的健康。從民俗角度去看,尚未出世的孩子是不合適去見這些死去的人的,因為很容易引起孩子夭折。若孕婦必須去,那就得用紅布將肚子包上一包。但還是強烈建議不要去。

  (三)剛動手術的人不合適。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說,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著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

  (四)印堂發暗或眼窩發青發黑的人不合適。印堂發暗和眼窩發青發黑的人處於一個很晦氣的時期,掃墓是祭拜祖先,大部分墳墓規則不會是一個很獨立的地方,而是要經過不少其他家的墳墓。晦氣臨門更不合適去穿越陰氣扎堆的地方。

  (五)重病患者不合適。這個掃墓可不是一個鍛鍊的行為,大部分墳墓都離住的地方比較遠,大部分墳墓還都要走一段路。重病患者需要的是調養生息,不能過度操勞,免疫力低下,身體陰虛,心神漂浮,易遭各種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