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築類實習報告四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建築類實習報告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1)鞏固課堂教學知識,加深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應用,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
(2)透過實習,熟悉並掌握三、四等控制測量的作業程式及施測方法。
(3)掌握用測量平差理論處理控制測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透過完成控制測量實際任務的鍛鍊,提高獨立從事測繪工作的計劃、組織與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咱也品質和職業道德。
(5)熟悉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的工作原理。
(二)實習心得
為期兩個星期的工程測量學習已經結束了,透過這次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性。測區是我們重慶市永川區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校區,雖然測區比較大,基本上是整個學校,測繪圖也是我們整個學校的平面圖,為了能儘快地完成任務,我們小組星期六、星期天加班進行測量,我們在測量的過程中也並不感到累,也沒有感到辛苦,反而還能自得其樂。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透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絡起來。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資訊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作為地球資訊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資訊。構建資訊高速公路、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資料庫和測量成果資訊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資訊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建築工程系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2
本學期的暑期實踐要求我們針對某一建築或某類建築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從前期策劃到設計的全過程。在我看來如果將目光僅僅集中在某一建築上,未免有一定的侷限性,不能客觀、深刻的理解和剖析這類建築的特性。因此我選取了我們當地幾個比較有特點的建築從建築的前期策劃,建築設計,建築施工這三個方面來對公共建築進行研究。
1、前期策劃:研究該建築前期策劃的人文因素、環境囚素、文化因素、技術因素、時間因素、經濟因素、美學因素、安全因素等設計因素,透過文獻調查與研究、診斷式觀測與訪淡、場地分析等途徑對該前期策劃進行評價分析,分析其合理性,並發現問題。
2、建築設計:研究該建築的設計方案,結合前文所述各因素分析方案。透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指出設計方案的合理與不足,並提出自己的設想。
3、建築施工:瞭解該建築施工的過程,綜合運用所掌握的建築技術知識淡談自己的體會,鞏同與深化原有的知識。
暑期實踐的目的是透過參觀公共建築方面的典型建築,建築工地,使我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感性認識,對本專業的概貌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增強我們學習建築學的興趣。如何開始本學期的暑期實踐呢,首先要選取本地幾個比較有特點的公共建築進行研究。公共建築比較有代表性的又以學校建築為主。 因此我選取了金華本地的浙江師範大學進行研究和分析。調查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 參觀單體建築及建築組群,參觀特色建築,瞭解分析以下內容:
1、根據所學知識,對所參觀建築組群的總平面佈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進行分析。
2、參觀建築物外觀及內部,瞭解各層平面佈局及房間佈置,觀察建築外觀特點。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該建築平面佈局、空間造型和立面處理方法。
3、分析建築的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是否符合要求。
(二)房屋構造透過去參觀在建工程現場情況,瞭解以下內容1、瞭解該建築物的結構形式、構造特點、建築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級等;
2、瞭解該建築物的地基及基礎型別、構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瞭解該建築物的牆體型別、結構佈置、細部構造及施工特點;
4、瞭解該建築物板、梁、柱等的型別,配筋方式及其與牆、梁的連線構造,瞭解樓地面、屋面構造及頂蓬構造特點;
5、瞭解該建築的樓梯、陽臺等的詳細構造;
6、瞭解建築物的建築裝修構造。
(三)建築材料
透過去建築工地和工廠實地參觀,瞭解以下內容:
1、瞭解水泥、磚、砂子、石子、鋼筋等主要材料的規格、標號、特性及使用要求;
2、瞭解混凝土、砂漿的配合比、標號、生產工藝所用裝置以及養護要求;
3、瞭解各種鋼筋加工情況;
4、瞭解火電廠發電的工藝過程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3
透過4天的認識性實習,我初步的的瞭解了房屋的構造組成、構造原理及構造方法。進一步提高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下面就實習與理論知識結合及得到的收穫做一些工作總結:
一、(1)結構形式
當今的建築主要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磚混結構也採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施工工地都採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佈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效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佈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牆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於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牆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於剪力牆結構中的剪力牆。
(2)構造柱
磚混結構設計中,為了加強建築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使建築物在地震中避免或減輕破壞,根據抗震規範,我們設定一定數量的圈樑和構造柱,來增強和
提高建築物的抗拉、抗裂效能構造柱的設定位置的規定:規範規定無論房屋的層數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應在外牆四角、錯層部位橫牆與縱牆交界處、較大洞口兩側、大房間外牆和內橫牆交接處。.樓梯間四角最好設定。上人屋面的女兒牆也應設定構造柱。.跨度比較大的梁,如果不設定牆垛或墊塊,也應有構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牆結構中,為了加強砌塊隔牆的整體性,應在砌塊隔牆的適當位置設定構造柱或圈樑,具體設定位置和磚混結構的一樣。
二、施工縫、變形縫和後澆帶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於分層澆築,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溫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後澆帶是在高層建築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採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後再澆注混凝土。後澆帶都是用於建築長度大於50米的建築。而當建築長度小於50米時並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築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的設定單元牆來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沉降縫:為克服結構不均勻沉降而設定的縫。如上部結構各部分之間,因層數差異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較大;或因地基壓縮性差異較大,等可能使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時,都需要設縫將結構分為幾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較均勻,避免在結構中產生額外的應力,該縫就是“沉降縫”。須從基礎到上部結構完全分開
伸縮縫:若建築物平面尺寸過長,因熱脹冷縮的緣故,可能導致在結構中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需在結構一定長度位置設縫將建築分成幾部分,該縫即為溫度縫。對不同的結構體系,伸縮縫間的距離不同,我國現行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xx對此有專門規定。伸縮縫在基礎可不斷開;
抗震縫:為使建築物較規則,以期有利於結構抗震而設定的縫,基礎可不斷開。現在多用3縫合一隻有沉降縫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縫來代替其他縫來使用。
三、梁:按梁的常見支承方式可分為:簡支梁、懸臂樑、一端簡支另一端固定梁、兩端固定梁、連續梁。梁按其在結構中的位置可分為主樑、次梁、連梁、圈樑、過樑等。
門窗過樑
門窗洞口上的橫樑,支撐洞口上部砌體傳來的荷載;傳遞荷載的窗間牆,常用形式:磚砌過樑,鋼筋磚過樑和鋼筋混凝土過樑
圈樑
砌體結構房屋中,在砌體內沿水平方向設定封閉的鋼筋砼梁,在砌體結構房屋中設定圈樑可以增強房屋的整體和空間剛度,防止由於地基示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
圈樑:為了保證砌體的穩定而在砌體頂部或底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灌的構造封閉梁(非承重梁)。它採用鋼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牆厚,在寒冷地區可略小於牆厚,但不宜小於牆後2/3,高度不小於120MM,常見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設防區,圈樑的主要作用是加強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剛度,防止由於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等對房屋的不得影響。
在地震區,圈樑的主要作用有:增強縱、橫牆的連結,提高房屋整體性;作為樓蓋的邊緣構件,提高樓蓋的`水平剛度;減小牆的自由長度,提高牆體的穩定性;限制牆體斜裂縫的開展和延伸,提高牆體的抗剪強度;減輕地震時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房屋的影響。
以上是我的實習報告,透過這一次認識實習,我對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學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觸的東西,受益頗豐。深入工地一線的參觀,使我能夠將所學理論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系統地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深化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初步體會到建築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的工作特點,熟悉了工程設計與施工現場的各種技術和管理工作,在實習中,我發覺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培養,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思想準備。此外,透過實習,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建築施工的理性認識。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4
一、這次實習目的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實踐來驗證理論,理論指導實踐,深入施工工地現場,多看,多與工人等交流,並用心工作才能將安全工作做好。基本明確施工單位技術員的職責範圍,熟悉與掌握技術員的各項工作要領,把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的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後從事施工技術、施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這次實習單位
如皋市政府投資專案工程建設中心
三、這次實習時間
20xx年07月3日—20xx年7月17日
四、這次實習地點
江蘇省如皋市長青沙
五、工程概況
(一)專案簡介
如皋市勝利廣場商業樓建設工程
(二)工程簡介
工程專案用地60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50000平方米,六棟高層商業與住宅混合建築。
六、這次實習內容
我這次實習工作是做施工員,在師傅的帶領下還了解了些資料方面的知識,我這個一問三不知的人開始了漫長學習做資料的工作。在不停詢問、現場觀看、摸索中整理著資料。近三個月的工作讓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其實許多都是教師提過、課本中有的知識,我會努力學好、做好自己的工作,學更多專業知識充實自己。
除去收取各個廠家原材料進場合格證及檢驗報告,材料進行復檢,做標樣、同樣混凝土試塊,砂漿試塊,我還透過做鋼筋、模板、混凝土、砌體等工程報驗及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鋼筋的隱蔽及現場觀看學到了以下知識。
(一)模板工程
1、模板製作設計原則
(1)要保證構件的形狀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確
(2)要使模板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夠承受新澆砼的重量和側壓力以及各種施工荷載
(3)力求結構簡單,裝拆方便,不妨礙鋼筋綁紮,保證砼澆注時不漏漿
(4)支撐系統應配置水平支撐和剪刀撐,以保證穩定性
2、施工準備
(1)施工現場應有可靠的能滿足模板安裝和檢查需用的測量控制點。
(2)現場使用的模板及配件應按規格和數量逐項清點和檢查,未經修復的部件不得使用。
(3)經檢查合格的組裝模板,應按照安裝程式進行堆放或裝車。平行疊放時應穩當,避免碰撞,每層之間應加墊木,模板與墊木均應上下對齊,底層模板應墊離地面不小於10cm。立放時,必須採取措施,防止傾倒並保證穩定,平裝運輸時,應捆緊,防止搖晃摩擦。
3、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前必須申請辦理拆模手續,待混凝土強度報告出來後,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時模板方可拆除。
(2)模板拆除前要向操作班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在作業範圍設安全警戒線關縣掛警示牌,拆除時派專人看守。
(3)側模應以能保證混凝土表面及稜角不受損壞時方可拆除,底模應按的有關規定執行。
(4)模板拆除的順序和方法,遵循先支後拆,後支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後拆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順序。拆模時,嚴禁用大錘和撬棍硬砸硬撬。模板要隨拆隨運,嚴禁隨意拋擲。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懸空模板。
(5)拆模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處,以免發生事故,等該片模板全部拆除後,再將模板、配件、支架等運出。
(一)鋼筋工程
1、鋼筋的選擇與施工
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骨架,依靠握裹力與混凝土結合成整體。鋼筋工程乃混凝土結構工程的三大工程之一。
(1)鋼筋的分類一般可以按生產工藝的不同,直徑大小,鋼筋的強度進行分類。生產工藝與一般可分為熱扎鋼筋,冷扎鋼筋,冷拉鋼筋,冷拔鋼筋。按不同的直徑主要有以下幾種鋼筋: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等。在強度上鋼筋可分為h235、h335、h400、rrb400級鋼筋。其中h235、h335為最常用的兩種鋼筋。
(2)因為混凝土澆築後,鋼筋的質量難以檢查,因此鋼筋工程屬於隱蔽工程,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檢查,並建立起必要的檢查與驗收制度。為了確保混凝土結構在使用階段正常工作鋼筋工程施工時,鋼筋的規格和位置必須與結構施工圖一致。
(4)一般的鋼筋工程的施工過程結構施工圖→繪鋼筋翻樣圖和填寫配料單→材料購入、檢查及保管→鋼筋加工→鋼筋連線與安裝→隱蔽工程檢查驗收。鋼筋的安裝對工人的看圖能力要求較高,鋼筋的型號,數量,位置要求很高,一般應和圖紙一致。
工程中鋼筋往往因長度不足或因施工工藝的要求等必須連線。所以鋼筋的連線在鋼筋工程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2、鋼筋的綁紮
(1)綁紮連線:綁紮是目前仍為鋼筋連線的主要手段之一。採用綁紮連線時其位置和搭接長度必須滿足(GB50204-20xx)中的規定,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接頭。鋼筋的綁紮接頭是採用20~22號火燒絲或鍍鋅絲,按規範規定的最小搭接鋼筋長度,綁紮在一起而成的鋼筋接頭。本工程中在梁、板鋼筋的連線上通常使用綁紮,但當鋼筋的直徑過大時則不能採用綁紮連線,因為這樣會產生偏心作用的不良效果。
(2)焊接連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規定,鋼筋的接頭宜優先採用焊接接頭。焊接接頭的焊接質量與鋼材的焊接性、焊接工藝有關。焊接又分為閃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其中閃光對焊以及電渣壓力焊在工程上使用較為頻繁。本工程中柱筋的連線通常採用電渣壓力焊,而梁筋中直接較大的鋼筋則採用閃光對焊。
(3)機械連線:鋼筋機械連線是透過機械手段將兩鋼筋端頭連線連線在一起。本工程中地下室的梁筋連線全部採用直螺紋套筒連線,機械連線質量上會優於焊接,但是在造價上處於劣勢,成本較高。
(二)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質量的好壞,既對結構物的安全,也對結構物的造價有很大影響,因此在施工中我們必須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有足夠的重視。
1、作業準備
澆築前應對模板內的垃圾、泥土等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汙清除乾淨,並檢查鋼筋的水泥墊塊是否墊好。如果使用木模板時應澆水使模板溼潤,若果使用鋼模板應在模板內側塗刷脫模劑,柱子模板的清掃口高水平在清除雜物後再封口。
2、混凝土現場攪拌
自拌混凝土用於防止散裝商品混凝土暫時供應不上的應急措施和零星混凝土的現場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應與散裝商品混凝土的保持一致。
(1)根據配合比確定的每槽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砂、石各個磅稱標準。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及時調整配合比用水量,確保加水量準確。
(2)裝料順序:一般先裝石子,再裝水泥,最後裝砂子,如需加摻合料時,應與水泥一併加入。如需摻外加劑(防凍劑、早強劑等)時,粉狀應根據每槽加入量預先裝入小包裝袋內,用時與粗細骨料同時加入;液狀應按每槽用量與水同時加入攪拌機攪拌。
(3)混凝土開始攪拌時,由施工單位主管技術部門、工長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對出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進行鑑定,檢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單要求,經調整後再進行攪拌。
3、混凝土養護
(1)一般規定
1)除非採用加速養護或另有規定外,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視水泥的水化作用及達成適當強度之需求儘可能延長,且不得少於7天。
2)養護期間應保持模板潮溼。若於養護期間拆除模板,則拆模後應符合下列條件繼續養護:
a。養護期間其周圍溫度應維持13℃以上。
b。混凝土暴露面周圍應儘量避免空氣之流動。
3)採用液膜養護時,所使用材料應與預備施作於混凝土表面之防水材料或其它材料相容。
(2)水及覆蓋物
除使用液膜養護劑外,可使用下列養護方法:
1)水平之混凝土表面應採用滯水法,使其在規定之養護期間內保持浸於水中。
2)養護期間之最初24小時內,使用噴霧器於混凝土表面連續噴霧,應使水呈霧狀,不可形成水流,亦不得直接以水霧加壓於混凝土面。混凝土面不得形成水流或沖刷現象,以免造成剝損。
3)混凝土表面以覆蓋材料如麻布、席、布、pvc布及細砂等完全覆蓋。覆蓋材料應直接鋪蓋於混凝土表面上,並隨時保持溼潤。
4)依上述規定,混凝土表面經噴灑水霧達18小時以上之後,應以完好無破損之覆蓋材料完全蓋住混凝土表面,並予以固定妥當。
5)養護期間不得損害覆蓋材料、防水養護布或混凝土表面。
4、施工注意事項
(1)避免工程質量通病:
1)蜂窩。產生原因:振搗不實、漏振、漏漿。預防措施: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動器。中途停歇後再澆搗時,新舊接縫範圍要小心振搗。模板安裝前應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縫處的砂漿,才能使接縫嚴密,防止側板吊腳。
2)露筋。產生原因: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或墊塊脫落。預防措施: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縫表面應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並用水沖洗乾淨。
3)麻面。產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溼潤不夠;漏塗隔離劑。預防措施: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要把粘漿清除乾淨。並滿塗隔離劑,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潤溼。
4)孔洞。產生原因: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預防措施:對鋼筋較密的部位(如粱柱接頭)應分次下下料,縮小分層振搗的厚度;按照規程使用振動器。
5)縫隙及夾渣。產生原因:施工縫未按規定進行清理和澆漿,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預防措施:澆注前對柱頭,施工縫,梯板腳等部位重新檢查,清理雜物,泥砂,木屑。
6)混凝土表面不規則裂縫。產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養不及時溼潤不足,水分蒸發過快或厚大構件溫差收縮,沒有執行有關規定。
7)缺稜掉角。產生的原因:投料不準確,攪拌不均勻,出現區域性強度低;或拆模板方法不當。預防措施:指定專人監控投料,投料計準確;攪拌時間要足夠;拆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應在拆除模板而受損壞時方能拆除。拆除時對構件稜角應予以保護。
8)鋼筋保護層墊塊脆裂。產生的原因:墊塊強度低於構件強度;沉置鋼筋籠時衝力過大。預防措施:墊塊不得低於構件強度,並能抵禦鋼筋放置時的衝擊力;當承託較大的粱鋼筋時,墊塊中應加鋼筋或鐵絲增強;墊塊製作完畢應澆水養護。
(2)混凝土缺陷的處理
麻面:先用清水對錶面沖刷乾淨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平。
蜂窩、露筋:先鑿除孔洞周圍疏鬆軟弱的混凝土,然後用壓力水或鋼絲刷洗刷乾淨,對小的蜂窩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對大的蜂窩露筋孔洞處理。
孔洞:鑿去鬆軟的混凝土,用壓力水或鋼絲刷洗刷乾淨,支模後,先塗純水泥漿,再用比厚混凝土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搗。如孔洞較深,可用壓力灌漿法。
裂縫:視裂縫寬度,深度不同,一般將表面鑿成v型縫較嚴重時,可用埋管壓力灌漿。
所以在施工時我們謹慎的處理這些事件,根據不同情況不同處理。
這些問題都是在施工時要注意的,在施工時採用何種水泥,用量都是要注意的,還有混泥土的早期保養。
七、這次實習體會
走得最快的總是時間,來不及感嘆,大學生活已近尾聲,兩年來的努力及付出,隨著本次這次實習報告的完成,將要劃下完美的句號。
首先本次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適應環境。透過這次這次實習我適應了這種工地生活。雖說以後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這段時間的鍛鍊,不論以後做什麼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也學會了適應環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與學校不同的問題,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為一名施工員應該怎樣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透過這次這次實習使我對工程方面的有關知識在實際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瞭解。應該說在學校學習再多的專業知識也只是理論上的,與實際還是有點差別的。這次這次實習對我的識圖及作圖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識圖時知道哪些地方該注意、須細心計算。在結構上哪些地方須考慮施工時的安全問題,在繪圖時哪些地方該考慮實際施工中的問題。即能達到施工標準又符合規範要求,達到設計、施工標準化。沒有這次這次實習也許繪圖只是用書本上的照搬照畫,不會考慮太多的問題,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設計是否能施工。
此次暑假這次實習讓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也讓我知道自己還有許多的不足。這一次認識這次實習,我對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學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觸的東西,受益頗豐。深入工地一線的參觀,使我能夠將所學理論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系統地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深化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我從中學到了很多課本沒有的東西,對待工作應該有正確的心態上。在就業觀念上也有很大轉變,現在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等待更好機會的到來,要建立起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我們初入社會應該學會在社會上獨立,敢於參加與社會競爭,敢於承受社會壓力,使自己在社會上快速成長。
這次實習工作增強了自己對專業的熱情,知道建築行業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職業,將來在這個行業工作,對自己來說將是很大的挑戰。為了以後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現在就必須踏踏實實的學好專業知識。因此自己要努力學習,為將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此次這次實習,增強了自己的交際能力。這次實習還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增強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
在建築這個涉及多個行業的行業,你將面對一個複雜的交際圈,同時也可以接觸很多不同的物件,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讓自己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