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評價> 教育小結-運用評價策略關注孩子在繪畫創作中個體差異

教育小結-運用評價策略關注孩子在繪畫創作中個體差異

教育小結-運用評價策略關注孩子在繪畫創作中個體差異

  一段時間的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段時間裡,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吧,該好好寫一份小結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了。那麼好的小結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小結-運用評價策略關注孩子在繪畫創作中個體差異,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繪畫活動是幼兒園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讓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培養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手段。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引起孩子繪畫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創造。但,每個孩子的能力與發展都不相同,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幼兒是缺乏自信,不敢大膽想象作畫;也有的幼兒所要表達的東西受到自身經驗、技能缺乏的影響,不知如何作畫。經常會聽到有些孩子在參與繪畫時哭喪著臉說:“老師,我不會……”然後就呆坐在那裡,等待老師來幫忙,或者乾脆什麼也不畫。活動中該如何進行評價和引導呢?

  美術活動開始了,今天我們畫的是創意畫“雪人和他的朋友”。活動開始時我引導幼兒回憶動畫片“雪孩子”裡的小雪人,孩子們都積極地舉手發言。“雪孩子有一個圓圓的頭”王芳宇說,餘戀說:“他還有一個圓身子。”“他的眼睛是釦子做的。”“嘴巴是辣椒、鼻子是蘿蔔……”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搶著說。“你們這麼喜歡雪孩子啊!那今天就請你們畫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雪孩子好嗎?”“好!”說完孩子們都開心的拿起畫筆畫起了自己的雪孩子。

  平時我們都知道,教學活動中教師有很多種評價方式,有些是有聲的,有些是“無聲”的利用肢體語言或眼神鼓勵孩子。孩子剛開始畫時,見到一些畫的.好的幼兒,我就想大聲的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可話剛到嘴邊我意識到這樣確實可以評價鼓勵一部分孩子,可同時也打斷了另一部分孩子的思路,影響他們的創作。考慮到評價應面向全體幼兒的特點,減少因不必要的言語對孩子們的影響,我對需要評價的幼兒大多數採用了“無聲的評價”方法。如:“頂呱呱”的手勢或讚賞的神情去鼓勵孩子們繼續創作。

  這時我來到了繪畫能力較弱的胡書毓身旁,果然他只畫了一個歪歪斜斜的圓頭和一個橢圓形的身子後,就坐在位上發起呆來,見我過來了說:“老師,我畫完了。”我見此情景,心裡覺得很失望。雖然心中有幾分氣,但我還是耐下心來想。平時不是經常說到個體差異,孩子的發展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現在不就是這樣嗎?

  《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困難和需要“審時度勢”地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適時的引導。於是走了過去蹲在他身邊,看看他的畫說:“這是你畫的雪孩子嗎?”他點了一下頭。“你今天畫得很好啊!看,你的雪孩子有一個圓溜溜的大腦袋和一個胖胖的身體,真可愛。如果能給他一雙大大地眼睛他會更好看。”我鼓勵他說。於是他又給“雪孩子”加了一雙大大地眼睛。我繼續引導說:“雪孩子說他好想穿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哦!你能幫幫他嗎?”可能胡書毓學的光光的雪孩子是不太好看,就拿起油畫棒給雪孩子加上了一件七彩的外衣。在一系列的引導下他的雪孩子變漂亮了。儘管他畫的有些凌亂,顏色也不均勻,與其他的幼兒相比不算好,我還是摸摸他的頭,大聲的說他有進步,畫的雪孩子真漂亮。他高興極了。這時其他的孩子也都跑來說:“老師,看我的、看我的。”我看了他們的畫說:“今天你們都畫出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雪孩子,真棒!可雪孩子說他一個人好孤單啊,想請小朋友一起玩,你們能幫他找找好朋友嗎?”這是旁邊有幾個想象力豐富的小朋友,迫不及待地熟練很多,如:小刺蝟、小兔、小螃蟹等。似乎也激發了胡書毓的繪畫慾望和想象力,他在紙上滿滿地畫上了好多的人和小動物,並且開心地和身邊的同伴相互交流了起來。有時教師的一句話或一個提示與正確評價策略都能激發幼兒興趣和想象,幫助幼兒進一步完善或克服困難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綱要》指出藝術有它獨特的寬容性,“它最包容個性,包容個別差異,對所有幼兒都提供一視同仁的愛心,不歧視、不限制。”所以,藝術活動進行評價時,更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孩子的作品儘管有些不成熟,但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的評價,當得到賞識性的評價鼓勵和支援後,才會感到他的畫是有意義的,畫的興趣濃了,信心大了,進步也就快了。如果當時對胡書毓的表現我沒有及時的給予肯定性的評價,而是簡單地說些有批評意味的否定的評價,有可能結果就截然不同了。透過這次我深深體會到:在藝術活動中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對繪畫或其它不夠自信的孩子,我們要善用不同的評價策略和方法,激發孩子繪畫和創作的興趣,讓他們都在自身的基礎上的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