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評價> 在學生評價改革研討活動上即興發言

在學生評價改革研討活動上即興發言

在學生評價改革研討活動上即興發言

  高考已了,中考在即,緊追不捨的是小學畢業會考。在這樣“硝煙瀰漫”的時刻,海門市教育局舉辦了規模空前的“學生評價改革研討活動”。海門市區的所有直屬小學提供活動現場,全市所有中心小學的校長、分管校長、教導主任、副主任、語數外、思品、科學、綜合實踐、音體美等各學科的教研組長均參加活動。我們學校共12人同三廠片的其他學校的老師參加了育才小學的現場活動。育才小學共提供了11節學業評價改革展示課,然後分組進行交流研討。我聽了五(4)班何老師的語文學業評價展示課。以下是研討活動中的即興發言:

  非常感謝育才小學——兩年前我曾在這裡掛職學習,寫下了不少學習筆記,感到很有收穫;這兩年育才的許多老師經常送教下鄉,為我們的教學教研工作引路導航;今天再次走進育才的校園,參加以“學生評價”為主題的研討活動,讓我感到育才值得我學習的東西真的很多,也許永遠也學不完。

  剛才聽了何老師的課和她的說課,又聽了兩位老師的發言,聯絡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思考,感受頗深。

  首先,我覺得學業評價改革很重要。我們都覺得當教師很苦,當語文教師更苦,這苦的根源在哪裡?我覺得那就是學業評價的問題。“應試”是一道“緊箍咒”,是它逼著教師與學生沉浸在“痛苦的深淵”,無力自拔。何老師說,她在進行學生的學業評價改革是“小馬過河”,我覺得自己雖也曾試著“下過河”,但是又不得不回到岸上。我現在是在教畢業班,我面臨的任務是帶領學生攀登小學畢業會考這座“高山”。在總複習階段,我們也讓學生完成一些模擬試卷,我感到考試真的很可怕,我們好像趕著學生在進行一種“套圈”的遊戲,“套”就是“得分點”,就是“標準答案”。語文是一門充滿靈活性的學科,用這種“套圈”的遊戲去評價學生,我覺得那很滑稽,很無聊,很可怕,很悲哀!顯然,用這種單純應試的方式去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它完全偏離了語文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今天舉行學業評價改革研討活動,雖然它不能改變整個教育管理與評價的體系,但是我不認為它毫無意義——至少它引起了我們的深思、研討與探索。將來有一天,我們的教育評價走向理想的境界,那麼今天這樣的研討活動就是一道“黎明的曙光”。

  從今天展示的課和剛才兩位老師的介紹,我感到育才小學在學生的學業評價改革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思考與探索。

  一、體現評價的全面性。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評價可從朗讀、背誦、課外閱讀、口語交際、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

  二、體現評價的主體性。學生是評價的主體。把評價的權力充分地下放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除了同伴之間的評價外,教師還創設學生當“小評委”的機會,並引導學生對參與現場評價的學生進行點評。

  三、體現評價的多元性。把自評、家長評、小組(同伴)評和教師評結合起來。這樣多角度地評價,可以讓學生更清醒地認識自己。

  四、體現評價的靈活性。有的學生可以不考,教師與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抽查,有的專案有附加分,有的專案採用現場測評,有的專案只須展示成果。靈活的評價機制激發了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體現評價的教育性。教師在學生的測評過程中進行即時點評或引導學生做出評價,就是對學生的一種引導。如學生背書時教師指出隨機抽背不能抱僥倖心理,功在平時;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有“背書”的傾向,教師既肯定學生積極準備的態度,也指出口語交際與背誦的區別予以糾正。在組織學生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清楚評價的標準與程式,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價值引領。

  總之,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是一項工程,它應該貫串在教學活動的始終。僅憑一堂課展示對全體學生語文學習的'評價過程顯然是不可能的。當然,作為一種研討活動的展示,儘可能將評價活動的全貌展示出來,是為了便於我們的學習,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收穫。

  有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在課的開始,老師讓學生鼓掌歡迎“領導老師”的到來。(何老師這樣做可能是處於禮節。)我覺得我們不是“領導”,只是“同行”或“朋友”,或者就算也是學生的“老師”。即使真的“領導”來了,也沒必要向學生灌輸這種“領導”意識。你看電視裡書記走到孩子們中間,是那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在課堂上,在學業評價活動中,學生才是“領導”,是主人。我們所組織的一切評價活動,其出發點與歸宿都是學生。我們要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學業評價的準繩。如果我們的教育行為都是為了“領導”,我們的教育方向必然就會偏離。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我們要把寬容留給學生,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我們要把讚美的掌聲送給學生,這樣我們的評價活動就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情趣與參與的熱情,就會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增添無窮的動力——這樣的學業評價就是成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