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著讀後感> 關於老師讀一本名著的讀後感

老師讀一本名著的讀後感

關於老師讀一本名著的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老師讀一本名著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的100個建議》這本書裡面,談了關於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有很多閃光的東西,當然不是金子,雖然存在國家、社會、民情、地域等種種因素的差異,但書中許多寶貴的經驗仍然能夠為我們所借鑑。看這樣的書,領人感悟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剛剛參加教育工作的年輕教師,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被深深的觸動了。下面我就根據自己讀到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沒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建議中提到,“我們作用於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

  古人有一種說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說,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同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例如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當你讀到:“9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小孩,衝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你的心裡能不一陣波瀾起伏嗎?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覺如果這種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就是好的方法。

  二、課堂質量是我要誅求的目標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中,我還讀到這樣一段話“‘批改作業本佔去了全部業餘時間。’……面對著一疊疊作業本要批改,不止一個教師會不寒而慄,這不僅是因為要耗費許多小時的勞動——令人苦惱的是,這是一種單調的非創造性勞動。”

  這讓我想起一則黑色幽默,說有一位中學語文老師英年早逝,死後在人們辦喪事的時候,突然詐屍,從棺材中坐了起來,邊上的人都嚇呆了,兩股顫顫,手足無措,幸好,這位老師一個熟悉的朋友較為鎮靜,扯起了嗓子喊道:“那個,某某某老師,快來改作文。”話音剛落,屍體應聲而倒,再沒反應。這當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從中可以看到許多老師在作業堆中疲憊不堪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減輕老師負擔的`三個方法:第一、在每堂語法課上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書寫和記住可能犯語法錯誤的詞語;第二,為家庭作業的完成做細緻、周密的準備工作,以防出錯;第三,定期抽查:教師有時收幾個學生的作業本批改,只有測驗時才全面批改所有學生的作業。

  前兩個方法是避免學生作業出現大量錯誤,教師批改起來才能健筆如飛,節省時間。我覺得,這是向我們課堂要質量的另一種說法,課堂質量上去了,批改作業的時間少了,等同於我們教師的生命就延長了。所以,可以這樣說:“課堂質量是教師生命的延長線。”後一個方法的提出,我覺得可以稍作修改,採取平時分層次、不定期抽樣檢查,測驗時候進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在探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個問題時,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非常詼諧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蘭的著名教育家亞努什·科爾恰克的話:‘指望別人給你拿出現成的思想,無異於讓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思想才最寶貴。’如果你們想成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動形象,很能發人深省。確實,現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繚亂,我們不能盲目地跟從,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選擇,我想說:“克隆永遠到達不了藝術的高峰。”別人好的東西應該吸收借鑑,但決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個人認為,除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基本準則,那就是能最大程度發展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力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追求的終點,但這個終點不像是高山,我們爬一輩子、幾輩子也不一定能到達頂峰,而且,個人的頂峰又不等同於全社會的頂峰。我覺得,在教學這條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這兩個原則,才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