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1

  思維品質,指思維卞體在思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具有穩固心理、意識傾向的某種思維性質。思維品質這個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最初提出。有此心理學文獻認為,思維品質是個體思維活動中智力特徵的表現。

  個體思維品質的形成不是先大遺傳的結果,卞要靠後大的培養和訓練,特別是與青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在大力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大,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己成為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努力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必要性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與培養,提出了更加明確{的具體的要求。“聽說讀寫”,是對語文能力的具體化要求;

  “學會自學”,是語文能力的集中體現;nu能力培養的內在核心,則是思維品質的培養。能力的外現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其內在當然是思維在起決定作用的。忽視思維品質的培養,必然會使能力的培養事倍功半;重視思維品質的培養,則抓不}了語文教學的關鍵。

  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也是還語文教學木來if}i }的基木做法。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學更多的關注是其思想意義和價值,{的忽視了其思維價值。G7讀教學強調的是一個思想標準,-種解讀力一式、一個標準答案。作文教學則過分強調與做人的關係,造成“千人一}}} I編作文,異曰同聲唱高調”的摘疾,難見學生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語文教學要走出l叫境,適應新課程觀念的要求,必須重視啟發學生的思維;探究式學習的指導,必須引導學生探究思維品質的形成;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必須指導學生研究思維品質的完善。為語文教學展現廣闊的碧海藍大,進血真正煥發語文教學的旺盛生命力。

  從近年來的語文中考試卷裡,也可看出對思維品質的要求己漸顯突出。張為民先生就曾強調說,“一張語文試卷,無非包括兩樣東西:一是語文知識,二是思維力一法。”這是很有見地的。

  思維,是語言的內在木質。文學作品卞要表現為形象思維,利技文章卞要表現為邏輯思維,作文的立意深淺是思維的差異造成的。句子銜接與病句修改、語序調性與句式變換、仿造句子與修辭辨析、文章資訊的篩選與性合,無不與思維有關。當然,中考不是指導我們教學的唯一正確的力一向,但它卻能充分顯小語文教貨對木身發展的思考。

  二、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各種語文能力形成的基礎,i,}讀的物件一一文學作品中的絕大多數都有較深刻的思想性、‘審美性,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有歌頌積極樂觀上進的詩歌,有宣揚真實、善良、美好的小說,有鞭撻虛偽、醜惡的戲劇,有體現至情至美的散文,深遂的哲言睿語令人折服,濃郁的愛國情操令你感嘆,博大的父母親情讓你感動……抓住文學作品中這些美質美點,不失時機地向心理健康方向開掘,天長日久,自然會水到渠成。

  2.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作文教學一般包括大作文和小練筆。大作文是根據語文教材每單元所確定的作文,是語文教學必須完成的任務。利用大作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在命題上,提倡多樣化,給學生創造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其次,把作文批改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互批互改中提高鑑賞能力,增進同學間相互瞭解和溝通,使其在思想上寫作上能夠取長補短;再次,教師的評價要注意個性差異,對下等生作文注意尋找閃光點,給予激勵、自信,對於優等生要褒揚適度,又要指出其不足。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又能避免驕傲情緒的產生,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

  小練筆相對於大作文來說隨機性較強,又靈活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和學習生活選擇命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有指向性。如在集體勞動後寫作《多出汗,多吃虧?》,在運動會結束後寫《我的成敗觀》等。透過這些練筆,挖掘學生的善良意識,培養意志品質的自我調控能力,引導學生向健康向上的方面發展。

  3.在豐富的語文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豐富的語文活動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品質的重要手段。語文活動為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和情緒環境,有利於擴大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激勵學生創造。

  語文活動要講究內容的豐富和新穎、形式的多樣、方法的靈活、教師指導的得當。可進行諸如社會調查、自編小報、科技說明、現場採訪、圖書檢索、網上查詢、小創作、小製作、小論文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採珠摘寶,受到刺激、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強化創新意識,訓練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才能。

  總之,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紮實、有效地訓練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增強思維效率,提高思維質量,達成思維效果,完善思維品質,從而抓住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2

  摘 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得學生在學業、認知、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得學生在學業、認知、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有所收穫。然而,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並未達到這一效果,很多教師仍採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多以自身為主導,忽略了學生自主性思維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導致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況,使得素質教育的發展受到了不良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不斷研究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而提高打造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才會自主、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反之,如果學生對語文沒有興趣,他們對語文就會有排斥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這樣就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創設,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主,同時根據教學與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方式,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老師可以創設表演教學情境,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課文中人物進行角色分配並扮演。在表演前,讓學生揣摩各人物的語氣和動作,然後在表演過程中,盡情地展現出來。這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形象的情境中去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他們自覺地對新課進行學習。

  (二)組織競賽,激發興趣

  求知慾強烈,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是中學生的特性。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競賽活動,以此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得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更加主動、自覺地學習。例如,在學習完《木蘭詩》之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現有小組進行競賽,也可以進行個人比賽,競賽內容可以有課文背誦,對指定段落進行背誦競賽,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接龍背誦。除了課文背誦,還可以進行翻譯競賽,對文章內容適當增減,描繪出最有趣、最生動的小組為勝。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求勝心,積極瞭解文章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團隊意識,讓學生學會合作的精神和重要性,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有意識地創造一些競爭機會,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讓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使他們在競賽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二、以學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於注重“教”的教學觀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而為了改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教師必須改變以自己為主的教學觀念,把課堂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性學習思維。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就某些問題展開討論,以課文內容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使得學生探究情緒高漲,討論激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他們在討論中發揮了主體學習效果。例如,在《變色龍》一文的學習中,文章的內容是一個故事,文字簡潔易懂,但是文章真正需要學生學習的是故事背後諷刺了什麼社會現象,批判了一些人的不良品行,這些可以教給學生自行總結,或者進行小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去挖掘文章的思想,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資訊化不斷髮展的時代,多媒體運用於各個領域。教師也可以將其引入語文課堂,把靜態、抽象的文字資訊,用具體可觀的影象形式,向學生們展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還應注意,不能盲目地使用,而要找準切入點,選好時機,恰當地引入多媒體,從而避免滿堂灌現象的發生。例如,在學習《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中,文章對於羅布泊昔日景象的描寫,雖然很生動形象,但是作為缺乏遊歷經驗的學生,很難想象羅布泊曾經絕美的景色,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羅布泊的圖片或者影片,以及羅布泊的昔日想象圖,讓學生感受文字描寫所真正表達的景象,另外,這篇文章還希望給後世鳴響警鐘,重視自然保護,所以可以播放相關的例項,例如月牙泉近幾十年的變化等等。這樣利用多媒體,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還能具象文章所描述的內容,深化學生對於文章的理解。同時,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教師應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耐心引導學生逐步進行深入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輔助作用。這樣,才能使多媒體課件真正高效地運用於課堂,使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總結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要從實際出發,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同時結合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並將之靈活地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而使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3

  【摘要】文化作為一個民族靈魂與精神的所在,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歷程累積下來的不僅是珍貴的精神財富,而且還是豐富的物質財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對強化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等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此,文章擬從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及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探討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語文教學;重要作用

  我國在長達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經過悠久歷史沉澱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精髓與文化瑰寶。初中語文作為繼承與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必須強調傳統文化的滲透與教育,讓學生認知、瞭解與感知優秀的華夏傳統文化。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發展現狀

  1.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傳統文化是歷代人們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是民族文化與社會習俗的象徵,更是華夏民族的精神食糧。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磨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但是以往文化的繼承,而且還是現代文化的融合,如基於傳統文化中“尊老愛幼”思想,而延伸出的新時代的母親節、父親節等,就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發展,是古代孝道文化在當代精神文化中的新興展現。2.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發展現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涉及一些古代詩詞、詩歌等,如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旅夜書懷》、蘇軾的《水調歌頭》等。然而,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這些古詩詞的過程中,一般都是以“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即過於注重應試基礎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略了詩詞中蘊含的豐富傳統文化。這種機械的、呆板的語文教材內容講解,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卻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難以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一方面有助於廣大教師與學生進一步熟知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同時,這種良性的傳統文化繼承與傳播方式,還能更好地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2.豐富與充實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正是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編設了經典的古文言文、古詩與古詞等內容,才使得初中生能夠對中華民族古代的發展歷程、人文場景、風俗人情等有所瞭解,也才能讓學生感知到中華文化的浩瀚與精深。[2]另外,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與充實了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增強了初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動力。3.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與自豪感。傳統文化的良好傳承有助於民族凝聚力的加強,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尤其是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已發展成為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的主要標誌。缺乏傳統文化素養的國家與民族,很難得到其他國家與民族的尊重,同時也會對經濟、政治等產生負面的連帶影響。因此,學習與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屬於每位華夏兒女應肩負起的重要責任。初中生由於處於思想形成的關鍵階段,因而有效的學習我國傳統文化,有助於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教學,對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涵養,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價值觀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4.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與能力。初中語文教學重視學生的語文理解技能培養固然重要,但與此同時還應關注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高質量、高效率的初中語文教學是能夠讓學生經過語文課堂學習,不斷增強其思想品德、愛國主義情感等綜合素養。[3]諸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民俗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融入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對民俗有一定的認知與瞭解之後,深切感受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三、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初中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之前,首先自身必須具備紮實的傳統文化基底與較高的綜合文化素養,在課堂內外能夠靈活地引經據典,能夠向學生講解有關傳統文化的各方面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傳統文化視野,進而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2.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傳統文化。初中語文教材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參考資料,將傳統文化滲入其中,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多地瞭解中國古文明,進而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揚與再創造。[4]3.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教學環境。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傳統文化內容時,可以借用音樂播放、背景介紹、啟迪發問等多種方式,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教學環境,讓學生進入到教學氛圍中,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教學質量與成效。

  【參考文獻】

  [1]吳傑.以語文教學為載體搭建弘揚傳統文化的平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xx(05).

  [2]王欣豔.對初中語文文化課堂模式的初步探索[J].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xx(02).

  [3]劉家訪,劉勇.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初中語文教科書—以人教版教科書為例[J].語文建設,20xx(10).

  [4]劉春彪.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模式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xx(04).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4

  摘要當前現行語文課型中存著一些弊病,隨著教學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這些弊病顯得尤為突出,語文課型轉換問題就被提上意識日程。本文就現行語文課的弊端、語文課型的種類、語文課型的轉換的依據,提出個人的見解,為我國的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1.現行語文課型的弊端

  經過數次改革,語文教學質量確有顯著的提高,但是從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要求看,從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實際能力來看,語文教學仍舊存在著“少慢差費”、“高耗低效”的現象,課堂教學仍被“講讀課堂”和“串講課堂”主宰。“講讀型”和“串講型”可以說是語文教學傳統的基礎課型。這兩種課型偏於教師講學生聽,師與生缺乏交流,教與學缺乏聯絡資訊,傳輸單向化。教師在教學中按照預定的教學計劃,不折不扣地將知識資訊傳遞給學生,而不向學生提供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學生被當作知識的消極接收器,始終於被動地位,毫無學習興趣,更無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可言。呂淑湘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那是白講,是無效勞動”。學生個個身上都潛藏著巨大的學習的積極性,他們不是消極接受知識的“容器”。而現行語文課型的弊端,既忽視了教師和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對知識的積極建構,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建立一種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儘管“講讀型”和“串講型”的弊端是顯而易見,但是,這兩種課型仍被廣泛採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兩點:其一,一部分語文教師思想還沒有解放,片面地認為,只有講深講透,學生才能聽懂,只有講課講透,才是對學生負責,否則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師惰性較為嚴重。教學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徑,圖方便,因為“講讀法”和“串講法”對教師來說,備課方便,教材內容弄通了,教學路子就出來了,一套教法,終身受用,無須再去動腦筋研究教法,設計課型了,正是因循守舊的思想才導致語文課型單調、機械,教學質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語文課型轉換的必要性

  2.1形勢發展要求語文課堂形式的轉換

  我們正處於現代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知識爆炸的時代,從戰略的眼光,我們的教育物件將肩負起追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使命。

  隨著形勢的發展,資訊、知識總量的激增,對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過去,可以滿足於儲存型的人才,而現在和將來則需要創造型人才。人們必須具有在綜合、分析、學習、研究的過程中進行創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師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面對學生,積極探索並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課型,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社會培養成具有創造性的人才。

  2.2課程改革要求語文課堂形式的轉換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重新思考學生的角色,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有探求新知、獲取知識的願望。在教學中,教師是教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是學的主體,沒有人能代替學生本人的學習。教師應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課型。讓學生有機會嘗試並掌握接受、探究、質疑、模仿、討論、體驗等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既然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平等主體,那麼,新的課型就應建立在師生關係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加強交流與對話,從而相互理解、達成共識。可見,轉換語文課型,也是語文課程改革的內在的必然的要求。

  2.3語文學科的性質要求語文課堂形式的轉換

  語文學科具有多重屬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學性、綜合性、基礎性、實踐性、情意性、知識性、人文性等等。語文不僅僅是生活學習、交際交流、表情達意的語言工具,同時又是“做人的工具”。“語文”負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單一的語文課型,語文教師只重視對語言材料的詳盡分析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受與領悟,語文課堂成了“講堂”,老師不僅大講課文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還大講相關的習題集、練習冊。該讓學生感受的,而沒有給他們機會去感受;老師習慣於對文章的篇章結構作詳盡剖析,從而取代了學生對語言的口味;語文知識,特別是寫作知識,還是以靜態重複灌輸的方式,取代學生對語言的實踐。這些教學方法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科的性質,因此,只有轉換課堂形式,才能達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語文課型轉換的新模式

  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原來的舊形式,勢必出現新的更適合語文教學的課型,筆者推薦以下幾種課型,以供嘗試。

  3.1閱讀課

  閱讀課就是教師指導閱讀方法,讓學生獨立地去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每個人課桌上都放著字典、詞典、筆和筆記本,遇到不會的字詞自己查,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就圈點勾畫,覺得用得好的詞,寫得精彩的句子就摘錄下來,認為寫得好的章節、段落,就反覆閱讀、口味、體會其中的奧妙,吸取其中的營養,這樣的課堂就像開放的閱覽室。

  “熟讀朗讀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通俗的說法卻形象直觀地告訴人們閱讀的重要作用。事實上,沒有大量的閱讀,即使一個人天賦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實的語文知識。便無從談及學習方法的養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無從談及語文素質的提高。

  3.2欣賞課

  欣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課的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讓學生自己去“高聲朗讀以暢其氣,低聲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課文的主旨,情境和藝術手法等,領悟課文的神韻;第二種是教師富有表情地朗誦,對文章加以評點和講析,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種是藉助幻燈、錄影機、電視機、多媒體課件、音響等現代化科學手段。這類媒體可以同時給學生視聽兩個方面的綜合資訊,能夠更強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上共鳴,同時,以多彩動感的畫面,把學生帶到詩情畫意之中,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和薰陶。

  3.3書評課

  學生讀一本好書、或看一篇文章、或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節所吸引、或對文章的開頭結尾讚不絕口、或為作者的遣詞造句拍案叫絕———指導學生把閱讀後的這些點滴體會和收穫寫成文章進行交流,這便是書評課。開設書評課,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鑽研,勤于思考的習慣。這種課型既為作文命題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又為學生作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4討論課

  討論課不同於現在有些教師慣用的“問答課”。它是以研討式為主,要求教師和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有理有據、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課型還包括質疑課和辯論課。許多國家都採用了討論課型,例如法國,課堂討論就多有全班討論、有小組討論,教師善於組織各種不同意見進行討論或辯論。如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特點的討論,對某些作品的侷限性和瑕點的討論。討論時教師不輕易下結論,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每講一課,都讓學生對本課的一些疑點、難點展開質疑討論,這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大有裨益。

  3.5演講課

  所謂演講課型,就是讓學生走上講臺,就某個問題對全班學生說明事理,發表見解,或教師命題、或自由命題、或有所準備、或即興演講、或看稿、或脫稿,這種課型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作文教學開開闢新天地,而且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也大有好處。又因為演講不同於一般的發言,它要藉助於表情,動用傳遞資訊,交流感情,所以經常讓學生登臺演講,又能不斷增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改變過去教師獨佔講臺的局面,培養學生的表演技能。

  3.6表演課

  有些課文故事性強,對話富個性,有激烈的矛盾衝突可以讓學生排練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節曲折,讓學生改編成劇本然後再排練表演。編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作文的過程,扮演角色演出,實際上就是深入體驗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對課文的理解並不停留在淺層面上了。這樣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上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7競賽課

  當今的時代是競爭性很強的時代,未來社會競爭中的強手,就必須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競賽本來就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手段。競賽課靈活多變,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說適用範圍最廣,適用性最強,單競賽內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項:拼音競賽、查字典競賽、普通話競賽、朗讀競賽,速讀競賽、背誦競賽、成語競賽、文學常識競賽、益智搶答賽、口頭作文競賽等。競賽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口頭競賽、書面競賽、個人競賽、小組競賽、男女生擂臺賽等。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烈,不但學習興趣濃,而且增強了克服困難的毅力,學習效率會明顯提高。

  當然,語文課型絕不止上述幾種,但不管什麼樣課型,都必須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總之,課程改革倡導探究的、合作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的任務,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會學生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相處合作。這就必須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實踐語文課型,從根本上推進語文課的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寧鴻彬.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李創新.中學語文創新教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

  3(蘇)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試論中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層次結構及其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xx(2)

  5任長松.探究學習:18條原則[J].教育研究與實踐,20xx(1)

  6汪佳敏.關於課題來源的思考和實踐[J].中文自修,20xx(2)

  7祝新華.語文能力發展心理學[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3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5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困難。本文首先介紹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然後重點分析了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提出瞭解決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對策

  引言

  語文閱讀對於初中語文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初中教師一定要在語文教學期間加大閱讀教學力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並且對閱讀教學的價值有足夠的瞭解。教師需要利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從現階段我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說,大部分初中閱讀教學還存在一些困境,因此為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需要採取對策。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對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但需要教師為其講解具體的閱讀技巧,還需要鍛鍊閱讀技能,提升閱讀水平,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非常重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鍊,從而有效改善學生思維能力較差的局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會給學生介紹許多課內和課外的閱讀材料,這樣就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可以瞭解到許多課本內沒有的知識,視野就會變得開闊。同時,透過語文閱讀教學,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有所提高,綜合素質會大大提高。所以,綜合來看,在初中加大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

  2.1對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認識不足。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對於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認識有所偏差,首先在教學目標上,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帶領學生進行語文閱讀,還需要讓學生鍛鍊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但是一些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僅僅將閱讀理解當成是教學目標,讓學生做一些閱讀理解習題,沒有從技能水平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其次,在教學內容上,一些教師僅僅對教材和參考書目中的課文給學生,沒有從多渠道蒐集閱讀材料讓學生學習,學生的知識面沒有得到有效拓展。如果語文教師沒有對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很好的控制,就無法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有清晰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2.2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更新不及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初中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比較落後,沒有及時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更新課堂教學觀念,這樣就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效果產生了一些影響。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還需要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因此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理念,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閱讀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心靈的交流,學生可以充分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物,從而體會到一種奇妙的情感,能夠感受到作者表達的人生思考。教師需要站在這個角度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現階段一些語文教師僅僅根據語文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這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產生了背離,因此教師一定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積極地改善教學理念。

  2.3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脫節。閱讀教學與生活實際脫節是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經常產生的一個問題。因為受到現實的客觀教學條件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會選擇課本中比較常見的文體,沒有根據現實生活中產生的事情進行閱讀教學,比如現實中的一些新聞等,一些教師的社會閱歷不夠豐富,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沒有更廣泛的選擇範圍,將學生固定在教室裡,以規定的一些閱讀教材為基本的教學框架進行閱讀教學,這樣,學生缺乏對生活的理解、積累和感悟,在閱讀中無法更好地掌握閱讀技能。

  3.改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困境的對策

  3.1認清教學目標,抓住教學前沿。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充分認清教學目標,並且抓住教學前沿,一定要對語文閱讀教學有充分的理解,並且在實際課堂中加強對教學內容的遷移。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教學的前沿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好的例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加深對課文閱讀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將閱讀教學中所體驗到道理充分吸收並且應用。

  3.2更新教學觀念,拓寬教學內容。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潮流,更新教學觀念,拓寬教學內容,因為閱讀教學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教師要在課堂上有所突破,利用新穎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進行教學,防止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教師一定要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拓寬教學內容一定要從多方面提取閱讀案例,豐富教學內容和體裁,讓學生真正從心裡熱愛語文閱讀。

  3.3聯絡教學實際,積累閱讀常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聯絡教學實際,讓學生儘可能多地積累閱讀常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些時間自主閱讀,學生需要具備理解思維和解題能力。課外,教師要根據現實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瞭解到更多的社會現狀,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基本的閱讀常識和文學素養的積累可以促進技能的提高。結語對於初中課程教學來說,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初中生的思維發散能力,還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文學素養,語文閱讀技能對於初中生來說非常重要,不僅能夠讓初中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和學習,還能夠提升初中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所以需要從多方面對初中生的語文閱讀進行研究,從而克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困境,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6

  論文關鍵詞:語文 理解性閱讀教學 探索

  論文摘要: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是以理解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方式,是理解理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它是長期以來對灌輸式教育和獨白式教學模式的顛覆,是語文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重要變革。從三個方面對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過程進行了探索。

  閱讀教學的最終追求是人的全面發展與主體精神的發揮,傳統教學中,老師把學生當成裝知識的桶,其嚴重的後果是壓抑和束縛了孩子們的天然的感覺、想象,荒蕪了孩子們純真的情感。理解性閱讀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一些弊端,它以理解為核心,重在引導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產生情感共鳴,最終實現個性的發展和生命意義的表達。

  一、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的內涵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生興趣廣泛,思維活躍,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創造熱情,他們要展示自己的才華,要擺脫小學那種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和對教師及教科書的依賴。一方面,他們不願輕易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對別人的意見,先要審視,有時甚至持過分懷疑和批評的態度,另一方面他們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看法,表現在閱讀上是對文學藝術作品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對文字的語言和思想內容的理解上有了自己的與眾不同的看法,而且急於發表,此時,如果教師加以適時恰當地引導,不僅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也會得到提高。

  二、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過程探索

  1.誦讀:理解的情緒感染

  誦讀不僅是一種語言活動,也是一種豐富的情感活動,是文字語言文字由唇齒浸入思想、心靈的過程,誦讀要做到以文字的語言點燃學生的激情,以學生的激情啟用文字的語言。教師在誦讀教學中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創設最佳的誦讀情境,激發學生的誦讀慾望,指導誦讀方法,拓展思維感悟的空間。創設情境,激發誦讀慾望,可採用如下方法:

  (1)多媒體渲染

  多媒體可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它聲畫結合,可以逼真地模擬或再現文字中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如在教讀《安塞腰鼓》一文時,透過多媒體,讓學生彷彿置身在黃土瀰漫、鼓聲震天的場景中,學生內心的興奮就會隨著擂鼓者的那股衝勁和節奏激烈的隆隆鼓聲不斷升溫,對安塞腰鼓所帶來的震撼也就聞於耳而會於心了,學生在這種震撼中誦讀文字就會以激情感染激情。

  (2)音樂介入

  多媒體的畫面有時用多了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想象力,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不妨單純地讓音樂介入。音樂用節奏、旋律、速度等手段來表現人的情感,而文學的音韻、節奏就吸取了音樂的技巧,時而柔和,時而鏗鏘,伴著美妙的音樂誦讀,讓音樂幫助詮釋文字,在音樂的氛圍中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就會對文章的格調風采、層次脈絡、語言表達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會加以潛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如我在教學《黃河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課)一課時,首先播放了中央樂團合唱團田浩江演唱的《黃河頌》,那渾厚的男高音、雄壯的樂曲旋律把同學們帶入了一種精神為之振奮的境地,紛紛對著歌詞大聲地跟唱,激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學心。這首歌帶領學生感受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歷史,對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充滿了無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使學生進入了課文情境。這一課結束後,我又完整地播放了《黃河大合唱》,讓同學們酣暢淋漓地感受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尤其是《保衛黃河》一曲,那鏗鏘激昂的節奏,如急促的鼓點,敲打在同學們的心靈之上,強烈地激發了同學們保衛黃河,保衛中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的決心。音樂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挖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發展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構建了積極健康的心理結構。

  2.體驗:理解的必經途徑

  理解性閱讀教學改變了以往以教師分析為主的教學模式,它把對文字的閱讀權力還給了學生,鼓勵學生自主體驗和理解,自主建構,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這給沉悶的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1)現場觀察

  體驗總是和主體的自身經歷相聯絡的,閱讀的意義也只有透過讀者的體驗才能得以展現。蘇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的語文和思想的源頭”,他帶領孩子們走進“藍天下的學校”,他說:“到田野、到公園去吧,要從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會使你的學生成為智慧的探索者,成為尋求真知、勤於治學的人,成為詩人。”他把大自然看成世界上最美妙的書,它是豐富多彩現象和無限美的兒童智慧的源泉。他提到要獲得廣闊的知識,就要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人原本是,而且永遠是大自然之子,所以應當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聯絡都利用來讓他吸收精神文明財富”。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上升,但形象思維不是完全退出了舞臺,特別是初一學生,他們的形象思維在其思維中還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形象性較強的文章,與其悶在教室裡靜思默想,不如領他們走進生活,走近大自然。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心理學的一種實驗方法,把它放在閱讀中,就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選取合適的時機,讓學生當演員,扮演某個角色,進行表演,變學習者為當事者,來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方法能促使學生超越時空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中,與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從而獲得真切的體驗。初中生天性活潑好動,富有表現慾望,只要給他們參與的機會,他們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戲劇性較強的課文可在教師必要的指導下放手讓學生角色扮演積極參與。

  3.感悟:理解的哲思所在

  理解性閱讀教學注重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地去接近文字,在體驗中品味,在感悟中把握文字意義,構建文字世界,陶冶心靈,使閱讀成為學生的精神享受,從而提高其生命的質量和價值。

  下面是蒲松齡《狼》一文中的一個教學案例:

  師:同學們,從屠夫對付狼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位機智勇敢的屠夫。

  生:老師,我並不覺得屠夫機智勇敢!

  師:何以見得?

  生:其一,屠夫很笨,他先“投以骨”讓“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何不同時投兩骨,讓兩狼同時得骨止,然後藉機逃走,這樣就會避免後面的麻煩和危險;其二,文中“乃悟前狼假寐”意思是說,才明白前一隻狼是假裝睡覺,一個‘才’字,說明屠夫反應遲鈍,事後才明白過來,這就不能說明他聰明機智;其三,至於他能夠知道“奔倚其下”,跑著躲靠在麥秸垛下,這是一般人的本能。

  從這一點上根本看不出他有什麼機智!

  師:說得有道理,這一點我以前還真沒想到,既然屠夫的形象變化了,那麼狼的形象呢?

  生:老師,據我所知,狼是很聰明而且很有個性的動物,它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去了解對手,所以狼的攻擊一般很少失誤。

  師:那麼文中的狼怎麼失誤了呢?

  生:那隻能怪人的狡詐了!

  師:為什麼說是狡詐呢?

  生:因為我看過《聊齋志異》中的另外兩篇寫狼的故事。其中一則寫兩個孩子利用狼的母性讓母狼奔跑勞累至死,另外一則最後批判了人的殘忍性。

  大多數學生的思維中形成了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要麼“讚揚了什麼”,要麼“抨擊了什麼”,把人物簡單地歸為某個型別,內容概括為某種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為“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而毫不涉及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故鄉》中的楊二嫂被概括成“尖酸、刻薄、自私貪婪、冷酷”的人而給以無情的抨擊,沒有看到她也是那個黑暗社會的受害者也應加以同情。這些概念化空泛的理論說教,掩蓋了作品中撼人心魄的美,使學生的閱讀陷於迷霧之中。感悟式閱讀就要去除矇蔽在作品上的理論說教,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中還原作品的真面目。

  以上幾個環節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關聯,彼此交融的,它表現的只是一個認識螺旋上升的過程。師生對文字的解讀過程就是相互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透過理解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開闊了自己的精神視野,生成了新的意義。因此理解性閱讀教學就是為“理解”而存在的教學,“理解”既是它的手段,更是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笑霞.語文教學心理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2]朱立元.理解與對話[M].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3]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7

  一、運用語文自身的魅力,吸引學生感悟語文

  語文是教師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社會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和人的生命共同的存在。教師要帶領學生感悟語文的美,充分挖掘語文學習的無窮的魅力,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和魅力。

  1.緊抓課本中的美文佳作,吸引學生反覆閱讀

  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課文,教師要帶領學生感悟語文課本寫人、記事、描景、狀物的迷人的美。教師要抓住課文思想折射的真、善、美,尋找課文的美點,激發學生努力咀嚼,細心品味,認真感悟,用心欣賞,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陶冶和浸漬,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提升。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感悟美文,讓學生反覆誦讀。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幾個層次閱讀,自由大聲地讀,讀準確,讀通順;分小節朗讀,讀出小節,讀出層次;分小組分角色讀,在相互的幫助下,學生閱讀深刻投入;也可以競賽讀,讀出競爭;也可以分節讀完,讓學生進行全文的配樂朗讀。教師經過這樣的長期的誦讀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活動。很多課文都是精美的美文,很適合學生反覆誦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加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2.拓展課本外的名家名篇,讓學生充分閱讀

  初中語文的課文都是精心挑選的,有著典型的效果。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到更好的名家名篇。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班級的學習陣地,讓學生充分廣泛的閱讀,開闢每週閱讀的活動,並讓學生進行誦讀活動,摘抄精彩的片段和句子,並組織學生進行評比的活動。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每天進行讀書讀報的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聽讀的欣賞課,向學生介紹一些讀者上面的精彩的文章,讓學生欣賞和品味,體會到作品的美好的意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摘抄活動,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展覽,掀起學生愛文學,學語文的活動熱潮。

  二、運用教學的藝術魅力,引導學生讀懂語文

  教師的教學是藝術,教師要讓學生運用語文技能和方法,帶領學生欣賞語文的藝術的美,讓學生快樂和喜悅。

  1.激發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情境中激發學生熱愛語文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為了實現作者和讀者的心靈溝通,可以設定一些答記者問的環節,讓學生扮演記者,分析問題,在採訪的時候進入角色,帶領學生一起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的點撥,創意的部分讓學生根據電視上學習的內容充分自由發揮。這樣的語文課堂就變得非常立體,讓語文課堂充滿光澤,富有張力,充滿美好的境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

  2.組織小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研究中分析語文

  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可以組織幾個人一個小組的學習小組,產生小組長,讓學生有所分工。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材料轉換成學習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自學、發言、談論、小結、互評等程式,開展學習活動,帶領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形成學習結果,適當輕學生進行點撥和指導,產生學習的結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賞析課文中的精美的地方,說說美在什麼地方,組織學生代表發言,展開學生互評活動,教師進行點評,開展充分平等的學習活動中的探究和啟智活動,讓學習活動充分輕鬆自由,讓交往環境變得融洽互動,讓資訊傳導變得通暢順利。

  3.走向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語文

  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在社會環境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尋找身邊的不規範的字,為身邊的實物進行廣告詞的撰寫活動,組織學生寫廣告語等。教師透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積累語文,轉變觀念,更新觀念,保證語文看、學習課堂內得法,課堂外收益,透過藝術的教學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

  三、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重視學生的閱讀感悟,重視開展讀書活動,讓每一節語文課都上得生動有趣,充滿趣味,讓學生真正熱愛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讀懂語文的魅力和蘊涵,實質和內在,讓初中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樂園。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8

  摘要: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和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資訊科技對於中學教學,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對於中學教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多媒體技術對於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現代的初中語文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給現代初中語文教育打開了新的局面。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整合

  一、傳統初中語文教學與現代初中語文教學的比較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非常少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傳統的教學媒介是粉筆、黑板、掛圖、教科書,顯得沉悶呆板,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都比較低,致使教學質量一直無法提高,阻礙了教育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走進了傳統的課堂,電子技術媒體與傳統課堂的有機結合,無疑會使課堂效益提高。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於創造情境,它呈現資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音樂、影片、電子文件等,這些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習氛圍濃厚,並且多媒體技術可以節省大量書寫板書的時間,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知識無需多講,學生已經瞭然於胸。

  二、多媒體技術對於初中課堂語文教學的優缺點

  1.多媒體技術對於中學課堂語文教學的優點。

  (1)多媒體技術在詩詞和作文方面的應用。現在的語文教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將多媒體技術合理地利用到詩詞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造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作品,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示範誦讀,培養學生的誦讀習慣,利用多媒體鑑賞詩詞的意境美,利用多媒體輔助詩詞教學,品味詩詞的語言美。

  (2)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造美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感受、領會。

  2.多媒體技術對於中學課堂語文教學的缺點。多媒體教學讓教師的活動受到了限制,教師有意無意地變成了滑鼠點選員,淡化了對於板書的使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注意力有意無意地轉移了方向,中學生的自制力還是比較薄弱,他們容易被一些新奇的東西吸引,從而分散聽課的注意力,尤其是經過教師精心製作的圖片等,對中學生的吸引力更大,最後該重視的東西沒有重視,降低了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減少了學生和文字對話的機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很多深層次的道理,需要多讀幾遍書,深刻的領悟才能得到,教材中蘊含有深刻的營養,畢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不是僅僅依靠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實現的。

  三、初中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的方法

  1.以教學設計為主,輔以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再先進,它也不能全面取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再好的技術,離開了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的傾情投入,都是起不到實際效果的。我們運用多媒體的原則是:該用時則用,不該用時則堅決不用;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技術要有機結合,不要一遇到聲音就想到利用多媒體播放,一遇到畫面就要用多媒體讓它活動起來,一遇到事件和現象就不厭其煩地藉助多媒體任意拓展。語文課中多媒體的應用,應該是宴會菜餚中的五彩配料,而不是食鹽,畫龍點睛而不是處處必不可少。在中學教學設計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做到研讀教材內容,撰寫教案,製作課件等三個環節的活動。在具體設計某一課文中,首先得備好教材,抓住本課的三維目標和重難點知識,緊扣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好總體課程內容的設計。在撰寫教案過程中,就涉及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以及教學步驟,當然還有教學後記的部分。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以教材講解需要和教案設計的過程為參考物件,進行可選擇性的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適合課堂教學的課件,蒐集課程有關的素材資訊,以師生互動和小組討論方式開展課堂。語文教師加以點撥與引導,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進行最大程度的知識學習與思維拓展。

  2.多媒體技術起錦上添花的作用,合理利用聲音和畫面。悅耳的聲音對於學生來說是新鮮的,是不同於教師聲音的陌生載體,也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建議採用教材配發課文朗讀的錄音幫助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合理利用多媒體幾乎突破學生難以理解的難點知識,也就是說要透過多媒體技術將原木複雜、難以理解的文字內容變得直觀,同時也變成淺顯易懂的畫,而畫面感通常會比文字更加感性,更便於理解。

  3.發揮多媒體擴大課堂容量的有利作用。多媒體所展示的資訊量是非常大的,同時初中語文課堂是有時間限制的,而口說手寫是一種非常耗費時間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藉助連續的播放,在寬大的螢幕上同時展示多方面的資訊,讓學生在觀看欣賞過程中,全方位地迅速走進課本內容。利用多媒體,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最多的資訊,將有限的課堂加以縱向的延伸和橫向的擴充套件。多媒體的擴大初中語文課堂容量並不僅僅體現在時間的節約上,更多的應該是體現在課堂內容的擴充套件和延伸上。課本上的資訊總是有限的,而多媒體則可以將書本中所涉及的知識加以全面的資訊蒐集,然後再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對於這方面的知識的把握和理解更透徹,增加學生的知識面的深度和廣度,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9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提升閱讀教學趣味性,轉變被動學習模式

  初中生較為活潑好動,樂於接受趣味性的東西。因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尋找閱讀教學的突破點。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不應過分限制學生,應滿足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慾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閱讀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教師透過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樂於學習,並主動開始探索閱讀材料中的意義。教師可選擇一些學生樂於觀察的時政資訊等型別的閱讀材料,增加學生的興趣。

  2.創設閱讀教學情境,深層次挖掘材料內容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多選擇具體的閱讀題目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從而使學生掌握解決不同閱讀問題的技巧,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閱讀興趣並不濃厚。若在上述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可引發學生興趣,並集中其注意力,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接觸的閱讀材料中古詩詞較多,這部分材料的意境較難理解,教師可透過多媒體教學裝置,為學生營造詩詞中的場景,學生身處情境中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能較為輕鬆地理解詩詞的意境。教師也要把這種聯想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聯想,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

  3.增加課堂合作活動,集思廣益解決問題

  初中生大多樂於與同學討論問題,一個學生的思考範圍較為有限,多個學生一起思考就能顯著擴大思考範圍,學生一起交流資訊,就能集思廣益,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教師可設定師生互動合作活動,也可設定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動,教師在互動合作中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遇到阻礙時,給予點撥和幫助,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考。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動中,要注意增強互動小組間的競爭性,提升學生的參與、探索熱情,進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學生的整體實力一致,設定優勝小組獎項,給予優勝組小小的獎勵,激發學生為榮譽而戰的熱情。

  二、總結

  閱讀教學中難點較多,閱讀問題的變化也較多,因而需要學生學會解決各類問題的方法,教師要善於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效率,進而使學生掌握更高的閱讀技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要過分干涉學生學習,應設定一些教學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生自我體驗後,能掌握該類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而舉一反三解決同類型的`閱讀問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張金 單位: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教師進修學校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10

  一、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初中語文課堂中,老師主要以簡單的文字教學或影象展示進行教學,增加音樂渲染氣氛,很難綜合利用這些元素,在新課程改革中,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由於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影象和聲音於一體,因此能透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幫助學生學習,讓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更有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講授《紫藤蘿瀑布》時,可以讓學生寫寫自己想象中的紫藤蘿瀑布。隨後,直接使用多媒體播放紫藤蘿的畫面,讓學生對比自己想象中的場景和真實場景的不同,從而領會作者描寫景物時的細膩筆觸和寫作手法,感受作者見到紫藤蘿瀑布時的內心情感,對比自己想象中的場景使學生領會描寫景物時的技巧手法。

  2.資訊資源豐富

  以往語文教學模式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來說都顯得比較單一,無法跟上時代發展需要。多媒體可以提供豐富的資訊知識,在技術上做到快速切換,學生可以提供豐富的知識內容,這樣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教師在解釋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再讓學生透過多媒體進行展示,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真實生活,除此之外,還可透過補充課外知識的形式拓寬知識面。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能力的同時,還將課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3.課堂內容密集

  初中階段的語文知識點比較繁多,且涉及知識面比較廣,新課標中出現的多媒體教學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由於多媒體能在短時間內傳輸大量資訊,而獲取資訊的渠道多,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知識點,多媒體的使用能幫助節省很多時間。多媒體由於兼備語音和圖形,改變了以往靜態的灌輸形式,透過聲音和影象的刺激能在大腦皮層形成和保持持久興奮,從而多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提高教學效率。

  4.多重刺激,提高學習效率。使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多種感官提供刺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結合現代教育心理學,人類的視覺、聽覺都能獲得資訊,大約74%的資訊來源於視覺,來自聽覺的則佔到22%,這就說明我們在獲得資訊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視聽感官,從而獲得更多有效資訊。實踐證明,結合多種感官的刺激引起的認知經驗,通常比聽老師單一地講課獲得的效果更佳。

  二、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1.多媒體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自從新課標將多媒體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後,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日常備課和教學。不過,不能過多依賴多媒體,進而放鬆對自身素質能力的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之前,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再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媒體展示方式,自身必須學會使用媒體的方法,提前準備好各類相關軟體和展示資訊,除了傳統板書和教學掛圖外,還有影片和隨身碟等,若有必要,則需要教師親自動手製作課件。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行為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向教師看齊,看到教師自身具備多項技能,學生會發自心底地把教師視做學習榜樣,有利於提高學習熱情,對語文學習有更大幫助。

  2.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弊端

  自從開展了多媒體教學,多門學科都開始使用多媒體課件,這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對較長時間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的語文課堂的影響尤其明顯。這種形勢下,我們應瞭解多媒體教學有其自身缺點———成本過高,不管是校方購買硬體還是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開發階段,都要求有一定的資金為基礎,對於一些經濟落後地區而言,根本無力承擔這筆費用,因此多媒體教學在這些地區將無法實現,長期來看,多媒體教學的引入將進一步加大不同地區之間教學水平的差異,繼而導致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除此之外,由於多媒體教學使用的各類器械都非常依賴電力,因此目前學校使用的所有現代設施,幾乎都需要依靠電力驅動,若因為各類意外出現斷電事故,則無論多麼先進的裝置都無法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多媒體教學也無法避免這種情況,這就限制了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的全面開展。但我們不能僅因為顧及多媒體教學存在上述弊端而停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11

  【摘要】閱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應具備最基本的一項能力,也是語文基礎教學過程中的基本內容。隨著語文教學新理念的提出和閱讀教學理念的變化,學生閱讀能力的構成要素及其評價、教師閱讀教學各項基本技能的特點與要求也相應作出改動,語文的閱讀教學在當今社會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能

  一、閱讀能力的構成

  在20世紀初,著名的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測試由權衡句中各字、組織各字關係、選擇各字含義和決定最後反應者四因素構成。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當今社會認為閱讀能力的主要構成因素是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賞評能力。

  認讀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生字生詞的辨析和識別能力,在“量”“質”“速”“美”上提出的新要求,20xx版《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初中生累計認識漢字需達到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在課堂中能用普通話正確且流利的朗誦課文”“在學習中養成默讀習慣,每分鐘不少於500字”,學生能夠領悟文章美感,能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地讀出美感。理解能力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核心,如果只能認讀,而不能理解,豈不等於白讀?理解能力包括學生能準確理解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理解句子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的結構及作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創造意圖和理解增強表達效果的各種藝術手段。分析能力是對文章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的概述和歸納能力,從某種程度而言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賞評能力即“賞”和“評”,是指欣賞能力和評判是非優劣的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模式

  教學程式,別名教學流程。語文閱讀教學程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而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環節和活動程式被稱為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即“紅領巾教學法”已經被社會慢慢淘汰,這種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具體到抽象、由分析到綜合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使學生準確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但卻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使閱讀教學走上模式化、程式化的道路。

  21世紀以來,隨著教育學家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研究,閱讀教學模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主要可以概括為問題解決式、主題對話式、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綜合性學習等,這些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閱讀教學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遵循綜合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原則,要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種:其一講授法,即透過講述講解的方式增強學生知識的系統性,這種方法短時高效,但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處於被動狀態;其二朗讀法,用泛讀、領讀、齊讀等手段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其三默讀法,旨在培養學生的直映能力和速記能力,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思考,提高做題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後是實踐法,實踐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合適的情境,透過觀察、調查、課堂遊戲等方式對學生加強學習指導,及時總結課堂內容,這種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並提高其綜合能力。

  四、閱讀教學基本技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施教基本技能,包括匯入新課、講解分析、課堂提問和課尾收束等技能。教師能在課堂中熟練的操作這些技能,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課堂積極性,提高教師施教能力。

  新課的匯入需具有針對性、簡潔性和新穎性。導語是匯入新課的“開講語”,它是教師在傳授新知識伊始有目的且有計劃設計的“課引子”。教師可以以講、讀、議、練或看匯入向學生導之以情、趣、知、智和能。在對文章進行講解分析時,教師可透過巧設懸念法、故事引趣法、溫故知新法、情景渲染法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抓住問題的關鍵,透徹而深刻地剖析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若能靈活的運用課堂提問技能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啟發學生思考,還可以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適當的改變教學方法,所以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思考性、連貫性和靈變性。在正式提問前,教師應吸引學生注意,暗示學生,並用清晰準確的言語提出問題,當學生不主動時,教師可以適當點撥,用重問、變問或提示等方式幫助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需重複學生答案,師生共評,對其表揚優點,完善不足。俗語便言“鳳頭豹尾”,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匯入要做“鳳頭”,收束自然要“豹尾”。在做課尾收束時,教師應做到“五及時”,即及時整理,系統歸納;及時提示、把握重點;及時回顧,強化記憶;及時訓練,促進遷移;及時檢查,加強反饋。使課文收束水到渠成且自然妥帖,結構完整且首尾照應。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鑑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效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12

  一、合作學習小組分配要科學合理

  合作學習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小組分配要科學合理。一般情況下,小組的分配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內容等進行合理的分組,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及時的進行小組的調節。筆者一般採取以下幾種分組方式:首先是固定的小組組合。這種小組的分配是根據班級作為排布的方式驚醒分作,一般是前後兩張課桌四個人為一組,便於隨時的進行交流與探討。因此,教師在安排座位的時候,要考慮到前後左右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情況等因素,以便發揮小組的整體優勢。這種小組合作一般運用在初步閱讀中,生詞、生字、詞語含義等等的學習,小組內部成員可以分工合作,然後進行綜合整理,提高學習的效率。其次,是自由組合式的小組學習。這種小組學習的模式一般運用於剛剛開學的時候。開學之初,學生彼此之間不瞭解,教師對學生的性格與興趣也不是十分了解,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合作的物件,進行小組的分類,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的過程中充滿創新。另外,在需要分角色朗讀課文的時候,也需要這種自由組合的模式。例如在學習《變色龍》這篇課文的時候,需要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分角色朗讀,小組之間開展競賽,學生會以更好地學習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好地進行閱讀的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並列式、辯論式等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合作學習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為合作學習的開展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開展的價值在於透過小組成員的幫助,來促進小組成員內部的共同發展與共同進步。因此,教師要為小組的合作學習制定一定的目標,為合作學習提供動力與凝聚力。教師在制定合作學習的目標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閱讀教學的內容等來進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三峽》一課的時候,教師提出如下的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生字、生詞,翻譯、理解課文內容,熟讀成誦。

  2.品讀課文,展開想象,領略三峽雄奇險拔的景色。

  3.學習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佈局的絕妙之處。結合這幾個方面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生在小組內部討論學習,分別負責不同的部分,然後進行綜合的分析,最後達到學習目標,準確分析課文。

  三、科學調控合作學習的時間

  合作學習中小組討論時間要科學合理。課堂中學生合作學習要做到鬆弛有度、張弛結合。不能夠為了趕緊教學進度,就匆匆忙忙的進行合作學習,規定學生討論的時間,學生正在討論到激情之處,教師就不管不顧的打斷,學生合作的積極性會逐漸的減弱。同時,也不能夠任由學生沒有止境的討論下去,有的時候學生沒有進行探究的慾望,思想狀態比較散漫,教師就要及時的給與管理,打斷這種“合作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四、處理好合作學習中的矛盾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探討到激烈之處,難免會出現衝突與矛盾。當學生出現激烈的爭論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解決。引導學生先冷靜下來,平復心緒,聽聽別人怎麼想、怎麼說,然後再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這種衝突中,才能夠解決新問題產生思想上的火花,同時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人際協調能力,在相互磨合中促進自身的發展。總而言之,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不斷適應新形勢,開展合作學習,突破傳統的閱讀教學的模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部合作,小組之間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創造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生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13

  摘要:文章針對目前我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進一步改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的對策,即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給予學生有效的寫作指導、建立合理的作文評價機制,從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興趣;評價方式

  作文不僅是考查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手段,也是學生表達內心想法和感情的一種書面語言形式,是一種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就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作文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不知道怎麼教,學生不知道怎麼寫,師生之間在作文交流上並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將對當前階段我國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措施,改善目前作文寫作的尷尬現狀。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第一,教師的教學觀念存在偏差。不少初中語文教師認為,作文寫作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寫作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學生的日常知識積累,教師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也正是由於這種觀念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並不能學到有用的寫作方法。第二,教學方式不恰當。教師採用的作文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生對教師講解範例式的教學方式已產生厭倦感,不僅無法傳授給學生寫作知識和技巧,還讓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還有些家長或教師認為作文是考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可以透過背誦來取得更好的考試成績,這種做法無異於火中取栗,直接降低了初中生整體的寫作水平。第三,學生寫作態度不端正。學生寫作態度不端正,出現抄襲和厭倦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改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甚至還會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第四,作文評價不合理。教師在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往往忽略對學生作文整體內容的評價,而且教師將自己認為好的作文在班級中展示,學生不重視教師評語,從而使得教師的作文評價不合理。

  二、改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的對策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學生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特徵,將作文教學活動變成一件生動有趣的事情,透過潛移默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其作文質量。其一,教師可以透過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獲取不同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走出寫作中空話、套話和假話的誤區,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快樂。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善於發現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良好習慣,如看到孩童嬉鬧而想到天真無邪的童年,看到飄落的花瓣而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同時還要逐漸培養學生寫日記和週記的習慣,鼓勵學生將自己真實的感情抒發出來,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其二,教師應鼓勵分層教學和個性發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作文教學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給予學生有效的寫作指導

  在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有效的寫作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其一,教給學生寫作技巧。例如,在確定文章題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透過引用與材料中心思想相吻合的詩句、名句、歌詞、俗語及廣告等作為文章的標題,這種標題比較容易吸引讀者注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概括和總結中心思想,還可以利用修辭手法來擬定標題,包括比喻、擬人、借代等手法。其二,教給學生寫作方法。作文的開頭和結尾非常重要,好的開頭能夠迅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給人一種先聲奪人的感覺;好的結尾能夠給人營造出一種“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氛圍。因此,在寫作文開頭時,可以採用修辭、懸念、抒情、轉折、描寫等方式,結尾寫作時可以採用自然收束、畫龍點睛、首尾呼應、名言警句、抒情議論等方式,處理好開頭和結尾寫作是作文成功的關鍵。

  (三)建立合理的作文評價機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建立合理的作文教學評價機制,結合教師、學生、家長的評價,實現對學生作文的綜合評價。對於教師來說,可以從學生寫作內容和語言運用能力上進行評價;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從學生寫作態度進行評價;對於學生自身來說,可以從自己的思考過程和寫作過程進行評價,綜合三方評價,對學生作文做出更合理的評判,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評價機制中,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三、結語

  寫作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習慣和綜合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能夠得到綜合培養和提升,因此,教師應該更加重視語文作文教學,開展有效的作文指導活動,鼓勵學生注重日常知識積累和運用,鼓勵學生之間多進行寫作心得交流,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玲.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xx(增刊1):406.

  [2]周賢.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14):17-18.

  [3]袁星瓊.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指導的問題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0):58.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14

  [摘要]語文是展示心靈的學科,基於這個平臺開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就要轉變觀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學生,開導學生,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轉變觀念;心理健康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承載著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上要展示出學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對話和交流環境,促進課堂和諧發展。同時轉變教育觀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積極疏導學生不良的心理情緒,有目的地進行個別開導,促使學生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成長。

  一、轉變教育觀念,奠定基礎

  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性備受關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沒有交流就沒有語文學科的發展;沒有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就沒有平等關係的體驗。只有讓學生在師生關係中感受到一種平等、一種理解和尊重,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蘿瀑布》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問題:“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頑強麼?下面我先和同學們來講一講關於身邊真實的故事好嗎?……”教師先講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絕症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來再讓學生講述身邊的故事,教師認真傾聽。在這樣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走進這一課的學習,將會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新的認識,懂得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懂得了要積極地面對生活,懂得了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幸與不幸,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學生這樣的收穫,都是教師為他們建立的課堂環境衍生出來的。教師課堂觀念、地位的轉變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語文課,教師都應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溝通,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內心充滿陽光。

  二、挖掘教育因素,培養品質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滿著正能量的文章,教師要充分地挖掘出這些正面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前行,讓真善美不斷地影響他們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堅貞的、積極的、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等將是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自主的課堂中發現它們,感受它們,學習它們,讓它們不斷驅散學生內心的陰霾,讓學生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例如《再塑生命的人》這一課的教學,很能激勵學生。海倫凱勒,一個盲聾孩子,最終獲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師,靠的是什麼呢?我設定了若干環節讓學生體驗、討論和感悟。課前,我讓學生用紅領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紙上寫“我什麼也看不見,我很難過”。然後,讓學生捂緊耳朵“聽”同學和老師講話……學生看著黑板上重重疊疊的“字”,“聽”不到同學和老師說什麼的時候,他們真的感到了難過。我又順勢設定了一個關於心理健康的問題:“在面對自己成績的時候,是不斷地超越還是安於現狀,甚至自暴自棄?”與海倫凱勒相比,我們是一個健康人,我們有什麼理由甘於墮落?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指引下,逐漸明白了堅持和麵對困難的重要意義。教材中有著心理教育豐富的食糧,教師要不斷地挖掘出這些精神因素並加以拓展,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獲得啟示,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搭建作文平臺,開啟心靈

  初中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極易受到社會外界因素的干擾,而且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成熟,在這個時期面對著升學、早戀、攀比等各種情緒上的壓力,心理問題是極其容易出現的。他們的傾訴物件往往不會選擇家長和老師,當然有的時候也不會選擇自己的同學,而久而久之,這些壓抑在心中的苦悶便無從排解,從而形成心理詬病,且治療起來不是那麼容易。作文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平臺,可以幫學生建立一個心靈交織的紐帶。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往往會選擇一些易於瞭解學生心理的話題讓他們習作,滿足他們傾訴的慾望。比如,面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我曾以“轉折”為話題佈置過一篇作文。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告別了童年最要好的小夥伴;告別了度過六年美好時光的校園……上初中了,意味著人生的一次轉折,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個月過去了,我卻容不進我所在的班集體,我該怎麼辦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許很久也不會知道這個孩子心裡想什麼。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於童年的美好時光,留戀曾經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現在所在的班級。寫作文的時候,他毫無顧忌地宣洩了內心的情感,把淤積心中已久的話語在文章中傾瀉而出。於是我找到了他,並對其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幫他走出過去,面對現在。慢慢地,他融入了這個班級中,不再產生偏激思想,和班裡的同學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作文教學是與學生心靈進行對話的視窗,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潤澤學生的心靈,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並及時疏導,使學生走過迷茫的青春期。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15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使得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由以往的單一方式講解知識轉變為關注學生得全面發展,多種教學方式並存的局面。新型的教學授課模式為學生創造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得學習主動性不斷髮揮,塑造正確的價值情感,倡導一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得創造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態度;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讓學生能夠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下,獲得一定的情感態度教育,培養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可以幫住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內容,快速融入教學情境中,實現情感教學目標,不斷激發學生得創造力,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能夠形成科學合理地學習體系。教師要透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素養。下面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進行簡單分析。

  1創設語文學習情境,引發情感共鳴

  初中生學習語文知識,是在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上的實現的,在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前提下,教師要融入對學生得情感態度培育,學生在初中階段需要具備基本的語言知識能力,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習熱情,完善自身的語言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得情感態度目標,有助於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要創設一種語言情境,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情感態度目標,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得學習水平制定教學任務,讓學生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完成教學任務,促使學生得學習變得更加自信。教師可以從學生得生活實踐出發,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話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產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欲。並且能夠在語文實踐過程中不斷獲得語言知識體驗,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將語文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融入小故事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篇章段落學習過程中,還可以適當的引用一些歌曲,匯入教學情境,奠定本節課的情感基調,讓學生得思維可以快速集中起來,促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我親愛的祖國》中時,學習本節內容可以先為學生匯入歌曲,讓學生在聽覺的享受中,感悟到祖國美麗山河的景色,然後展開知識性教學,更加容易引發學生得情感共鳴,促使學生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最後一步是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教師要儘可能地創造機遇,讓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情感體驗,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快樂。貫徹實施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促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2豐富語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情感

  要想發揮情感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就要教師隨時貫徹對學生得情感態度教育,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充實,豐富多彩。因此教師要多渠道的實際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從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得情感。情感教學應當從教學的一點一滴做起,體現出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具有統籌的觀念,更加要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從學生最熟知的內容出發,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發揮語文學科特點,把握住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內容。例如,在學習外國文學作品時,教師在教導學生欣賞外國優秀文學作品時,也要學會分析比較與我國的文學作品存在的差異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過度的崇洋媚外,也不過度的摒棄外國文化,學會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加強對世界的認知,學會溝通交流。教師可以適當的延伸背景知識,幫助學生豐富語文學習過程,塑造良好的學習情感,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豐富多彩。當然,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也要綜合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得認知水平以及不同層次學生得接受能力,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善於開發學生得智力,促進學生得健康成長。

  3倡導小組合作探究,鍛鍊協作能力

  培養初中生的情感態度,就要善於將學生放置在一個小集體中,不斷豐富學生得學習過程,促使學生能夠不斷髮揮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新課標提出了小組合作式教學更加有助於學生樹立集體觀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一個小組內部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尋求小組內的幫助,取得進步,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得學習水平,提升了學生參與意識。當然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注意科學、合理、公正的原則,既可以發揮小組內部的優勢,又可以促進小組內每一位學生得成長。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既可以讓教師快速發現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又可以讓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例如,在對學生寫作素材蒐集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進行實踐探索,同時教師在此過程中能夠發現學生存在問題,進行引導教育,更加能夠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可以讓學生各自分工合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小組內部分享、溝通、交流,讓個人的想法最大化體現,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學會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既鍛鍊了學生的協作互助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還可以幫助教師獲得一定的教學評價,學生往往在小組內共同反映出來的問題可能是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語文教師針對反應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重難點內容。提高語文知識學習效率,形成科學、完整的學習體系,促進語文水平的提升。

  4結語

  在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就要從學生的實踐生活出發,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興趣教學,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在一點一滴中提升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尚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xx(7):115-116.

  [2]溫素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6).

  [3]王宗瓊.簡論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J].讀寫算:教研版,20xx(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