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

  題目:淺析小學四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 語文新課程在閱讀教學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閱讀教學一味地把自己對閱讀材料的感悟理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 越來越強調和倡導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語文; 閱讀教學; 個性化閱讀;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

  正如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盧梭所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 那是最愚蠢的”。然而, 大多數教師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較深, 仍拘泥於傳統的閱讀教學, 導致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無法實現, 基於此, 本文將結合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教材特點及閱讀狀況, 探索適合四年級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教學並提出若干建議, 從而實現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閱讀的主人”。

  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謂“個性化閱讀教學”, 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 讓每個學生的特點、個性展現出來, 這就必須要強調和確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現在兩個方面: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愛, 有自己獨特的欣賞、鑑賞能力和水平。

  首先, 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 在這一篇文章中寫了金秋時節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個部分, 不同的學生喜歡的部分也不一樣, 有的覺得原野部分寫的好, 有的覺得小河部分寫的好, 當然也有的學生會覺得天空部分寫的好, 對於自己覺得寫的好的部分, 學生當然更樂意閱讀, 也更願意傾注感情的去朗讀, 因此, 在新課程改革後, 我們經常能在語文課堂上聽到這樣一句課堂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體現了語文老師對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尊重,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和學習基礎, 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閱讀材料。這樣以來, 不僅增加了學生對閱讀本身的興趣, 而且也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 從而達到“在個性化閱讀中講求興趣, 在興趣中增進課文的理解”的雙重效果。

  其次, 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式。閱讀的方式有朗讀、辯論、表演、討論等等多種形式, 每個學生個性的不同, 選擇閱讀的方式也不一樣, 有的喜歡自己在室外大聲朗讀、有的喜歡在室內安靜的閱讀, 有的喜歡將閱讀材料當作劇本透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 還有的喜歡和小夥伴們一起討論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俗話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確的”, 在課外閱讀時間, 老師就應該鼓勵讓學生嘗試不同的閱讀方式, 讓其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確立教師的主導性

  四年級語文教材特點的分析《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方塊”, 因此, 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並不意味著教師在閱讀活動中主導作用的喪失, 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的啟蒙者, 教師需要時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導作用。另外,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年齡畢竟還小, 理解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侷限, 因此不免在閱讀中會產生不正確甚至荒謬的理解, 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引導和交流, 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 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質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但對學生荒誕的想法要及時加以引導。例如, 在《臥薪嚐膽》一課中, 有的學生就體會不到越王勾踐堅強不屈的品質, 甚至覺得越王勾踐過於愚蠢, 對於有這樣想法的學生, 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責學生的這種想法, 而是要從“勾踐不忘報仇, 不忘兵敗的恥辱”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勾踐的堅強不屈。

  三、營造個性化閱讀的氛圍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十分重要, 個性化閱讀的開展同樣需要一個有利於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氛圍。詩人舒婷曾說過:“詩歌是一粒種子, 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來的”。在閱讀過程中, 教師一定要盡力營造出一個有利於學生敞開心扉的閱讀氛圍, 讓學生能夠興致勃勃的閱讀、專心致志的學習, 鼓勵學生主動去閱讀, 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 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讓學生透過自己選擇的閱讀方式將自己選擇的閱讀材料閱讀出來, 可以不限次數的反覆閱讀, 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在教學時, 教師可以借住現代多媒體裝置, 播放與文字內容相關的動畫片課件, 生動形象的將文字內容演繹出來, 讓學生透過“看”的過程初步瞭解文字的主要內容, 在閱讀之後, 可以再讓學生透過組隊的方式將文字內容“表演”出來, 這些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文字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更能調動學生想要繼續閱讀的積極性, 從而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啟用學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

  綜上所述, 個性化閱讀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鼓勵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的參與, 賦予其主體地位, 但同時也要繼續保持教師的主導性和引導性作用。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執行《課程標準》中關於個性化閱讀的理念,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把閱讀活動變成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 學生就會在富於個性的閱讀中發展閱讀能力, 強化閱讀體驗, 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範文6篇導航:

  第一篇: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第二篇:淺論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第三篇:個性化閱讀教學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第四篇:淺論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重點及最佳化策略

  第五篇:淺論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課堂互動

  第六篇: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路徑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2

  一、培養小學生文學素養的意義

  (1)有利於實現教學理念上的創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合乎素質教育的目標。文學素養的培養,有利於擊破原有的陳舊教學模式,消除“灌輸式”教學的弊端,從而透過嶄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去除乏味感,實現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成長,敢於提出問題,學會嘗試解讀文章作品,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

  (2)有利於學生掌握寫作技巧,促進語文寫作水平的大幅提升。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能夠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使寫作效果顯著提高,從而告別原有的面對作文題目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局面,使他們在體會文章語言的同時,積累一定的詞彙量,並懂得熟練運用;使他們銘記一些名句,在寫作中靈活引用,增強作文效果。

  (3)有利於健全學生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質,不僅僅體現在他們對文章作品的鑑賞能力上,還體現在透過文學素養能夠健全學生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懂得美醜善惡,從而使小學生從心裡遠離那些不合時宜的腐朽思想和社會風氣,督促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自己長遠的未來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

  二、培養小學生文學素養的策略

  (1)合理運用教材資源,努力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優美的詩文,這些優美的詩文在培養小學生文學素養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學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抓住良好的契機,利用這些詩文對學生進行文學素養的培養。比如《憫農》,老師可以將這首詩進行詳細的解釋,然後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懂得這首詩歌是描寫農民的,從而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讓他們深知農民的不易,要熱愛勞動,厲行節約,從而為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尋找到活生生的資料。

  (2)開拓小學生的學習視野,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語文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因此,教師不應拘泥於教學方式方法的單一化。語文教師可以在春天時組織學生去春遊,讓學生去發現春天,努力尋找春天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背誦描寫春天的文章或詩歌,並對文章或詩歌進行解說。比如很多學生可能會背誦出高鼎的古詩《村居》,並對詩歌中的小草、鶯、風箏、楊柳等警務進行說明,在說明的過程當中,他們自然對春天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思考。

  (3)鼓勵學生閱讀課外名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老師應當鼓勵學生接觸文學名著,閱讀文學名著。這樣做,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熱愛閱讀。這對於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在講解巴金《鳥的天堂》一文時,語文老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巴金先生的其他作品,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學生對巴金的作品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使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有所突破。

  (4)強化作文訓練,讓文學素養化為有形。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文學素養卻無法表現出來,也沒有達到培養文學素養的終極目標。因此,語文老師要強化小學生的作文訓練,並鼓勵他們合理運用所積累的經典句子,提倡用詞的準確性、貼切性,讓學生習慣並喜歡寫作訓練,從而將文學素養透過作文來展現給自己、同學及老師。當然,對於作文寫得比較好的學生,老師要加以鼓勵表揚,並可以將其作文作為範文在班級中傳閱,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對於其他同學要積極引導,讓他們明白文學素養的重要性,使全班擁有一個培養文學素養的良好氛圍。

  三、小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並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這是符合教育目標和社會發展形勢的內在要求的。老師應當針對目前的現狀,積極採取得當的策略,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為培養並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做出應有的努力。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3

  在教育實踐中,往往有不少學生在不同教師面前,表現出異常甚至反常的現象,他們與有的教師心心相印,無話不談,能主動學好這些教師所教的學科;有的卻在別的老師面前變得冷淡、被動、甚至反抗。

  這是師生情感的共同體驗——愛的效應!情感是人對客觀事情所持的態度和體驗,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在接觸客觀現實時,對現實中的現象總是持有各種各樣的態度,產生不同的內心體驗。當客觀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時,就會產生滿意、愉快、熱愛、歡樂等積極的情感體驗;否則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人的需要的時候,就會產生憂傷、痛苦、厭惡、憤怒等消極的情感體驗。他是伴隨各人的立場、觀點、經歷為轉移的。那麼,怎樣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師生有更多的感情交融呢?

  一、創設情感教育的外部環境。

  首先,學會愛家長。這裡不僅要愛孩子,更要學會去愛家長。愛的效應是互相的,只有你愛他們,他們才會愛你。這裡說說我剛接到這個新一年級吧,憑心而論和以前我接觸的家長差異很大,從報名的第一天,我看到的沒有熱情,只有懷疑的眼神。這時,我們不能抱怨家長的素質,文化,我們只有自己來拉攏和家長的關係。在我觀察幾天後,基本洞悉了家長的想法,他們就是想自己的子女好好成長,希望老師好好教育。那麼我怎樣才能得到家長的應有支援呢?開家長會時,我給每個家長髮了份:告家長書。裡面內容很多,從請家長信任老師到孩子剛上學應準備什麼。(當然這裡面少不了宣傳我們學校、老師大部分內容)說白了,這張紙也算是我對家長的承諾書:請他們放心,孩子在我手中,我一定盡力帶好!漸漸的,我發現很多家長微笑出來了,慢慢接近我了!第一次家長會我覺得目的達到了:讓家長知道,從今天開始,我們算是一個集體了,一個大家庭了。我們一定要共同努力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接下來,我發了家電聯絡單,這樣便於以後更好的溝通。第二天,我收到有家長給我填的內容,把他們家中的電器全寫上了,冰箱、電視……當時我真的哭笑不得,但是我清楚,這千萬別當笑料來看,稍微處理不好,會給自己以後工作帶來麻煩的。第二天我找來了這位家長,他坦誠地告訴我,平時特愛打麻將,昨天是孩子的奶奶來開的會,拿回單子要他填,他想都沒想就填了,然後呼呼大睡。我並沒因他填錯了而恥笑他,於是我笑著重新拿了一份讓他填,並說:“這次可要看清楚,別再把你家寶貝家電填上了,我羨慕你們精力充沛,年輕好呀,趁年輕可以幹很多大事情……”看他填完了,我收住了話,趁機表揚了他的字寫得漂亮!他臉紅了說:“我的老師也這樣表揚過我的,老師您真好,夠細心的,我上午看了你寫的那封信太感動了,我的孩子遇見你是他的福氣。我剛下崗沒找到合適工作,現在正打算開一家雕刻店,我想我會幹好的……”

  後來在班上我不僅表揚這個家長有志向,還羨慕孩子有一個好父親。孩子當然高興,回家表揚自己的父親,家長的小店現在生意紅火。慢慢地,我知道我的付出沒有白費,雖然不是百分之百得家長滿意,但是很多家長開始接納我了。去年,我感冒在家休息,王老師無意告訴給了孩子,結果很多孩子和家長捧著鮮花來看我,當時家中真的成了花的海洋。我真正感覺到:我是最幸福的人……頓時我覺得:窩時沒有理由不教好這些孩子的。

  不難發現,就是這些實在而又珍貴的資料,教師樸實而真誠的話語,能架起學校與家庭的橋樑,溝通教師與家長的情感,教師和家長教育達成了一致性,這樣就為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創設了很好的外部條件!

  二、實施情感教育的內部手法

  1、在課堂教學的同時,以愛的方式加強師生情感培養。

  課上,為了給山山一次鍛鍊的機會,在學習《掌聲》這一課時,我叫他站起來讀一段話,可他剛讀第一字,就錯了,他顯得很惶恐。我笑了笑,說:“沒關係,再來!”於是他深吸了一口氣,又開始讀。可剛讀第一個字,又錯了。同學們不禁鬨堂大笑,有些人還尖叫起來。山山有些驚惶失措,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我微微一笑,輕聲對大家說:“山山現在需要的不是喝彩聲,而是掌聲。”同學們先是一愣,繼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怎麼樣?再來一次?”他緘默不語,我走過去拍拍他的肩點點頭,他感激地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大家,在似乎鎮定了下來之後,又開始讀起來。這一次算是比較準確、流利地將課文讀完了。“讀得怎麼樣?”“好多了!”

  “應該謝謝你們的掌聲啊!”

  同學們都會心地笑起來。這樣,我就把課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色彩引入了孩子心中,為孩子創設了良好的情感色彩,感染了學生。從此以後,山山上課回答問題的次數多了,也喜歡學習語文了,成績也好了起來。

  2、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力求情感互動。

  愛有時候是一種觸動。這種觸動是心靈深處的一種震顫,它讓學生在思維碰撞、情感互動中享受真正的人文關懷,獲得真正的心靈關照,實現真正的生命滿足。班主任要珍惜與學生在一起時光,和他們相處時,一定要學會蹲下身子去和他們說話,以他們的標準去衡量所做的事情。特別是面對後進生更要給“優厚”的條件,充分使他們對現實產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只要他們一有“閃光點”我們都要創設條件給予表揚,樹立並關心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比如:在班上有體育非常好但是成績平平,我們就要不失時機的表揚,並含蓄地在學習方面給他提要求,這樣孩子也樂於接受並逐步提高。有人說,“高興的記憶永不忘”是有道理的。在愉快的情緒下,人的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狀態,那麼教學必然產生最佳效果。

  我班有幾個學生,成績不錯,就是太好動,太調皮。每天都會“逗”哭幾個孩子,其實他們自己也為自己有這樣的毛病而心煩。我沒有過重地批評他們,而是笑著對他們說:“老師小時候也像你們一樣,很調皮,經常惹同學生氣。”學生一聽來勁了,原來老師也會和我們一樣“不聽話”,趕緊七嘴八舌地問:“那你有沒有挨老師批評呢?”“你是怎麼辦的呢?”

  我說:“怎麼沒挨批?還掉過“金豆豆”呢!不過我後來想了一個辦法:用白紙訂了一本《錯誤大全》,每次把犯同樣的錯誤寫在上面,並附上堅決以後別重犯,每天看看,每週完後自己小結一下,慢慢地,我的這個毛病全改了。這方法包治百病,不信試試!”他們聽了如獲至寶,也依葫蘆畫瓢。實踐證明,這個方法既簡單又有效。現在他們真的不再天天犯同樣的錯了。心理學中有個“犯錯誤效應”,即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最欣賞的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人,而是那些能幹但不經意間會犯點小錯誤的人。當然,教師也不能忘記自己的身份,要接近學生,告訴他們“我也有過”,更要高於學生,告訴學生“我是怎樣走過來的”,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學生巧妙地引向真、善、美的殿堂。

  3.上課前調動孩子情感驛站。

  上課的效果如何和孩子的情感有很大關係,如果上課孩子心情愉悅,這樣輕鬆的就能掌握課堂知識。所以我針對這種情況,特意為孩子設計了心情驛站。我讓孩子做了兩張卡片,一張黃的,一張紅的。紅的代表心情愉悅,黃的代表心情煩悶,或者身體不舒服(這樣老師就能特別關照“黃卡”孩子上課的狀態)。在每天上課之前先亮出自己的卡片,老師先環視一圈,如果發現黃色比紅色多的話,老師就先調動孩子積極性,講小故事或者小遊戲進入課堂。我認為如果在課堂上孩子沒進入狀態,聽課也是白聽,浪費時間也苦了孩子。所以老師關注孩子的情感狀態是課堂效率的關鍵。

  其實這種情感教育的形成是有助於師生間的心靈溝通。在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一旦與學生形成心理情感的共鳴,就能建立相互信任,最大限度地啟迪學生的智慧,激勵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按老師的期望去學習、生活和做人,從而把教和學推向高潮。你愛孩子還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對你時常流露出的情感。讓孩子覺得我們時刻都在乎他們。很多時候往往因為你的行動,才使孩子有了希望,每位老師身上都蘊涵著改變孩子命運的神奇力量。

  因此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走進孩子的心靈,把自己當作他們的朋友,去感受孩子所感受的一切,在心與心的交融中找到情感共鳴點並巧妙加以撥動,如陶行知所說:“要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讓我們都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4

  一、關於小學教育語文教學問題的有益探索

  1.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的培養

  我國的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在祖先留下的歷史文化中充分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態度及藝術造詣,語文知識的學習,除了要對作者的藝術手法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與學習古人的先進的情感認知能力,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認知能力還很欠缺,學生的性格特點還沒有完全的定型,這時候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採用的情感認知培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總體來說,可以根據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的情感擴充套件,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予以說明。小學課本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反應愛國精神的課文,在此類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課本內容予以適當的擴充套件、引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深切愛國情懷,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起強烈的民族意識及愛國精神,這對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是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的。雖然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的打基礎階段,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對學生的文學修養進行適當的培養也是非常必要的,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相關語言知識的學習中,積極創造意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加強學習過程中字、詞、句的延伸意義的理解與掌握,為後續的複雜的語言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培養目標的改革創新等,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任何存在於社會大環境的事物,要想跟上社會的前進步伐,就需要不斷的革新與進步,小學語文教學也一樣。正因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存在種種的弊端,加強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從教學內容上說,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很多事物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在語文教材中的例項的選擇時,應該選用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接近的事例,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其次是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對於基礎的字、詞、義、音的掌握,很多教師採用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反覆抄寫,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而且具有很低的教學效率,對於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方式的創新,變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學生的學習予以正確的引導,採用各種高效的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基礎知識的識、記,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最後,小學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除了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情感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培養能容,這對學生後續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要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積極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環境中,自主的學習、探索所學知識,最終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其它學科的學習當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得到鍛鍊。另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也應該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於所學的新知識,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與領悟,這對於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二、結語

  小學階段是各方面基礎知識掌握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各方面認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本文就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並針對其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教學模式的模式的改革、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認知能力的正確引導,對於小學教育的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5

  摘要:漢語拼音是奠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基礎,因此漢語拼音教學具有極其重大的價值意義,但就目前小學的教學現狀來看,小學語文拼音教學還存在難以長久記憶、發音不標準、缺乏學習興趣等多重問題,而相關的解決辦法也仍然處在探索過程之中。

  關鍵詞:語文拼音;潛在問題;策略分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奠定中華文化基礎的則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識字認字的基礎,也是學生奠定語文學習能力的首要的一步。如果學生能夠在小學學習階段中夯實自身的漢語拼音基礎,紮實掌握漢語拼音的讀法寫法等,則十分有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就顯得格外關鍵而重要。但就目前小學的教學現狀來看,小學語文拼音教學還存在多重問題與困境。也正因為如此,本文將深入探析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實踐活動中潛在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潛在問題研究

  在小學語文漢語拼音教學實踐中,面對的是初步踏入小學的少年兒童,他們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對所有新鮮的事物都會產生或長或短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漢語拼音教學潛在的問題與教學物件以及教學內容都有深遠的關係。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潛在的問題如下。

  (一)快速記憶能力較強,忘性也較大

  對於初步踏入小學課堂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強。例如,在漢語拼音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往往能夠快速記住教師所教授的讀法,跟著教師拼讀漢語拼音,但事實上,他們很有可能僅僅是在讀“望天書”。也即是說,他們僅僅是口中跟著教師讀,但腦袋中並沒有記下漢語拼音的讀法和寫法。因此,他們只能夠短暫地記住漢語拼音的讀法,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便很有可能忘記了漢語拼音的讀法,更不可能記住寫法。這是漢語拼音教學活動潛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二)發音不標準且容易混淆相似聲母發音

  中國地域寬廣,各個省市都有獨特的方言發音。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是使用統一的普通話發音標準,但小學生卻極其容易受到當地方言的影響,從而導致自己的發音不標準。此外,更為嚴重的是,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小學生極其容易混淆聲母的發音。例如,許多小學生會將“b”讀成了“p”,或者將“p”與“q”混淆。在讀與寫的過程中都容易犯錯。這也是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過程中面臨的較為嚴重的潛在問題。

  (三)缺乏持久的學習興趣致使教學過程困難

  初步踏入小學課堂的小學生的學習好奇心較強,因而他們往往能夠快速產生對於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但是,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好奇心較強,所以小學生十分容易被各種各樣的新穎的事物吸引住注意力。例如,在學習漢語拼音過程中,如果窗外有一個人經過或者有一個鳥飛過,都會促使小學生的學習的注意力分散。這就使得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過程變得更為艱難。因此,初步踏入小學的小學生缺乏持久的學習興趣也是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較大的難題。

  二、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實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

  針對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具體來說針對小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過程中缺乏持久的學習興趣致使教學過程困難,發音不標準且容易混淆相似聲母發音以及快速記憶能力較強忘性也較大等問題,必須採取適當合理的教學策略加以解決。而從小學漢語拼音實踐教學活動來看,主要可從遊戲教學,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方法三個方面著手。首先,適當合理地融合教學活動與遊戲過程。對於初步踏入小學課堂的學生而言,“不安分”仍然是他們的重要特徵之一,他們天生愛玩愛動,而不可能長時間坐在學習課桌前面安靜地聽教師傳授知識。但如果教師能夠把遊戲與漢語拼音有機地融合起來,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使得小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為輕鬆愉快。也正因為如此,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教師應該合理把握學生的天性,根據學生性格出發,把教學活動與小學生所熱愛的遊戲結合起來,如此,以刺激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動機與動力,能夠加強小學生對於漢語拼音的熟識程度和記憶剛性度。其次,充分有效利用現代教學環境中的資源。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中,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教學教材也越來越系統化。如果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中,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將十分有利於促進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提升。換句話說,只有現代教學環境和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們才能夠發揮出自身的最大效用和價值。而小學漢語拼音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才能夠促使教學效率的最大限度提升。例如,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網路中的各類漢語拼音教學影片,針對小學生潛在問題,將各類影片有機整合,並展示給學生,便能夠實現有的放矢地教學。最後,妥善選用並發展和完善實踐教學方法。在任何教學階段,教學方法始終而且永遠都是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主角之一。對於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活動而言,只有選對了教學方法,才能夠使得小學漢語拼音教學過程更為多彩和豐富,才能夠使得小學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所有漢語拼音的讀法和寫法。例如,在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可以有效利用“微課教學法”,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學習法”等。只有充分利用這些教學方法,才能夠使得初步踏入課堂的小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使得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過程更為生動精彩,使得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效果更加明顯突出。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多重問題。針對這些潛在的教學問題,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活動應該適當合理地融合教學活動與遊戲過程,充分有效利用現代教學環境中的資源,並妥善選用並發展和完善實踐教學方法。只有透過這些策略才能夠解決當下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實踐中的潛在問題,並促進小學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媛媛,居磊.讓拼音教學課堂“動”起來——淺談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激趣策略[J].讀與寫,20xx(9).

  [2]張紅豔.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xx(5).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6

  一、開發文本價值,確立課時目標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用總分結構,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有關恐龍的很多知識。文中的生字需要在新課學習時加以重點關注;課文的自然段在表達方式上各有特點,可以用來訓練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對於恐龍形態和種類的介紹,反覆運用了列資料、作比較和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文中還有不少用詞非常準確,“望而生畏”等幾處關鍵詞也是訓練學生聯絡語境理解詞語意思的很好憑藉;而對於“恐龍”這種遠古時代的動物,學生大多充滿好奇,非常感興趣,因此,可以在教學中安排訓練查詢資料,引導交流。這些語文因素的開發利用,應該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可以使這一篇說明文的教學效果更加豐厚紮實。鑑於第一課時的要求特點,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0個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重點辨析“畏”和“型”的字形字義,滲透解詞方法。

  3、初讀課文,理清層次,瞭解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恐龍。

  初步激發閱讀興趣。

  4、學習概括自然段內容和課文大意,滲透概括方法。

  梳理文脈,認識本課總分總的結構。

  對於上文中所述的其他一些教學內容,酌情在第二課時落實。

  二、立足課時目標,紮實推進語文訓練

  1、以難字為抓手,授以新法

  學生進入三年級,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對於比較容易辨識和記憶的生字,是能夠透過自學初步掌握的。但是,僅停留於此,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得不到發展的。進入三年級以後,教師依然要重視生字詞的教學,只是“教”要針對疑難點、未知點、關鍵點,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教一些規律性的識記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寫興趣和識寫能力。

  2、扣住段落差異,引導概括

  《恐龍》第一節,用凝練的語言介紹了恐龍生活的時代、自然環境和活動範圍,課文不長,但卻是概括的難點。在教學時,筆者提示學生這樣的段落,可以用“提煉關鍵詞”這個方法來概括大意。學生對於“提煉關鍵詞”還是不甚理解,因此,我在“大約兩億年前”這個短語下畫線,並提醒學生這個短語介紹“時間”,準確講是“恐龍生活的時代”,然後請學生照這樣的方式分別從下面的文句中提煉出“自然環境”和“生活範圍”,然後進一步提示學生抓住這些提煉出來的關鍵詞用一句話說說。這樣,根據課文段落特點,不斷鞏固學生已有的能力,同時傳授給他們新的方法並加以不斷練習,使之每堂課都有些微的吸取和鞏固,從而逐漸培養起概括自然段意的能力。

  3、從段落到篇章,不斷遞進

  “概括”,是把課文讀“薄”。這個把課文讀“薄”的功夫是需要層層遞進地訓練的。從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到邏輯段大意的梳理,再到全文主要內容的概述,教師充分利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

  《恐龍》第一課時教學中,在全文六個自然段逐一梳理後,教師點撥學生關注“哪些段落寫了恐龍某一方面的特點”,以此為指引,帶領學生明白課文首尾是總的概括性的介紹,中間幾段是從不同方面對恐龍進行具體的介紹。這個環節旨在滲透分段和引領認識文章的佈局。

  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板書中各自然段的關鍵詞用簡潔的語言串聯起來,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在課堂上反覆練習之後,學生對於“提煉關鍵詞”,然後“抓住關鍵詞”概括這個方法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有了鞏固。此時,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全文的大意就水到渠成,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三、拓展激趣適度,以學定教

  鑑於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課標指出的年段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把握好“度”是很重要的。俗話說“過猶不及”,適度才合理科學和有效。

  如“匯入新課”這個環節,筆者在引出課題後,先是引導學生說說對恐龍的認識,然後請學生提出還想知道的有關恐龍知識的問題。這樣做的結果是“匯入”環節就花了較長時間,影響到後面的教學節奏。而所補充的內容———“恐龍名字的由來”的確是學生所不知道的,學生了解過後有恍然大悟之感。這樣的補充介紹簡潔易懂,立足學情和發展,是比較合理的。

  總之,無論是哪一類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具有一些前文所述的共性,但是,也一定有所不同。這個“不同”就取決於文字的差異、學情的差異和教學目標的差異。教師關注以上幾點,用好教材,準確定位,紮實訓練,對於培養學生形成語文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7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情感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白楊》這篇課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注重心理描寫,沒有過多的直接的敘述,這就要靠我們用心去體會,裡面有很多神態描寫,我們可以透過分析神態的變化來體會其中蘊涵的感情。教師可以抓住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反覆朗讀並談談自己的理解。教師還可藉助多媒體播放大戈壁上的楊樹的圖片,讓學生談感受。結合課文描寫來談白楊樹具有什麼樣的品質。感悟白楊樹身上的某些品質和人的品質的相似之處,透過感悟體會到自己的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就和白楊樹紮根在戈壁灘上是一樣的。父親的所作所為和白楊樹一樣感動了我們,也激勵了我們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也能培養學生高貴的品質。

  二、對每篇課文都要設定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便於學生理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裡要學會很多東西。為了讓學生學習起來更方便、更容易,教師在做不斷的努力。現在的語文教學,要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非常重要。創設一個和課文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能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感情,能更容易地讓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和課文裡面所蘊涵的道理。在教學中,我們多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有豐富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它的特點是形象、直觀,能夠吸引學生。

  透過看多媒體畫面,很多複雜的感情在畫面裡都能直接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不用教師很費力地去解釋。教師當好學生的傾聽者就好了,傾聽每個學生內心的感情,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透過學習這篇課文對學生有什麼影響。例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觸控春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進大自然,讓學生猶如課文描寫的一樣去觸控春天。學生走進大自然,看見了春天的模樣,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模樣記了下來。走進教室,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春天不同的模樣,讓學生談感受。

  帶著這些感受再去看課文,看課文裡描寫的是否和自己看到的一樣?讀後是否和筆下的作者有同樣的感受?課文裡的主人公是個盲童女孩,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到了春天。她是多麼熱愛生活啊!小女孩看不見,但依然熱愛生活,樂觀地生活。而完好無損的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去熱愛生活呢?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生活,因為我們生活在如此美麗的世界裡。這種情景教學法很容易感染學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作者揭示的深刻的道理。也會美化每個學生的心靈,給學生的內心裝滿很多美好的情感。

  三、走進學生的內心,傾聽學生心裡的聲音

  作為教師的我們都知道,要想教好學生,就必須先了解學生。只有瞭解學生的教師,才懂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課。上學生喜歡的課,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喜歡這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培養和學生之間的關係。語文教材裡就有很多關於人際關係的課文,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相處。朋友遇到困難我們應該怎麼做?還有和朋友有約我們要遵守約定等等之類的文章都是教學生如何搞好人際關係。僅僅課文裡的教材很難讓學生真正去理解現實中的人際關係。所以教師要在生活中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學生真正地親身體會,慢慢感悟。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和家訪時間多瞭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對經濟不太富裕、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多加關照,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本文來自於《學週刊》雜誌。《學週刊》雜誌簡介詳見。)

  在學習上儘可能主動地去幫助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尤其是脫離群體的學生,沒有玩伴的學生我們要給予更多的關心讓他融入群體,讓他們變得自信一些。樹立自信會給他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多和學生說說心裡話,讓學生敞開心扉接納你,這會對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這樣不僅可以瞭解學生的內心,有助於我們幫助內心有困擾的學生擺脫困擾,還可以和學生建立很好的朋友關係,大大地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從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以及如何搞好人際關係。這樣的班集體是一個團結的班集體,是一個和諧的班集體。這個班集體的成員猶如家人一樣,彼此相親相愛,沒有爭吵,只有微笑。教師是最幸福的教師,學生是最愛學習的學生。師生成為一個整體,形成這樣的班集體以後,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四、總結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貫穿整個語文教學的紐帶,是培養學生豐富情感、陶冶學生情操的主要教學方式。沒有情感的教學,是空洞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教學。學生也不會從中學會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剖析課文內容,著重點化學生的情感,運用作者筆下優美的詞句打動學生的內心,使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使情感教學達到培養人、教育人的目的,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質,達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8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創新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應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改變嚴肅枯燥的教學方式,緩解學生的課堂緊張心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並採取積極性評價的方法,對正確的、有發展空間的見解,及時給予肯定和稱讚,對可行性低、邏輯性低的見解,指導學生改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一個新穎的角度匯入課堂,在課堂講解中恰當地插入一些創新型見解,通過了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是學生創新的原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採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首先,教師應該做好課堂匯入。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時,可以先讓學生畫出自己覺得最漂亮的房子,豐富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畫出不一樣的房子,使學生在動手作畫的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樂趣,成功匯入課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其次,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展創新活動。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雪孩子”時,可以讓學生準備各種顏色的橡皮泥,發揮想象,自己動手做出一個“雪孩子”,使學生在興致盎然的動手活動中體會到創新的樂趣。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創新的角度學習和探索,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春雨的色彩”時,可以先問學生:“春雨是什麼色彩?”引發學生思考,再將學生分為數個小組,進行小組間交流討論,再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最後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這種方法不但使學生從創新的角度充分參與課堂學習,還使學生透過他人的交流和互動,拓寬視野,開拓思維,學習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進行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應該靈活運用課堂提問的藝術,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烈的年齡特徵,合理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符合學生好奇心、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四個太陽”時,可以提問:“為什麼會有四個太陽?我們平時能看到幾個太陽?”再問學生:“四個太陽分別是什麼樣的?”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另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勇於質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促進學生髮散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五、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教師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僅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不夠的,還必須指導學生將創新理論合理應用於實踐中,透過實踐檢驗理論、改進理論,實現理論的二次昇華,提高學生的創新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當開展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透過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新能力。同時,當學生的創新想法實施失敗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指導學生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繼續努力。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採用創新教學法,瞭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特長,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給每一位學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開發學生潛力。同時,教師應當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最佳化課堂教學,激勵學生勇於創新,肯定並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教師應當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採用創新教育理念,不斷學習並吸收新的教學知識,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創新能力及全面素質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9

  摘要:近幾年, 隨著我國對中華文化的推廣和課程改革的推進, 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注重經典文學作品的誦讀, 而小學階段是學生誦讀經典的黃金時期, 並且在這一過程中也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 擴充套件學生的視野, 因此各個學校應積極將經典誦讀這件事納入到語文教學體系之中, 已實現輔助教學的作用。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存在的問題及意義進行分析, 並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經典誦讀; 小學語文; 教學; 問題; 意義; 策略;

  中華傳統經典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每一篇流傳下來的詩作和文章都積澱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 閃耀著先賢的理性光輝, 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說, 從小學階段開始就鼓勵學生誦讀經典, 有助於薰陶學生的性情、提升審美品位、增強人文素養和價值觀念, 並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可以說誦讀經典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讀經熱”的出現還比較短暫,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致使實施效果不理想, 接下來, 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並提出相關的策略。

  1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的意義

  1.1 在小學階段實施經典誦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識字教學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並且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推進, 識字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深入的體現。但是在常規的語文教學過程中, 由於受教學時間和教材內容的限制, 小學生識字的數量是有限的, 每年新學的生字也不過兩三百而已, 但是這與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識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 也是記東西最紮實的階段, 若是在這一時期讓他們多多朗誦諸如:《三字經》《弟子規》《唐詩》《宋詞》《論語》等經典, 能夠在誦讀的時候無形中擴充他們的識字量, 鍛鍊學生的識字能力, 這樣一段時間後, 學生的識字水平必然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2 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髮育的關鍵階段, 在這一時期若是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 那麼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將得到飛速的提升和發展。就像人們常說的:“英語學習要在12歲以前, 這樣才能打好基礎”, 語文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 要在學生小學階段藉助其優秀的記憶力大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因此, 在小學開展經典誦讀是十分有必要的。

  1.3 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

  俗話說:“十年育樹, 百年育人”, 教育的目的從來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了多少知識, 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是否讓學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是否為學生樹立起了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良好的道德修養, 同時, 在“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 人們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養和人文情懷。而中華傳統經典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 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語言精闢, 透過誦讀可以使學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讓學生在經典的薰陶下逐步淨化心靈、感受生活。

  2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教師對經典誦讀不夠重視或存在一些認識誤區

  雖然現階段絕大多數的學校都開始逐漸安排學生每天進行一些經典誦讀的時間, 但由於學校的重點還是在教學上, 所以很多時候教師都不太重視經典誦讀的時間, 只是讓學生草草了事的讀一讀, 然後就把這些有限的時間拿來進行語文教學了, 再加上小學生自制力較差, 很少有人會回家後還主動去讀, 這就使得經典誦讀在小學生身上根本沒有有效地開展起來。

  另一面, 與不夠重視相反, 有些教師對經典誦讀過於在意, 以至於在認識上造成了偏差, 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誦讀都當成了古詩文閱讀教學, 對每一篇文章都過分的剖詞析意, 而忽略了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因而, 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時候, 要讓誦讀與教學有機的結合, 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步滲透誦讀,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2 經典誦讀方式過於單一且沒有相應的評價

  目前, 絕大多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時候, 都還是採取朗讀加簡單講解的傳統方式, 這樣的方式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單調, 很難激發他們誦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段時間之後還會產生誦讀的惰性, 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生誦讀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儘量讓形式多樣化。同時, 由於經典誦讀還未正式納入語文教學之中, 所以至今還缺乏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 對於學生經典誦讀的評價和檢驗幾乎還是空白, 這就容易使學生不重視經典誦讀, 使誦讀效果大打折扣。

  3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3.1 為學生營造出書香校園的氛圍

  校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地方, 也是學生成長的搖籃, 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不但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也有利於經典誦讀的開展, 因此, 學校應該努力建立書香校園, 讓校園氛圍瀰漫在濃郁的經典文化氣息之中, 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讀經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將學生課本中學過的《遊園不值》《題西林壁》《望洞庭》等詩歌或《勸學》《龜雖壽》《論語四則》等文學佳作中的經典名言名句圖文並茂的方式張貼在學校走廊、教室、宣傳欄、學校牆壁上, 讓學生在課間活動時都能看到這些經典佳作中的精華, 以便進行潛移默化的經典文化的薰陶, 逐步激發他們對誦讀的熱愛。

  3.2 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誦讀

  雖然誦讀應該貫穿在學生的整個小學生涯之中, 但由於學生年齡水平各不相同, 相應的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也各有不同, 因此, 教師在進行經典誦讀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結合其具體的情況和水平, 根據學生的年級進行分層教學, 對各個階段的學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內容的經典誦讀, 這樣才會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 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收穫。

  例如: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會說話和識字, 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經典誦讀的時候應選取內容簡單、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 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 讓學生在讀這些經典的過程中去認字、識字, 去學會語言表達;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 則更應注重經典對學生習作水平、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薰陶, 所以在長春版小學六年級學完《列子》《論語》以後, 教師可以適當地為學生進行補充, 讓學生誦讀《莊子》《大學》《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經典佳作, 並背誦其中的經典句子, 為後續的寫作和閱讀打下基礎。

  3.3 透過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

  小學生因為身心發育還未成熟, 所以比較活潑好動, 充滿童趣和好奇心, 也有著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慾, 所以教師要想充分發揮經典誦讀的作用, 就需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 採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活動來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 從而使其自覺地進行誦讀, 也可以使誦讀教學更有活力。如:開設“經典誦讀課堂”, 每天30min進行經典晨讀和講解;開展師生共讀、共寫經典活動, 讓學生在練字的時候品悟經典;定期開辦“校園讀書節”活動等, 以便透過這些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誦讀的樂趣, 進而加深對經典誦讀的熱愛, 使其一直堅持下去。

  總之,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教學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薰陶學生的情操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 教師需認識到經典誦讀的意義, 並採取豐富的形式和手段, 這樣才能保障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能夠更好地進行。

  參考文獻

  [1]郎曉露.關於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實施對策的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 20xx (1) :31.

  [2]路陽.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及其研究[J].中華少年, 20xx (23) :54.

  [3]王恆雲.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的有效實施[J].新校園, 20xx (12) :163.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0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的'寫字教學的建議

  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寫字能力,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教師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寫字教學的實效性。

  1.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師應當嚴格要求學生的握筆方式等寫字姿勢以及寫字習慣。同時,教師應當對自己嚴格要求,給學生做好榜樣。對握筆方式等有問題的學生,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以及糾正。

  2.指導訓練學生的寫字技能

  教師應當重視書寫過程中書寫筆畫的教學,並嚴格要求學生進行筆畫訓練。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要先對撇、捺、點、橫等基本筆畫進行演示,重視對學生的文字結構的教育。

  3.提高學生寫字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在學習時的最佳動力。教師應當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注意力。同時,可以採用作業評選、最佳坐姿等方式獎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練字熱情。另外,教師應當對學生寫字時的進步進行及時表揚,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4.保證充足寫字時間

  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都必須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練字。課堂上,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課後,教師佈置寫字練習,並對學生交上來的寫字作業要及時進行檢查,當發現學生出現錯誤時,應當對其給予針對性地指導並採用適當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二、結語

  小學語文低年級寫字教學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到以身作則,重視寫字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寫字興趣,保證學生寫字水平能夠提高,以達到寫字教學的教學成果。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1

  摘要:語言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淺談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小學語文論文

  教學中,透過“訪一訪,觀察生活”、“演一演、再現生活”、“學一學、體驗生活”等,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絡,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素養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

  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語文教學應迴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絡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2

  一、合作學習的準備

  在合作學習展開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才可以保證後續環節得到順利的展開。教師此時要做好正確的指導,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制定出明確的教學任務,並把這個教學任務向學生們說明。同時要求學生們把需要用到的相關學習工具準備好,為合作學習的展開做好鋪墊。

  二、合作學習的實施開展過程

  1.教師首先要確立好教學目標和整體計劃

  在合作學習展開之前,教師首先應該要把本次課堂學習的目標和計劃在黑板上或者是透過課件的形式列明。例如:本次課堂需要閱讀的文章是《草原》,那麼教師應把以下教學目標列出:

  (1)要求學生們對可以自主的認讀“地毯、渲染、馬蹄、拘束、摔跤、天涯等這些生詞。

  (2)要求學生們認真的朗讀課文,體會蒙古大草原的所表現出的美麗風光。

  (3)文章中主要講了什麼,你心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用哪個詞語來描述草原最合適?

  (4)進行回顧和總結,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2.組織學生展開合作討論

  教師把教學目標列明之後,此時可以把所有的學生有效的組織起來,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選出一名組長作為代表。讓每一個小組自由展開討論,要求他們根據之前列出的教學任務逐個的去完成,首先是每一位小組成員獨立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圈出自己認為比較難的部分。接著,組長把各個小組成員的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然後大家在針對這些問題逐一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你查閱學習字典尋找生字的正確讀法,我幫忙把生字的拼音記下,你解決文章中的這個問題,我解答另外一個問題,大家透過商量的方式把各自的任務分配好,為下一個環節做好準備,透過合作提高了解答問題的速度。組長把大家討論出的最終答案記錄下來,在進行整理。等待每個小組都討論完畢後,結束討論。此時,教師要按照列出的教學任務展開講課,首先是先認讀生字。從每一位小組成員中抽取一位作為代表(各個小組在討論部分已經把各自的任務分配好),對生字進行念讀,完畢後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其次,在從每一位小組成員中,還是抽取一名代表來對文章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代表朗讀的同學都會出於為本組爭光的原因和更加用心,每一位小組代表都朗讀完畢後,由全班同學一起評選表現最出色的學生,然後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接著,教師繼續做好引導,完成第三個教學任務。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在本次閱讀文章中,主要講了些什麼?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用哪個詞語來描述草原最合適?要求學生們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風光然後進行描述。依然由每組的成員代表(在討論過程中已經分配好任務)來進行回答,A組的回答是本次文章中描繪了大草原,草原上無邊無際,人們自由自在的生活著。B組成員的回答是草原一望無際,找不到邊,草原上的藍天白雲,充滿了樂趣。C組的回答是草原遼闊,景色宜人。學生回答完畢後,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在每一位小組答案中,都只回答正確了一部分,最適合形容草原的詞語是一碧千里,因為這個此可以很生動的描寫出草原大而綠的特點。在本次文章中,不僅僅講到了草原的美麗景色,還講到了草原上的人,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同時,鼓勵學生們努力發揮想象力,閉上眼睛,用心感受草原那一幕幕美麗的景象,增加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最後是,引導大家完成最後一個學習任務,體會文章中的情感,詢問學生在本次學習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示?在這個環節中,沒有固定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鼓勵學生們自由發揮,大膽發言。A組透過談論後結果是:在本次文章中祖國壯麗景色,擁有美麗的大草原,草原上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非常獨特,他們熱情,善良。B組討論結果是:草原又大又美麗,草原上的人民互敬互愛,是一個歡樂的大家庭。C組討論結果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擁有美麗的景色。教師根據學生們回答的問題,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對課堂進行小結,在大家的努力合作之下,大家順利的完成了本次的教學任務,大家都收穫了豐富的知識。

  三、合作學習開展後學生們的情感昇華

  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們都深刻的明白到了這樣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把每一個人小小的力量彙集起來後,就會凝聚成一股大大的力量,明白到了團結互助的重要性。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大家應該要相親相愛,學會分擔,分享,共同督促,一起提高學習成績。結束語以上所述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成果理想,對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學生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值得在今後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力推廣並且使用。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3

  【摘要】將探究式學習引入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性,關鍵在於教師對文體的設計、探究過程的控制和方向把握。探究式學習的效果更多體現在學生對語文學科興趣的構建和學習綜合效果的評價方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情境

  有疑問、有探究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積極的學習行為表現。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疑問,讓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真正瞭解他們。當教師瞭解了學生怎麼想之後,在引導他們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探究的題目,採取更加適合他們的探究主題。探究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能力,教師要有計劃的,系統化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創設可以探究的具體情境,促進學生探究慾望的生成

  打造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材料。探究式學習重點不在於學生一開始表現出多麼強的主動性,而在於教師是如何激發和引導的。組織探究式的教學活動,實際上要融合情境教學的一般方法。學生的探究慾望生成,首先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可能出現了不協調,或者出現了認知上的衝突。例如自己原來的想法和教師所提出的觀點相悖,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想一探究竟,到底孰對孰錯?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情景,那就是讓學生感到非常意外,跟原有的認知相沖突的情境氛圍,這樣就可以非常有效地促進他們探究慾望的確立。另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打造故事情境,給學生講故事,或者播放相關影片,讓他們看完故事之後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老師給他們提出一些問題,這樣都可以在充分引發學生的興趣的前提下,讓他們有更多的探究衝動。

  二、帶領學生仔細研究閱讀課文,鼓勵學生的深層探究學習行為

  探究這個詞本身就包含了這種學習方式,必然會解決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而深度,對於不同的人來說,自然標準會有不同,這就看當前學生的思考深度問題有多少了。經常教師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同一篇課文或者是同一本書,第一遍看和後邊第二遍,第三遍看,總會有一些不同的發現。意思就是說,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這種思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也會有很多的變化。因此在語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尤其要引導他們將自己的生活實際與這種思考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的,更加有效的培養他們的探究行為。每一篇課文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自然符合一定的標準,所以教師要深入挖掘每一篇課文,從多個角度去啟發學生,讓他們有所發現,有所感悟,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一步的探究,從小培養他們善於思考和解答問題的良好習慣。這也是科學精神所必備的一種素質。為了真正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行動,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每一堂課程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和訓練。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設計和承建方面就要多采用探究學習這樣的方式。

  三、每一個探究的問題,教師都要精心設計,並反覆修訂

  不可否認的是,探究學習的過程是由一個問題串聯起來的。探究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問題非常核心,也非常關鍵,那麼要如何設計適當的問題,有效的問題呢?教師的角度來看,首先要把握的就是每一篇課文的基本教學要求,透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學到什麼?在知識上面增加哪些儲備?在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在情感方面有哪些共鳴和互動?這些都是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考慮的基本點。再有,問題的設計當然也要考慮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如果探究能力比較強,經過了前期的訓練,教師就可以給他們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可以按照以往的習慣,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果學生探究能力還很不足,這樣就可以設計一些表淺的問題,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逐漸地引導學生。所以,問題很關鍵,教師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在設計好之後,也要看課堂的實踐情況,根據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再進行調整和補充,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

  四、結語

  探究式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科學探索能力。教師結合著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精心準備每一個問題,給學生更多科學的引導和啟發,經過嚴謹的科學的訓練,學生逐漸的就會掌握科學的探究步驟,他們的能力自然逐漸的就會提高。

  參考文獻:

  [1]季南月.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及其培養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17.

  [2]周玉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北師範大學,2017.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4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變革和發展,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課堂上的有效教學,同樣應該注重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進而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學生家長給學生提供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不但需要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同時需要家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特別強的學科,同時它對學生文學品位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識,並且這些知識大多都是來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然而學生的實踐經驗還比較匱乏,因此學生對這些文化精髓的獲取和吸收都需要語文教師的傳教和指導,但是小學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比較有限,學習空間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學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也就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對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學習和需求了。

  同時,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內容都比較抽象,再加上課堂教學的制約性,就使得小學生很難透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有效獲取並吸收這些人文知識。然而這些人文知識通常都來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這時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就突顯出來了。家庭的環境、家長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規範等都會對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延伸。

  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然而教學課堂上的時間比較有限,學生投入到閱讀活動中的時間也很少,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的家長跟學生一起閱讀,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讓家長跟學生一起閱讀,這樣家長在輔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他們的文化素養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輔導學生的學習,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同時家長的社會經驗也比較豐富,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行為規範,將一些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化,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拓展

  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並且它的綜合性很強,涉及到很多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所以小學語文目標的實現,僅僅依靠教學課堂上的學習是很難完成的。小學生的思維和行為規範還沒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學生的自制力是很難補充教學課堂上內容的缺失的。

  而小學生除了白天在學校學習之外,其餘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週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學生在家裡的時間就更多,所以,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有效培養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學生在其他一些領域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更好地發現、探究、學習,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促使學生更加健康、全面的發展。

  如家長週末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等去參觀、展覽,積極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在這些活動之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從而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這樣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暑假、寒假的時間很長,家長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去旅遊、參加一些拓展活動,從而更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透過這些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也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

  三、家庭是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場所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家庭是小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因此家長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並根據小學生的發展需求,有效補充語文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課外輔導。課外輔導不僅包括教師佈置的課外作業的輔導,還包括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很少,並且學校所提供的實踐教學裝置也比較有限,這樣都會制約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但是在家庭中,小學語文的實踐機會很多,並且家長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的機會,這樣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能有效理解並掌握一些語文知識。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實踐活動中,進而促使他們更加全面的發展。如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學生要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並給學生做好榜樣,這樣就會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週末去公園玩耍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學生不能亂扔垃圾,要隨手將垃圾扔進垃圾桶,並身體力行的去執行這些,還應該積極監督學生的一些行為,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坐公交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要積極給老人讓座等。

  家長只有積極為學生做好榜樣,才能有效規範學生的個人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總之,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花.淺議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J].科學導報,20xx(15):349-349.

  [2]範利軍.淺談家庭教育對高效課堂教學的滲透與作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xx(6):250.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15

  就語體學的分類而言,語文教學論文屬於科學研究論文的範疇。但是教學論文與一般的科研論文、學術論文又有所不同。學術論文可以是純理論、純學術的研究;而教學論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學術性、理論性之外,還應具有突出的實踐性。因為“教學”本身是一個實踐活動。比如,就漢語語音問題來說,用音位學理論來分析現代漢語語音成分,分析單母音a及韻母ia,ai,ian中的a有什麼不同,zhi和zi中的母音的發音特點如何,這樣的語文論文屬學術論文;而分析漢語拼音怎樣教,有介音(韻頭)的音節是三拼法好還是兩拼法好,兩拼法中是“聲韻”相拼(如j+ian)好還是“聲介合母/後隨成分”相拼(如ji+an)好等等,這樣的語文論文屬語文教學論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語法學方面的語文論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學怎樣教則是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論文不能只是理論分析,而應該有具有充分說服力的實踐性材料來加以證明,必須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應該對人們的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這就是說,教學論文與一般學術論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是針對教學實踐來寫的論文。教學論文雖然來自教學實踐,是對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煉,但教學論文又不同於一般的教學總結。

  語文教學論文與教學總結屬於兩個不同的文體範圍。前者屬科學研究論文範疇,後者屬工作報告範疇。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總結是對某個教學階段、某個教學範圍中教學工作情況的總結,它的內容主要是對教學實踐的一種說明。教學論文則是一種理論聯絡實踐的文體,它除了具有實踐的說明之外,還應該有理論的分析和一些學術性的探討.當然,教學論文是在總結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因此,它與教學總結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好的教學總結經過加工和提煉就可以成為一篇教學論文。但從文體上說,二者畢竟有區別。教學總結中當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論的探討,但這不是必需的;教學論文則必須具有理論的探討,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升華為理論,必須以規律的總結和提煉為目的,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教學實踐作法的表述上。

  透過以上說明,我們認為寫語文教學論文首先要把握住這種文體的基本特點:既注重實踐性,又注重理論性和學術性。既要以教學實踐為基礎,總結實踐經驗(包括自己的,或別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礎上運用有關的理論(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語言學理論等等)加以分析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歸納出帶規律性的東西;而這些規律又要能對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這一點,就難以寫好語文教學論文,要麼只闡述某種觀點,不提出有現實針對性的實踐依據,泛泛而論,不解決實際問題;要麼只說自己怎麼做怎麼教,不分析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教,其中有什麼值得認真研究的地方,這就和一般的教學工作總結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