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對口單招自整合專業英語教學思考與嘗試論文

對口單招自整合專業英語教學思考與嘗試論文

關於對口單招自整合專業英語教學思考與嘗試論文

  論文摘要:專業英語是一種工具,可以幫助各專業人士更好提升專業素質,因此是高校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而對口單招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弱,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學起來吃力,教師教起來費勁。主要針對對口單招班的學生,以自整合專業為例,透過對傳統專業英語教學形式的分析,結合對口單招學生的特點,對教學中總結的一些有效果的方法進行探討,指出採用多種適宜的教學形式並加強平時考核,對於對口單招自整合專業英語的學習起到了一定成效。

  論文關鍵詞:對口單招;專業英語;自整合;教學改革

  一、概述

  對口單招是指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為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推出的一種招生形式。對口單招的學生都是職高、職業中專、中專學校中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較強,但文化知識底子較差,尤其是在職業學校裡,對英語重視的程度不夠。所以進入大學後,學生們普遍對專業英語有畏難情緒,有的乾脆破罐子破摔,這導致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時普遍感到難教,而學生也感到很難學,這給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困難。如何針對對口單招學生的特點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成了專業英語教師要面臨的最大難題。筆者以對口單招自動化整合專業為試點,針對學生的特點和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對自動化整合專業英語教學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自整合專業英語培養的目標

  專業英語是在學生學完基礎英語以後開設的課程。它主要是把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在本專業領域熟練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專業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翻譯能力,即透過閱讀和翻譯大量專業英語文獻,擴大學生的詞彙量,提高他們對專業文獻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

  專業英語與基礎英語的區別在於,專業英語課程是滿足學習者對專業性的需求,內容上與具體的專業有關,詞彙、語法等主要限於具體專業和職業的語言運用,英語更像是一種工具,學習者藉助該工具可以對本專業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實踐。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各行業、各領域技術更新加快。許多新技術都產生於英語國家,因此專業英語成為從業者瞭解和掌握技術前沿的橋樑。以自動化整合專業為例,自動化技術發展迅猛,許多先進的自動化裝置和產品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和裝置的說明書和使用手冊大都為英文。此外,許多模擬軟體、研究文獻等也都是英文,這使得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學習專業英語非常必要。專業英語老師在教學中,也應該把對英文的讀、譯等教學與學生所學的特定專業領域結合起來,讓學生的英語能力為其從事的相關專業及今後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

  三、對口單招班學生的特點

  對口單招的學生由於生源的關係,與普通高中上來的學生相比,有以下特點。

  1.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弱

  對口單招的物件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學生入校後,普遍反映文化基礎課跟不上,特別是高等數學和英語。根據對江蘇省內十多所中等職業學校的`調查,中考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與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錄取分數線一般都相差100分左右,相差的主要是數學和英語。

  2.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差

  對口單招的學生上大學前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職校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和管理程度沒有普通高中那樣緊,大部分都要靠學生自覺學習。沒有家長和老師的嚴管,學生的學習很難做到自覺、主動。不少學生難免把這種不良的風氣帶入大學的生活中。

  3.學生的畏難情緒較重

  大部分對口單招的學生其實都渴望能學好英語,但往往當學習中出現困難時,比如出現比較複雜冗長的專業詞彙或句子時,不少學生選擇逃避,過分依賴老師的講解,不願主動去預習和複習。課堂上,也不願積極回答問題,更不會主動提出問題。這種畏難情緒造成學生對英語越來越頭疼,越頭疼越不想學習,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還有一部分學生投機取巧,在平時學習時尋找翻譯軟體應付英語學習,不僅翻譯出的句子或段落文理不通,也沒有收到學習應有的效果。

  四、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除了學生的因素,很多大學專業英語的教學也存在一定問題。

  1.學校對專業英語重視不夠

  自動化專業英語一般在大三開設。不少學生在學習基礎英語時花了很多精力,下了很多功夫,在完成基礎英語學習後,如同經歷了馬拉松長跑,突然鬆懈下來,對專業英語的學習產生了倦怠,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此外,不少學校的專業英語課程僅是一門指定的選修課,課時很少,一般為32~48學時。儘管課時少,但教學任務並未減少。如自動化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本專業學生掌握自動化領域的英文專業詞彙和術語以及英文專業裝置名稱,並具有一定的專業英語的聽、說、寫能力。這個目標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很難完成。

  2.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不能兼修

  高校的專業英語教師大都由專業課老師擔任。老師既要承擔專業課的教學,又要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實際上,專業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頗高。教師既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又要對專業英語詞彙、語句等熟練掌握。但目前看來,很多專業英語教師還沒有達到專業知識和英語能力俱佳的水平。例如,部分專業英語教師缺乏英語基本功,發音不準,語法知識不能完全吃透,部分文章的翻譯甚至出現較嚴重的錯誤。這樣的教師如果教授專業英語,不僅貽誤子弟,而且也達不到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此外,專業英語教師也沒有接受過英語教學方法的培訓,對英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教授方法很陌生,以至於出現“老師在上面費勁講,學生在下面聽天書”的現象。

  3.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不少專業英語上課的模式仍然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教師講解的步驟基本也是先講解詞彙、語法和難句,然後逐句翻譯詞彙的形式。筆者也曾經按照這種模式組織過教學,結果發現:這樣的講課模式很容易演變成基礎英語的教學形式,忽略了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語言運用綜合能力的培養。此外,如果整堂課採用這種模式,學生不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且閱讀和思考能力受到抑制,很快便會對專業英語的學習失去興趣。

  4.教學體系尚未建立

  專業英語的教材選擇主要由任課教師自己決定。不少教材的專業詞彙量大,內容相對較為枯燥,文章的篇幅普遍比較長。有的教材偏於科普知識,難以提高學生閱讀本專業文獻的興趣,有的教材又過分注重專業知識,課文內容較深較難,學生學習起來有畏難的情緒。

  五、對口單招班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進

  針對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對口單招自整合專業辦學宗旨和學生特點,從教材選擇、課堂教學形式以及測試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即轉換傳統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1.教材的選擇

  筆者曾經選擇的教材是自動化專業英語最常用的教材之一。正因為它的使用率高,所以網上出現了不少針對教材課文的翻譯。學生們為了應付教師講課,事先把本堂課要講的課文翻譯下載並打印出來,老師提問時,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翻譯資料照著念。對學生來說,雖然“完美”地配合了老師的教學,但實際並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教師對此也非常頭疼,根本無法開展教學。

  筆者在經歷了幾次這樣的尷尬遭遇後,決定重新選擇教材。根據自整合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從電路基礎及常用電路器件、電機及其驅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自動控制系統及非線性控制系統方面選擇了相關的文獻。文獻來源有國外知名網站、相關領域的期刊文獻。在選擇時,偏重於篇幅不長,內容相對簡單的文獻,目的在於讓學生能較為快速地閱讀完文獻,這對師生的互動很有幫助。當然,選擇這些文獻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很少有中文翻譯,學生不易從網上搜取原文的中文翻譯。沒有了投機取巧的途徑,學生只能坐下來好好閱讀英文原文。雖然這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教師要翻譯並反覆校對),但從長遠看還是值得的。 此外,教學內容的編排重新進行了調整。原來教材編排的課文順序與學生掌握的知識先後不符。為了改變這一現象,筆者調整了教學內容的順序,某些專業知識學生已經學過,講授時就可以放在前面,一部分內容專業課還未上到,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吃力,就把這部分內容調整到後面。

  2.課堂教學形式改革

  (1)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80後、90後大學生是個性張揚的一代。他們往往不滿足於老老實實坐在課堂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希望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實際上,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課堂教學的效益不在於教師教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學到多少,而學生學到多少取決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主動性。教師需要把課堂的中心放在學生身上,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站在講臺上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把全班分成10個組(每個組5個人左右),以組為單位組織教學。比如提前佈置教學內容,以組為單位進行準備;或讓小組收集某一課題的相關資料,上課時由小組成員上講臺講解。總之,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提高了組內成員的興趣,小組成員的充分參與也調動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形式多樣化。為了上好對口單招班的專業英語,筆者嘗試了多種教學形式。透過不斷實踐,發現有一些教學形式比較適合對口單招班學生的學習特點。

  1)提前佈置文獻的學習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要求組內成員按照重點專業詞彙和生詞的解釋、段落朗讀、段落翻譯和總結等方面進行分工。每位小組成員都要有明確的任務。雖然是幾類不同的任務,但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熟悉學習任務。因為無論是解釋生詞、朗讀課文還是翻譯課文,都需要對課文有充分了解,這樣才能完成承擔的角色任務。

  2)提前釋出一個主題,小組去收集相關的資料,按照一定的結構順序製作PPT,自己分配角色,由一個同學上講臺主持,組內其他成員按照自己商定的角色進行講解。講解完畢後,組內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提問,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這一環節重點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自學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協作的團隊精神,逐漸使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為以後的應聘求職奠定了基礎。

  3)師生間的互動提問也是促進教學的良好途徑。根據文獻[2]介紹的問答法,筆者也嘗試了其中的幾種,如生—師間的問答和生—生間的問答。生—師間的問答主要是鼓勵學生大膽對老師提出問題,同時鍛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生—生之間的問答主要是讓學生互相提問,學生回答。每組的學生都可以對他組的講解提出疑問。起初,為防止學生冷場,筆者要求每組都要對正在講解的這一組提問,至少準備一個問題。在這樣的規定下,大家從最開始很簡單的問題逐漸變成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問題,提問的自覺性也大大提高,已經不需要最初規定的約束了。這樣的互動提問方式使得其他組能積極參與該組的學習任務(不至於出現一組作答時其他組休息的場面),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3)教學媒介。目前,多媒體課件在英語教學中應用非常普遍。教師為了改變枯燥的單一講授的教學方式,可採用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授手段,加入一些影片、音訊、動畫和圖片的形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充分的感性認識。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也讓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比如各種圖形和動畫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與主題相關的小影片,提供了聽覺、視覺等系統的衝擊,能喚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求知慾望。

  (4)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與技巧的教學。專業英語的教學不同於基礎英語教學,除了對必要的專業詞彙牢記外,不必對詞彙、句子死記硬背。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培養。

  對於詞彙,筆者進行了一堂專題課,主要是針對科技英語構詞法,介紹了一些較常見的構詞方法,如轉化法(一種詞類轉化成另一種詞類)、派生法(透過增加字首和字尾構成新詞)、合成法(由兩個或更多的詞合起來構成一個新詞)以及壓縮法(一些縮略詞、一些常見刪除部分字母的單詞以及混合而成的詞等)。透過這樣的學習,對口單招班的學生能夠在詞彙量不多的基礎上,較為快速地透過掌握詞彙構成規律輕鬆記住這些單詞,並能舉一反三。這種對詞彙構成規律的歸納和總結,可以幫助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彙,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也有所提高。

  對於學生的閱讀,筆者也歸納和總結了一些技巧。比如,在閱讀科技文獻時,面對一篇英文文獻,如何能快速地掌握其提供的資訊呢?第一,要閱讀文章的摘要,這是一項工作的簡介,重點在理論分析、實驗方法等,這也是文章的精華所在。第二,每篇文章都有引言,這是一篇文章的綜述,相當於要了解課題相關工作的動態,並追蹤前人的工作。第三,閱讀結論。結論與摘要不同,它給出了工作的創新點,在一般性的認識上有更獨到的理解。第四,文章的討論部分(如果有的話)。這部分給出了作者對現有工作不足的分析,對未來工作的建議,具有一定的啟迪性。此外,還要閱讀插圖和公式,這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理解文章的要旨。

  此外在翻譯問題上,也要有一些技巧。透過實踐發現,對口單招班的學生對於英譯漢掌握得相對較好,漢譯英則存在非常大的問題。比如面對漢語的一句話,顯得無從下手。為此,筆者按照語文中主謂賓的結構,首先讓學生找出句子中的主謂賓語並進行翻譯。然後,再把其他的修飾成分翻譯後新增在適合的位置上。當然,對於較複雜的句子,如何辨識主謂賓也有一定技巧。雖然這個辦法對於英語學習顯得笨拙,但對於基礎較弱的對口單招班的學生,透過一定時間的練習還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3.注重平時考核

  改革單一的考試製度,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以公平公正的模式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也是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某些課程教學中,經常會出現聽課和不聽課差不多的情形,因為到期末,教師都會劃出重點,這樣就大大打擊了那些勤奮學習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應該加強課堂考核環節。比如,採用把學生的出勤情況、平時作業、課堂考核和表現摺合成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成績佔70%的形式進行考核。這種形式注重課堂學習和平時作業的完成,使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處於必須要重視的狀態。強調平時成績,對廣大學生是公平的,同時也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

  筆者在課堂教學時,經常會利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隨堂測試。測試的內容可能是以前學過的專業詞彙、片語或縮略詞,也可能是對某一句子或段落的翻譯(包括漢譯英或英譯漢)。學生把答案寫在練習本上,收齊後由教師批改,在下次上課時進行點評。將每個學生課堂考核的情況記入平時成績中,更好地替代過去以點名來統計出勤率的方式。經過統計,採用隨堂測試方法更好地杜絕了學生課後作業互相抄襲的現象,也便於教師瞭解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態。

  此外,專業英語期末考試時也允許攜帶紙質詞典。因為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與基礎英語不同,主要是考查學生運用英語這個工具獲取知識的能力。所以,學會正確運用詞典也是考查的一項內容。現在電子詞典到處都是,電腦上更是可以隨意查到單詞、句子甚至段落的翻譯,反而紙質的英漢詞典用得非常少,要能熟練應用這個工具對學生也是一種鍛鍊。

  六、結束語

  透過上述改革,對口單招自整合班專業英語的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學生基本能掌握所學的知識,能積極參與課堂的互動環節,氣氛比較活躍,敢於主動回答和提出問題,不像過去害怕講錯話丟面子不敢發言。隨堂測試的成績呈上升狀態。

  教育學中提倡因材施教,筆者認為很是恰當。對待英語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對口單招學生,施教的方法可能要有所變革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