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科學課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論文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形成科學素養、探究未知世界的初始教材,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越來越受關注。教學過程是培養科學探究精神的過程,並在探究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生透過自主探究活動來體驗和經歷科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將抽象的科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貫穿於探究活動中,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技能,並鍛鍊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科學課程;主體意識;發展;和諧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更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核心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本文將探討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
1轉變思想,樹立“雙主體”意識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應轉變思想,樹立“雙主體”意識。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組織和支援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改革以後“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如何讓學生樂學、好學、主動學是教師教學首要切入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有個別教師認為教學就是為了考試,考試以筆試為主,只要讓學生記住相關的概念,就可以了。教師的“灌輸”就成了最快捷的方式,不僅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自主性,而且忽視了作為科學探究主體的`學生的主觀意識。有人誇大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去看、做,而教師卻不去加以系統地指導。教師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育新理念的最終確立,需要的是教師主導意識和學生主體意識的雙重回歸。
2創設平等和諧的探究環境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寬鬆、平等的探究環境。在課堂中,融洽的師生關係,是科學探究順利進行的前提。研究表明:學生持有合理的動機水平,有助於任務的完成。新課標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科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合作伙伴。”教師要放下高姿態,主動與學生交朋友,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間相互傾聽、相互欣賞。課堂上,教師講得精彩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投以讚許的目光,甚至可以給予鼓掌;學生說得好時教師也應該給予及時表揚、讚賞。相互欣賞,不僅是師生之間的欣賞,也是學生之間的欣賞,有了相互賞識的眼睛,就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要明白說並不是唯一的學習方法,聽同學發言同樣也是學習交流,在聽的過程中,取他人之長來充實自己,還要敢於質疑,勇於創新。要做到這些,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教學中多提一些有質量的問題:“對於他的見解你還有什麼補充嗎?”“請你評一評他的說法?”……而不單單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學生學會了傾聽別人的觀點,還要讓他們敢於表達,樂於表達。教師平時不要吝嗇自己激勵性的語言:“看誰最先發表自己的觀點?”“看誰能比他說得更清楚?”“老師只想聽一聽你的想法!”等。對待學生的發言少批評,多鼓勵。批評時,指出不足,令其信服;鼓勵時言之確鑿,指明前進方向。用心傾聽,學生才會敢說。學生有了“說”的勇氣,教師再及時進行指導,學生良好的口頭語言能力也就逐漸養成了,有了能力自然容易體驗表達的樂趣。學生就會樂說。這樣的訓練即培養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眼、耳、手、鼻齊用,習慣養成了、思考獨立了,科學的探究態度也就端正了。
3巧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問題是產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端。教師要善於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這是激發科學探究興趣的方式之一。它會生成一個適合學生探究、符合教學目標的問題,而此問題能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慾望,會使科學探究活動成為興趣。同時情境創設要因學情而設,因條件不同而設,萬萬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判斷科學課的情境創設的好壞,要以提高科學課的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評判標準。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一課時創設以下情境:今年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魔術。取出預先準備好的玻璃棒、動物毛皮、碎紙。用毛皮擦玻璃,來吸附紙屑,問學生:你知道為什麼嗎?在“熱膨脹”課的教學中,我提出了:“老師打乒乓球的時候,無意中踩到了乒乓球,誰能幫老師恢復呢?”學生們開動腦筋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想法,最後也沒成功,最後求助於我。我把一個癟了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不一會兒乒乓球就變圓了。我問道:想知道為什麼乒乓球會恢復原樣呢?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情境之中,自主的思考與探究也就自然地發生了。
4聯絡生活,就地取材
我們在充分靈活運用現有教學儀器、設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本地的物產資源,就地取材,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絡。教師開展“教具我會制”,學生開展“學具我會制”等活動。教師透過製作教具,熟悉了教材,提升對學科的熱愛程度,用起來也得心應手。學生製作屬於自己的學具的過程,更是對教材內容的消化、吸收、利用的過程。教師更樂於教,善於教,學生也更樂於學,勤於學。創造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教學之路。比如,製作《簡單電路聯結器》《簡易肺呼吸模擬器》等學具。採集、製作動植物標本學生樂作;到小河邊撿貝殼、摘取各種植物的種子學生也十分感興趣。總之,小學科學課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教師應改變思想,樹立“雙主體”意識,把學生看作獨立發展的人;課堂上能營造平等和諧的探究環境;巧設問題情境;聯絡生活,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