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微控制器課程改革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相關的研究論文
1 微控制器教學在工科開展的必要性研究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新一代複合型創業人才,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積極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學階段對人才的創新能力培養是一個關鍵時期,各級各類大專院校都以檔案為指導大力抓創新抓創業。
目前,微控制器控制技術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人類社會。一個好的產品或生活創意,都少不了微控制器控制來實現智慧化和精確化控制。電子技術的便捷可靠的應用是不可逆的趨勢,人才培養必須尊重這一趨勢,單純的脫離了電子控制的純機械人才的培養跟不上工業發展的步伐,面臨淘汰和過時的局面。綜合所述,即使在工科非計算機專業強化微控制器課程和微控制器創新的教學模式改革及實現微控制器技術融入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是大有裨益的。
2 微控制器教學的特點
微控制器課程作為工科專業的一門創新實踐課,課程特點概括如下:
(1)微控制器理論知識的可接受性較差,在工科專業專業(如機械設計專業,汽車專業和農業工程專業)開展時,學生對於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好。學生主觀上覺得課程與專業的相關性不好,因此,一遇到問題就不想深入學習。但是新時代的技術發展是不容忽視電子控制的技術問題的。
(2)微控制器技術的實踐性強,微控制器課程脫離了實驗與實踐環節,課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脫離了應用,微控制器的教學無疑成為了紙上談兵。
(3)微控制器控制技術更新快,微控制器的效能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理論教學中要不斷的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型號,才能讓學生對微控制器技術有實時的掌握。
(4)微控制器課程綜合性強,微控制器課程的前序基礎課如“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計算機程式語言”和“電子模擬技術”等,如果前序課程連貫不好,就會存在很大的障礙。因此微控制器課程的授課教師要求在課堂講授中加強前序課的串聯。
(5)微控制器技術的綜合與靈活運用,對於學生的創新效能力的拓展和實現意義深遠,微控制器控制技術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人類社會,因此,一個好的產品或生活創意,都少不了微控制器控制。
工科專業如何更好的開設微控制器課程如何結合微控制器的教學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3 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進行的微控制器教學改革
要強化微控制器課程進而培養創新能力,就首先要對現有的微控制器課程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理論知識、實踐環節與創新能力是有機結合的體系。
3.1 課堂教學環節
對於專業性強的微控制器課程,教師仍然要在課堂上發揮主體地位。這並不是強調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對於教師的高要求,做課堂和教學的引導者和引領者。其次,重理論,理論要講透講通;例如微控制器的硬體組成,由於微控制器的整合化程度高體積小,因此對其硬體的直觀認識只能透過圖和連線來講解。學生的相關微控制器創新立項和參賽成果轉化為課堂的教具,透過成功的'設計的案例共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基礎,是關鍵。
3.2 課程實驗環節
微控制器的實驗硬體要實現學校內部的共享,實驗教師與任課教師之間密切配合,不要孤立實驗與理論,孤立實驗與創新的關係,有效的開展實驗。在實驗環節開展之前,學生明確實驗要做什麼要學到什麼,把前期的學生作品的原理和製作過程在實驗課程中演示與分享,實現目標性實驗設計和互動式的實驗教學。
3.3 課程設計環節
教師命題要兼顧學生的微控制器能力的培養和具體的所學專業的融合,例如,汽車專業的學生,課題可以是設計智慧停車位,智慧遠端汽車控制系統,智慧汽車清洗器等等,農業工程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智慧大棚的採光控制器,智慧灌溉裝置等。微控制器的課程設計要與其他的專業課程融合交叉,如在微控制器課程設計期間以上的專案的機械圖紙部分設計已經透過其他的課程設計所完成,透過微控制器課程設計,完成智慧控制部分的實現。這樣的設定避免了讓微控制器課程成為工科學生心中永遠與專業脫節的高難課程。
3.4 申請創新專案和參加專業比賽環節
完備的理論基礎和程式設計能力,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環節的動手和實操能力培養都成為了學生的巨大財富,在學生步入三年級時,可以利用自己的積累參與到各級各類的專案申報和比賽中去,對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專案參加比賽,獲得自身價值的實現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具體的產品有設計有創新,有改進有最佳化,反覆的修改完善設計和軟體,學生成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性思維就能有進一步質的飛躍。
4 結論
總之,教師在微控制器課程和微控制器創新比賽和專案中的作用是積極的,要求工科專業微控制器教師有著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效能力,能夠勝任對學生創新素質引導和提升的要求。當代工科專業大學生更應該認識到自身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實現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依託於微控制器的教學實踐改革,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業機電一體化的程序實現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