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論文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論文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論文

  一、90後高職學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是18-24歲,在這一個階段裡,每一個大學生都會遇到適應與發展的問題。實際上,適應與發展這兩大重要課題貫穿著生命始終。社會適應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個性健全的重要標誌之一。適應的目的是透過我們自己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達成一種令人滿意的關係,為個人的充分發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

  (一)社會適應性問題

  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對社會的適應。大學是一個半開放式的社會,從中學相對較狹隘的生活環境到大學的小社會,與之相關的專業選擇、求職擇業、升遷、婚戀都是需要大學生重新開始學習和適應。2.對他人的適應。主要指人際關係的適應。例如:如何與陌生人交往,如何與成長的文化背景相差較大、個性不同的.人交往,如何與異性交往,如何處理合作關係與競爭關係等。3.對自身的適應。主要是指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即我是誰?如何悅納自己、發展自我,使現實與理想中的我達到統一,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情緒不良問題

  1.壓抑苦悶青年人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精力充沛,渴望體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但生活中的現實卻往往是另外一番情景:繁重的課程、激烈的競爭、沉重的考試壓力、迷茫的就業困境,學生追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生活乏味、壓抑。高職大學生的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化發展中的矛盾,也是他們產生苦悶、壓抑情緒的重要原因。處於壓抑苦悶狀態中的大學生常常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應有的朝氣和活力,對生活喪失興趣,不願與人交往,感覺遲鈍,容易疲勞,不滿和牢騷多。長期嚴重的壓抑還會誘發高血壓、冠心病、消化道潰瘍等疾病,並極易導致心理疾病。2.情緒不穩定情緒不穩定是指在外界輕微的刺激影響下,甚至在沒有明顯外界因素的刺激時,情緒產生波動、變化的情況。發現情緒不穩時,首先要檢查自己的個性特徵,看是否從小到大都有此表現。如果屬於性格問題,應注意逐漸改變不良性格,注意在學習、生活中磨鍊自己的性格和意志,學會客觀冷靜地看待事物,善於穩定自己的情緒。多數人的這些情緒、情感障礙雖然並沒有形成心理疾病,但對學習、環境的適應和人際交往產生了不良影響,應該及時加以調節。

  二、積極調節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校園環境

  (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擴大社會支援系統

  大學是個體進行社會化的重要階段,人際交往在這裡起著重要的作用。進入大學後,每個大學生都有進一步發展人際關係的需要,每個人也都有這方面的潛能,確立健康的群體意識,把自己真正融於集體之中。人際關係是互動的,“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

  (二)培養獨立能力,合理規劃生活

  對於大學生來說,需要學會管理的東西很多。如個人生活物品怎樣保管、利用,時間怎樣利用,情緒怎樣調整,這些更是需要獨立自主應付。這就需要大學新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主動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而現在大學中的“90後”,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社會環境及其父母相較而言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他們的獨立能力有所欠缺這就需要他們在脫離父母的環境裡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

  (三)消極自我積極調解,提高情商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挫折。挫折會帶來失落,抑鬱,埋怨,焦慮等消極的情緒,引起心理問題。有這些感覺並不糟糕,糟糕的是這些消極的情緒體驗得不到緩解就會使人的心理健康收到損害,因此要做到:合理運用心理防禦機制,轉移、宣洩消極情緒,體驗積極情緒,改變消極觀念、培養積極心態,建立健康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