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表現性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表現性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表現性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度推進,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評價方式的不足以及評價改革的必要性。表現性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可以彌補傳統評價之不足,開始成為學生學業評價專案中的一種重要評價方式之一。[1]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為本課程確定了總目標和分類目標。分類目標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與方法、知識三個方面。[2]品德課程的本質上是德育課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和能力目標應為優先目標,這樣的目標很難透過傳統的紙筆測驗方式來評價。因此,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有一定現實意義。

  表現性評價在促進教與學方面有巨大的潛力。[1]我們以人教版品德與社會第四單元“漫遊世界”為例,來實踐表現性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

  一、表現性評價的設計

  目標、表現性任務和評分規則,構成了表現性評價的三個核心要素。[1]設計有意義的表現性任務必須包含學科的重要教學目標。開展表現性評價提倡教師進行逆向教學設計。[2]首先,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況定出教學目標並明確重點教學目標;根據重點目標先來設計表現性任務,再來設計教學活動。其次,創設儘可能真實的情景,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興趣。

  (一) 確定評價目標

  1.確定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三維目標,我們確定了本單元教學目標:①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視野;②能借助教材資訊和收集到資料,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運用資訊的能力,能選用恰當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說明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與歷史淵源、地域環境的關係;③初步瞭解影響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環境下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懂得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2.明確評價目標。我們確定本單元的重點目標是:目標①和②。我們把這兩個重點目標作為評價目標。目標①考查學生是否懂得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這也是中國學生六大核心素養之一的“社會參與”中的一個方面;目標②是考查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表現性任務

  我們主要考慮了以下六個要素:①表現性任務的目的是什麼;②在執行任務中學生扮演的是什麼角色;③以什麼人為物件?④設定的是什麼樣的場景;⑤具體需要哪些表現;⑥評價的規則是什麼?[3]我們創設情境,設計瞭如下的表現性任務:

  在“漫遊世界”遊學宣講會上提出你的方案

  你是一名旅遊公司的策劃宣傳員。

  2017年暑假,梨園小學擬在畢業年級開展“漫遊世界”遊學活動。主題是“國際理解”,希望透過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差異,知道不同環境下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懂得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你的團隊負責活動的策劃與宣傳工作,推薦學生到周邊的一個或者幾個國家(日本、印度、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去遊學。

  你的任務:

  1.小組合作,根據教材提供的資訊並收集資料。選擇恰當的方式設計一份遊學方案。(可以選擇創意海報、ppt、微影片、手繪或者電子宣傳圖冊等)

  2.在“遊學專項宣講會”上,提出策劃方案,並回答家長和學生的提問。注意介紹清楚他們不同的文化習俗,並根據文化的差異性提示學生注意事項。)

  3.你的策劃方案和介紹中還應包含以下內容:

  (1)資料和資訊的來源。(2)不同國家的生活文化習俗和歷史淵源、地域環境的關係。(3)溫馨提示學生尊重文化差異,和睦相處。

  “在‘漫遊世界’遊學宣講會上提出你的方案”,這是以中小學學生遊學現象為背景提出來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考查學生是否懂得“國家理解”.

  (三)制定並幫助學生理解評價準則

  評價準則是表示學生實際操作過程或者作品完成程度的水平尺度及與描述各個水平相對應的特徵所構成的評價表。[3]如果是教師制定的評價標準,最好能在執行表現性任務之前向學生們公開展示評價準則,促使學生更積極有效地投入到任務活動當中。也可以師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

  二、表現性評價的實施

  實施表現性評價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要在單元學習開始時對它的要求進行詳細說明。雖然實際執行表現性任務的時間通常安排在單元學習的最後階段,但是本單元的表現性任務是什麼,有哪些目的和要求,要在單元學習的第一堂課上做出明確解說。[3]

  1.指導學生理解表現性任務。在開始本單元學習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單元目標,同時要向學生明示:在單元總結性學習中,需要去執行“在遊學宣講會上提出你的方案”的表現性任務。我們可以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他們所理解的任務是怎樣的,來確定他們是否知道要做什麼。[2]本任務中學生分組收集資料,設計製作宣傳策劃作品,不僅需要蒐集充足的資訊,還要選用恰當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說明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與歷史淵源、地域環境的關係,並在策劃方案中展示出來。這個任務可以考查出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2.指導學生執行表現性任務。表現性任務設計得再好,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執行便毫無意義,這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下工夫。在單元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把相應的表現形式和內容融入到教學中去。教師要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表現性任務。在本單元的表現性任務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從學科整合的角度,教師與資訊科技學科教師合作指導學生完成任務。資訊課時,學生小組合作根據任務分工收集資料,在品德老師和資訊科技老師的指導下製作好策劃方案。

  模擬現場,學生提出策劃方案、宣傳解說並答疑解惑。學生在眾人面前介紹遊學策劃方案,回答學生和家長的提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對於不同文化理解的平臺,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根據評價準則執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評價標準先進行自我評價,再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互動評價,並由同學優秀評出優秀“策劃案”.實施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夠全方位地展示自己,並發現自己與目標的差距。

  三、評價結果的解釋與運用

  學生在參與高質量的表現性評價任務中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得到發展,同時也發現了自己與目標的差距,促進了學生學習的改進。教師收集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資訊與反饋,為教學的改進提供了依據。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能更好地促進課程目標的達成。

  1.學生學習的改進。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對照評分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對同學的評價,讓他們發現了自己和同學的策劃方案以及宣傳解說的優點與不足。本次評價任務完成後,教師佈置學生撰寫“收穫與感悟”,引導學生總結。學生認識到,評價的過程幫助他知道了自己與評價標準的距離,以及以後如何改進讓任務完成得更好。透過一次次開展模擬真實情境演練的教學評價活動,不僅使學生能夠發揮自由的想象力,還成功地使學生們獲得了豐富的表現力。

  2.教師教學的改進。本單元的表現性評價,讓教師看到孩子們對於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充滿興趣,他們能夠透過收集資訊對文化的差異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於這些文化差異與地域等關係的闡釋還不夠清晰,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根據教材和收集到的資訊進行分析說明。

  四、問題與建議

  表現性評價的設計和實施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需要考慮如何減輕教師的負擔。學校必須加強教師培訓,還要加強團隊研修,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用表現性評價的熟練程度,並能恰當地收集評價資訊的反饋來思考如何改進教學。

  深化課程改革,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呼喚對錶現性評價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質性運用。[4]我們建議把表現性評價的設計作為集體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提煉實施表現性評價的經驗,為學生學業評價增加一把尺子。

  參考文獻

  [1]周文葉。中小學表現性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日] 三藤亞沙美。西崗加美惠。松下佳代。田中耕治。學習評價的挑戰-表現性評價在學校中的應用[M].鄭谷心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4]鍾啟泉。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