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網路通識教育教學中若干問題的認識與思考論文

網路通識教育教學中若干問題的認識與思考論文

網路通識教育教學中若干問題的認識與思考論文

  摘要:將網路化教學引入通識教育,使得網路通識教育具有教學資源豐富、方法靈活,不受時空限制,有利於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優勢。但網路通識教育教學在給學生和老師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認真研究網路通識教育教學及其特點,探索和思考網路通識教育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對調動學生參與網路通識課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提高通識教育課程質量,促進通識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網路化;通識教育;教學研究

  通識教育對於最佳化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網路技術的不斷革新,網路教學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改革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網路通識教育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創造網路“教”和“學”的環境,把教學資源和現代資訊科技有效的結合起來,提供開放的學習資源、教學資源、教學活動的多媒體網路互動教學。透過網路通識教育教學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透過網路進行交流,如透過線上討論、線上提問和郵件進行答疑和資訊反饋;教師透過教學平臺可以追蹤學生學習情況,如透過學生對內容的訪問情況進行學習態度的反饋或者透過對平臺考試結果的資料分析,生成統計報表;教師透過教學平臺控制或引導學生的學習程序。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硬指標,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性發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一、網路通識教育課程優勢

  與傳統教學相比,網路通識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不受時空限制。網路通識課程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情況自由地確定自己的學習時間和進度,不需要全班統一教學進度;教與學的地點也完全可以自由選擇和移動,學生只要透過行動式電腦或個人計算機就可以實現網路通識課程的學習。此外,相較於傳統通識課程的大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教學效果,網路通識課程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教育者的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透過網路通識教育平臺的線上討論,線上提問等方式和同學共同參與討論,向老師求助、指導,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2.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在網路通識課程中,教學資源的主要載體是計算機網路,它具有多方面的優點:首先,網路教學資源容納的資訊量大,其容納的教育資訊集動畫、圖象、文字、聲音於一體,能夠給學生以更加形象化的認識,有利於對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其次,網路通識課程教育資源一般都是由經驗豐富的教育專家和網路專家精心設計,能夠使教學資源得到擴充套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能夠做到因人而異。再次,網路教學資源具有共享性,能夠使接收網路教學的學生共同享有教學網路提供的豐富教學資源,進而滿足學生群體的不同需求。

  3.師生角色的轉變。一是學生之間合作關係。多媒體網路教學為學生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使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在網路通識課程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自主從事學習活動,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學生還可以透過網上交流、分組協作等方式實現合作學習,並在合作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此外,網路學習對於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只停留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上,而必須積極、主動地利用各種豐富的網路資源,吸取和共享各種資源和服務。二是師生合作關係。網路通識課程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教學技能之外,還要學會操作先進的計算機和熟練運用網路技能,不斷地學會應用網路資源為教學服務,對學生遇到的技術問題儘快給予解答。多媒體網路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結構關係,也改變了師生既有的角色地位。在現今社會,知識的快速更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師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往往不如學生迅速,此時學生就充當了教師的角色,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由此成為一種相對概念。教師把學生視為親密的合作者, 二者建立一種同學或共學關係,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共同得到提高。

  4.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1)教學資源豐富。利用網路釋出教學內容資訊、教學大綱、課程內容、作業等,使學生可以在沒有與教師或者同伴交流的情況下完成輔助學習任務。由於這些資料是教師為學生精心篩選出來的,在內容上豐富多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野,還節省了學生查詢的時間。這種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最可觀的學習資源。(2)輔助學習方式。輔助學習的特點是它能夠提供指導、討論等服務,採用答疑教室、問題集錦、電子郵件、電子論壇等來實現師生電子對話。網上教學活動為使用者建立了一種動態的環境,使學生可以暢所語言,活躍交流氣氛。(3)合作學習方式。從學生之間合作關係來看,合作學習模式主要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它透過學生討論和學習沙龍,為學習者之間提供了實時對話的一種動態環境,使得班級學生成員之間可進行多使用者提問、解答和資源共享等合作活動。(4)鼓勵學習方式。網路通識課程中採用網路輔導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將學生中優秀的作品和作業展示在網上供其它同學學習、借鑑,有利於鼓勵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網路通識教育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部分高校為進一步補充通識教育課程,引入了網路通識教育課程。為了瞭解網路通識教育課程的現狀,更好的促進網路通識教育課程的發展,筆者以所在高校為例,進行了調查和研究。調查問卷圍繞對網路通識課程總體印象和滿意度、網路課程教師教學的滿意度、硬體環境滿意度、學生學習評價模式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設計。調查物件為筆者所在高校部分選修網路通識課程的學生,分佈在四個年級,涉及全校各個學院。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275份,回收率98.2%。

  (一)結果與分析

  1.對網路通識課程教學的看法。在問及自己選修的網路通識課程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時,49.5%的學生認為好,28.0%的學生認為較好,18.5%的.學生認為一般,4%的學生認為不好。主要是對教師的教學內容不太滿意,有小部分同學由於沒有本課程學習基礎,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理解有一定困難。

  2.對網路通識課程的滿意度。調查中,有30.2%對所開課程滿意,51.0%基本滿意,即81.0%以上學生對現在所開設的網路通識課程是滿意的,表明大部分同學對所開設的網路通識課程是持肯定態度的。雖然對課程教學中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但對於課程的綜合評價還是滿意的。

  3.對網路通識課程的硬體環境滿意度。調查中,有20%對其硬體環境表示滿意,33%表示基本滿意,21.5%表示一般,25.5%的學生認為不好,表明網路通識課程在硬體環境上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4.對網路通識課程的評價模式滿意度。在問及自己所選修的網路通識課程中對作業的佈置難易度、考試形式等方面時,26%的學生認為滿意,35%認為基本滿意,21%認為一般,18%認為不滿意,表明對網路通識課程的考核制度需要進一步改進。

  (二)網路通識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結果看出,雖然網路通識課程內容豐富,可以將名校、名師等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透過網路提供給學生等,具有很大優勢,是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學方式的新舉措,但由於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網路通識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1)缺乏師生互動。網路教學中,由於學生整天面對的是沒有情感的計算機介面,缺乏與老師面對面的感情交流,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和持久。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時的肢體語言,對一些知識的重點難點提示,能使學生加深印象,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困惑、學習時的喜怒哀樂,教師也能透過觀察一目瞭然。因此,大部分學生已經習慣了師生面對面授課的教學方法,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然而,這一切在網路教學中很難實現,網路的虛擬性造成了課堂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的缺失,造成了師生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時空限制。

  (2)學生的主動性有待提高。由於網路通識課程的出現,使教育資訊控制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網路上的資訊魚龍混雜,良莠不分,而部分學生自控力較差,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與自制力,再加上受到知識基礎及認知能力等限制,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迷茫,不知要從何學起,難以自主地進行學習。或者瀏覽與課堂內容無關的網頁,不知哪些有利,哪些有害,很容易受到網路不良資訊的侵蝕。

  (3)硬體環境不完善。網路通識課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硬體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項保障資源建設和應用的措施不完善,將會導致網路傳輸率慢,伺服器跟不上和受ARP等病毒攻擊的問題,導致學生線上學習、完成作業等學習任務或下載相關資料時耽誤時間,進而導致網路課程資源無法進一步而向學生推廣使用。網路通識課程不僅對網路裝置、伺服器提出了要求,而且對管理者、維護人員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評價過於簡單。評價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透過多種方式評價學生,如出勤、作業、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等;學生也可以藉助多種手段評價教師的教學過程,如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等。作為新型的教學模式,網路通識課程在這個環節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目前,網路通識課程的評價機制主要有作業、影片觀看比例、考試三部分組成。雖然期末結束,大部分同學透過此評價機制,通過了課程考核。但由於網路授課,教師不知道學生是否透過作業練習鞏固了已學知識,是否真實的將影片完全觀看完畢,是否透過考試使其掌握了該門課程知識。此外,學生如果遇到不會做的練習題,雖可以透過線上提問找老師答疑,但老師與學生線上的時間不一定會同步,問題不一定能夠及時的得到解決。

  三、網路通識教育教學策略設計

  1.建立網路通識課程教學模式。在網路通識課程教學平臺上,建立“發現——探索”式教學模式。該模式由教師設立一些與本課程相關的適合學生來解決的問題,並透過網路通識平臺向學生髮布,要求學生解答。與此同時,教師提供大量的、與問題相關的資訊資源供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查閱。並適時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給以適當的啟發或提示。這種模式的學習方式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

  2.加強情感交流。網路通識教育應用於通識教育教學, 使得教學過程從傳統教學中的單一“教師一學生”的交流轉變“教師一計算機和網路一學生”的三方交流。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掌握人與人透過計算機和網路交往的能力和技巧,不僅要實現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交流,還應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因此,在網路通識課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透過留言板、聊天室、電子郵件等方式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同學之間進行溝通,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儘量避免因網路教學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3.採用多樣化評價方式。一個完善的網路教學評價系統中應該包括學生線上考試、教師線上閱卷、學生自測、點評作業、學生線上完成作業以及作業資源庫管理和學生上交的各種型別作業評分系統等,並儘可能地實現與教師實時互動,提高教學目標。

  4.創設情境教學。網路教學過程中的情境教學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根據合適的教學內容,儘可能多的安排網路教學活動,模擬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教學場景。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些相關知識的情境流程,學生進入流程彷彿進入真實的環境,激發學習者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既有親身體驗又能學到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充分展現網路教學的優勢。

  5.加強日常輔導管理。網路通識課程的日常輔導主要透過課程郵件和討論完成。日常輔導要根據教學計劃,制定出每週學習計劃,列出每週學習內容;要就重點難點及典型例題進行講解、分析,釋出與本週學習內容有關的練習題,並在下一週進行點評;要對每章、每節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並進行必要的串講;要列出所學章節中可能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整理並給出答案,放人精華貼中,供學生查詢。

  6.加強學生管理。教師透過網路通識課程教學平臺收集學生上網瀏覽教學影片、參與課程交流、參與答疑等學習活動的情況,收集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等,及時統計考核。要透過課程郵箱對登陸次數少、參與學習時間短的學生進行提醒,及時督促。要及時批改作業,並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答錯較多的問題進行講解。同時,要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比較差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計算機知識輔導。

  參考文獻:

  [1] 李曼麗. 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 李波. 關於提高地方高校通識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J]. 教育與職業. 2011(9)

  [3] 吳玉霞. 對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的思考[J].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1(2)

  [4] 黃新枝,彭慧卿. 網路教學特點的探討[J].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 2003(4)

  [5] 王勇. 網路遠端教學管理與評價體系研究[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1)

  [6] 張蓉. 網路教學特點與教師角色的定位[J]. 教書育人. 2002(14)

  [7] 王秀豔,郭建清. 淺談高校網路教育[J]. 中國成人教育.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