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油荒體制觀念之慌論文

油荒體制觀念之慌論文

關於油荒體制觀念之慌論文

  【摘要】

  總而言之,廣東油荒為全國敲響了警鐘,中信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美國能源專家保羅羅伯茨新著——《石油的終結》,作者指出,全球的石油產能已經逼近顛峰,今後石油的價格和供給將進入一個動盪的時期,如何應對未來的石油危機對於世界各國政府將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

  廣東地區出現燃料油短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執行局巡視員李揚8月19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從宏觀層面分析,當前國內成品油的生產、消費、庫存和進出口情況總體正常,供應上有保障,不存在出現油荒的可能性。他認為,近期廣東相繼受到颱風“海棠”、“麥莎”,熱帶風暴“珊瑚”的影響,而遼寧等地連降大雨,影響鐵路過載列車通行,廣東從外省特別是從東北地區正常調運成品油資源渠道受阻;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部分企業預期因素和部分人炒作也是造成廣東成品油供應緊張的原因。

  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在需求不變的條件下,石油及燃料油供應量低於上一年度8%,即可被認為“石油供應中斷”--油荒。由於中國經濟正在處於快速上升的階段,GDP增長非常迅速,特別是工業增加值的上漲長期維持在10%-20%之間,一些地方甚至超過20%。而廣東是一個長期保持快速增長的地區,不要說是供應減少8%,就是不減少,對於經濟發展影響已經等於“供應中斷”。至少對於廣東地區而言,一個個加油站前長長等候的車隊告訴我們,“油荒”是不可否認的實際情況。

  面對供應出現的短缺,國家已經採取了一切措施緩解了問題。國家再度積極組織向廣東地區調運燃料油,加大成品油的市場投放量。從8月16日起,中石油、中石化向廣東地區每日供應8至9萬噸燃油,大大超過廣東6萬噸的日需求;該區域的煉油廠繼續加大成品油產量;國家還加強了成品油運輸的排程和銜接,完善了供應系統,強化了保障措施。

  但是,我們不得不提醒,“廣東油荒”僅僅是一個預警,他反映出我國能源體制上的深層問題,對於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這個問題不能上下從根本的轉變認識,尋得有效的解決措施,心驚肉跳的事情恐怕還會接踵而至。

  無備自慌

  引發廣東油荒最直接的原因是沒有建立有效的儲備體系,整個石油供應系統缺乏必要的儲備。在需求和供給之間沒有一個緩衝機制,導致市場的調節應對能力出現了問題。

  廣東是一個經濟發達,發展迅速,同時又完全依賴於外部能源供給,特別是高品位能源需求旺盛的經濟區域,沒有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能源保障體制,在全球是少見的。然而,廣東的問題又是整個中國能源現狀的一個折射。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快速崛起的大國,至少需要建立四級石油及成品油的儲備體系才能確保石油安全。

  1、國家戰略儲備體系;

  2、地方燃油保障體系;

  3、供油企業儲備體系;

  4、需求側自儲備體系。

  同時需要完善“實品儲備”和“虛擬儲備”兩種市場選擇,以及發展建立商業化的社會儲油服務機制。

  國家戰略儲備體系:這是國家層面建立應對未來國際重大突發事件的大規模儲備體系,以原油為主,兼存少量成品油。它的主要任務是應對國際上發生重大的事件,導致國家石油供應中斷。比如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禁運,或者美國可能的攻擊居於海灣口的伊朗一類的事件。就國家層面,從國家財政支出中列支一筆必要的資金進行石油儲備,至少需要儲存相當於90天純進口量的石油,同時還要考慮發展因素,每年有所遞增。國家儲備石油無異於國家儲備外匯,比購買美國國債更加安全,如果資金充實,可以將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擴充套件到120天。國家戰略儲備是不能輕易動用的,但是石油儲備需要經常更換,以保障油品質量,根據美國經驗,可以考慮將部分儲備參與平抑油價的運作,原則不超過1/4的儲量參加調節,以威懾石油的過度投機行為。

  地方燃油保障體系:中國由於幅員遼闊,存在著發展程度與資源配置都不夠均衡的問題,地域的差距和各地經濟的相對獨立性成為一種中國式的發展特色。地方要保障自己的國計民生的穩定,必須承擔一部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中國還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颱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都會直接影響地方的石油供應,而燃料油又是抗災工作的主要資源,要保一方平安,地方必須儲備一部分必要的油料,主要是成品油,總量不應少於當地一個月的實際需求量。這些產品油應該根據市場需求分散儲備,資金來源應該從地方財政和地方燃油附加費稅收中提取,專款專用。此外,地方政府應該建立機制,掌控區內各種油品儲備情況,建立應急調動程式。

  供油企業儲備體系:供油企業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儲備石油或成品油,儲備比例可以根據這些企業對該地區的供應系統情況視情決定,各地政府可以透過立法設定市場準入門檻,強迫石油供應企業承擔這一責任。石油供應企業的儲備不僅可以保障市場供應,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利於平抑油價,遏制炒作,減少供應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

  需求側自儲備體系:大的油品使用者應該積極參與儲備,這是保障自身經營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特別是發電廠、鐵路、大型運輸企業等用油量大的企業,應該自行建立儲備機制。這是穩定成本,保持市場競爭能力的必要措施。

  推動需求企業參與石油及成品油儲備,需要建立實品儲備和虛擬儲備兩種機制,前者是直接採購石油產品進行儲備,後者是依靠期貨交易進行計劃採購的遠期安排。需要國家建立相應市場,輔導企業根據實際生產計劃與長期合同,安排遠期採購。各地應該建立一批有經驗、有信譽的油品期貨服務公司,為有此類要求的企業提供服務,政府同時也要強化監管,防止期貨服務企業利用使用者預支資金進行投機。同時,各地還應該建立儲油服務公司,這些公司應該肩負起協助沒有油品儲備條件的企業進行社會化儲油,也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和供油企業進行儲備,同時負責相關的運輸配送業務。

  只有全社會積極參與石油的儲備,才能保證穩定可靠的石油供應。充足的儲備能力,對於遏制石油投機炒作,平抑全球油價也是一幅靈丹妙藥。

  與國際接軌並非救世良藥

  有病不能亂投醫,更不能亂吃藥,因為用藥不當可能治好了感冒,搞壞了肝腎。解決問題要考慮代價和後遺症的問題,要從全域性考慮問題。

  中國和印度經濟的高速成長,使兩個國家成為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主要動力,但兩國均存在著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期貨駕馭能力太弱,相關管理機制不健全和國家管理能力不完善的問題,造成這兩個新興的巨大市場於國際市場之間幾乎沒有緩衝機制,不論國際價格如何暴漲,都會下單購貨,這個缺失使國際遊資陷入亢奮。自網路泡沫破滅之後,國際上大量閒置資金開始尋找新的獵物,他們首先鎖定在房地產行業,致使全球性房價急遽上漲。目前的房地產價格,特別是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已經大大背離的實際價值,迫使國際風險投資者們自己到感到恐慌,他們不得不又一次尋找新的獵物,石油自然成為了新的“目標”。根據有關機構分析,全球大約8萬億美元的遊資彙集在石油期貨市場,特別是那些規模巨大的對沖基金,一邊在期貨市場,一邊在股市進行對沖,這也是導致國際油價據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廣東油荒之後,人們陷入憤慨,燃油消費者和媒體普遍認為,導致油荒的主要原因是壟斷,是市場開發度不足,是中國的石油價格沒有與國際接軌,許多人認為只要價格接軌就可以解決油荒。我們承認上述原因確實與油荒存在著因果關係,也許我們將成品油與國際接軌很快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必須考慮採取這個解決方式可能引發的後果。毛主席曾經說過,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來。所以,我們在解決舊矛盾的同時,必須研究分析因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引至的“新矛盾”可能造成什麼樣的新的經濟社會代價。

  發改委能源所戴彥德副所長認為,在解決石油供需和價格問題上,不能簡單強調“國際接軌”。石油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不同於一般商品,在價格形成上也不能等同於普通商品。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要放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能源體系中加以考慮,國家對油價保持一定的控制力是有必要的。我國的原油價格已經與國際接軌,綜合考慮國民經濟和能源現狀,不能簡單強調油品價格與國際的接軌。

  當前,我們簡單地將國際油價和國內油價直接接軌,由於我們儲油能力不足,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經形成壟斷格局,且期貨駕馭能力非常薄弱,必然吸引更多的石油炒家蜂擁而入,全球油價就會更加水漲船高,消費者的利用將會受到更大影響,全球經濟也會可能因此出現衰退,到時候也許會出現有油加不起,甚至大規模失業的風險。

  中石油和中石化當然希望油價與國際並軌,作為企業的收益將明顯增加,因為他們的石油不僅僅來自國際市場,至少有一半是中國的油田供應的,生產成本遠遠低於國際油價。如果並軌,國內的油就可以跟著國際市場賣個天價。但嚴格的說,國內資源不能說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是國家根據社會分工安排他們來運營管理,但是這些資產是國家的,也是全體國民的。你願意種你地的長工,按照市價把糧食賣給你嗎?在中國,特別是經濟落後,且資源豐富西部地區,將資源以及為低廉的價格,甚至無償供應央企,自己卻不得不按照國際市場價格購買自己的資源,而且還要承受因為央企不能承擔平抑油價義務造成的油價飛漲,這合理嗎?

  中國的'油價確實偏低,這是不利於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應該逐步提高油價。但是所提高的油價不能中飽某幾個企業的私囊,應該推進國家的能源整體戰略。所以我們一直建議國家建立能源的資源環境稅,將稅收專款專用,不僅可以用於支援節能和各種能源代替技術,也可以用於建立石油儲備等保障石油供應安全和平抑油價的體系。

  地方政府要保好一方平安

  廣東油荒對於地方政府應該是有經營教訓的,油荒之後有必要認真總結。中國是一個從農耕文明迅速進入工業文明的國家,我們對於能源問題在發展和國計民生中的重要性的認識遠遠不夠。西方工業國家為了能源資源經歷了無數的戰爭,是依靠數以千萬的生命建立起來的認識。普通中國人,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各級政府主管領導,對於能源的認識和綜合知識少的可憐,因此,我們很難建立長遠的能源戰略。

  美國政府的核心任務是保障美元的能源供應,為了有效執行這一任務,國家機器都圍繞著這個核心任務進行運轉,外交、軍事、情報、安全、金融等戰略均需服務於這一戰略目標。無論聯邦政府還是各州政府,保障管轄區域的能源供應是第一件要務,因為,沒有能源國家或城市將陷入癱瘓,社會將陷入混亂。因此,各級政府都會直接插手轄區的能源供應和應急機制。日本和西歐也是採用了同樣理念和類似體制維護國家的能源安全。

  廣東這樣一個大省,經濟規模相當於一個歐洲的中型國家,產品行銷全球。但是,能源管理上如同一個“被大人牽著手過馬路的孩子”。將雞蛋全部放入別人的籃子,出了問題能夠怪誰?問題是政府不應該將老百姓的利益都放在別人的籃子裡,若是這樣還要你幹什麼?

  石油是工業的血脈,地方必須建立自己的造血機制,建立自己的血庫,同時要保證自己的血脈暢通。可以透過地方人大立法,建立地方油品經營准入機制,要求供油企業必須儲存必要量的油品,庫存情況政府需要隨時知情,在緊急情況下政府應該有權支配。地方政府可以於石油公司合作,也可以獨立組織公司執行,直接參加石油儲備,決不能完全依賴於中央政府的戰略儲備為自己解決問題。制定一些措施鼓勵企業儲油,幫助和支援企業參與油品儲備,同時政府應該隨時瞭解區內儲備狀態,並在必要的時候有償呼叫。與周邊省份和國家建立合作機制,在必要時進行互相支援。

  政府應該鼓勵支援地方能源企業,特別是一些較大規模的國有企業參加期貨交易,儘管初始階段經驗不足可能會交一點學費,但是不能求全責備,努力提高中國企業的期貨駕馭能力。在深圳東部有南山和月亮灣兩個電廠,總裝機超過100萬千瓦,每年消耗80~100萬噸燃料油,但是由於國有成分為主,企業管理者擔心期貨交易的責任問題,一直不敢參與交易,致使在近兩年油價不斷上揚中,企業蒙受巨大壓力。

  1998年世界的石油價格曾一度低於10美元/桶,2003年全球石油價格也在25美元徘徊,然而今天,2005年8月28日,紐約的石油期貨價格已經超過70美元,高盛公司專家預言,油價將會突破100美元,全球的能源專家公認“廉價石油的時代”已經過去。在油價高企的時代,地方政府如何有效組織企業和民眾積極應對這一變化,這將是一次對於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

  各級政府應該積極制定地區的能源綜合戰略,制定地方有效的管理機制、稅收制度和法律環境。特別是節能應對戰略,採用什麼樣的辦法來推動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應用普及,需要各級政府作為一項長期工作給予落實。

  總而言之,廣東油荒為全國敲響了警鐘,中信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美國能源專家保羅羅伯茨新著--《石油的終結》,作者指出,全球的石油產能已經逼近顛峰,今後石油的價格和供給將進入一個動盪的時期,如何應對未來的石油危機對於世界各國政府將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