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近代知識女性對傳統倫理觀念的突破論文

近代知識女性對傳統倫理觀念的突破論文

近代知識女性對傳統倫理觀念的突破論文

  [論文提要]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將女性侷限在家庭的範圍內,而近代有一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首先把活動的範圍從家庭延伸到社會。本文試就縱向和橫向比較中得出近代婦女所從事的新倫理建構對傳統觀念的突破。

  明清以來理學在思想界佔了絕對的主導地位。而理學對婦女行為的規範則集中表現在針對婦女的傳統倫理觀念上。於是有所謂“夫為妻綱”、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有“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主內、男主外”等等觀念。將女子侷限在家庭的範圍內,服務於家庭的需要為主。這樣女子的角色擔當就被圈定在家庭這一狹小的範圍之內。 縱向對比而言,單以知識女性的角度說,將近代知識女性與清代和現代女性放在一起研究,就可以在其思想發展的脈絡中發現這一時期女性思想的價值,尤其是在倫理觀上的突破和所做的重建女性新倫理觀的嘗試。

  在才情方面,清代女子不乏才華橫溢者,從胡文楷先生《歷代婦女著述考》一書中清代所佔的比重超過百分之八十可以證明其盛況。但是,研究這些著作後就發現,幾乎全是清一色的文學作品,少有其它型別的創作。這就說明當時婦女沒有思考過女性社會地位的問題,可以稱為傳統的最佳執行者時期。 近代女性首先對這些觀念做了破冰。大致可將其分為二類:

  第一類:對傳統倫理觀持徹底顛覆的態度。這類女性可以以同盟會時期的女革命志士為代表如:秋瑾、張竹君、唐群英、王國昌、沈佩貞。她們與舊家庭決裂,進而欲推翻這個專制體制。她們領導婦女運動、爭取女權。孫中山先生曾這樣評價她們“女界多才,其入同盟會奔走國事,百折不回者。……至若勇往從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會,不辭艱險,或慷慨助餉,鼓吹輿論,振起國民精神,更彰彰在人耳目。” 她們是在整個傳統面臨全面挑戰與解體的時代,對傳統倫理觀大膽顛覆,並進而提出了全新的婦女價值觀,試圖構建全新的適合婦女發展的思想體系和社會觀念。

  第二類:對傳統倫理觀持反對態度,但不正面批判,而是採用興辦教育、創辦雜誌的`方法。如《中國新女界雜誌》,該刊創辦於1907年,是留日學生早東京辦的一個提倡婦女救國、兩性平等的月刊。該刊反映了先進的婦女拯民濟世的熱情和膽略。而教育的興辦可以呂碧城的興辦第一所女子公學為例。 這兩類女性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接受了西方文化。本身教育程度教高,所以要改變或者影響全國婦女的觀念只有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從社會大環境上說,改造舊社會,提倡建立新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秩序,這就不單是顛覆傳統的對婦女的倫理制約,而是尋求制度層面上婦女解放的保證。其二,從婦女自身入手。提高廣大婦女的文化水平,在婦女總體智識提高的前提下,發動更廣大的婦女爭取自身權益。 現代知識女性的思想在近代基礎上又有長足進步五四運動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傳播和具有初步共產主義覺悟的無產階級知識女性群的出現,以向警予、蔡暢、鄧穎超、劉清揚等為代表的無產階級婦女領袖,才自覺地把婦女解放同無產階級的解放結合在了一起,在廣泛發動勞動婦女參加社會革命的過程中把婦女解放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以歷史的角度看作為對於不合理傳統的反叛和批判,近代女性在重塑倫理觀,重新尋回自身價值這一點上值得我們肯定。 在將近代知識女性與非知識女性作一橫向比較。

  如果說知識女性進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突破,那麼傳統之外的非知識女性則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顛覆。如太平天國時期的女子從軍,讓女子與男子從事性質相同的工作等。這種形式更多的繼承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少數民族地區的女性倫理與漢族地區不一樣。太平天國這個平臺正是這種少數民族的女性價值觀對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倫理的反撥。沒有社會大環境的許可,單是形式上的這種推廣無疑是曇花一現。

  透過縱向的比較,可知近代女性的歷史進步性和侷限性。透過橫向比較,可知近代知識女性所做的對傳統倫理觀的突破是當時條件下最為有效的方式。篳路藍縷之功非但彤史增輝亦必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