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彈性在中學德育中的價值論文
摘要:“心理彈性”是人們情緒上的穩定器。它幫助人們在面對巨大的變故和挫折時不至於崩潰,在獲得表揚後也不會過長時間的興奮。初中生正處於人生髮展的關鍵階段,對各方面的瞭解還不成熟。主要介紹“心理彈性”的意義及如何在德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心理彈性。
關鍵詞:心理彈性;德育;價值
中學生所處的階段既伴隨著生理上的巨大變化,也伴隨著心理上的巨大改變,可能會面臨許多的困難。這一時期,教師要在加強德育的同時著重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保持一個平穩的心理水平。
一、心理彈性在中學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心理彈性被稱之為心理韌性,是積極心理學的熱點問題。心理彈性顯示出個體在壓力事件中良好適應的過程,是壓力、逆境等與保護性因素同時作用的動態過程,擁有良好韌性的個體,可以充分處理生活上的壓力。在中學學習中,中學生需要這種心理彈性來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挫折和挑戰。在學生面臨挫折後,心理彈性中的許多因素會發揮保護作用,減少挫折帶來的消極感受,使學生振作起來面對接下來的挑戰。心理彈性的提出為我們解決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帶來一個新的視角。
二、在德育中充分發揮心理彈性的作用
1.提高教師對“心理彈性”這一概念的認識
教師是德育的主要實施者。心理彈性既是先天自有的,又是需要後天培養的,老師起著一個重要的作用。(1)從自身出發時,提高對心理彈性的認識教師也是人,教師在教學生涯和生活中一樣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認識到擁有彈性心理的重要性。透過自身的實踐,便可在改善學生的心理時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瞭解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和評價生活中所謂的“挫折”。當一件事情失敗後,要轉變一下思維方式,提示自己,自己已經盡力了。例如,班上某個學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學校的處分。教師不必因此而過分內疚自責,正如教育心理學者張春興所言,有些學生問題的“病因根植於家庭,病象顯現於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並不僅僅與教育有關,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師只要盡到了責任,就可以問心無愧。(2)引進專業性的人才普通的教師對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並不特別精通,若是對他們進行培養,只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即使對這些老師進行培訓後,這些老師在面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時也會無從下手,因此要引進具有心理學知識的`專業人才。如,學校可以在課程設定中增添心理學方面的課程,讓老師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給出建議。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有時並不願意在課堂上將困擾自己的問題提出來,針對這樣的問題,學校可以在校內設定心理諮詢室,心理諮詢室的色調最好是暖色調,而不是冰冷的白色,讓學生在講述困難時放鬆下來,達到良好的心靈撫慰效果。
2.重視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閃光之處
我國現有的初中教材中選取的許多課文,都對學生彈性心理的形成具有指導意義。如初中語文課本中《愚公移山》的故事,這個故事生動地告訴學生做事情時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做事途中總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但是在遇到困難後仍要積極地努力。在講述這篇課文時,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的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使學生對文章中隱含的堅持不懈、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並透過遊戲、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從學生自身出發,培養彈性心理
培養彈性的心理,學生是主體。要從學生自身出發,透過各項措施培養學生的心理彈性。首先要保持學生的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是整體健康的基礎,也是學生在逆境中得以恢復的基礎。保持學生的身體健康與父母是密不可分的。在做好重大疾病和傷害預防的同時,規律性的體育鍛煉也是不容忽視的,透過一系列的體育鍛煉,會促進學生與他人的交往。如在體育活動和賽場上,人們通常會情不自禁地透過擁抱、拍肩膀、擊掌、握手、欣賞的眼神來表達友好,透過在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性專案的鍛鍊中,改善心情,釋放壓力,更好地面對遇到的困難。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形成與父母是離不開的。在學生遇到挫折後,父母要經常性地鼓勵孩子,關注孩子,必要時和孩子共同探討問題出現的原因及改善的措施,透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放鬆心情。加強雙方的交流,改變以前的對話方式,在平等的地位上進行溝通。在家庭中可以每週或是一段時間,家長和孩子坐下來進行交流,孩子訴說遇到的問題,父母傾聽。同時,父母要加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聯絡,當老師察覺到學生反常時,及時聯絡家長,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總之,在現今的中學教學中,對心理彈性的認識還不全面。心理彈性與德育是密切聯絡的,在進行日常教育的同時,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彈性心理,提高他們的心理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