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集錦15篇)

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計劃(集錦15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學計劃1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使本學期教學力求達到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特制定本冊教學計劃如下:

  一、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7人,學習情況而言:全班80%的同學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精神,他們不僅在觀察、實驗操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儲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為加強科學的探索本學科的學習夯實了基礎。美中不足的是有6名同學由於基礎差,觀察、分析能力欠佳,致使分析、解決的能力較低,對此,老師應採取相應措施,做好相互的輔導工作,以便提高教學效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溫度計的奧妙”、“春天來了”、“光與鏡子”、“材料與生活”、“夏天來了”、“太陽與生命”等研究主題,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專題研究為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知道土壤的構成,瞭解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春季的代表星座。

  3、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的傳播路線;認識光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

  4、能判斷不同的物體是由不同材料組織的,如木頭、金屬、塑膠、紙等,並能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根據性質對材料分類,增強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激發創新意識。

  5、認識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6、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瞭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7、瞭解不同生物的生命過程是不一樣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過程的複雜多樣。

  8、透過觀察、實驗製作,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製作有創造性的科技作品。

  四、教學重點:

  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措施:

  1、圍繞著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中心,展開活動,活動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

  2、評估側重於激發和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內容,避免用統一的標尺去衡量所有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理性與情感項結合、結果與過程並重。

  3、關於“考察”中長期觀察等內容可在觀察前指導學生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包括準備、實施過程、小組成員、考察中的思考、多探究結果的猜測(假設)後繼續探究計劃等。

  4、加強平時教學的分類指導,力爭使優生冒尖,差生過關,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六、預期教學效果

  研究突破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機、方式、方法。在和諧、合作、自主、創新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觀察、研究、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達全鎮上游。

科學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數,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效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五年級5個班中,五(3)、五(4)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五(1)、五(2)、五(5)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五(1)、五(2)、五(5)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

  三、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數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援自己的假設,透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基本措施: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科學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我們在那裡”,包括三課內容,第二單元是“物體與材料”,共四課。第三單元是“生物大家族”,共有五課。

  二、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透過對身邊自然事務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透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5、逐步學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6、能質疑、能表達自己的探究結果,進行交流。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辨認方向,學會看地圖,能夠描述自己的位置。

  2、引導學生透過實驗認識不同的物體、不同的材料有著不同的性質。

  3、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資料的方法。

  4、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歷程,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5、引導學生認識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

  三、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至五週 我們在哪裡

  第六至九周 物體與材料

  第十至十六週 生物的家族

  第十七至十八週 機動複習

科學教學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37人,21個男生,16個女生。入學已經有一學期,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透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透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透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裡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三、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學生進取積極的學習態度

  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

  1、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大自然的美妙,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

  2、透過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蒐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透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

  1、體驗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的快樂。

  2、學會與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務,體會團結力量大。

  3、體驗分享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學措施

  1、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絡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五、教學進度

科學教學計劃5

  一、教學進度

  第二至三週(6課時)第1、2、3課

  第四至五週(6課時) 第4、5、6課

  第六至八週(6課時) 第7課、專題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術

  第九至十週(6課時) 第8、9、10課

  第十一至十二週(6課時)第11、12、13課

  第十三至十四周(6課時)專題研究:能量轉換裝置;第14、15課

  第十五至十六週(6課時)第16、17課;專題研究:能源問題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週(6課時)第18、19、20課

  第十九至二十週(6課時)專題研究:開發太陽系的計劃;第21、

  22課;期末複習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學習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四、學生情況分析:

  1、透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一班的學生不如二班發言積極,表現慾望差,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

  五、教材內容簡析

  本冊共分五個單元,共22課。

  第一單元 豐富多采的生命世界:作為本冊教材的第一個單元,選取了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生命世界的內容作為開始。在學生經歷了探究有關動植物形態、習性、生殖等方面特徵的過程後,本單元將引領學生綜合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和能力,透過觀察、調查、資料收集等活動,展覽、實驗、繪製關係圖等設計活動,以及記錄、交流、製作等活動對生命世界的構成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

  第二單元無處不在的能量: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聲、光、電、磁等現象以及學習了常見的力、力與運動、礦產資源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

  識生活中的能量,併為後面進一步研究能源奠定基礎。該單元以能量為核心,整合課程標準中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的相關內容,從系統的角度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能量,認識多種形式的能量探究能量的轉化和控制。

  第三單元 寶貴的能源: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能量的各種形式、探究了能量的轉化和控制之後,為繼續研究能量的來源設計的。該單元以能源為線索,透過分析能量的來源體現了“結構與系統”這一組統一概念。

  第四單元 太陽家族: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生命世界的多樣性和物質世界的能量轉換以後,繼續研究地球宇宙世界的“結構與系統”透過對太陽系的解秘,來了解太陽系的結構。

  第五單元海洋資源:在充分關注生命世界的多樣性及其與能量和能源的關係基礎上,“海洋資源”作為本冊教材的最後一個單元,再次從系統的角度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查閱資料、討論和舉辦展示會等多種形式,瞭解各種型別的海洋資源,探究海洋資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問題。

  六、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科學教學計劃6

  一、教學目標

  透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於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

  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願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並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 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小學科學課中關於“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 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 深刻領會並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 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 認真鑽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路、雜誌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 潛心解讀學生、瞭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 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蒐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並用於探究活動;

  7、 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課題組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收集相關資料和經驗,互相聽課,進行一

  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科學教學計劃7

  辛苦工作了一個學期,自我感覺自我在過去的一年裡工作取得了不小提高,各方面取得必須的突破,但與自我的要求還是有必須的差距,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年的工作,爭取更大的成績,現制定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新學期我將根據學校的發展大計和教科研的工作要點,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勇於探索、創造性的開展學校科學實驗工作,使我校的科學教學有進一步的突破。

  二、措施與方法

  1、全面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按照新課標標準,提前一週備好課,備課過程中要體現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要體現新課程理念。上好每堂科學課,落實40分鐘上課的效率,重實驗,抓實效,保證學生每節課有所學、有所得、有提高、有提高,保證學生在校有一小時的實驗活動時間。並且要注意改善,和諧師生關係,重視師生雙向交流,關愛學生,重視安全工作,確保學生做好每節實驗課。

  2、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學生自我保護本事及安全鍛鍊習慣的養成與我們的課堂常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學生對實驗器材的愛惜是學生思想品德的良好教材。

  (1)、加強科學課堂教學,在學生中開展實驗活動,對學生進行百科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在實驗中學習知識和安全意識。

  (2)、加強對學校實驗器材的管理,讓學生懂得正確使用器材的方法,並養成愛護學校公共財產的良好行為。

  3、全面提高教師身心健康。

  為了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給教師營造一個簡便、愉快的工作氛圍,會安排一些小實驗供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互動空間。

科學教學計劃8

  學生分析(包括認識、技能、思想情感等領域)

  九年下冊的學生已經透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全部科學知識,對基本的實驗技能,實驗探究也有較好的認識,具備較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基礎好的、對自己要求高的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的熱情,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少數幾個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態度還未緊張起來,還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造成科學學習狀況發展較弱。

  經過九上學期第一輪的複習,學生已經完成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從期末考試情況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為紮實,但在思維活提升、高階思維題方面有待提高,電學題目部分學生還無法靈活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課堂活躍性夠,但個人獨立思考能力有待加強,所以本學期的教學主要從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思維分析能力這方面入手。提升中考答題規範,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科學解釋說理表達能力、實驗設計題方面多投入,多研究,多個別指導,考前學生緊張焦慮的心理做好溝通,指導好學生如何在九下學期衝刺。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備課方面的措施

  認真鑽研複習《考試說明》《溫州近四年中考試題》,瞭解《導引》的內容,物質科學裡的重點與難點理清楚,並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清楚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第二輪複習、考慮知識整合、專題訓練,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在複習課中穿插實驗課,保留學生學習科學的激情。

  上課方面的措施

  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目的,提高二輪複習效率,保留學生在複習科學的熱情、趣味,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科學素養為目標,查漏補缺作以下幾點要求:

  1.在複習教學中穿插科學實驗課

  2.根據測試摸底統計學生為掌握的問題點、針對性複習

  3.加強差生個別針對輔導

  4.激勵學生完成A4紙額外拓展訓練、教師面批(每週3張)

  補差工作(物件、時間與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多個別指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後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加強課外的額外訓練量,易錯題的思維訓練,進行面批指導,幫助他們辨析知識、領悟知識。

  其他備註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保留住學生的激情:

  採取多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運用獎勵機制。

  教育學生認真的思維態度,不懂發問,鼓勵學生認真自學,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查漏補缺,自己要會補漏

  教學進度表(20xx.2~20xx.7)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1

  2.18~2.24

  第一輪複習:8.4運動和力

  正式開學

  2

  2.25~3.3

  8.5電與磁8.6波第一輪複習結束

  穿插力學實驗:探究摩擦力影響因素實驗、浮力與排液的關係

  3

  3.4~3.10

  第二輪複習:專題1水及溶液、浮力

  4

  3.11~3.17

  專題2空氣常見的化學變化校內中考模擬測試再摸底

  5

  3.18~3.24

  專題3常見的化合物酸鹼鹽金屬

  6

  3.25~3.31

  專題4質量守恆定律與化學方程式、化學計算

  7

  4.1~4.7

  專題5氣體制取、收集檢驗

  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清明節(4.5~7)放假

  8

  4.8~4.14

  專題6運動和力模擬考試及質量分析

  中考一模考試

  9

  4.15~4.21

  專題7機械功、功率與簡單機械

  10

  4.22~4.28

  專題8電功和電功率焦耳定律電學實驗專題複習

  11

  4.29~5.5

  校內模擬考試問題診斷

  勞動節(5.1)放假

  12

  5.6~5.12

  專題9人體的新陳代謝、植物體的新陳代謝校內模擬考試質量檢測與問題診斷

  13

  5.13~5.xx

  區二模考試及質量分析診斷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中考二模考試

  14

  5.20~5.26

  專題10科學探究專題訓練實驗設計題訓練

  15

  5.27~6.2

  專題11解釋說理題校內中考模擬測試

  16

  6.3~6.9

  校內中考模擬測試學生自主整理複習查漏補缺(老師答疑)

  端午節(6.7~9)放假

  17

  6.10~6.16

  九年級學生中考

  6.15~16中考

  18

  6.17~6.23

  xx

  6.24~6.30

  全市期末考試

  20

  7.1~7.7

  學期結束工作;7月4日暑假開始。

科學教學計劃9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雖經過三年的科學學思想情感。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

  第一單元《物體的運動》以學生生活中物體常見的運動狀態為研究物件,構建了《運動與力》、《小球的運動》、《運動的形式》3課內容,旨在讓學生透過觀察和實驗,知道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需要給物體施加力;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透過探究小球的運動路線,知道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知道物體基本運動形式有平動、振動、轉動等,一個運動的物體可能包含多種運動形式。

  第二單元《聲音的秘密》以聲音為研究物件,構建了《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變化》、《噪聲的危害與防治》4課內容。透過實驗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具有能量;透過實驗知道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向各個方向傳播;透過製作水杯“琴"進一步鞏固聲音有高低、強弱之分的知識;知道生活中的噪聲及其危害,學會減少噪聲對人的影響的具體措施,瞭解控制噪聲的新技術。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月球》以太陽系中關係密切的3個天體--太陽、地球、月球為研究物件。透過查閱資料,瞭解人類探索地球和月球的歷程,知道地球是個球狀天體,是圍繞太陽執行的行星,月球也是個球狀天體,是地球的衛星。透過模擬實驗,感受太陽的大小。

  透過持續觀察、記錄一段時間內月相的形狀和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掌握長期觀察的方法,總結出月相變化的規律。

  第四單元《植物的生長》以植物的生長和繁殖為研究物件,按照由植物個體到植物資源的順序構建了3課內容,旨在讓學生利用實驗探究,知道種子萌發需要水、空氣等條件;透過種植辣椒,認識植物會經歷種子萌發成幼苗、開花、結果等階段;知道有的植物透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後代;透過觀察和調查,知道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有利於維持植物的生存;瞭解家鄉的植物,培養愛護植物、熱愛家鄉的情感。

  第五單元《生物的特徵》則以實踐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去學。《養蠶》讓學生親身觀察蠶的一生會經歷的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使學生直觀瞭解動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動物的“家”》讓學生了解動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也需要依賴植物築巢或作為庇護所。而透過《生物與非生物》探究,學生知道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知道生物與非生物具有不同特點。

  第六單元《電的本領》以生活中的電為研究物件,讓學生透過實驗、觀察、調查,對日常生活中有關電的現象展開探索。透過點亮小燈泡,讓學生了解簡單電路,能製作簡易開關。透過檢驗物體是否容易導電,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藉助生活中的例子,知道電的來源及用途,瞭解電具有能量及安全用電的相關知識。

  第七單元《設計製作小檯燈》讓學生系統地經歷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製作、改進完善的科學探究過程,構建了《設計小檯燈》、《製作小檯燈》、《太陽能小檯燈》3課。藉助學生熟悉的檯燈,讓學生在動手設計和製作後,瞭解設計作品、完成專案的基本過程,知道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瞭解到技術產品與人們生活關係日益緊密。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探究與興趣目標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

  提出問題、作岀假設、制定計劃、蒐集證據、處理資訊、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新、合作分享

  (三)科學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具體如下:

  ①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冋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

  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

  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

  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資料與相關資料的能力

  ⑤作岀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新科學作業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釆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並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謎行赦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岀發,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絡,引導並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中。並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3.兒童的科學探究透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並對現有的.事物敢於質疑,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科學教學計劃10

  中班孩子對周圍事物好奇,有必定的求知慾,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操作活動中能積極動手,能及時跟夥伴溝通探索實踐過程及結果。喜歡傾聽動植物故事,願意親近和關心動植,但是孩子年紀反差大,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按老師要求進行操作活動,不能用完全和精確的語言溝通觀看到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本學期我們將重要進行幼兒操作習慣、溝通習慣的培養。

  一、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及沙石、水等無生命物質及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經驗,瞭解不同環境中個別動、植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

  2、幫助幼兒瞭解四季的特徵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觀察常見的自然現象,獲取感性經驗。

  3、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生活中常見科技產品的具體知識和經驗,初步瞭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幼兒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感知事物特徵,發展觀察力。

  5、幫助幼兒學會按照指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

  6、幫助幼兒學習運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的方法。

  7、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並與同伴、教師交流。

  8、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常見科技產品的方法,運用簡單工具進行製作活動。

  9、發展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究周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自然物和人造物,願意參加製作活動。

  10、培養幼兒關心、愛動物、植物和周圍環境的情感和行為。

  二、內容

  1、能自動參加科學活動,喜歡探索周圍世界,關心、愛護周圍的動植物和自然環境,願意進行探索、嘗試。

  2、懂得四季的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獲取簡單的自然現象知識。

  3、綜合應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特點,並進行物體的簡單分類;學習應用簡單的工具進行測量,並能與他人溝通觀看結果。

  4、懂得生活中一些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能自動、專心地進行科學操作活動,並在老師指引下,關注周圍生活中物體量、形狀、地位的改變,能依據物體的特點分類。

  三、具體方法

  1、透過親子活動讓幼兒親身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看、操作、發現問題、追求答案的探索活動,應用合適的指引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2、在指引幼兒認識五官時,首先讓幼兒體會感官的作用,體驗感官的協調才能。透過用眼睛觀看事物,能應用視覺感受顏色的改變,提升幼兒的觀看力,體會視覺暫留現象。並能應用視。

  3、本學期,我們將指引幼兒認識空氣、陽光、水等,透過看故事等懂得人類、動物、植物的關係,透過觀看社會環境、湘江水源等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覺以外的感到途徑探索事物如:觸覺、味覺、嗅覺。

  4、在日常生活中指引幼兒感知時間的概念,認識不同面額的貨幣及幣值;透過遊戲活動和生活經驗學會估算,逐步建立等量的觀念。

  四、課時安排

  第一週親親熱熱一家人螢火蟲找朋友

  第二週認識電池電動玩具動起來

  第三週科學室裡發現多其妙的影子

  第四周春天的旅行有趣的影子游戲

  第五週莊家的朋友—青蛙飼養蠶寶寶

  第六週可愛的蠶寶寶春遊公園

  第七週種植絲瓜蔬菜聯歡會

  第八週好吃的果蔬色拉好玩的磁鐵遊戲

  第九周各種各樣的豆製品洋蔥找朋友

  第十週會送信的鴿子變廢為寶

  第十一週各種有用的紙各種常見的標記

  第十二週各種電話泡泡都是圓圓的

  第十三週會爬的動物有趣的昆蟲

  第十四周會怕的植物植物的好朋友

  第十五週看誰飛得高會飛的紙屑

  第十六週小鳥,我的好朋友不會飛的鳥

  第十七週認識蟬各種各樣的魚

  第十八週美麗的荷花涼快的夏天

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我們周圍的土壤”和“植物和我們”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等五個單元。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透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

  的基本程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後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瞭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成一兩種混合物。

  2、老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老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老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透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透過親歷種植,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資料、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裡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於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係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係;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老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護

  5植物和我們

  6果實和種子

  7根和莖

  8葉和花

  9認識固體

  10把固體放到水裡 11認識液體

  12把液體到進水裡

  13 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上來 14今天天氣怎麼樣 15氣溫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麼風

  18氣候與季節

  19 觀察

  20 測量

  21學期總結

科學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進一步使學生在各種探究活動中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並能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做比較。

  2、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中的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建立假設和理解的重要性。

  3、瞭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4、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有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

  5、能區分什麼是假設,什麼是事實。

  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將探究結果與假設相對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尊重事實,不迷信權威。

  2、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科學知識

  1、初步瞭解人體呼吸系統、血液迴圈系統、神經系統的構成與功能。瞭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意識到個人對自身健康負有責任,能積極參加鍛鍊,注意個人保健,認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2、知道利用機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瞭解一些簡單機械的使用,如斜面、槓桿、齒輪、滑輪等。能使天平和槓桿保持平衡。

  3、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表面特徵、內部構造,以及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

  4、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能夠連線簡單電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瞭解安全用電常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認識我們自己

  由淺入深地探究有關自己身體的問題,使學生透過製作模型、對比實驗、模擬實驗、閱讀資料卡等研究方法,圍繞著呼吸系統、血液迴圈系統、神經系統進行研究。

  第二單元“簡單機械”

  透過指南車信箱的介紹的科技史,瞭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情況;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透過實驗研究,定量描述簡單機械的省力情況,並分析其工作原理。

  第三單元“我們的家園——地球”

  瞭解人類在猜想與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園”的歷程。在閱讀、實驗、猜想中使學生逐步瞭解地球。

  第四單元“電與我們的生活”

  在猜想中設計實驗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瞭解有關電的基本知識和用電常識。

  第五單元“大膽猜想、合理地假設”

  反思透過猜想解決過的問題,歸納猜想與假設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與假設是科學研究的方法,應用這種研究方法解決問題——影響擺擺動時快慢的因素。

  四、教學措施

  1、抓住先發散後集中,不斷驗證的過程落實“猜想與假設”的能力訓練重點。

  (1)教、扶、放,先讓學生明確大致的“路數”,模式(包括表述的語言、方式)出來之後再逐漸放開。

  (2)挖掘科技史與教學內容之間、探究能力訓練重點之間的結合點。

  (3)抓住重點單元、重點課,落實能力訓練重點。

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2、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

  3、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4、以科學概念作為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三、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四、學生情況分析:

  1、學習心理分析:五年級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整體學習狀況:五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科學課,對科學實驗很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但是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學對死記硬背的知識記的牢,運用能力較差。

  3、已有知識經驗:科學觀察能力和對比實驗設計已經有較大的進步,但是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

  五、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沉和浮”。本單元將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沉和浮的許多問題。學生將探究不同物體的浮沉,形成他們關於對物體是上浮還是下沉現象的解釋,而且能夠明白物體與被放液體間的相互關係。當學生開始理解了他們所觀察的結果之後,他們將鑑別出導致物體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本單元設計的對物體沉浮的解釋有兩條途徑,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釋沉浮現象。因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也有密切關係,因此,將物體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體的密度上。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密度概念要求過高,因此,教科書沒有直接出現密度概念,而是透過觀察和實驗,用同體積的重量作比較,幫助學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學概念。

  第二單元“熱”。熱是一種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學階段,讓小學生探究“熱”,更主要的還是觀察和思考一些與物體冷熱程度有關的現象一熱現象。例如氣體、固體和液體三態的轉化及與溫度的關係、物體的熱脹冷縮、摩擦生熱及熱傳遞等。關於熱現象,學生們已經有了不少的經驗,尤其是在三年級下冊“溫度和水的變化”單元,學生們觀察探究了溫度和水的形態變化的關係,他們已經觀察到了物質由於溫度的變化而產生的顯著變化一物體狀態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是從漸變到突變的。在這一個單元,我們將繼續觀察探究物質在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不易察覺的變化,主要是熱脹冷縮現象,以及熱量轉移(傳遞)的過程。

  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時間運動的軌跡,是根據其他物體的有規律運動的軌跡來記錄的。所以,本單元學習“時間測量”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事物有規律運動”的認識活動過程。本單元要讓學生使用一些測量時間的重要裝置做實驗,從太陽鍾、水鍾到機械擒縱器……在“創造”(製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認識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本單元要讓學生重演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最終認識地球是如何運動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多角度地、持續地收集地球運動的證據,如:資料、理論、模擬實驗的結果等,需要對證據進行批判性的邏輯加工,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這些都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個較全面的挑戰。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群科學活動及家庭科技活動、角色扮演、科學幻想等。

  七、基本措施:

  1、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2、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面向全體學生,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以及各類競賽活動。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相信只要按照上面制定的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那麼我們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一定會去的一個不錯的效果。現在國家的最新課改計劃我們教師都已經學習了,對自己應該做的工作也有了清醒的認識,在路線制定方面我們都有了大體的思路,就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共同商量制定的了。

  國家需要我們不斷的開拓創新,創造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我們不能辜負國家的期待和信任,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出更好的學生,那麼我們的祖國將來才會更加的美好!

科學教學計劃1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5個班,透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為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絡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由於科學專職教師不夠和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匆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透過一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有些學生對待科學學習不繫統,不知如何學習這門知識,今後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秘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定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定的,並不意味著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著“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2、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

  (二)知識目標

  1、瞭解人體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腦迴圈等。

  2、瞭解我們是怎麼樣看到物體的知識及愛眼護眼的常識。

  3、瞭解秋生物生長與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識。

  5.認識簡單機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分析、採集和整理資訊的能力。比如:會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能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相關資料。

  3、培養學生能利用簡單的工具,器材做簡單的觀察,並做記錄;能做控制變數的簡單探究性實驗。

  4、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5、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6、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絡的具體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絡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四、教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3、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資訊科技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4、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5、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6、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7、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五、教具學具準備:

  第一單元:人體模型

  試管、碘酒、澱粉、等。第二單元:眼球模型、簡易照相機

  第三單元:種子、放大鏡、顯微鏡、載物片等第四單元:星空對照圖第五單元:簡單機械組合器械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進度第一週

  3.5—3.11

  1、食物到哪裡去了

  第二週

  3.12—3.17

  2、我們的呼吸第三週

  3.18—3.25

  3、心臟和血管

  4、腦和神經第四周

  3.26—4.1

  5、凸透鏡

  6、照相機和眼睛第五週

  4.2—4.8

  7、保護眼睛

  8、潛望鏡的秘密第六週

  4.9—4.15

  9、神奇的眼睛

  10、種子發芽了第七週

  4.16—4.22

  11、種辣椒

  12、植物的花第八週

  4.23—4.29第九周

  5.2—5.6

  第十週

  5.7—5.13

  第11周5.14—5.20

  第12周5.21—5.27

  第13周5.28—6.3

  第14周6.4—6.10

  第15周6.11—6.17

  第16周6.18—6.24

  第17周6.25—7.1

  第18周7.2—7.6

  總複習

  期中考試

  13、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術

  15、生物繁殖新技術

  16、春季星空17、夏季星空

  18、斜面19、槓桿

  20、滑輪21、齒輪

  22、腳踏車的科學

  23、未來的交通工具

  總複習

  期末考試

科學教學計劃15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把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引導功能。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探索小學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五)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

  (七),提高研究能力促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加強科學教師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科學教師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二、科學特色活動

  1、科學幻想畫:

  活動目的: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適用年級:三、四年級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

  2、明天小小科學家:

  活動目的: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透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適用年級:五、六年級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三、教學進度安排

  依據校歷,每週進行1~~2課書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