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熱門】科學教案彙總十篇

科學教案

【熱門】科學教案彙總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汙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

  2、汙水需經過複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過程與方法

  做汙水淨化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充分認識水汙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增加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做汙水淨化實驗,理解汙水淨化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作用。

  課前準備:教師收集有關水汙染的圖片和資料。

  學生準備簡易的過濾裝置(可樂瓶和細沙製作)、生活汙水一杯(生活汙水可讓孩子們選擇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汙或洗滌劑的)、自來水一杯。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一、圖片匯入

  1、出示“水汙染”組圖,提問:看到這組圖片,你有什麼感受或問題?

  學生彙報(老師可在黑板上隨彙報板書關鍵詞,使後面的學習更有的放矢。)

  2、小結:在淡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水汙染更給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水汙染的有關問題。

  二、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汙水

  1、談話:課前老師讓各組同學準備生活汙水和自來水各一杯。下面,我們就一起以小組為單位,用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它們有什麼不同,並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

  2、示圖介紹“沉澱”、“過濾”的方法,開展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用自己課前製作的簡易過濾裝置做淨化汙水的實驗。

  3、提問:比較淨化前後的水,有什麼區別?經過沉澱和過濾,原來的汙水達到自來水的潔淨程度了嗎?

  學生彙報

  4、講述:淡水在自來水廠中除了沉澱和過濾之外,還要加入藥物進行滅菌處理。這樣才能符合我們使用的標準。

  三、汙染源的討論

  1、提問:水的汙染源可能來自哪兒?

  要求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最後全班彙報,一起完成教材82頁的網狀圖。

  學生彙報,完成網狀圖。

  2、小結:

  水的汙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汙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洩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汙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汙水最終會流向河流、湖泊,我們的日常生活汙水,最終會影響整個水環境。

  那麼,如何讓我們每天排出的那麼多髒水不給水體“添麻煩”呢?建造汙水處理廠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汙水的處理

  1、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的汙水處理圖。

  2、提問:汙水處理一般要經過哪幾道程式?在每一個環節當中,汙水得到了怎樣的處理?使用的是什麼方法?

  學生思考、彙報

  3、歸納,小結:汙水的處理是複雜的,一般要透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淨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種叫“格柵“的裝置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膠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透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汙物,生物方法是汙水處理的核心。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藥劑一氯,透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汙水經過處理,一般可以無害地迴歸環境,還有一些汙水經過處理後,還是不能作為飲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們要特別加強對飲用水源的保護,飲用水是否潔淨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注:如果有條件,組織學生參觀附近的汙水處理廠,由技術人員為學生介紹汙水的處理過程,是最理想的。

科學教案 篇2

  我找到了……(科學)

  一、教學要求:

  1、透過活動讓幼兒學會收集資料的各種途徑和方法。

  2、激發幼兒對動物進行探究的興趣以及保護動物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講述。

  重點:讓幼兒掌握一些資料收集的途徑和方法。

  難點:激發幼兒對動物產生進行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的圖片

  有關動物的VCD 電腦

  三、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展示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圖片>

  這些動物圖片都是我們小朋友自己找到的,現在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有些什麼動物,請告訴你的朋友1、自己的動物圖片是從哪裡找到的?2、找到的動物叫什麼名字?3、這種動物有什麼特徵?

  (二)經驗的分享

  1、幼兒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間的談話,捕捉孩子生成話題)

  2、集體的經驗分享

  1、請個別幼兒介紹

  A、你的動物圖片是從哪裡找到的?

  B、你找到的動物叫什麼名字?

  C、這種動物有什麼特徵?

  (幼兒在介紹資料來源時,教師應出示相應的材料,使幼兒有一種較直觀的理解。)

  3、教師小結

  4、你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方法嗎?

  5、教師介紹其它的收集途徑、方法。

  <開啟電腦>

  A、電腦有什麼本領?

  B、小結

  C、教師操作上網查詢有關動物的資料。

  5、請幼兒說說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詢資料,用什麼方法把資料給大家看。

  6、教師小結。

  (三)激發對動物探究的興趣

  1、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當孩子提出問題後教師就請其他孩子來回答,同時鼓勵孩子敢於發表不同的觀點;對有爭論話題鼓勵孩子用學到的方法再去查詢資料,然後根據找到到的資料再進行討論。教師要及時判斷把握好問題的價值取向。)

  (四)激發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1、動物是不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2、那我們怎樣來保護它們呢?

  (五)教師對活動中幼兒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情感的激勵,以引起幼兒對下次活動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小動物是人們的好夥伴,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本性,可是孩子缺乏與小動物接觸的機會,透過這一個教學,讓孩子清楚小動物的睡眠特徵與人們睡眠睡眠的不同之處。

  教學要點:

  清楚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難點:

  可以用完好無損的句子講述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預備:

  1、提早請爸爸媽媽們幫助收集相關小動物睡眠的資料。

  2、種種動物圖片

  3、教學區裡開辦設立“小動物主題牆”請孩子把蒐集到的資料放於教學區,資源大夥兒共同分享。

  教學方式:

  教學遊戲法、解說法、探究發現法。

  教學過程:

  1、“12生肖歌”匯入,孩子們唱的十分好。那孩子們喜愛動物嗎?都明白那一些動物?明白它們均是怎麼樣睡?(自由探討)

  2、教師請來了幾個動物,孩子們留意看,你們認知它嗎?請孩子們正確地描繪幼兒教師展示的小動物睡眠姿勢(上節課出現的小動物圖)且效仿它們的睡眠姿勢。

  (1)馬:家馬有站著睡覺的本事,而野馬的睡覺方法則比家馬更加高一籌,它能邊走邊睡,但從來不失足。它們為快速而及時地迴避敵害,在晚上害怕無憂無慮地臥地而睡

  (2)、小狗狗小耳朵緊貼於地上睡覺是由於夠小耳朵十分靈敏,一聽到輕度的聲響,便可快速靈巧的跳起來,汪汪汪地叫。

  (3)、猴子總在樹枝上睡,入眠時把頭藏在雙腿間,兩臂緊抱樹幹,蜷伏成球狀,外表縮成圓團呈木錐形,與樹幹混為一體,起到隱身保衛作用。

  3、童謠

  啥睡覺睜著眼?魚兒睡覺睜著眼。

  啥睡覺倒著退?(天鼠)蝙蝠睡覺倒著腿。

  啥睡覺站著睡?小馬兒睡覺站著睡。

  啥睡覺貼著耳?小狗狗睡覺貼著耳。

  4、教學遊戲

  勉勵孩子效仿小動物的睡眠姿勢,要求姿勢準確。教師是棵大樹孩子來效仿小馬兒靠著教師睡。教師是盜賊孩子把小耳朵貼於地面上聽到“盜賊”的步伐聲嗎?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完成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效能的對比實驗,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效能是不同的。

  2.能夠設計並完成物體顏色對吸熱和散熱效能影響的實驗,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快。

  3.能用物體吸熱、散熱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認識到不同物質、同質不同色的物質吸熱和散熱的效能是不同的。

  2.教學難點是做好水和油吸熱、散熱效能的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油、水、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火柴、石棉網、三腳架、彩色筆或墨汁等。

  【學案】

  《4吸熱和散熱》學案

  一.我看書:看書,熟悉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找兩個同樣大小的鞋盒,在鞋盒的一側挖一個小圓孔,再剪同樣大小的一個紙板和一個金屬板,如書24頁圖示,準備實驗用。

  2.觀察自家冰箱後的散熱板的顏色,想一想為什麼是黑色的?

  3.你注意過住沙漠地區人的服裝有什麼特色嗎?什麼會這樣?

  四.我總結:透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完成油和水這兩種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效能的對比實驗,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效能是不同的。

  2.能夠做實驗記錄,並畫出油和水這兩種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曲線圖。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熱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傳遞方式,知道冷熱變化會導致物體形狀和體積發生變化。

  2.今天我們來研究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現象,好嗎?

  (採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出示問題也是匯入的一個方法,透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熱的現象和有關問題有了一些瞭解。)

  二.學習新課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熱和散熱效能

  1.質疑:我們都知道,給物體加熱,物體的溫度會升高;停止加熱,物體的溫度會降低。那麼,如果我們同時給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熱,它們溫度升高的速度會一樣嗎?如果同時停止加熱,它們的降溫速度會一樣嗎?

  2.學生預測。

  3.實驗一:我們怎樣設計實驗證明?實驗中應注意什麼?

  (1)學生設計實驗。(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安全)

  (2)師生共同實驗,做好實驗記錄。

  ①同時加熱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鐘,每隔1分鐘測量並記錄水和油的溫度。

  加熱時的溫度變化

  時間(分鐘)

  溫度(℃)

  水

  油

  ②停止加熱後,每隔一分鐘測量並記錄水和油的溫度,也測量6分鐘。

  停止加熱後的溫度變化

  時間(分鐘)

  溫度(℃)

  水

  油

  ③學生根據資料畫出曲線圖。

  (3)實驗小組討論與小結:透過這組對比實驗,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熱和散熱的規律嗎?

  (4)實驗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5)小結:在獲得相同熱量的情況下,油的升溫速度比水快;在同時停止加熱的情況下,油的將溫速度比水快。也就是說,不同物質的物體吸熱和散熱效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紙板和金屬片的吸熱和散熱效能

  1.蓋有紙板和金屬片的兩個鞋盒放在陽光下曬,10分鐘後測一測盒子裡的溫度,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2.學生猜測:

  3.按步驟做紙板和金屬片的吸熱、散熱效能的對比實驗。

  (1)把蓋有紙板和金屬片的兩個鞋盒放在陽光下曬,10分鐘後測一測盒子裡的溫度,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2)再把它們拿回陰涼處,8分鐘後測一測盒子裡的溫度,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3)實驗小組討論與小結: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4)實驗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5)小結:這個實驗在次說明金屬的吸熱和散熱效能比紙快。也就是說,不同的物體,吸熱和散熱效能是不同的。

  三.總結

  1.透過油和水、紙板和金屬板的吸熱和散熱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麼結論?

  2.不同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效能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固體的吸熱、散熱效能優於液體。

  四.作業

  1.完成實驗記錄。

  2.調查:詢問家長,海水和海邊沙灘的溫度是否一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設計並完成物體顏色對吸熱和散熱效能影響的實驗,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快。

  2.能用物體吸熱、散熱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效能是不一樣的,固體的吸熱、散熱效能通常由於液體。

  2.那麼通知不同顏色的相同物質吸熱和散熱的效能是否相同?今天我們一起繼續探究。

  二.探究不同顏色、同種物質的吸熱與散熱效能

  1.提問:不同顏色的同種物質吸熱、散熱的效能一樣嗎?

  2.學生猜測,提出自己的觀點。

  3.提問:怎樣設計實驗證明?

  4.學生提出假設並設計實驗。

  5.學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6.學生分組實驗。

  7.學生彙報資料,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8.師生共同總結:同一物質,深色升溫快,降溫也快;淺色升溫慢,降溫也慢。

  三.瞭解生活中常見的吸熱、散熱現象

  1.談話:我們透過實驗證明:不同物質的吸熱、散熱的效能不一樣的;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的吸熱、散熱的效能也是不一樣的。那麼,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熱、哪些地方要散熱?人們是怎樣做的?

  2.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3.觀察教材中的插圖,思考這些現象與物體的吸熱、散熱效能有什麼關係?

  4.學生討論交流。

  5.小結:冰箱後面的散熱板漆成黑色是因為深色物體的散熱效能更好;沙漠地區的人們常穿的白色長袍吸熱效能差,而且寬大的長袍中可形成氣體對流,因此會使人感覺涼爽;海水和沙的吸熱效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溫快,海水升溫慢,所以水中涼快,而沙灘溫度高。

  四.學生設計並製作一個保溫杯

  1.談話:我們透過研究,已經發現不同物質、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效能是不一樣的。你們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製作一個保溫杯嗎?我們要來比一比,哪個小組製作的保溫杯效果最好。

  2.學生討論,設計圖紙,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3.展示交流,教師給予適當點評。

  4.評一評:哪個實驗小組設計的保溫杯好?

  五.總結

  1.油的吸熱和散熱效能比水快,同種物質,顏色深的吸熱和散熱效能比顏色淺的快。

  2.不同物質、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效能是不一樣的。

  六.作業

  1.能解釋生活中的利用吸熱和散熱原理的現象。

  2.完成實驗記錄。

  板書設計:

  4、吸熱和散熱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不同的物質吸熱和散熱的速度不同。

  物質吸熱快散熱也快,吸熱慢散熱也慢。

  深色快快

  淺色慢慢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宇宙空間分佈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過程與方法:

  1、對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一些有效資訊。

  2、學習利用資料、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2、意識到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宇宙的結構和運動,建立宇宙系統的概念。

  【教學難點】

  學習利用資料、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宇宙的圖片、照片、、錄影資料、書籍等。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宇宙的資訊。

  【教學過程】

  一、膨脹的宇宙

  1、情境匯入:同學們,20xx年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的發射成功,讓我們中國“千年飛天夢,今朝變成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乘坐“神舟號”飛船到太空遨遊,繼續去探索宇宙。

  (板書課題)

  2、師:我們先來到地球家園的所在地——太陽系,回想一下,太陽系是怎樣一個星系?

  (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恆星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

  3、提問:太陽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嗎?

  4、學生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們認識:太陽雖然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但是太陽系在宇宙中並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也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它們有的也會組成類似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太陽系和眾多的恆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5、(出示銀河系俯視和側視的圖片)讓我們看看銀河系的模樣吧!說說你們覺得銀河系像什麼?

  (銀河系俯視像一個巨大的漩渦,側看像一箇中心略鼓的大圓盤。)

  6、閱讀課本第61頁資料,說說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恆星?銀河系有多大?

  (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20xx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

  7、太陽在銀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來嗎?光年是一個什麼單位?1光年等於多少千米?算一算。

  8、瞭解了銀河系,你們有什麼感受?

  9、講解: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10、討論:我們已知的宇宙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說明:現在人們用天文望遠鏡已觀測到距我們12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深處,但仍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而且科學家發現宇宙正處於青年時期,還在長大,還在膨脹之中!教師簡單介紹紅移現象。)

  二、充滿活力的宇宙

  1、師:組成宇宙的恆星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們。

  2、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錄影資料,並展示恆星一生中的幾個重要階段的圖片和資料。

  (恆星的一生: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小型或中等恆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麼回事?你有沒有收集到這方面的資料。

  4、學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資料。

  5、小結:如同人體的細胞在新陳代謝一樣,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許多恆星誕生,同時也有許多恆星消亡。同時,恆星都在不停地高速運動,有些恆星自身在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有的恆星在向外拋射物質……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宇宙充滿了活力。

  三、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1、談話: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幻想,嚮往著飛向太空。我們看到的這些資料,正是人類不斷地對宇宙進行探索的結果。

  2、你知道我國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嗎?

  (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2、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3、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現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3、你還知道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分別有哪些貢獻?

  4、學生們談自己的想法。

  5、教師補充相關資料,並選擇性的詳細介紹。

  6、小結: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探測工具不斷改進的過程,體現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宇航事業的發展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民族的尊嚴和自豪感;我們更不會忘記,無數科學家和宇航員為實現人類遨遊太空的偉大理想,體現出的前赴後繼的獻身精神;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沒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課後繼續收集各種有關宇宙和人類探索宇宙方面的資料。

  (1、引導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影視等各種方法收集;2、指導學生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如天體資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導學生透過黑板報、科技手抄報等形式進行展示交流。)

  板書設計: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間的天體系統: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充滿活力

科學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現,開展拓展性活動。

  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數。

  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論或新發現。

  科學知識

  知道什麼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

  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於拓展,增強本領,豐富知識。

  進一步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熱情。

  重點難點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膠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一、匯入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解釋,如:地球上的隕石坑等)

  二、探索和調查

  1、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展之意《現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2、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書上的現象。

  瓶中的草為什麼和外面的長的不一樣呢?

  3、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填寫在活動記錄上。

  4、先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5、總結: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容的拓展。

  6、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並將自己的發現和解釋記錄下來。

  (1)兩人小組完成尺挑報紙的實驗

  (2)四人小組完成金魚在試管中存活的實驗

  (3)每人單獨完成氣墊汽車的實驗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實驗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7、像這樣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是一種拓展。

  三、回顧和解釋

  你還能對生活中發現的哪些現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當堂檢測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影象放得更大。

  2、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過程與方法:

  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製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人類發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2、科學的不斷髮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發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3、學習科學家對科學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

  【教學難點】

  自制簡易顯微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或現成的紙筒)、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自制的顯微鏡,相關課件(如顯微鏡的歷史等)。

  【教學過程】

  一、顯微鏡的發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慾望總在不斷地發展,放大鏡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探索的慾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

  2、介紹各種顯微鏡

  1) 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製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後來光學顯微鏡經不斷改進,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500倍左右。

  2)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提高到一萬倍。20世紀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萬倍。

  3)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可達3億倍。

  二、做個簡易顯微鏡

  1、怎樣放得更大?

  師: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在現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讓學生嘗試回答)

  2、我們自制顯微鏡

  1) 我們已經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 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麼辦?

  2) 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

  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後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麼不同。反覆幾次,看看有什麼發現?藉助紙筒,參考第10頁的方法自制一個顯微鏡。(事先讓學生自備與放大鏡外徑一樣大的紙筒每組1-2個,否則課堂上的時間會不夠)

  3)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

  三、小結

  17世紀時,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們就像我們一樣,嘗試著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製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它們便是顯微鏡的前身。

  板書設計:

  略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透過看一看、玩一玩,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其他顏色。

  2.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探索中來,對新事物有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顏料桶若干,小桶(每組一個),調色盤、調色筆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料,幼兒觀察。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了三種顏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加入情景,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師:今天我們可都是厲害的魔術師,要來變一個厲害的魔術。

  3.老師操作實驗,引起幼兒興趣,並請幼兒觀察顏色的變化。

  (將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在一起,用調色筆攪拌一下,讓幼兒觀察其中的變化,再跟之前的顏色做對比)

  4.讓幼兒來說說實驗的變化,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變成了什麼顏色。

  5.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感知顏色的變化。

  6.用自己“變”出來的顏色畫畫。

  師:哇,你們都變出神奇的顏色啦。那讓我們用這些神奇的顏色來畫一幅畫吧。

  (給幼兒提供紙張,讓幼兒作畫)

  7.和幼兒一起將作品展出,欣賞他人作品。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依據資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複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透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依據資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資訊:

  1、教師分發實驗資訊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資訊。

  2、分析實驗資訊: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2)從實驗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資訊: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資訊。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瞭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資料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彙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麼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參考資料: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當於種子自身風乾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三是充足的氧氣。

  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數,並注意收集實驗資料用事實說話。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麼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麼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採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裡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並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溼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麼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麼發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圖片(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麼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4、蚯蚓的選擇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絡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數,並注意收集實驗資料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每組一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膠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乾土、溼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麼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歡怎樣的環境?

  2、學生自由發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

  1、我們先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並注意控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膠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後開啟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三、實驗二:蚯蚓喜歡乾燥還是溼潤的環境?

  1、過渡:那麼,蚯蚓喜歡乾燥還是溼潤的環境呢,讓我們也來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表。

  3、教師隨機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乾燥,一邊溼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後開啟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溼潤的環境。

  四、動物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

  1、讓學生歸納:蚯蚓適合怎樣的生活環境?

  2、過渡:跟蚯蚓一樣,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裡。

  3、學生看書11面的圖片,說說這些動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4、拓展:當環境不適應動物生存的時候,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誰能說說相關的例子嗎。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能生長,體會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係,並能大膽畫出幫助種子長大的朋友們。

  2、嘗試渲染的方法,體驗幫助種子生長的快樂之情。

  活動準備:

  幼兒有繪畫螞蟻、蚯蚓等小動物的經驗、小菜園背景圖、小菜園範畫、記號筆、水彩筆、炫彩棒、海綿、抹布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

  價值分析:透過經驗回顧,鞏固瞭解種子的生長產生的變換。

  1、(出示照片)瞧!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去了哪裡呀?(小菜園)小菜園裡都有哪些蔬菜?

  2、談話討論:它們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那種子長大需要誰來幫忙呀?

  小結:種子的長大少不了蚯蚓的幫助、螞蟻的幫助,有了它們種子才會慢慢地長大。

  二、想長大的種子

  價值分析:透過情景匯入,瞭解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係。

  1、種子想長大。

  (邊說邊畫種子)老師這裡也有一片小菜園,小菜園裡種著許多許多的種子。

  2、蚯蚓來幫忙

  有一顆小種子呀,它很想長大。看!它的好朋友來幫忙了!(邊說邊畫:細細長長的會是誰呢?)(蚯蚓)蚯蚓姐姐它是怎麼幫助小種子的呢?(鬆土)

  3、螞蟻來幫忙

  小苗苗還想長大,這回螞蟻弟弟也來幫忙了。

  <邊說邊畫:圓圓的頭、扁扁的身體、大大的肚子,還有幾條腿呀?

  螞蟻弟弟用什麼本領幫助小苗苗的?(鬆土)

  4、小朋友來幫忙

  蚯蚓姐姐、螞蟻弟弟都來幫助小苗苗了,我們小朋友願不願意也幫助小苗苗長大呀?那我們用什麼方法幫助小苗苗?(澆水)

  指導語:那我們一起來澆水吧,先用食指在海綿上取點水,然後沿著小苗苗的小葉尖兒,記住哦,是小苗苗的小葉尖哦,慢慢地澆,小苗苗咕嘟咕嘟,喝得飽飽的,看!小苗苗長得可水潤啦!

  5、還想長大的種子

  小種子還想長大,誰還可以幫助它呢?(鳥捉蟲、曬太陽。)

  6、蝴蝶、蜜蜂來慶祝

  出示範畫

  小結:哇!小菜園裡的小種子和它的朋友們大夥兒的幫助下越長越高、越長越漂亮,連蝴蝶和蜜蜂都來為它們慶祝呢!

  (三)、小種子長大了

  1、引導作畫:你們也想和老師一樣擁有這麼美麗的小菜園嗎?那請你們也去找一塊小菜地,種上你們的種子,請它們的好朋友一起來幫忙吧!

  2、幼兒繪畫

  引導語:“找到埋在泥土裡的種子寶寶了嗎?”先引導畫一棵種子;“種子寶寶在哪裡呀?”引導幼兒畫上泥土;“你請誰來幫助小種子鑽出泥土呢?除了蚯蚓和螞蟻,還有誰會來幫助小種子長大呢?誰會捉蟲呢?……”

  3、賞析講評

  小苗苗在你們的精心幫助下,長得多好呀!你們喜歡那棵小苗苗呀?

  小結:我們去請班裡的小朋友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小菜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