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彙總9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彙總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操作活動,複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後、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後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貼上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匯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複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教師可以根據雨的大小不同(如大雨、中雨、小雨、毛毛雨等),將活動進行兩次甚至三次,讓孩子們在盡情玩耍的同時,積累更豐富的生活經驗。當然在狂風暴雨及雷電的天氣是不宜進行此活動的,但可以引導幼兒討論這種天氣帶給人類的好處和危害。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透過飼養和觀察小兔子,瞭解小兔子的外形特徵及其較為明顯的習性。

  2.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兔子的認識和感受。

  3.關心、愛護小動物,願意照料小兔子。

  活動準備:

  1.小兔子一隻。

  2.各種兔子的圖片。

  活動重點:

  瞭解小兔子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

  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小兔子的認識和感受。

  審美元素:

  小兔子有著長長的耳朵、短短的尾巴和可愛的三瓣嘴,真是惹人喜愛!難怪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小動物之一。在活動中,孩子們透過看一看、摸一摸,對小兔子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而且透過觀察和飼養小動物,也增進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之美。

  活動過程:

  1.請帶兔子的幼兒向大家介紹一下。

  2.幼兒圍繞兔子的話題相互談談,引起幼兒對兔子的關注。

  師:你飼養過小兔子嗎?你認識小兔子嗎?你喜歡小兔子嗎?

  3.引導幼兒就小兔子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自由觀察和交流。

  師:兔子長的什麼樣?(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四條腿。)兔子是怎樣走路的?(一蹦一跳的。)它為什麼會一蹦一跳地走路?(因為兔子兩條前腿短,兩條後腿長。)兔子喜歡吃什麼?(蘿蔔、青菜。)

  教師總結:小兔子有長耳朵、紅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和四條腿,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喜歡吃蘿蔔和青菜。

  4.幼兒集體表演《小白兔》歌曲,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兔子的喜愛之情。

  5.引導幼兒關心和愛護兔子。

  (1)我們怎樣關心、照顧小兔子呢?

  (2)平時,我們觀看和喂小兔子時要怎樣注意保護自己呢?

  6.總結:

  小兔子長得很可愛,性格也很溫順,我們都喜歡飼養它。那麼,我們要注意定時餵食,喂一些乾淨而且不潮溼的蔬菜。喂兔子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把手伸進兔子的嘴裡。平時,不能往兔籠子裡扔髒東西,而且要定時清理,保持兔籠子的整潔。

  7.觀看各種兔子的圖片。

  引導幼兒觀看圖片,知道兔子是各種各樣的。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各樣的輪子,知道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輪子。

  2、透過操作活動,探究輪子的特性和用途。

  3、對輪子在生活的應用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輪子的玩具、以及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各若干。

  2、幼兒人手一張《輪子大集合》調查登記表(幼兒畫圖、家長記錄文字),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擺弄各種有輪子的器具,初步探索輪子的特性。

  1、啟發幼兒自由結伴,透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轉一轉。比較輪子的異同,感知輪子的特徵。

  2、思考:為什麼輪子都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做的輪子會怎樣?

  3、幼兒再次分散操作活動,透過玩三角形和方形操作活動,知道原先的輪子才能滾動。

  二、交流《輪子大集合》統計表。

  三、透過分組試驗"搬運"遊戲,懂得"輪子滾動快,能省時省力"。

科學教案 篇6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注意到了自身的變化,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每一天發生了什麼變化,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也開始想象自己今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結合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本節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等。

  【活動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如,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

  2、眼罩一個、錄音機一臺。

  【活動目標】

  1、感知人的聲音及自然界中各種聲音的變化。

  2、運用多種方法讓幼兒自己的聲音發生變化。

  【活動過程】

  一、傾聽兩組不同的聲音,並進行比較。

  1、請幼兒傾聽第一段錄音:下小雨聲、尖細的說話聲、很慢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請幼兒傾聽第二段錄音:下大雨聲,粗重的說話聲、很快的高跟鞋走路聲。提問:你聽到了聲音有什麼變化嗎?

  二、讓幼兒傾聽嬰兒的哭聲、幼兒的說話聲、成年人的說話聲、老年人的說話聲並進行比較。討論:“人說話的聲音會發生哪些變化?”請幼兒瞭解人的聲音在嬰兒時期、幼兒時期、成年時期、老年時期發生的變化。請幼兒學一學不同時期人說話的聲音。

  三、討論並嘗試:“如何讓自己說話的聲音發生變化?”(如:聲音變調,用手捏住鼻子說話,用手捂住嘴說話等。)

  四、遊戲“讓你猜猜我是誰?”

  一名幼兒戴上眼罩,另一名幼兒邊用變化的聲音說“讓你猜猜我是誰”邊輕輕拍擊他的後背,然後請矇眼的幼兒猜出說話的人是誰。猜對後雙方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隨時玩“讓你猜猜我是誰”的遊戲,幼兒可以變另一種聲音讓其他小朋友猜。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

  2.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如實記錄實驗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動記錄單(見附表)人手一張。

  3.眼藥水塑膠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三種紙。

  出示三種紙,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它們的名稱。

  (二)讓幼兒猜測:哪種紙船沉得快。

  1.出示三種紙折的小船,引導幼兒猜測:小船放到水裡會怎樣?哪種紙船沉得快?(幼兒將自己的猜測結果用數字表示並記錄在記錄單中。最快的記做“1”,最慢的記做“3”)

  2.交流猜測結果。

  (三)實驗並記錄結果。

  1.幼兒試驗,三種紙船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並記錄結果。

  2.交流實驗結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係。

  1.教師:同樣是紙船,為什麼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樣?

  2.小實驗“吸水性試驗”。

  幼兒將裝在眼藥水瓶中的清水分別滴一滴到蠟光紙、普通紙、皺紋紙上,觀察紙的吸水性,並與沉船實驗結果相對應,尋找原因。

  3.:不同的紙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誰吸水吸得快誰就下沉得快。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收集各種各樣的紙,自由折折玩玩,進一步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徵。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願意跟著教師一起玩“汽車開回家”“貼車牌”的遊戲。

  2、在貼完車牌以後,能用語言表達比較後的結果“車牌多”“車牌少”“車牌和車一樣多”。

  3、感知體驗“車與車位”“車與車牌”的一一對應。

  4、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增強幼兒對車類的興趣和感知,瞭解和分析幼兒關於一一對應的經驗。

  材料準備

  汽車頭飾每人一個,圈,汽車、車牌圖片。

  活動重點

  感知體驗車與車位,車與車牌的一一對應。

  活動難點

  能用語言表達比較後的結果。

  活動過程

  (一)扮成小司機,引出遊戲,初步感知、理解一一對應

  師:你們喜歡汽車嗎?見過哪些汽車?每輛車上都有什麼?

  (出示汽車頭飾)師:今天我們把自己變成小司機好嗎?我這裡有許多汽車,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汽車戴在頭上,一個小朋友只能戴一個。

  師:現在互相看一看,是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輛汽車?

  小結:老師這裡的汽車沒有了,每個小朋友都有一輛。汽車和小朋友是一樣多的。

  (二)在遊戲“汽車開回家”的情境中,感知什麼東西多了,什麼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集體遊戲)

  師:現在請小司機把汽車開回家,看看哪裡是你們的家。(圈就是你們的家)等會我說“我是快樂的小司機,開著汽車做遊戲,嘀嘀嘀,汽車寶寶回家了,一個寶寶一個家,回家嘍”每輛汽車都要快快回到自己的家,每個家只能待一輛車。

  1、第一遍玩遊戲,感知一樣多。

  小結:一輛汽車一個車位,所以大家都找到了車位。

  2、第二遍玩遊戲,感知車位多了。

  師:每個汽車寶寶都找到了家,好像多了什麼?

  小結:車位多了一個。

  3、第三遍玩遊戲,感知車位少了。

  師:為什麼這個汽車沒有車位?

  小結:車位少了一個。

  (三)在“貼車牌”遊戲中,再次感知什麼東西多了,什麼東西少了或是一樣多,並引導幼兒進行表達(個別操作)

  師:遊戲玩累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老師這裡有很多車,可是他們沒有車牌,沒有車牌可不行,現在請小朋友來幫忙。

  師:請小朋友取一個車牌貼在自己的車上,記住:每輛車只能貼一個車牌。

  師:汽車和車牌一樣多嗎?

  引導幼兒說出多一個車牌,少一個車牌或是一樣多。

  小結:原來多了車牌少了車牌都不行,只有車牌和車一樣多才能一個車牌貼一輛車。

  (四)送汽車回家,再次驗證幼兒對於一一對應概念的運用

  師:這麼多的汽車,我要把它運到汽車公司,請把你的汽車貼在一節車廂裡。記住每節車廂只能放一輛車。

  (五)活動延伸

  遊戲“找椅子”。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幼兒始終置身於遊戲的海洋之中,開始環節戴頭飾的設計也暗藏“玄機”,滲透一一對應的知識。遊戲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有趣,幼兒在輕鬆活躍的氛圍中感受數學。

  環節二是集體遊戲讓幼兒感知什麼東西多了什麼東西少了還是一樣多。環節三是讓幼兒進行個別操作,每個幼兒都體驗感受這種關係變化,整個遊戲過程滲透——集體遊戲——個別遊戲——鞏固,符合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的原則。教具的創設充分滿足每個幼兒的要求,讓幼兒透過感官感知、理解數學。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

  2.培養幼兒的軍事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玩法:

  1.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為紅隊,一組為藍隊,將呼啦圈擺放在場地的一邊,遊戲開始前。幼兒在場地的另一側四散走。

  2.遊戲開始,教師擂鼓,幼兒開始搶進呼啦圈內,擂鼓停止後停止搶佔。

  3.擂鼓結束後以幼兒搶佔呼啦圈多的一組為勝。

  活動指導:

  1在遊戲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

  2.幼兒在搶佔“堡壘”時要注意安全

  3.要求有幼兒不要進入別人已經佔好的位置

  規則:1.每個呼啦圈內只能進入一個幼兒

  2.擂鼓開始前不能越過“安全線”

  3.幼兒不能用手拿呼啦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