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彙編8篇

科學教案

【精品】科學教案模板彙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能夠讓幼兒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現象。

  2. 嘗試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幼兒自己的實驗結果。

  3. 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創作力及耐心。

  難點:引導幼兒多參與集體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 不鏽鋼的勺子(有新有舊、大小、形狀差異,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2. 用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幫助我們吃飯,還有什麼本領呢?

  二、遊戲:照鏡子

  教師問幼兒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麼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發現畫下來。

  三、遊戲: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裡的哈哈鏡裡看見了什麼?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學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過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兒思維活躍,幼兒在老師的悉心教養下,良好的情感、態度正逐漸養成,能力、知識與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積極與幼兒多做戶外活動,多給幼兒機會與空間的發展,鼓勵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教導幼兒在日常生活各環節中加強觀察與指導,多積極多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從幼兒感興趣的、並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習出發,從實際出發認真制定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教學內容,透過大家合作,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提高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增強了老師的參與意識。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這次活動中,不單是老師和幼兒互動,對幼兒的生活習慣、活動常規還需培養。根據自己本班幼兒的情況,對幼兒在在日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結果的作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我們讓幼兒在整個活動中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並圍繞了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在探索、發現的環境中,我們透過談話與交流,使我們的主題活動更加豐富和深入得到開展。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多為幼兒考慮更多些活動的環節,讓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讓幼兒感知並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自己發現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感受管子的多樣性,瞭解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樂意大膽探索實驗,並根據結果總結出管子的特性。

  3、願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管子。

  2、實驗材料:黃豆、紙條、手電筒、紐扣、冒險、沙子等。

  3、每人一張記錄表、筆。

  4、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教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要來認識一樣東西,看看是什麼? (幼兒回答)

  教師:是的,這些管子呢,我們要來探索探索,看看這些有趣的管子它們有什麼作用?

  二、基本部分。

  1、觀察各種各樣的管子,瞭解它們的多樣性。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管子,說說它的外形特點。

  教師:你們看到有哪些管子?(幼兒回答) 請你們每人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管子看一看。

  (2)集體交流各種管子的外形特點。

  教師:你觀察的'管子是什麼樣的? (幼兒回答)

  2、介紹實驗材料,鼓勵幼兒大膽操作,並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

  (1)教師出示一根管子,引導幼兒進行集體猜測。

  教師:桌上的東西能不能透過這些管子呢?

  (2)幼兒親自實驗得出結論並做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們試一試,並做好記錄。

  3、集體交流實驗結果,並遷移原有經驗。

  (1)請幼兒邊展示自己的記錄表,邊說說自己的發現,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2)透過交流、比較,產生疑問。

  教師:為什麼有的物品能穿過管子,而有的不能呢?

  總結: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大,物品就能透過管子;如果管子口比物品小,物品就無法透過。

  (3)幫助幼兒遷移已有經驗,說說還有那些物體可以穿過管子。

  教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平時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穿過管子呢?

  (4)總結管子的共同特性。

  教師:為什麼許多東西都可以透過管子呢?管子哪裡是一樣的? (幼兒總結,教師幫助整理語句)

  4、幫助幼兒聯絡實際,知道管子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教師:你們還在哪裡見過管子?它們都有什麼用處? (幼兒回答)

  三、活動結束。

  教師:好的,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些有趣的管子,知道他們的外形特點,特知道什麼東西能進到管子裡,哪些東西不可以,小朋友們在家的時候也要多善於觀察和發現,並學會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在“有趣的管子”這一活動中,提高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發揮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瞭解管子的特徵是這次活動的重點。活動一開始,教師以吸管毛毛蟲來做客並帶領幼兒進入管子王國引出課題,使幼兒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來。接著讓幼兒自由觀察、挑選、初步認識管子。讓他們摸一摸、玩一玩,挑一個喜歡的管子仔細看,它是什麼形狀,什麼材料?帶著這些問題讓幼兒自己觀察、探索管子的特徵。在觀察中訓練幼兒用一雙面敏感和不斷髮現的眼睛。孩子們從管子形狀、顏色、材料紛紛說出自己手上管子的特徵。幼兒在自選喜歡管子的活動中,引發幼兒自主探索和交往,滿足幼兒自主活動和自發學習,從而支援他們的活動興趣、挑戰他們的活動能力。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花朵色彩、數量的感知。

  2.幼兒能嘗試簡單的分類。

  3.體驗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紅、黃、綠紙花若干;紅、黃、綠圓點即時貼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條;音樂磁帶《郊遊》;紙杯製成花狀,花心分別為紅、黃、綠。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要去萬花園玩玩。瞧,我們必須先過小橋,再跨過小河,才能進入萬花園。讓我們一起出發吧!幼兒隨著《郊遊》的音樂出發去萬花園。

  (這個環節增強了活動的情景性,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撿花

  1.走進“萬花園”

  師:地上這麼多漂亮的花朵,我們快來撿花朵吧!

  幼兒分散撿花朵,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美麗的花朵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活動氣氛很活躍。)

  2.感知1和許多

  師:瞧,我也撿了幾朵花。你們來幫我數一數吧!

  幼兒數不清,能力強的幼兒就說:“老師撿了許多花。”讓幼兒比較1和許多。

  3.請幼兒把花朵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讓幼兒貼花朵,一是練習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二是為在下面活動中幼兒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花朵的數量奠定基礎。)

  師:瞧,你們都變成花寶寶啦!

  老師提問幼兒:你開了幾朵花?有哪些顏色的花?

  (鞏固幼兒對數量和顏色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用“許多”來表示。)

  三、送花兒回家

  1.師:現在花朵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裡有什麼顏色的籃子?紅花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裡?綠花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裡……

  2.幼兒把花朵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裡。如果老師發現有送錯的花朵,請幼兒自己糾正。

  (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個別幼兒有分錯的現象,老師加以引導。)

  四、找朋友

  1.引導幼兒按照紙杯花心顏色去貼上相同顏色的花瓣。

  師:瞧,那裡還有些白色的紙杯花,他們的花心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黃色的,請小朋友們根據花心的顏色去貼上和它相應的花瓣。

  引導幼兒可以用紅、黃、綠圓點做花瓣,並強調一片花瓣貼一個圓點。

  幼兒每人拿一隻紙杯花,找相應的圓點來裝飾。

  (讓幼兒用貼上的方法,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並讓幼兒第二次進行顏色配對練習。)

  五、回家,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來到萬花園,做了好多事情,你們真能幹!現在讓我們帶著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樂《郊遊》,原路返回。

  (結束部分自然、輕鬆,有情景性,幼兒玩得開心。)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運用相關數經驗積極發現“魔法數字表”中的秘密.

  2嘗試玩數字魔法遊戲,體驗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硬幣、魔術用的數字表、鉛筆和橡皮、PPT、眼罩、1——7的數字卡片四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進入活動主題.

  1.出示劉謙的PPT,讓幼兒討論:他是誰?他在幹什麼?

  2.教師魔術表演“硬幣不見了”

  3.提問:剛才的魔術是真的嗎?

  4.小結:魔術表演並不都是真實的,每個魔術都有背後的秘密,揭密之後我們也會成為魔術師。

  二、觀看魔術,常識揭密

  1.出示數字表和1——7的數字卡片,表演魔術

  1)提問:今天的魔術和什麼有關?

  2)魔術表演:教師抽取一張數字卡片,幼兒不要說出卡片上的數字。魔術師提問:表格的第一行有這個數字嗎?第二行有嗎... ...答案揭曉:你手中的撲克牌是... ...

  2.再次表演,請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張數字卡片

  3.請幼兒當魔術師,表演魔術。

  1)提問:看完表演,你有什麼感受?這是真的嗎?

  4.幼兒自由討論:這個魔術的秘密在哪裡?

  一起記錄,找規律揭密:出現目標數字的那一行中的頭一個數字相加就是目標數字。

  5.請幾位小朋友上臺來為大家表演。

  6.分組遊戲,獨自表演

  1)同桌的四人進行這個遊戲,看看誰能最先成為魔法師?

  2)教師講解遊戲規則:自己找好夥伴,4個人一組,商量誰當魔法師,魔法師要坐在其他三個小朋友的對面,還要戴上眼罩哦。小朋友可以輪換著當魔法師。

  三、小結

  1.說說今天變魔術的感受。(雖然還有其它揭密的辦法,但是計算的辦法讓我們感覺最快。)

  2.剛才的魔術只能變出1——7個數字,我現在有一張圖可以變出更多的數字,出示PPT,幼兒觀察,這個魔術等我們下次再來玩好嗎。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比較認識狐狸和狼,使幼兒能區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外型特徵,並瞭解它們的共性。

  2、豐富詞:群居、野獸。複習詞:狡猾、蓬鬆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狐狸和狼

  活動過程

  一、介紹狐狸

  1、提問:

  (1)什麼動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圖片)

  (2)狸什麼地是很狡猾的?

  教師小結:狐狸會裝死,會用尾巴把腳印掃掉,會放臭氣燻人,會守在兔子洞口,會游水偷鴨子吃,

  狐狸知道獵人來捉它時還會把放出的臭氣除掉。

  (3)狐狸住在哪裡?吃什麼東西?

  (草原、樹林,專吃兔、雞、鼠)

  二、講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較的方法介紹狼

  1、出示狼的圖片:這是什麼動物?

  2、比較狼和狐狸的不同點

  (1)狐狸喜歡吃雞、兔,狼喜歡吃什麼?

  (2)牛、馬的力氣、身體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麼吃得下?

  (狼的身體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來找食的)

  (3)狼和狐狸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大小、尾巴)

  3、教師小結

  (1)不同點

  狐狸:狡猾、是一隻或兩隻生活在一起,吃兔、雞等小動物,尾巴蓬鬆。

  狼:冬天群居,吃雞、兔、羊、牛、馬等動物,尾巴像條繩子,向下垂。

  (2)相同點:狐狸和狼都吃動物的肉、都有尖銳的牙齒和爪子,是晚上出來找東西吃,都生活在樹林裡,沒有人養的,所以它們都是野獸。

  四、思考提問:

  狐狸和狼誰兇?誰比狼還兇?(老虎、獅子等)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感知圖形的基礎上,初步學著按圖形的形狀進行匹配。

  2、初步培養幼兒思維的準確性及口語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honey 、danfer 、billy各一隻。

  2、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honey。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對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要請我的好朋友一起來祝賀,你們想知道我請了誰嗎?)

  二、認識圖形及進行圖形匹配。

  出示danfer 、billy

  1、幼兒逐一認識,然後觀察他們嘴巴的形狀。

  2、出示各種形狀讓幼兒認識。

  (小動物說他們要吃和他們嘴巴形狀一樣的餅乾)。

  請幼兒說一說三角形的餅乾給誰吃,圓形餅乾給誰吃,正方形的餅乾給誰吃。

  三、幼兒操作。

  提醒幼兒要給小動物吃和他們嘴巴一樣的餅乾,邊喂邊說:“honey,給你吃圓餅乾等。”

  四、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honey說小朋友們真能幹,把小動物的肚子喂得飽飽的,所以honey也要獎勵小朋友,看她給我們準備了什麼?(出示三種形狀的餅乾)

  活動結束:

  幼兒要說出:我要吃什麼形狀的餅乾,說對才能吃。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魚類的主要特徵。(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後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並說出理由。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對於鯽魚和金魚已經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物質準備:

  《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徵

  --透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徵。

  三、辯論賽: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魚是魚嗎?幼兒舉牌回答,笑臉表示肯定,哭臉表示否定。

  --請幼兒分成左右兩隊坐,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果。

  --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影片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烏龜不是魚。

  --提出新的問題:墨魚是魚嗎?再次辯論,結束後播放影片請幼兒瞭解。

  四、《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透過觀察、體驗等活動認識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過程;

  2.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能提出和呼吸相關的問題,並運用已有知識對“吸進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是否相同”作出假設,學會制定簡單的對比實驗計劃,用實驗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

  3.能根據假設和實驗獲取的證據進行分析,對人的呼吸作出解釋,形成科學的結論;

  4.能積極參與集體交流,對他人的實驗設計和研究結論提出質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善於質疑。

  2.養成尊重事實、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3.尊重他人意見,善於提不同見解,樂於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1.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知道它們在身體上的位置,瞭解呼吸的全過程;

  2.瞭解呼吸的基本功能,知道肺是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水槽一個,火柴,玻璃杯兩隻,玻璃片兩片,表格一張、人體半身模型一個、秒錶一隻

  學生:四人一組,每組:水槽一個,火柴,玻璃杯兩隻,玻璃片兩片,吸管兩根,活動記錄一份、標有刻度的飲料瓶一隻。

  教學過程:

  一、認識呼吸器官

  1.憋氣活動,初步感知

  生試著憋住氣,不呼吸。說說憋氣時的感覺,體驗生命離不開呼吸。

  生了解科學家的相關解釋(課件出示:大腦如果缺氧3~4分鐘,腦細胞幾乎會全部死亡。人一般超過5分鐘不呼吸就會死亡)。

  教師指導:吸氣再撥出就是一次呼吸。

  2.體驗呼吸,認識肺

  生口答:我們還有什麼方法感覺呼吸?

  學生將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描述胸部有什麼感覺,認識胸腔內這個伸張和收縮的器官是肺。

  學生猜測肺可能是什麼樣的,並將自己的想法試著畫出來。

  學生展示的自己所畫的肺,並說說自己這麼畫的想法。

  出示人體半身模型,學生找出肺在人體的位置。

  全面觀察肺模型,並用自己的語言對肺進行描述。

  3.認識其他呼吸器官

  生猜測人體其它呼吸器官。

  觀看課件,瞭解人體的呼吸器官。(師點選課件,出示人體的呼吸器官名稱。)

  生說說人體的呼吸器官,並找出它們在身體的位置。

  提問:空氣是怎樣進入人體,再撥出體外的?

  生口答。

  課件演示呼吸全過程,生了解呼吸的全過程。

  同桌交流,相互說說呼吸的全過程。

  再次深呼吸,再次感受呼吸的全過程。(課件同步演示呼吸的全過程)

  [觀察、體驗,完善認知。此環節,幾次深呼吸,作用不同。第一次深呼吸,初步感知呼吸,喚起學生的原有體驗。第二次深呼吸感知肺的位置和呼吸時肺的變化。第三次深呼吸,結合原有經驗,瞭解呼吸的全過程。在認識了呼吸器官,瞭解了呼吸全程後的第四次深呼吸,結合動畫的演示和對模型的觀察,逐步修正學生關於呼吸原有的錯誤認識,形成科學的認知。]

  二、比較吸進的氣體和撥出氣體的不同

  1.提出問題,進行假設

  提問:關於呼吸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自由回答,確定研究問題:吸進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相同嗎?

  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假想答案,提出自己的假設。

  2.設計實驗,指導設計

  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對比實驗在本次探究活動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研究氣體的方法,自學課本,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

  請兩組學生彙報實驗計劃。

  其他組對這兩組所設計的實驗進行質疑,完善實驗設計方案。

  彙報組的學生根據其他同學的提問,回答相關問題或進行演示。

  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如何收集進行比較的兩種氣體;(2)用什麼方法比較兩種氣體;(3)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麼。

  各組修正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

  [思先於行,動手之前先動腦。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假設,小組協作制定實驗計劃,掌握對比實驗的基本方法。然後透過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對實驗計劃進行質疑、演示、解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教師針對交流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對實驗操作進行適當、有效的指導,為將要進行的實驗做好充分準備。]

  3.學生實驗,交流實驗發現

  學生按照完善後的實驗計劃進行實驗,並記錄實驗現象。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彙報實驗現象,用實驗證據驗證假設,進行解釋。

  4.閱讀表格,形成結論。

  出示吸進的和撥出的氣體成分分析表。學生仔細閱讀,並比較科學家對氣體的分析和自己的實驗結果,說說想法。

  氣體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

  吸進人體的

  空氣(100克)78%21%0.4%0.6%

  撥出體外的

  氣體(100克)78%16%4%1.2%

  學生運用研究結論和已有知識經驗,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停地呼吸。

  認識呼吸實際上是富含氧氣的新鮮空氣和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這兩種氣體交換的過程。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能根據實驗現象,對研究的問題進行科學解釋,形成科學結論,是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此環節,注重讓學生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兩種氣體成分分析的結果對問題進行解釋,完善學生對“人為什麼要不停呼吸”的認識。]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提問: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我們的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的空氣,想知道我們每天需要多少新鮮的空氣嗎?

  生思考並口答:計算人每天需要多少新鮮的空氣,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小組討論:如何獲取這些資料?

  學生測量一分鐘呼吸的次數,並記錄。

  生演示利用標有刻度的飲料瓶用排水法收集每次撥出氣體的含量。

  學生實驗,獲取資料,進行計算。

  交流:透過計算,想到了什麼?

  [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此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實驗中學會的排水集氣法測量人體每次撥出(即吸進)的空氣的量,再利用相關數學知識計算人每天需要新鮮空氣。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從具體的資料中體驗健康需要新鮮空氣。]

  四、小結全課

  科學研究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研究的過程。關於呼吸你還想知道什麼?研究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