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關於科學教案錦集8篇

科學教案

關於科學教案錦集8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學生分析:對模擬聲音活動感興趣。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感官發現周圍各種聲音。

  2、能比較形象地模擬周圍一些物體發出的聲音。

  3、能用科學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聲音。

  4、能提出一個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關聲音的問題。

  教學重點:能夠利用感官發現並模擬周圍的聲音,並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能提出一個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關聲音的問題。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師:老師先提個問題,別緊張,很簡單。平時在學校裡,你是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上課,什麼時候該下課的呢?(生:聽鈴聲)

  師:好。你聽(師跺腳),這是——(跺腳的聲音)。

  再聽(師拍手)你聽到了什麼?(拍手的聲音)其實我們生活中的聲音絕不止這幾種。有一位學者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傾聽聲音。(板書課題:傾聽聲音)

  二、 猜聲音。看誰聽得清,猜得準。

  播放課件:

  1、播放第一種聲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種聲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種聲音,指名猜。

  4、後兩個一起播放,看誰都能猜出來。

  同學們猜的都很正確,可見同學們平時都很用心地傾聽聲音。

  三、 尋找聲音

科學教案 篇2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於影子的產生和特點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知道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和物體,影子隨著光的改變而改變,等等,但是他們的這些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有必要透過教師的指導,實際地去觀察、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影子產生的條件:光、遮擋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5、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6、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

  過程與方法

  按教科書要求有目的、有步驟地做光和影的實驗,並將觀察結果用線條和圖形準確地進行記錄。能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間的關係。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善於合作交流。

  【教學重難點】

  透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地觀察,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光和影子之間的規律。

  【教學思路】

  從生活現象出發,引出相關概念,然後透過活動探究規律,最後用規律解釋現象,同時深化對規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器材準備】

  每組一個手電筒(自帶)一張4開的白卡紙、一塊5釐米高的小木塊,鉛筆、尺子各一。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單元——光,我們學習第一課。板書課題“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同學們做過手影遊戲嗎?你們會做什麼樣的手影?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做影子游戲,做這個遊戲需要什麼器材呢?我們怎樣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後兩個問題一方面是提示觀察的器材準備和方法,另一方面是瞭解學生的初始想法。學生可能說需要光源、物體,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會說出物體要擋住光才能產生影子。這時教師不要急於糾正,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自己總結影子產生的條件)

  教師:各組準備好器材後可以開始實驗了,還缺什麼,可以到講臺上領取。實驗成功的小組要準備彙報:看到手影了嗎,怎樣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產生需要什麼條件。

  學生準備材料,開始實驗。教師巡視。

  大組彙報:透過彙報討論,得出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擋光的物體、屏。

  教師:剛才同學們提到影子的產生需要光,我們平時看見過哪些發光的物體?其中哪些是自己發光的呢?大家把見到的發光物體寫出來,然後在自己能發光的物體上做記號。

  小組活動。

  彙報、總結:像電燈那樣自己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強調:不僅自己能發光,並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影子的特點

  教師:在影子游戲這個活動中,我們除了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外,還有什麼發現嗎?

  下面我們再透過一些活動繼續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書上三個活動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嗎?

  活動一 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變包括光線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透過目測光線和水平桌面之間的夾角大致估計,方向用左、右、前、後描述。

  教師示範並演示實驗和記錄方法。

  活動二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變遮擋物離光源的距離。

  活動三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提示:當光源垂直照射在物體的上面時,要使物體離開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總結:

  (1)、光源的位置發生改變時,影子的方向和 長短都會發生改變。光源照射角度小時,影子就長;光源的角度大時,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當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時,遮擋物離光源越近,它擋住的範圍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物體的側面有關。

  教師:像活動三中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們生活中很有用處。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標誌。

  三、鞏固運用

  教師: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光的哪些知識?我們再做一次影子游戲,驗證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

  1、改變光源的位置,影子發生了什麼變化?

  2、改變物體離光源的距離,影子發生了什麼變化?

  3、讓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側面,得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用科學小實驗的辦法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激發他們對科學活動濃厚的興趣。

  2.透過幼兒親自的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澱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間簡單變化。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試管、燒杯、滴管和噴霧器。

  2.桌上準備澱粉、碘水和石灰水,試管架和抹布等,幼兒已經有做各種小實驗的簡單經驗。

  3.貼在牆上的白紙兩條,上面已經有澱粉畫。

  活動過程

  一、教師簡單交代,引出主題:做小實驗。

  1.出示聰明豆玩具,激發幼兒興趣。

  2.師:聰明豆知道許多科學知識,最喜歡和大家一起做科學實驗。看,今天又為大家準備了什麼?我們可以用這些器具幹什麼?

  3.創造條件,讓幼兒多講、互講,小聲議論。

  二、透過澱粉和碘水混合的試驗,引導幼兒發現變化。

  1.師:聰明豆給小朋友帶來兩瓶神奇的水,它是什麼顏色?猜猜它可能什麼?

  2.請小朋友討論,如果將這兩種液體混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現象。

  3.教師提操作前要求:玻璃製品輕拿輕放;按標籤放滴管。

  4.幼兒操作,在活動過程中發現神奇變化。

  5.教師提問:實驗有沒有變化?是什麼樣的變化?怎樣變的?

  教師小結:原來的黃色液體(碘)和白色液體(澱粉)透過混合後,顏色變成了藍紫色。這兩種神奇的液體分別是碘和澱粉。

  三、透過提供的第三種液體,使幼兒繼續感知神奇的化學反應。

  1.師:剛才的實驗有趣嗎?你們還想做實驗嗎?聰明豆又帶來一瓶更加神奇的水,它有顏色嗎?和前兩瓶一樣嗎?猜猜它可能是什麼呢?

  2.請幼兒繼續討論,如果將第三瓶液體滴入剛才的試管中會怎樣。

  3.幼兒親自試一試,在操作中發現變化。

  4.教師提問:發生變化了嗎?是什麼樣的變化?怎樣變化的?

  教師小結:這瓶液體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剛才的藍紫色液體中,卻將顏色一下子變沒啦!這是產生了化學反應。

  四、做遊戲:尋找聰明豆的禮物。

  1.出示周圍牆上的澱粉畫,教師介紹,禮物是用澱粉畫在紙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見。

  2.啟發幼兒:紙上有什麼?看得見嗎?聰明豆將禮物藏哪啦?怎麼辦?

  3.引導幼兒用灌有碘水的噴霧器向周圍牆上的澱粉畫噴射,使幼兒驚奇的發現紙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畫的禮物。

  4.可以請幼兒再想一想消除畫面的辦法。用有石灰水的噴霧器噴射。

  師:今天的遊戲有趣嗎?我們發現了許多秘密,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還有好多有趣的變化,以後我們一起再玩。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品茶的過程中初步瞭解茶葉的功效。

  2.透過觀賞茶藝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稱,用途和擺放。

  3.享受自主設計茶具擺放帶來的樂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基本茶具、茶具擺放圖片、泡茶影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茶具有一定的瞭解,有過喝茶的體驗

  活動過程

  (一)透過品茶與談話,引起幼兒對茶葉的功效瞭解

  1.教師給幼兒喝茶,幼兒嘗試說出茶葉的功效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杯茶,請小朋友品嚐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請輕輕把杯子放到原來的位置上,並告訴老師你喝到的茶是什麼味道的。

  2.教師提問幼兒從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嘗試讓幼兒自主說出茶葉的功效。

  3:教師對於幼兒給出的答案給出補充和總結

  師:小朋友說的非常好,我們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長高。還可以讓我們的女生變的越來越漂亮,男生越來越帥氣。

  (二)透過觀看影片,認識茶具並且瞭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師第一次播放影片,幼兒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師:茶對我們身體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這麼香的茶,需要用什麼來泡嗎?

  ⑵師:小朋友們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段影片,看看茶藝老師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們都叫什麼名字?它們用來做什麼的?

  ⑶邊播放影片,教師邊解說

  2.教師第二次播放影片,幼兒能夠說出茶具的名稱和作用

  ⑴師:影片中的茶藝老師表演的非常的優美,小朋友們想再看一遍嗎?在看影片的時候要聽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們用來做什麼的?

  ⑵幼兒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說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稱和用途。

  3.教師透過提問、示範和講解,引導幼兒認識茶具的名稱、用途及個別茶具的使用姿勢,

  每介紹一個茶具就要相對應的介紹出這個茶具所相對應的使用姿勢。(包括:隨手泡、茶盒、紫砂壺、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盤)

  (三)自主操作,學會擺放茶具

  1.自主設計茶具的擺放,體驗其中的樂趣。

  (1)教師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兒挑選出擺放在茶盤裡的茶具

  師:茶具家族裡有許多的茶具寶寶,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盤裡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盤外面的?(出示PPT,讓幼兒邊說出茶具的名稱邊分類)

  (2)教師提出任務,幼兒自己嘗試給茶具擺位置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和茶具寶寶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級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寶寶在茶盤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讓我們一起給茶具寶寶在茶盤上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吧!看看怎樣擺放又美觀又方便我們泡茶?它們很脆弱要輕拿輕放哦。

  (3)幼兒自主擺放茶具,教師進行指導。

  2.示範正確的擺放,進行統一指導

  (1)幼兒分享各自的擺放結果

  師:你的茶盤裡擺放了哪些茶具寶寶?它們是怎麼擺放的?為什麼要這樣(引導個別幼兒展示給大家看)

  (2)展示正確擺放的圖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壺的嘴都不能對著客人,b:紫砂壺不能被擋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們要面對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擺放太分散

  師:根據要求小朋友再調整一下吧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擺放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瞧一瞧爸爸媽媽是怎麼用茶具寶寶來泡的。

  活動反思

  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幼兒能夠清楚的知道茶壺的作用是接水已經倒水,但他們對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並不清楚。在這節美術活動課中,以茶壺為題,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茶壺,知道他的組成以及作用。

  因為班級裡有平時倒水的茶壺,我們就直接先觀察班級的茶壺,根據之前積累的經驗,幼兒能夠直接說出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是由壺嘴、壺蓋、壺身、手柄組成的。以至於這節課上的很輕鬆,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範點撥時,因為有實物,便直接拿實物寫生,幼兒作畫時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畫。在結束環節,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壺的外貌特徵,裝飾的圖案是否完整,運用的色彩是否乾淨、漂亮。在創作方面可以轉動紙張,換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畫時,我主要觀察黃**小朋友,因為在這幾次作畫中明顯能夠感受到他不敢畫,有時候明明是會畫卻不敢畫有時還會哭,在跟他家長溝通過後,今天作畫時,他已經能夠下筆,並且主動告訴我他畫了一個小巧的茶壺,但在借形想象時,他又不敢畫而且默默的擦眼淚,從他媽媽那裡瞭解到是由於爸爸外出開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於自己不自信,不敢畫。於是我便輕輕走到他身邊跟他說,沒關係,自己畫出來的都是最棒的。他聽了我的鼓勵,便動手畫了幾筆,又說自己不會畫了,我問他你把茶壺變了什麼,他回答說不知道。在點評時,我還是以表揚鼓勵的形式表揚了他的作品。讓他知道自己畫的都是最棒的。

科學教案 篇5

  “科學怪人”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8/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還有一個多音字“當”要掌握,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讀句子體會“也”字的用法。

  3.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蒐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4.瞭解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的事蹟,懂得“科學怪人”其實並不怪。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能說出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齊讀。

  3.看到課題,使你有哪些問題想問?

  4.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詞

  1.讀通課文,討論“科學怪人”是誰?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⑴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圈出生字,劃出有關詞語,聯絡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⑵標出自然段序號,逐段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生詞黑板,重點指出“紐、當”的讀音。

  ⑵學生描紅。

  ⑶再指讀課文,正音。

  三、理清課文段落結構

  1.課文那幾段寫了科學怪人怪在哪裡?

  2.頭尾兩段分別寫了什麼?

  3.課文的結構是什麼?

  四、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說出科學怪人怪在什麼地方?

  2.能說出科學怪人為什麼怪?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又認識了一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我們這次學習的課文就是向我們介紹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讀課文

  1.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開文迪許的“怪”?默讀1-6節。

  2.討論,讓學生概括地說一說,依次板書,講解3、4、5節,每一節開始都用最簡潔的句子把這節的意思概括出來了,這叫做總起句。齊讀這個總起句。

  3.具體分析2-5段

  ⑴第二節略講,指導朗讀。

  ⑵指讀第三節,“怪”在那裡?

  ⑶指讀2、3節,初始“開文迪許家裡的佈置——特別”比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從而讓學生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更自然。

  ⑷指讀第4節開文迪許珍愛圖書表現在哪些方面?訓練朗讀、說話。

  出示“他自己——也要辦理以下手續”同樣講清“也”字作用。

  ⑸的5節寫得很生動,讓學生讀中體會開文迪許的怪。

  4.綜合分析1-6節。

  ⑴第1節與2-5節是什麼關係?第6節由於它們是什麼關係?

  ⑵抓住“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這句話的理解,體會開文迪許與其說是“科學怪人”,不如說是“科學巨匠”。

  三、課堂練習

  你還知道那些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說給同學們聽一聽。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徵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生長成一株植物。

  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徵;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發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生問題並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並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貓給小貓哺乳的圖片、雞媽媽帶小雞吃食的圖片、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聽聽說說

  1、師: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麼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2、生:思考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

  4、師:植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髮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想想畫畫

  1、師: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2、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裡畫圖。

  3、師:展示學生畫的作品。

  4、師: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

  5、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後代,但是,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三、觀察種子

  1、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可以藉助放大鏡觀察。

  2、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麼?

  3、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

  5、生:觀察植物的種子。

  6、師:透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現了什麼?

  7、生:彙報自己的發現。(師:關注學生的彙報)

  8、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裡面有什麼呢?

  9、師:要知道種子的裡面有什麼,該怎麼辦?

  10、生:先預測種子的裡面有什麼,再掰開種子看一看。

  11、生:繼續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後彙報。

  12、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裡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食用蒲瓜有什麼功效。

  2、全面對蒲瓜進行認識。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一個蒲瓜。

  3、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蒲瓜

  1、大家快看這個綠色的是什麼啊?

  2、你們有說是蔬菜的,說的都不一樣,跟老師用電腦查查,就知道是什麼了?

  3、大家看是蔬菜,看查出來了,我們把它跟照片對比一下,看看我們查詢的對不?

  4、看上面顯示叫蒲瓜,電腦聰明不?是不什麼都知道啊?那以後在家有什麼不會的也可以用電腦查詢。

  5、我們來仔細的認識蒲瓜吧!

  二、對蒲瓜認識

  1、我們都知道蒲瓜的名字了,我們看看電腦這幾張圖片,是不都像蒲瓜,看上面怎麼寫的,原來蒲瓜的果型能長成7型別,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瓠子)、葫蘆蒲(即葫蘆)、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都是蒲瓜。

  2、看蒲瓜秧全株上面都長著軟毛,有卷鬚能攀爬,葉邊緣有鋸齒,葉面是心形。

  3、植物是不先開花後結果,蒲瓜的花只有晚上開,早上就要凋謝了,花朵是白色的。

  三、食用蒲瓜功效

  1、老師讓你們認識蒲瓜知道為什麼嗎?

  2、食用蒲瓜對我們身體好,我們要多認識對身體好的蔬菜。

  3、蒲瓜有潤心肺、清心熱、除煩渴、消腫等功效,好有很多很多功效。

  4、大家要多吃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好處哦!

  5、老師出幾個問題,看大家對本課學得怎麼樣,答對的獎勵小紅花。

科學教案 篇8

  【教材簡解】:

  月亮在一個月中是在不斷變化的,在考慮如何讓幼兒更形象地瞭解月亮的變化,我們採用了生動形象地PPT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很感興趣地就瞭解了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月亮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2、學會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以及學習兒歌,感知月亮的變化規律。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瞭解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過程。

  難點: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初一到十五的月亮記錄下來。

  【設計理念】:

  幼兒對自然的變化規律都感到非常好奇,都想去探索為什麼,月亮的變化也不例外。所以對這樣一節科學課,幼兒會很感興趣的。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我們利用歌曲匯入很自然的就引出課題《月亮》,然後利用幼兒的已有經驗,觀察的結果讓幼兒說說初一到十五月亮的變化,並伴有兒歌的提示,讓幼兒更容易地掌握。最後還讓幼兒動筆記錄月亮的變化。整個設計思路都是要幼兒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半個月請

  家長和孩子

  一起觀察這半個月月亮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2、活動前幼兒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

  3、初一到十五月亮變化的PPT。

  【活動過程】:

  一、 播放歌曲《月亮婆婆喜歡我》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才歌曲裡唱的是誰呀?(月亮婆婆)你看見過月亮婆婆嗎?(看見過)你看見的月亮婆婆是什麼樣子的呢?(彎彎的、圓圓的)

  師:你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月亮畫下來呢?(能)

  請部分幼兒上來畫自己看到的月亮。

  師:你們看,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圓圓的月亮,有的小朋友畫得是彎彎的月亮,你畫的月亮是什麼時候看到的呢?(我畫的月亮媽 媽告訴我是初五的月亮,我畫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圓圓的)

  師: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月初的月亮像一條線,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十五圓圓的月亮。

  二、 透過PPT、課件

  讓幼兒觀察初一到十五的月亮,並說出他們的變化,以及做好記錄。

  (1) 播放PPT

  課件

  提問:小朋友,你剛才看到的月亮有變化嗎?(有)它們是怎麼變化的呢?(月初的月亮是細細的,後來越來越圓,到月半的時候,月亮就像盤子一樣圓。)

  (2) 你們看,初一的時候月亮像什麼?初二的時候月亮像什麼?邊說邊播放相應的PPT。

  (3) 利用兒歌,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月亮的變化。

  有一首兒歌說得很好,它把月亮的變化說得很好聽。初一看,一條線,初二看,眉毛彎,初五六,掛眼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老師邊說邊配上相應的PPT,讓幼兒對前半個月的月亮加深印象,幼兒也可跟著PPT跟說兒歌幾遍。

  三、 幼兒記錄觀察記錄表

  今天,老師給大家做了一份觀察記錄表,想請我們的聰明寶寶把這前半個月的月亮變化記錄下來,小朋友也可以邊念兒歌邊做記錄。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 展示幼兒的記錄表,並讓幼兒看記錄表念兒歌。

  五、 幼兒表演《月亮婆婆喜歡我》走出活動室結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