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關於科學教案彙編五篇

科學教案

關於科學教案彙編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雲量的多少,把天氣分為晴天、多雲和陰天;知道雲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雲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2、用圖示法說明雲的種類,能根據雲的高度和形狀給雲分類。

  3、在對雲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曆”中關於雲的觀察。

  教學重點:

  根據雲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雲和陰天;根據雲的高度和形狀給雲分類。

  教學難點:

  能根據雲的高度和形狀給雲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雲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透過上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天氣現象並記錄了天氣日曆,那麼今天是個什麼樣的天氣呢?生答:……

  教師: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麼天氣,那麼天空中有什麼東西出現呢?

  生答:雲

  二、觀察雲

  1、教師板書“雲”字,問:看到這個字,你們想到了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用網狀圖記錄學生的想法(伴隨)

  教師:既然大家對雲有這麼多的想法,我們現在就對雲進行探究吧。

  教師:雲是怎樣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測一下?

  指名學生回答。(出示小結雲的組成)

  教師:在天氣日曆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雲、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雲量的觀察,那麼,根據雲量的多少我們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麼來劃分的呢?

  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雲量填充到這個圓裡,按照雲在天空中所佔的多少進行區分。

  教師具體說明氣象學家如何劃分晴天、多雲、陰天的。

  2、學以致用:學生根據理解判斷雲的型別。(出示雲的圖片)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雲量(2)雲的高度和雲的形狀(3)在觀察雲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想。(4)帶好文具,將你觀察到的天氣情況記錄到天氣日曆記錄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陽注意不要直視太陽。

  4、師生反饋。注重學生對雲量、高度、形狀的描述。

  三、對雲的分類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根據雲量的多少對天氣狀況進行了劃分,我們來看一看科學家把雲分成了幾類吧。

  師根據學生剛才的觀察反饋引入雲的分類並介紹雲的分類。

  學以致用:出示雲的圖片,學生判斷雲的型別。最後提問:現在你能說說氣象學家是根據什麼對雲進行分類的嗎?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雲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雲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四、瞭解天氣諺語,豐富學生生活常識。

  五、師生小結。

  學生說一說本節課對雲的觀測的收穫,教師提示堅持記錄天氣日曆。

  附:

  板書設計

  雲的觀測

  捲雲

  積雲

  層雲

科學教案 篇2

  第一單元 簡單機械

  第1課 槓桿

  教學目標:

  第3課 滑輪、輪軸與齒輪

  教學目標:

  第4課 斜面

  教學目標:

  第9課 礦產資源

  教學目標:

  第10課 海洋寶庫

  教學目標:

  第三單元 浩瀚的宇宙

  第11課 太陽系

  教學目標:

  第16課 網路課堂

  ——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

  教學目標:

  1 對太空搭載實驗有初步瞭解。

  2 關注我國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

  3 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4 根據自己的知識,完成一個簡單的太空搭載實驗設計。

  5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6 願意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問題。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 匯入新課。

  2 環節①:太空搭載實驗設計

  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太空搭載實驗。

  3 環節②:太空搭載實驗評價

  對不同的實驗設計進行評價。

  4 小結。

  教學後記:

科學教案 篇3

  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探索紙的秘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教科版)第一冊《我們周圍的材料》這一單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內容包括:認識各種各樣的紙、觀察各種不同用途的紙、瞭解紙的發明及造紙材料、比較各種紙的不同,重點比較紙的吸水效能和承重效能、瞭解紙的消耗等。要完成這些內容並非一節課所能解決的。所以,在教學安排上我將《研究紙的吸水性》作為本課的切入點,讓學生能夠深入、透徹地進行科學探究。教學時間為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紙的吸水性,並能進行簡單分類。

  2、設計實驗研究,比較各種紙的吸水效能(重點和難點)。

  3、意識到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製造了不同特點的紙,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4、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教學設想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圍繞“科學探究”這一主線展開:提出問題——進行預測——制訂方案——交流討論其方案的科學性——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透過這樣一個活動過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有一定的瞭解,產生科學探究的熱情,為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這一課將科學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其教學過程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問題的提出。

  對於問題的提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另一種是由教師直接提出來。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其設定的情境進行假設,產生多種不同的意見,從而引起矛盾,自然而然地提出所探究的問題。既照應了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又涉及到今後的認知規律,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

  2、問題的解決。

  是直接探究問題,還是從已經瞭解這些問題的人那裡找到答案呢?對於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毫無疑問應選擇前者。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假設,設計檢測方案,並進行反覆交流、討論和相互質疑,透過實驗研究,用事實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問題的延伸和拓展。

  本課研究紙的吸水性,重在探究的過程,而它的知識目標對於學生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讓學生了解紙的發明,體會到人類的需求是推動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的重要原因,從而萌發要設計一種新型紙張的美好願望。同時,這也是本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具體體現。

  教學準備

  滴管,水、水槽,小夾子,紙(餐巾紙、廣告紙、牛皮紙、硬板紙、報紙),水杯,尺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每一小組都有一袋材料,拿出來看看,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學生髮言,教師貼上各種紙標。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紙能吸水”。

  (1)猜測:將這些紙都放進水裡,會有什麼現象?

  (2)學生預測。

  (3)教師小結:同學們都認為紙能吸水,有的紙吸水又快又多,而有的紙吸水比較慢,比較少。(板書:快、多;慢、少。)

  (4)教師提出問題:在同一時間內,哪些紙吸水又快又多,哪些紙吸水又慢又少?

  (5)學生猜測,引起爭論。

  2、探究紙的吸水性。

  (1)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各自的預測。

  (2)彙報研究方案,小組間相互質疑、補充,使其方案更科學化。

  (3)小組選擇工具進行實驗探究。

  (4)彙報實驗結果。(你們小組是怎樣做的?得到什麼結論?)

  (5)比較預測結果和實驗結果。

  (6)教師小結。(提出課題:研究紙的吸水性。)

  3、瞭解紙的發明,意識到人類根據自身的需要發明了各種不同的紙。

  (1)瞭解紙的發明。

  (2)思考:為什麼有的紙容易吸水為什麼有的紙不易吸水?

  (3)拓展: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需要設計一種新型紙。

  第二部分 課堂實錄(節選)

  內容:分小組設計“研究紙的吸水性”的方案。

  師:剛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小組已經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現在請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來談談你們小組的方案,如有不完整的地方,小組成員或其他小組可以提出建議,進行補充。

  生1:我們第三小組的方案是:分別往每一種紙上滴水,看哪種紙上的水印“長”得最大。(這時很多同學相繼舉起手來。)

  生2:我同意他的意見,但我認為應該分別向每一種紙上只滴一滴水,再來比較哪種紙“長”得大。

  師:你為什麼要求在每種紙上只滴一滴水呢?你需要用什麼來滴一滴水?

  生2:因為只有向每一種紙都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確比較出水跡的大小 。我想借助講臺上的那個“吸管”(滴管)來滴。

  師(拿起滴管):是這個嗎?這叫滴管,用來滴少量水。

  師:其他同學,你們同意他們的這種方案嗎?(大家表示同意。)

  師(指向第三小組):同學們都同意你們小組的方案,能演示給大家看一下嗎?(第三小組演示:由一個同學依次向每一種紙滴一滴水。)

  師(激發矛盾):老師看到這位同學先在牛皮紙上滴了一滴水,然後又在其餘四種紙上各滴一滴,同學們對他這種做法有什麼意見?如果每隔十分鐘往一種紙滴一滴水,這樣做行嗎?

  生:不行,應該同時往每一種紙都滴一滴水,因為不同時滴的話,那麼先滴水的紙上,水跡肯定會大些,這樣會影響實驗效果。

  師:同學們同意他的想法嗎?(學生表示贊同。)

  師:那麼我們將這一小組的方案定為方案一:“滴”的方法。其他的小組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3:我們這一小組是將所有的紙都放在水裡浸溼,然後分別將每一種紙上的水擠到一個瓶子裡,再來比較哪一瓶裡裝的水多一些,就說明哪種紙吸水吸得又快又多了。

  生4:我對他的方法有一點補充,應該將所有的紙同時放入水裡浸溼,然後還要同時取出來,再擠出水來比較。

  師:這位同學說的意思你們聽明白了嗎?大家對他們這種方案還有什麼建議?(沒有人回答。)

  師(舉起一大一小兩張紙放入水中):是不是這樣同時放入水中再同時拿出來?

  生5:不對。在這個實驗中所有的紙應是同等大小的,不然紙大一些吸的水多一些,這個實驗就準確了。

  師:你們小組接受他的建議嗎?(學生點頭。)那麼我們將這種方法確定為第二種方案。(板書:方案二:擠。)其他小組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6:我們小組與第五組的方法有相似之處:也是將同樣大小的紙分別放入五杯水中浸溼,並且同時放進去同時拿出來,再比較這五杯水降低了多少。

  生7:我認為不行。這五杯水要一樣多才可以。

  生8:也不行。五杯不一樣多,五個杯子也要一樣大小。

  師:你們小組同意他們提出的想法嗎?(學生同意。)那我們就將這種方案定為方案三。(板書:方案三:降。)

  又有同學舉手。

  生:我們還有一種方法,是將這些紙全都同時插入水中,紙的大小也是相同的,然後同時取出,看哪種紙吸上來的水跡高,就說明它吸水又快又多。

  師:你能做給我們看一下嗎?

  該生走上講臺,選擇了夾子、木棍、水槽等工具,將五個夾子分別夾住一種紙,再將夾子串在一根棍子上,同時放入水中,同時拿出來進行比較。

  師:你們認為這種方法怎樣?

  生9:我覺得不行,他剛才拿棍子時,棍子是傾斜的,這樣,有的紙插入水中多一些,有的紙插得少一些,結果就會不準確,我認為應該將棍子兩頭固定起來,各種紙插入水中同樣多,結果才會準確。

  生10:我還要補充一點,夾子在夾各種紙時也要注意夾入部分同樣多,保證露出紙的長度相等。

  生11:各個夾子之間還要分開一點,以免各種紙粘到一起,影響最終結果。

  師:同學們都很不錯,想到了這麼多方法,我們就將剛才這種方案叫做方案四,好嗎?(板書:方案四:插。)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學生搖頭。)

  師:好,根據同學們剛才的討論,我們有了四種方法:滴、擠、降、插,每種方法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說,同學們已注意了紙的規格,要同時放進去同時拿出來。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請各組討論一下,選擇一種方案,想想看,你們都需要些什麼工具,每組派一名同學來領取所需用具,進行實驗。

  第三部分 教學後記

  新課程給教師提供了很大的發揮餘地,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取捨課程資源。

  在教學《探索紙的秘密》一課時,我們就經歷了多次反覆的實踐。剛開始,教師給學生呈現出多種不同的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提出問題,並確定研究的主題,結果學生熱熱鬧鬧地做起了研究。有的研究紙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較紙的厚薄,有的研究紙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紙的承重性,等等,在交流與彙報時,同學們還在忙著“研究”自己的主題,而不理會別人的發言。這樣,他們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界定的意義上,而沒有絲毫的改變與提高。這種研究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也不是一種真正的研究。我們意識到:讓三年級的學生搞研究,不能趕熱鬧,各搞各的,而是要讓他們結合大家的智慧,透過共同探討,不斷完善和提高。於是,又經過幾次嘗試,將研究的主題由多個遞減為三個,兩個,一個。最後發現,選取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研究紙的吸水性,讓學生之間、各小組之間相互合作、相互質疑,共同努力,最終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而對於剩下的內容,則可以抱著“授之以漁”的心態放手讓學生自己課下去研究。所以,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進行處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會低估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按照教師所設計的方法做實驗,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使學生走進“坐吃山空”的誤區。與其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機械學習,不如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透過學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

  例如,學生在提出用“滴水”的方法來研究各種紙的吸水性時,就經歷了同學們相互之間不斷提出質疑,不斷進行改進的過程,並透過實驗演示,在教師再次激發矛盾後才確定其方案。剛開始,學生只說分別向每一種紙滴水,看哪一種紙上的水跡大,馬上就有學生指出:應向每一種紙滴同樣多的水。由此,引出“滴管”這個工具,研究方案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學生對此方案已沒有異議,但這與比較科學的方案還有一定的距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教師正準備直接給學生一些提示,可一個念頭打消了這種想法。與其直接暗示給學生,不如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去發現問題。只有讓學生不斷思考、反覆實踐,才能達到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讓學生來演示這個還不成熟的方案,果然,實驗還沒演示完,就有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原來,他們發現:用滴管向每一種紙滴水時,不能一個接一個地滴,應該同時滴,再來比較水跡的大小。至此,“滴水”方案已經很完善、很科學了。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逐漸成熟起來,他們已明白要做比較的實驗必須在同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總之,討論和質疑是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有效途徑,學生正是在這種討論和質疑中,思維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的。教師要捨得花時間,給學生創造的機會,營造平等、和諧、相互尊重的氛圍,使學生能夠進行正常的討論和質疑,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教師扮演的是一個忠實的聽眾,不隨意發表意見,只在適當的時候,給一點暗示或點撥、引導,使學生的討論“柳暗花明”。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這種變化叫熱做熱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後體積會變大,受冷後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的實驗效果

  2、製造一個簡易的觀察水體積變化的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

  二.教學重點:

  探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透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四.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課件

  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引導學生猜測

  1、出示一瓶水、飲料。

  上課前老師和大家說一個奇怪的現象。你們想聽嗎?老師去買飲料,但我卻發現所賣的瓶裝飲料沒有裝得滿滿的(課件),這是為什麼呢?大家想知道是為什麼嗎?

  2.學生猜測。

  (二)清楚的觀察水受熱或遇冷後體積的變化

  冷熱會對液體有影響嗎?要想知道這個答案,我們就透過實驗來找出答案。

  師出示同樣的兩套裝置,把它們放進溫度不同的兩杯熱水中應該可以看到什麼現象?

  1.師:透過氣球皮鼓起來的程度,我們無法判斷著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燒杯、燒瓶、玻璃細管、膠塞。

  請同學們小組內研究討論一下,怎樣把這些實驗材料組裝成實驗裝置?

  學生小組研究討論後並試驗組裝

  2.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3.師問:細玻璃管起到作用 ?紅墨水能發揮什麼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組討論。

  4.交流討論結果。

  5.提出實驗要求:(1)小組內要有分工合作(2)仔細觀察水柱是怎麼變化的(3)作好記錄(4)注意安全小心熱水

  6.教師巡視指導

  7.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問:液麵是怎樣變化的?變化過程是怎樣的?

  細玻璃管裡液先慢慢上升,後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後停止上升,最後慢慢下降 ,怎麼解釋這種現象?

  透過實驗我們大家知道了什麼?

  8.那麼水受冷後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

  9.組織學生彙報

  10.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三)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

  1.師:除了水你還知道那些液體?你們自己帶來了什麼液體。

  用同樣的方法,看看你們自己帶來的液體是不是和水有一樣的性質。

  2.小組彙報實驗情況:是用什麼液體?實驗看到了什麼現象,說明了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3.歸納總結:透過實驗我們發現許多液體受熱和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性質?

  4.小結: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飲料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四)總結

  1.現在誰來和大家說說瓶裝的液體為什麼都沒有裝滿呢?

  2.請大家看看這瓶紅茶和水,為什麼紅茶比水留空的空間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細細想來,還真的有怎麼多科學道理。生活中的科學真是隨處可見呀。希望大家在以後遇到這樣的問題,也能想今天一樣認真思考,積極動手,你將會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秘。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慾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慾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利用不同的物體去尋找空氣,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探究慾望,感知空氣是無處不在的,鞏固幼兒的科學意識。

  活動準備

  科學區:氣球、扇子、吸管、空塑膠袋等材料

  手工區:摺紙炮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看不見,摸不著,人和動物都需要它的是什麼嗎?”空氣是怎樣的呢?在哪裡呢?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空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又無處不在,現在老師就請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去尋找空氣。

  二、教師介紹區角操作材料。

  科學區:這裡有許多氣球、扇子、吸管、空塑膠袋等材料,請小朋友用這些物品去尋找空氣。

  手工區:這裡有許多長方形的紙,小朋友可以在這裡折出紙炮,然後甩甩看,究竟是什麼原因,什麼力量讓紙炮發出“嘭”的響聲。

  三、幼兒自主選擇區角進行遊戲。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鼓勵性格內向的小朋友積極地參與遊戲。

  四、活動結束。

  1、活動結束,收拾操作材料。

  2、老師小結活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