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世界區域地理課件

世界區域地理課件

世界區域地理課件

  導語:世界區域地理課件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世界區域地理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世界區域地理課件

  一、東亞

  [讀圖識記]1.五國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 位置範圍

  ⑵ 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臺灣島等)

  ⑶ 氣候:

  ①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東亞季風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比較:

  最冷月均溫>0℃、年降水量800mm分佈上;分佈界線:秦嶺—準河一線

  為什麼東亞季風氣候顯著?主要是海陸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陸,面臨最大海洋→ 冬夏海陸溫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亞為高壓、海洋為低壓;夏季亞洲為低壓、海洋為高壓 → 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②西北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距海遠,地形閉塞,地勢高,不受或很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氣候乾燥,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大陸性強烈,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佈於我國西北地區、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經濟

  人口分佈: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種:黃色人種

  民族:漢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鮮族等

  ⑸ 沿海與內陸的差異:自然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經濟方面

  東部沿海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氣候溫暖溼潤,利於農業發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歷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現已出現很多工農業發達的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蠶絲、茶葉的產地。日本是世界的工業大國、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此外韓國、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臺灣省、香港地區等經濟發達區和新興工業區不斷形成。

  西部內陸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這裡天然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佔一定地位,礦產資源也正在開發利用之中,經濟發展前景很可觀。蒙古地廣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鮮半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森林、礦產資源豐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半島南部為韓國,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製造業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蒙古的.畜牧業佔重要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中國是工農業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2、日本:

  ⑴ 自然地理特徵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颱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物件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佈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充套件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佔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筑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矽島——九州島

  3、朝鮮半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海岸線長而複雜,多半島,多海灣,多良港,多島嶼。陸上與我國遼寧、吉林兩省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多低山丘陵,東部太白山脈是主要山脈。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氣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經濟:韓國是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其二戰後積極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加工業,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使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近些年針對國際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

  南亞

  [讀圖識記]1.印度半島(南亞次大陸);2.七國及克什米爾地區,首都;3.喜馬拉雅山脈、德干高原、印度河――恆河平原;4.北迴歸線

  [辨析]“南亞次大陸”與“南亞”的範圍有什麼不同

  從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和中段的南側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稱為南亞。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他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所以又把南亞大陸部分稱為南亞次大陸,它僅指大陸上的五個國家。

  1、概述

  ⑴ 悠久的歷史

  位置範圍: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區,大部分位於10°N~30°N之間

  內陸國:尼泊爾、不丹(均與中國相鄰)

  國家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巴與我國相鄰)

  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斯里蘭卡以佛教為主;印度、尼泊爾以印度教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伊斯蘭教為主。居民為白色人種。

  ⑵ 自然條件

  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恆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內,下游流經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

  熱帶季風:全年高溫,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西南季風容易引起水旱災害,孟加拉國受影響最大。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處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世界降水最多

  熱帶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壞形成

  [注意]南亞地區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氣溫比同緯度地區偏高。

  2、印度

  [讀圖識記]1.臨海:孟加拉灣(東)、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馬拉雅山脈、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為雅魯藏布江);4.加爾各答、新德里、孟買(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泰姬陵

  ⑴ 世界文明古國

  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次於中國,本世紀中葉可能超過中國

  ⑵ 農業

  耕地面積佔一半以上,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氣候多樣,地形有差異,利於多種作物種植

  [評價]耕地面積大,熱量充足,土壤肥沃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由於降水集中雨季,乾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頻繁,因此發展水利灌溉對農業生產特別重要。

  農作物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

  水稻:分佈在降水較多的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

  小麥、甘蔗:恆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黃麻:恆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葉: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山坡

  ⑶工業發展較快,形成完整體系

  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分佈在德干高原東北部—印度東北部鋼鐵、機械工業中心

  獨立前:只有採礦業和紡織業

  獨立後: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工業體系。核能、航天初具規模,資訊產業蓬勃發展。以東北部的加爾各答和西部孟買為中心的傳統工業(棉、毛紡織、重工業),南部以班加羅爾為中心是新興工業區(電子、軟體業、原子能、航天)

  新德里:首都,位於印度西北部,東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築泰姬陵——鐵路交通中心

  加爾各答:位於恆河口,麻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黃麻產地

  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產地

  [注意]印巴衝突(克什米爾問題)

  中亞

  [讀圖識記]1.五國及周圍鄰國;2.阿姆河、錫爾河、裡海、鹹海、天山、帕米爾高原

  1、概述

  ⑴ 自然環境

  位置:亞歐大陸中部,距海遠。重要的陸上交通要道(古代絲綢之路,第二亞歐陸橋)。第二條亞歐大陸橋透過這裡,在阿拉山口與我國北疆線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圖蘭平原和裡海沿岸平原)為主,天山山脈由我國新疆中部橫跨中亞東部地區。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植被為草原、荒漠。卡拉庫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河流:多為內流河(阿姆河、錫爾河等)外流河有額爾齊斯河

  湖泊:多為內流湖,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裡海,中部有鹹海

  [補充]鹹海不斷縮小的原因:人們大量引用阿姆河、錫爾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種植棉花。棉花產量成倍增長,流入鹹海的水量卻日趨減少。加上氣候乾旱,蒸發強烈,水面逐漸縮小,水中鹽度越來越高。它已喪失了調節氣候的功能。

  ⑵ 居民與經濟

  民族:多民族地區,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

  農業:耕地面積廣大,牧場遼闊。依靠灌溉種植小麥、棉花。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棉花產區,烏茲別克被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

  資源:煤、鐵、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豐富

  工業:採礦、冶金、軍事工業發達,木材缺乏,機械、輕工製品進口

  主要城市:塔什干——烏茲別克首都、中亞最大城市

  阿斯塔納——哈薩克首都、重要鐵路樞紐·

  [注意]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薩克西部的裡海港口城市阿特勞,橫穿哈全境,再從阿拉山口至中國新疆的獨山子,總長3088公里(中國境內270公里),設計年輸油量5000萬噸。工程分三期完工,2003年完成一期工程阿特勞——肯基亞克石油管道,全長448.8公里。2005年完成二期阿塔蘇——阿拉山口石油管道建設,全長1000公里。三期繼續建設肯基亞克——阿塔蘇石油管道建設,全長1300餘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