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觀察的記錄
有關觀察的記錄1
一天下午,孩子們在吃點心。楊xx和王xx早早的吃完了點心,兩個好朋友開心的在一起玩起了剪刀、石頭、布的遊戲。過了一會兒,兩個人開始鬧起了小矛盾,王xx不知怎麼說了楊xx一句,楊xx不高興了,先是用腳故意踢了王xx一腳,然後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走了。雖然踢得不重但王xx坐在那裡怎麼也想不通,生氣的說:“你是故意的,說的對不起沒用,我要告訴老師去”。
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楊xx可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簡單的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以為這樣就跟他沒關係了。如果孩子片面理解“對不起,沒關係”的意思,發展下去豈不是會誤入歧途嗎?我想必須引導他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讓他真心的來向王xx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了他,並把王xx拉到身邊說:“你們倆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在其他小朋友面前重新演一遍,就當是為大家表演一個小品,不過楊xx,這次你的那一腳只能踢在凳子上,明白了就開始。”演完了。有一個小朋友好奇的問:“老師,楊xx幹嘛踢凳子呀,他不疼嗎?”我把事情的經過簡單的說了一下,邊說邊看到楊xx的頭一點一點的耷拉下去,我牽過他的手,彎下腰在他的腿上輕輕的撫了幾下,問:“還疼嗎?”“有點。”“那你踢在王xx身上,他是不是也會疼呀?”“嗯”我抬起頭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說:“老師平時跟大家講不小心犯了點小錯誤要跟對方說對不起,如果是故意欺負其他小朋友只用一句對不起來逃避責任,大家說有用嗎?”“沒用!”很整齊,也很響亮。“那大家說該怎麼做呢?是不是要真心真意的認個錯,對嗎?”“對!”還是很整齊,還是很響亮。楊xx怯生生的說:“老師,我知錯了,我向王xx道歉。”我微笑的看著楊xx,給了他一個鼓勵的手勢。他走到王xx身邊學著我的樣子彎下腰在他的腿上輕輕的撫了起來,嘴上說著對不起。王xx連忙說:“不疼了,沒關係,沒關係。”看見楊xx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他的頭對大家說:“小朋友們,你們說可以原諒楊xx嗎?”“可以!”----還是很整齊,還是很響亮。這就是集體的力量。“好吧,那楊xx跟大家一起去玩吧。”他高興的點點頭。
看著小朋友開心在一起,我想,教師在碰到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要求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發揮集體的輿論力量讓他們知道在“對不起而有關係”的時候,更應該勇敢承認錯誤。
有關觀察的記錄2
觀察時間:xx、xx、xx
觀察地點:中班教室
觀察物件:xx
觀察目的:引導幼兒正確學習生活中的語言行為。
觀察實錄:
xx小朋友是一個很聰明活潑的小女孩,最近這一段時間我發現她總是來告狀。“老師許xx講話”“你不是坐在他旁邊的”,於是我開始悄悄的觀察她,中午小朋友都去上廁所了,只有一名小朋友還在桌子旁邊。她很不禮貌的說了一句“你傻啊”,我聽到後就把她叫到了一邊告訴她這樣說小朋友是不對的,這樣說話很沒有禮貌,然後我又像向她瞭解了,這句話是從哪裡學來的,她告訴我是從動畫片裡學來的。
4至5歲的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太強,同時這個時期也是他們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孩子在說出這句話時,或許他只是覺著好玩,但是卻並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最初認識世界的途徑。我透過動畫講解告訴幼兒勇士是正義的使者,它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幫助小朋友,它是在保護大家,並讓幼兒模仿動畫片裡經常幫助人的場景,幼兒經常喜歡模仿父母及周邊人。根據幼兒愛模仿的特點,父母應該注意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多與孩子溝通,這樣才能引導孩子積極發展。
有關觀察的記錄3
事後,家長們普遍認為:此類活動園內應多舉行。同時,為使遊戲更具有公正性,應聘請家長朋友做裁判。也有家長提出:此類活動是否放在休息天,這樣便於家長都來參與活動。我想,這些我園應該值得考慮!
五一長假裡,細細閱讀《新綱要》,倍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尤其是《新綱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眼前浮現出四月初我班組織的家長與幼兒在五彩繽紛的田野裡放飛風箏的情景,以及四月底我們幼兒園各年級組在園內舉行的親子游戲比賽。
家長在百忙中能抽出時間,積極參與活動,同幼兒同樂,這為孩子、家長與幼兒園提供了互相溝通的機會,同時體現了家長對我們教師工作的支援、理解。兩次活動,我們班家長的'參與率極高。前一次活動有35位家長參與,其中有5個家庭全家出動,一家三口同樂。家長的積極參與,真的讓我好感動。
潘哲的爸爸特地從蘇州廠裡請假乘早上8:00的火車趕回來,在12:30趕到幼兒園。當他風塵僕僕拿著燕子風箏來到教室門口時,我只能熱情地走上前:“歡迎你的到來,感謝你對我們工作的支援!”知書達理的家長立刻說道:“這是應該的。”擁有這樣的家長,作為教師的我,怎麼能不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怎麼能放棄原定的計劃呢?
吳紫涵的爸爸全然不顧滿頭大汗,用攝相機記錄了這次歡快活動的每一瞬間。當我們邀請他共進晚餐時,他婉言謝絕,一再說是舉手之勞。
在第二次親子游戲比賽中,部分家長請假、調班,和幼兒共同參與遊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又讓我覺得:該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們的認識,孩子們的潛能真像是一座礦。應該承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爭取好成績、拿冠軍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事。這也是我們在“為祖國爭光”的主題活動中學習了我國運動員在比賽中不怕艱難、勇於拼搏的精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