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紅樓夢的讀後感4篇

紅樓夢的讀後感

紅樓夢的讀後感4篇

  《紅樓夢》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紅樓夢讀後感1

  今天的閱讀課上,我閱讀了《紅樓夢》。第五回的“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是被我讀過無數次的一部分。尤其是“金陵十二釵判詞”。正冊開篇即是一首寫薛寶釵、林黛玉的詩,第一句是“可嘆停機德”,毫無疑問,這是描畫寶釵的詩句。“停機德”典出《樂羊子妻》,故事說的是樂羊子棄學回家,其妻見狀立即剪斷正在織的布匹,用一規勸樂羊子用功讀書。於是後人用“停機德”來讚美封建恪守相夫教子的“婦道”的女子。用“停機德”來形容寶釵之德,恰倒好處。寶釵正是這樣一個嚴格遵守封建禮法制度,並時常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的大家閨秀,賈府上下無不稱讚她。然而曹雪芹在判詞中卻用了一個“嘆”字,明顯表達了對寶釵的否定態度。的確,按照曹雪芹民主、進步並帶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思想來看,這樣一個封建沒落貴族的維護者,應當作為民主進步思想的反例,給予否定。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待寶釵,她又是一個十分讓人喜歡的人物形象。這個側重點就是薛寶釵的人際交往能力。薛寶釵初入賈府不久,就博得了眾多下人及其他賈府主子的一致交口稱讚,這不是她生來就惹人喜愛,而是她出色的交際能力產生裡她在眾人心中的美好地位。

  記得在幾天前的軍訓中,我們聽了沈主任的禮儀知識講座,由講座中提出的'每一條標準來在薛寶釵的行為準則上做比較,會發現驚人的吻合。也就是說,薛寶釵的一言一行不僅在封建社會中符合禮法章程,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大量的相符之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人文主義思想濃厚的社會,因此即將邁入社會的年青一代,能合理處理人際關係上十分重要的一條素質標準。因此,適當地在薛寶釵身上吸取一些正面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可取的。現代思想越來越強調辨證看待問題,看待事物,因此,我們在否定應當否定的事物後,也應將有利的思想深入其中提取出來,合理利用。

  紅樓夢讀後感2

  你們可知,《紅樓夢》裡的色彩是最多的!

  王熙鳳是紅色。熱情大膽能幹狠毒。她的出場風風火火,如一股暖烘烘的風,《紅樓夢》中有好多場景都因為有她而熱鬧非凡,生動活潑。她深的賈母的寵愛,被暱稱為鳳辣子。這璉二奶奶還真是讓人看著可愛,吃著害怕的“鳳辣子“,她:明裡一盆火,暗裡一把刀。”八面玲瓏,巧取豪奪,毒設相思局,弄權鐵檻寺,大鬧寧國府——縱是一隻火紅的鳳凰,也讓人感到不盡的寒意,最後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與“鬚眉齊步走”的王熙鳳也“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賈寶玉是粉色的,他的確有過多的脂粉氣,卻不讓人討厭。他認為“女兒是水做的”。從不因為丫頭們的身份低賤而輕視她們,相反的,他房裡的丫頭把她當朋友,當哥哥,當弟弟,甚至可以向她發脾氣,就是沒有一個把他當主子看。說起他,不免想起兩件事,一件是他撕扇為博晴雯一笑,再一件便是在大雪天為黛玉暖手。是的,他是可親可敬的,橡粉絲,看看就讓人喜愛。

  薛寶釵是黃色,美麗耀眼卻庸俗。她有出身,薛家的富有是“珍珠如土金如鐵”。她的美貌,第一次與寶玉見面,就讓寶玉:驚如呆雁,”她有才識,她的詩渾厚含蓄,與黛玉並稱薛林雙絕,而學識更在黛玉之上。她待人接物更是周到得體,上下稱讚。但她城府極深,為嫁寶玉,在賈府放出“金玉良緣”的話。她唸叨“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勸囑寶玉關心仕途經濟,被寶玉斥為“好好的清白兒女,也沾染了祿蠹之氣”。她像一大片黃色,看起來金光閃閃,溫暖燦爛,走近不由得寒意襲人。

  最後還是作者的“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為《紅樓夢》畫上了句號。還《紅樓夢》一個顏色。我想應該是白色的,所有醜惡與美好,都被深深地埋葬在一片白茫茫的白色之中了。

  紅樓夢讀後感3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戲,《紅樓夢》所呈現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個不朽的人生悲劇。

  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琢磨著《紅樓夢》,雖然幾個月就把它給看完了,但我還有許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在婚姻、建築、文化、財產等各方面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其中最讓我羨慕的則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就連作者寥寥幾筆勾勒的晴雯、紫鵑、雪雁等丫鬟,都成為了我國文學畫廊中的著名藝術典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於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也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肇始於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並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儘管實際上他心裡喜歡林黛玉。婚姻大事他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

  當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和《苦絳珠魂悲傷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時,聽著悲傷的音樂。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淚來,那不爭氣的眼淚始終還是把那頁給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為結局會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與公主生活只是童話故事而已,然而,這麼悲慘的結局我卻怎麼也想不到。

  當黛玉聽完傻大姐的話後,就直吐鮮血。不住地流淚。因為她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黛玉她恨寶玉,恨他為什麼不理解自己。她把寶玉送給她的那絹子往火上一撂,頓時化為灰燼。熬了一天,黛玉已經奄奄一息。突然,她高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狠心兩個字還沒來得及說,只見黛玉兩眼一翻,一縷芳魂就這樣隨風而逝。

  黛玉死的時候,正是寶玉娶寶釵的同一個時辰。只因瀟湘館離新房很遠,聽不到瀟湘館這邊悲慟的哭聲。

  這真的是個不朽的悲劇啊!

  我為黛玉和寶玉感到悲哀,寶玉最後竟然出家當了和尚,因為他知道林妹妹是為自己而死的。便在靈柩前放聲大哭。

  一個風光顯赫的大家族,就這麼沒落了!不知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是否都和我一樣,為他們感到悲哀、痛心?

  紅樓夢讀後感4

  初看紅樓,是在我六歲之際,只是泛泛地囫圇吞棗亂翻一遍,並不妄想能看懂這本對於一個六歲孩童來說太過深奧的名著,於是閒置一邊,一忘就是三年!待到三個春秋過去,嶄新的紅樓已破舊不堪,不得已忍痛

  割愛棄舊,換了一本古本攻讀,這才逐漸讀出妙處,和紅樓結下了不解之緣!

  雖不敢在各位前輩面前班門弄斧,不求諸位能苟同晚生的觀點,但還是把鄙人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享,贊同也好,不贊同也罷,各有各的看法和觀點,也不必跟彼此過不去!還請諸位紅學前輩多多指教!

  從人間凡人的角度來看,黛玉體弱多病,第三回她一出場,就是那麼一種身體面貌怯弱不勝的狀態,她的不足之症,是一望而知的。當然,曹雪芹塑造的這個形象,雖然病態,卻極有美感,叫做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雖非健康美女,卻又勝似健康美女,寶玉愛她,固然首先是心靈相通,但對她的外貌風姿,也確實是為之傾倒。

  所以,並不是只是情人眼裡出西施,黛玉本來就是個美人胚子,有些紅學研究者說黛玉只是在寶玉的眼裡看上去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況且,在第三回裡曹雪芹確實寫的很美:籠煙眉含露目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完完全全一個弱柳扶風的林妹妹,怎麼會單純的是一個病態?從薛蟠看黛玉的那一筆,我們就可以知道單單看黛玉的外貌,也是可以攝人魂魄的!

  根據命運的設定,下凡後的黛玉,她那個眼淚,跟別的凡人不一樣,卻是有一定的總量的,那個總量,應該也就是在天界被灌溉的雨露的那個量。因此,黛玉那個話,你還記得嗎?其實就是告訴讀者,絳珠仙草對神瑛侍者的還淚,剩餘量是越來越少了,那麼,一旦淚盡,當然也就是完成了償還灌溉之恩的任務,就要再回到天界去了,也就是說,人間的黛玉,她的生命就結束了。儘管這以後,書裡還寫了幾次黛玉哭泣流淚,但她將淚盡而逝,這是文字的神話式預先設定,後面一定會這樣來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