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錄>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

  觀測時間:10月21日

  觀測物件:龍浦、嘉成

  觀察場景:娃娃屋

  觀察場景

  下午,孩子們進入活動區,開始玩遊戲。龍浦進入玩偶之家後,拿起電話給媽媽打了過去。這時,嘉成看見了,一把抓住了它。他說:“給我一個,給我一個。”龍浦不同意。兩個孩子立刻想要搶起來,留下“孩子們有玩具可以一起玩,其他人的事情可以討論”這句話。我馬上走過去說:“嘉成玩具是龍浦公司最先獲得的。”他演奏完後你能演奏嗎?雖然加成沒有搶,但他還是不願意看龍浦手裡的手機。我靈機一動。我在教室裡找到了另一個電話,大聲地說:“貝爾·嘉成來接電話了。”爸爸在找你。賈成高高興興地跑去接電話:“爸爸,你在上班嗎?”我把幼兒園搞砸了…聽著嘉成可愛的話,我笑了!

  簡單的分析:

  小班兒童年紀小,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與別人競爭。我利用兒童情緒易轉移的特點,及時干預和引導解決衝突,保證遊戲活動的正常開展,不影響兒童遊戲情緒!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2

  觀察地點:操作區

  實地記錄:

  馮嘉灝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不願意和同伴交流。今日,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馮嘉灝就自我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我問他:“馮嘉灝:你怎樣不進區域玩啊?”他搖搖頭,並不說話。我明白他是不懂得怎樣樣與小朋友一齊玩。我說:“區域裡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齊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評析:

  馮嘉灝之所以不懂得怎樣樣與同伴交流,是因為在上幼兒園之前講的都是自我家鄉的話。一下子接觸普通話,又不會說。所以,很不適應,對自我又沒信心,不懂得怎樣樣和別人相處、交流。看到別人進區域玩,就不敢一齊去玩。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3

  觀察物件

  阿浩

  年齡

  性別

  位置角

  繪畫領域

  時間

  3.14下午福音14:15

  觀察記錄

  兒童繪畫的主題是“我要飛翔”。他的臉很滑稽。他看起來像在睡覺,頭抬起來,四肢張開。

  評估和分析

  這個孩子很有潛力。他的繪畫技巧很好。雖然他看起來很滑稽,但他表現出“飛翔”的樣子。

  教師的干預策略

  事實上,“飛翔”的外觀是無法修復的。我只是引導孩子們飛到那裡,他們所看到的,和他們所看到的基礎上飛行。

  改善措施及目標

  如何飛翔,如何在兒童繪畫中飛翔,在他的思想中是無法固定的。我想透過豐富的想象力來引導孩子們畫出飛翔的樣子,並新增更多豐富的資訊。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4

  觀察時間:3月1日

  觀察地點:晨間區域

  觀察資料:

  在區域活動開始後,如果沒有教師跟隨指導的話,昀昀比較喜歡各個區轉悠,由於不太喜歡與別人交流,加上教師常常在一個組指導,昀昀似乎不太喜歡從同伴的交流中瞭解這一組

  的要求,所以基本不能定定心心的坐下來玩一樣區域。在教師的陪同下,比較喜歡玩美工區和美術區,因為昀昀在繪畫塗色和美工方面還是不錯的,之前有一次美工區是用各種種子來貼畫,她比較喜歡,區域一開始,自我就坐在位子上,先探索了一下應當怎樣玩,然後望望我,想得到提示,在我告訴她怎樣製作之後,是能夠按照要求來貼畫,貼畫的水平與正常兒童持平,在貼畫的過程中也會努力的進行位元組的發音,但講的還是比較的模糊,聽不太懂,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時刻陪在旁邊,貼完一條之後也在嘗試與同伴進行交流,還想教其他小朋友該怎樣貼,邊喊邊指圖“那裡”“那裡”!這次區域昀昀堅持到了最終,堅持了較長的時間。

  分析與措施:

  從開學以來這段時間來看,昀昀在玩區域和其他遊戲時必須需要有教師在旁邊陪同,並且她有與小朋友共同交流的慾望,可是還講的不太清楚,還是要在日常生活的中請她多講講,每一句話要講清楚,並且,還需要訓練她的常規意識,在活動中集中注意力,美工區和美術區對於她的動手操作是有益的,可是對她的語言與交流並不促進,在教師多同她交流的同時,也要多發揮小朋友和“愛心使者”的作用。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5

  觀察實錄:小衡今天選擇了自主角色遊戲並當起了電影院的老闆,他選了笑笑和小琦當電影院的員工,遊戲開始前,他先跟笑笑說:“你跟小琦去畫計劃表吧,我來做座位號。”笑笑按照老闆的要求開始畫計劃表規定價格,小衡根據電影的內容畫了好幾張電影票並且寫上了不同的座位號。電影院的生意很好,小琦負責檢票,小衡負責播放。小衡放了一分多鐘後就暫停了電影說結束了,顧客開始不滿電影被暫停與老闆吵了起來。

  行為分析:

  小衡是一個做事有計劃的孩子,從他遊戲的行為中可以發現,他招收員工後可以清晰合理地給她們安排各個工作進行分工合作。他的遊戲經驗比較豐富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也較高,所以在開展新遊戲時是比較順利的。但在遊戲過程中,為了不讓外面的顧客等待就暫停了正在播放的電影,與顧客發生了矛盾。小衡沒有為現在觀影的顧客考慮,脫離了現實生活經驗,所以導致了遊戲的中斷。

  指導與調整:

  1.梳理幼兒遊戲經驗,在遊戲發生矛盾後我首先考慮了材料的投放,在電影院中播放的電影都在3分鐘左右,不存在電影太長的問題,在遊戲中,小衡是老闆,看見顧客在外等待便想直接中斷電影,開始第二場,所以引發了與正在觀影中顧客的矛盾。在遊戲後我與小衡和其他小朋友們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電影的經驗。如在本場電影開場後,買了票的顧客是否能進入電影播放廳看電影?在電影院看電影會中途停止嗎?電影院還有哪些服務可以提供等等問題,透過討論交流和分享來豐富幼兒的經驗。

  2.豐富幼兒交往經驗。在遊戲中,由於小衡的操作不當,與其他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出現了消極情緒。在遊戲結束後,我與小衡單獨進行了溝通,在遊戲組織方面,小衡是很有條理的,但在發生矛盾時應該要採取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我透過情境回憶,與小衡一起討論事情還有哪些解決方法,幫助其豐富交往經驗。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6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晨晨來到了美工區隨手拿起了桌面上擺好的彩紙看了起來,光軒和雨澤,詩然,方圓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彩紙,他們顯得非常開心。今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彩紙疊出漂亮的手提包並在上面粘上漂亮的花或畫上漂亮的.圖案,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許多老師摺好的手提包等小朋友去裝飾的,還有彩紙、白乳膠、水彩筆等。晨晨和方圓分別欣賞著自己拿到的手提包,還相互討論著要設計出各種樣式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雨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著彩紙在摸頭思考,可是他還是沒有動手摺紙。這時候他發現我在他的旁邊,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老師相信你會的,你不試一試怎麼知道你不會的,等會我要過來欣賞你的作品哦!”雨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怎麼折,他也試著折了起來,並且摺好後小心翼翼的在上面粘上了花。雨澤每次手工活動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很強,可是當他聽到我要來欣賞他自己做的作品時,顯得非常高興,好像接受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苟的做起來,不一會,他就在手提包上粘滿了花,他滿意的拿著自己做的手提包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雨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著彩紙在摸頭思考,可是他還是沒有動手。這時候他發現我在觀察他,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己不會。幼兒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適當的鼓勵,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他們的依賴心理,從而提高他們自主操作的信心。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7

  區域名稱:

  表演區

  觀察物件:

  小雨

  記錄者:

  顧麗亞

  觀察重點:

  能否進行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有必須的交往本事。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遊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後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小雨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遊戲。

  行為分析: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小雨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齊遊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遊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教師後續的支援:

  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遊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8

  觀察時間:20xx年五月

  材料提供:娃娃衣服、櫃子等

  觀察記錄:早餐過後,幼兒像往常一樣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一進區蔓蔓就發現娃娃家新增了幾件小衣服,她拿起一件花上衣,興奮地說:“我也有,這件衣服。”田田聽到蔓蔓的說話就走了過來,“小娃娃的衣服”她馬上拿起衣服給娃娃穿,蔓蔓也抱起了一個大布娃娃,她一邊給娃娃套一袖一邊對田田說:“天冷了,娃娃要穿衣服了,是嗎?”田田答道:“是啊,不穿衣服娃娃會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打針的。”說完,他們各自忙著給娃娃穿衣服。田田的娃娃小,她一會就給娃娃穿好了。蔓蔓的娃娃大,有一邊衣袖怎麼也穿不進焦急起來,田田這時轉過來幫蔓蔓,並和蔓蔓一起把娃娃的手往衣袖裡套。

  區域名稱:小動物的家

  觀察時間:20xx、6

  材料投放:可樂瓶製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為了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後,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裡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後,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蔔就往小狗嘴裡放,嘴裡自言自語的說:“我給你吃東西。”接著又從籃裡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裡。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蔔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說:“蘿蔔 、骨頭、小魚。”於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裡。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著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裡轉了一圈後,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餵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隻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著“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說:“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說:“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著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裡。“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後,也跟著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

  區域活動內容、材料豐富,有利於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並適於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教師能在幼兒自主遊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遊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不急於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進行。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9

  科學區觀察記錄

  實錄:

  最近,我在科學區中投放了各種各樣的紙和一盆水,讓孩子們自己玩。他們有的摺紙,有的把紙放在盆裡玩,放進盆裡的紙溼了一張又一張,玩了一會兒就沒有興趣了。在今天的遊戲中,我給小朋友出了一個問題,不同的紙放在水裡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小朋友專心地操作起來。可是,我發現透過第一輪的操作,幼兒對每種紙的吸水效能都有了感性的認識,知道餐巾紙的吸水性最強。過了新鮮勁後,幼兒操作活動的興趣已不高。於是,我自言自語地說:“怎樣改變餐巾紙的吸水效能,讓它慢慢地沉下去呢?”並裝模作樣的拿了張餐巾紙在水面上擺動了幾下,幼兒的活動興趣再次被啟用,他們透過不斷嘗試,想出了許多辦法,有的將餐巾紙雙層疊,有的將紙折成小船,有的將餐巾紙放在牛皮紙的上面,有的將掛曆紙折成小船,餐巾紙放在小船裡……

  一個小小的問題,為幼兒創造了一種激勵創造性思維的適宜氣氛。透過孩子的努力,一個個新奇的方案產生了,他們在創造的過程中體驗了創造的樂趣,遊戲結束後,他們還在思考新的方法呢。

  反思:

  活動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活動的過程卻給我留下了一些啟迪。幼兒的科學不同於成人的科學,幼兒科學具有更多的直覺,幼兒的科學是行動中的科學。在幼兒心目中,科學不是那麼高不可攀,科學就是他們的生活本身,是他們的每一個行動本身。正因為幼兒科學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所以在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儘量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注重幼兒探索活動的過程,一方面我們要解放

  >幼兒的手腳,讓他們在操作中發現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做中學”;另一方面更要解放幼兒的思維,讓他們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是跟隨著教師的思維方式去尋找某個問題的固定的唯一的答案,讓他們在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發現的樂趣。教師在活動中應該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問題和討論,對孩子多一些欣賞,使教師成為與孩子共同探索討論的夥伴,從觀察、瞭解到理解孩子,在真正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0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麼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錶現自己。為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後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範畫及製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後,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三組時(紫涵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裡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裡。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著,都忙著為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三組的書展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為什麼?”“紫涵自己都拿著,不給我們用,”三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紫涵時,她竟然認真的說: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紫涵的行為,我先是採用了說服教育,講道理:讓她瞭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佔,要想著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髮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麼用啊?接著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紫涵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膠小刀),從手裡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後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裡,並且說:“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著孩子們愉快的操作著,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家長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為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透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為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為,貫穿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1

  當孩子們貼國旗時,他們在國旗右上角貼上五顆黃色的星星,而且排列不均勻。大星星和小星星排成一排。

  評估和分析

  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兒童的觀察不夠細緻。他們只看到國旗上有一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卻不注意星星的位置和順序。

  教師的干預策略

  教師瞭解星星的位置,引導幼兒觀察四顆小星星是如何圍繞大星星排列的。

  改善措施及目標

  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時,應注意星星的位置和順序,貼上時應注意個性引導。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2

  觀察實錄

  於靜珠小朋友繪畫方面的表現是十分的不錯的,構圖較好,想象力很豐富,於靜珠在塗色的時候,尤其是按要求塗色,他總是我行我素的用自我的色彩,如繪畫我們家鄉的房子,,要求白牆黑瓦。他就要咖啡色的屋頂。脾氣很倔的。其他操作中這個孩子學的比較認真的。

  分析措施

  分析:看似斯文不響的於靜珠,脾氣很倔,有主見的,有性格的,他不喜歡的教師儘管引導還是不行,除非自我想通,所以教師一向用商量的口氣,有耐心的溝通、引導。針對於靜珠小朋友的情景,與父母反饋情景,請父母一齊配合進行指導。在幼兒園中教師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的引導。讓其他的幼兒邀請他去看作品展。看看人家的作品。鼓勵他與同伴進行接觸交流,在教學評價中異常留意提醒於靜珠,聽聽大家對作品的評價。在學習方面多指導他,讓同伴也能協助,給與必須的幫忙與帶動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3

  觀察目的:

  ⒈用塗色的方法給自己喜歡的物品裝飾。

  ⒉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現象描述:在美工區裡,DYT小朋友選擇了一件衣服開始塗顏色。DYT小朋友說:“我給衣服塗上漂亮的顏色。”小瑤小朋友也來給衣服塗顏色。我請幼兒觀察小朋友衣服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顏色是什麼樣的。DYT小朋友等幼兒看了一會,就各自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顏色塗了起來。DYT小朋友塗好了拿給我看,說:“這是我媽媽家裡的衣服,這個顏色是媽媽最喜歡的一件衣服。”

  思考與分析:

  《指南》社會領域人際交往,目標⒈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遊戲或其他活動。DYT小朋友比較喜歡參加塗顏色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DYT小朋友對於老師提供的遊戲材料感興趣,能積極嘗試操作,大膽地製作自己的作品。DYT小朋友在活動中,有自己的想法,能自己挑選顏色,均勻塗色。努力嘗試完成作品。在以後的遊戲中,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同伴服裝的顏色、花紋,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建構區裡的小朋友在拼搭小花,DYT小朋友也來了,我建議幼兒拼搭大的花和小的花,DYT小朋友搭了一個大的花,我建議幼兒圍起來一起搭花,DYT小朋友說:“我要搭一個大花籃,可以把搭好的花放進去。”他們一邊拿著積木一邊拼搭著。這時,小豪把一些積木散落到了地毯上,很開心地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DYT小朋友看到了,把積木主動撿起來了。

  在玩建構區的遊戲中,幼兒積極參與,學會了拿一片搭一片積木,在活動中能完成拼搭小花、大花。相互合作,大膽想象建構。《指南》社會領域的目標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DYT小朋友在活動中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的建構水平顯示出了差異。這體現了《指南》中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 ,關注個別幼兒,引導幼兒愛護遊戲材料,一起來拼搭作品,使幼兒之間能相互學習,不斷提高建構水平,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4

  區域名稱:

  建構區

  觀察物件:

  小琸

  記錄:

  顧麗亞

  觀察重點:

  觀察孩子與他人的交往場景。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我們班的孩子們對積木非常感興趣。在這次區域活動中,我選擇了軟積木、雪花等積木供孩子們拼接。這次我讓小雨也玩積木,小

  平時在這方面本事比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動手拼搭來鍛鍊自我的本事。在活動中,他跟往常一樣一個人開始拼搭。看著其他幼兒能夠跟自我的同伴一齊拼搭,但文博卻常常一個人,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就算不會拼搭了,也不會主動和同伴一齊拼搭。

  行為分析:

  孩子們對建構是很有興趣的,但在活動中,由於小琸年齡較小,並且膽子也比較小,所以缺少與同伴合作的機會。對於他的要求不能過高,應當慢慢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本事。

  教師後續的支援:

  在任何活動中要及時地引導幼兒合作,鼓勵幼兒合作來促進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本事。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5

  觀察物件:

  姜涵潤 阮怡澤 王雨欣 黃文爍。班級:小(2)班 時間:20xx、5、22 觀察區域:美工區 觀察者:魏曉靜

  過程描述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非常開心。今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著自己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說著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一會兒老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著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像接受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苟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著自己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誰的比較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內容。這樣的幼兒缺乏一定的自信心,總認為自己不能獨自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內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週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現在觀察她的我,馬上叫道“老師老師,我不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己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棄活動。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導策略

  1、瞭解需要,直接建議。以直接建議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擇自己所喜愛、興趣的活動內容。幫助幼兒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賴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賴心強,不願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積極、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己,並對她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己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慾望。 (東營市廣饒縣陳官鄉中心幼兒園 魏曉靜)